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质量检测(一)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宝鸡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质量检测(一)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4 15:33:57

文档简介

宝鸡教育联盟高一质量检测卷(一)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
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4.本卷主要考查内容:必修上册第13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在中国“绿色革命”的大潮中,涌现出了一位攻下“杂交水稻”难题的科技
新星,他就是被外国人答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出生于北平(今北.京)。幼年正值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华,在童年
袁隆平的心底留下了深深的民族创伤。面对国破家亡的严酷现实,袁隆平从小就立志:做一个

使中国富强、不受外国强盗欺侮的人。
袁隆平在学习中不愿死记硬背,喜欢思考,善于提问,从思考中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
袁隆平高中毕业后,考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成了全家议论的焦点。父亲希望他通过上大
学能升官发财,光宗耀祖。袁隆平自己却在中学阶段就对大自然的蓬勃生机、春华秋实的自然
规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母亲尊重袁隆平的选择,经过协商最后决定让他自己做主,于是袁隆
平义无反顾地报考了重庆一所学院的农学系,高高兴兴地跳进了“农门”。

1953年夏,大学生活结束后,袁隆平到湖南省偏僻的安江农校任教。
袁隆平教学十分认真,教一门,钻一门,爱一门。他教外语,效果良好。救学期间,他还刻苦
自学,不断提高自己听、写、阅读外文的水平,可以不带字典阅读英、俄文资料。进校第二年,他
被调到遗传育种救研组,教授植物学、作物栽培、遗传育种的农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在教普通植物学时,他下苦功夫,从构成植物体的最小单位一细胞的构造开始,到根、茎、
叶、花、果的外部形态,再到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遗传特性,等等,都进行了系统的学习研究。
为了能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的微观构造,他刻苦磨炼徒手切片技术。

几百次,上千次…直到能在显微镜下得到满意的观察结果为止。
在备课中,他经常提出各种问题自考自答。他走出课堂,来到田间地头,从实践中找答案。
他深有体会地说:“即使浅显的问题,如果教师本身钻得不深不透,也不可能把课讲好!”
1959年是麦隆平走上牧学岗位的第七个年头。国庆前夕,他以“我的十年”为题,用辩证唯
物主义观点,从思想与业务两个方面对自己进行了回顾与总站:“处的10年牧育,使我明确了人
【高一语文第1页(共8页)】
23136A宝鸡教育联盟高一质量检测卷(一)·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A(B项“广泛阅读各种中外农学书籍”于文无据,原文是“从外文杂志中”。C项“这些都是他专心从事科研取
得的丰硕成果”概括不全面,原文是“就是他坚持一边教学,一边从事科研的丰硕成果”。D项“国际上人人皆
知”理解有误,袁隆平贡献巨大以及以他的名字命名小行星,并不代表袁隆平“国际上人人皆知”。)
2.B(“在全家人的大力支持下”有误,原文是“父亲希望他通过上大学能升官发财,光宗耀祖”。)
3.D(根据前文的陈述“既然…”可知,“可能”的表述与文意不符合;由选项可知,括号内所填内容承前省略主
语“自然界”,再由前句“自然界存在天然杂交稻”可知,括号内句子结构为“存在十宾语”。故选D项。)
4.相同点:都是选择袁隆平和杂交水稻相关的典型材料:都以时间为顺序安排材料。(2分)不同点:本文主要选
取了袁隆平教学生涯和杂交水稻培有过程的内容交织在一起进行写作,突出他边教学边试验的理论联系实际
的特点。而《喜看稻菽千重浪》一文则重点选取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事件来写,突出他培育杂交水稻的艰辛
过程。(2分)
5.①忧国忧民,具有博爱情怀。袁隆平不仅立志要使中国富强,还想把杂交水稻推向国外,造福世界人民。
②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勤奋进取。把孟德尔,摩尔根的染色体、基因遗传学说应用于教学与研究中,将理论与
实践相结合,打开了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③不计名利,甘为人梯。把自己的研究小组发现的珍贵材料毫
无保留地分送给有关单位进行研究,协作攻克“三系”配套关。(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
理亦可)
6,B(“迎候远方的贵宾”表现了她们对城市生活的羡幕,“接受检阅”,是希望得到火车上乘客的关注、认可,而非
把自己摆在卑微渺小的位置谦卑好客。)
7.C(从全文来看,矛盾冲突并不激烈,情节较为简单,并不多变。)
8.①铅笔盒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香雪对它的追求,表现出她对知识文化的渴求,对美好生活的憧憬。②香雪
执意要得到铅笔盒,表现她的倔强、自尊的个性特征。(每点3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9.①本文描写了台儿沟地区美丽的自然风景:山野寂静,树木丰茂,月明风柔,充满诗情画意。②本文讴歌山区
人们美好的人性:山村的姑娘们活泼、善良、纯朴,有自尊,有追求,读来让人悄然动容。③作者以自然美来烘
托人性美,两者交相辉映,表现了作者对对台儿沟及其人们的喜欢和赞美之情。(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
理亦可。)
10.A(原文标点为:京兆尹缺,宣宗将用之。宰相以年少,欲历试其能,更出为义武节度使。旧徭车三千乘,岁
挽盐海潮,民苦之。)
11.B(“千岩万转路不定”的“转”理解为回转。)
12.C(宦官发现的是“六宫飨钱”不能及时送到六宫。)
13.(1)制裁官吏心情迫切,反而受到中伤,降职为庆王傅。(“绳”“为”“左徙”各1分,句意1分。)
(2)其间即使因受牵累被免职,等到被重新任用,也不因此而有所宽容。(“坐”“宽假”各1分,句意2分.)
14.C(“从侧面写梅花”错误,应该是正面描写。)
15.①对自由自在的隐逸生活的肯定:②对梅花独守清贫的品格的赞赏;③对富贵糜烂生活的鄙弃。(每点
2分)
16.(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2)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3)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4)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5)一尊还酹江月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23136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