6《将相和》第一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将相和》第一课时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4 18:03: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篇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教学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读通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2.读课题质疑,读课文解疑;
3.品读人物语言,感受蔺相如的智慧、勇气、爱国心。
教学重点
快速默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难点
品读人物语言,感受蔺相如的勇敢机智、爱国心。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关键词句品读法。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PPT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疑
1.谈话: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发生在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一个历史故事。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在他的著作《史记》中记载了这个故事。
2.板题:将相和。
3.读题:课题中三个字都为多音字,请你读准了。
4.解题:将者何人?武将,将军(廉颇);相者何人?文官,丞相。(蔺相如)和为何意?和好。题目告诉我们,文章要讲的是将军和丞相和好的故事。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回顾方法:第二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重在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通过学习《搭石》一课,我们学习到了一种提高阅读的速度的方法——“读的时候集中注意力,遇到不懂的词语不要停下来,不要回读。”
2.“词句快读”小游戏:
游戏一:规则,分别出示一组词语,词语闪现时间大概一秒钟,请同学们集中注意力,迅速记住词语。
汛期、访问、隔开、懒惰、摆搭石、一行人、家常话
说一说刚刚都看到了哪些词语。
游戏二:规则,下面将会出示一组词语,词语闪现时间大概一秒钟,请同学们集中注意力,迅速记住词语。
理所当然、无价之宝、完好无损、同心协力
说一说刚刚都看到了哪些四字词语。
游戏三:规则,下面将会出示一组句子,句子闪现时间大概一秒钟,请同学们集中注意力,迅速记住句子内容。
1.一排排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2.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你是怎么快速记住这些词语和句子的?
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一种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也就是一眼扫过去,要尽可能看到更多的词语或句子,扩大你的视域。并集中注意力,边读边思考,阅读与理解同步进行。(温馨提示:记录的时间是指把握主要内容,读懂课文的时间,而不是目光扫过文字的时间。) 读后作阅读时间反馈。
2.练习默读:
(1)教师计时,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并思考:课文讲了哪3个小故事? 尝试用小标题概括。
(2)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每个小故事中小结性的语句,并试着找出关键词概括小标题。(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完璧归赵;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还高。---渑池会面;蔺相如见廉颇来请罪,连忙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负荆请罪。)
这三个小故事合起来就是“将相和”。
三、再读课题,深度质疑
1.读题:将相和,先有“不和”才会有“和”。那么将相究竟为什么不和?又如何和好?
2.读课文时,读到什么地方,你觉得将相要不和了?
生回答后,出示廉颇说的话。细读,体会导致将相不和的原因是什么?“蔺相如……就靠一张嘴,爬到我(廉颇)头上去了。体会廉颇的“不服气”。
3.是否确如廉颇所说,蔺相如没什么能耐,仅凭一张嘴而由宦官家臣一路升官到上卿?让我们在第一个故事中去探究部分答案。
四、研读“完璧归赵”,体会“蔺相如”形象
1.自学:在这个故事里,找一找蔺相如在几个不同的场合说的话语,结合上下文想一想,也可把自己感受写一写,从中你体会到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
2.讨论:选择你最感兴趣、最有感受的一部分,与同桌一起讨论、交流。  
3.汇报:
(1)赴秦之前。出示蔺相如说的话,从中读出什么?  
──勇敢。“愿意”只身前往,而赵王和群臣无策,且秦国强大,秦王残暴;   
──深思熟虑。“如果……就……如果……”,考虑周全。   
──不辱使命。“一定”。   
(2)献璧之时。(怒发冲冠一句)
──勇敢。无所畏惧。   
──维护国家尊严,大义凛然。人璧共存亡。   
(3)归璧之后。手里没有了璧,处境如何?为什么还能大大方方?   
4.通过学习第一个故事,我们再问:蔺相如只是凭一张嘴立功升官至上大夫么?(不是。凭勇气、智慧、爱国心。)   
五、总结拓展,加深体验
1.赞蔺相如:
秦庭搏命发冲冠,便使枭雄气血寒。
为问书生真本色,千秋莫作等闲看。
2.究竟蔺相如是否又仅凭一张嘴升至上卿,将相是如何由不和到和的,且待下节课分晓。
3.激趣阅读:《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影响极大,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将相和》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如果你感兴趣,可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