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2.过程与方法:借助默读、作批注及教师引导点拨等方法,理清并能说出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通过联系上下文及查阅资料的方法来理解作者推测这块琥珀形成的依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理解作者推测这块琥珀形成的依据。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琥珀》。先回忆一下,课文围绕“琥珀”都写了些什么?(形成过程、被发现的过程、样子和价值)这块罕见的琥珀的样子有什么特点?(透明,金黄色,里面有一只苍蝇和一个蜘蛛)
(二)大胆质疑,探究解惑
1.师: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对于这块极有价值的琥珀,你还有哪些疑问?
2.学生大胆质疑,教师积极引导并梳理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
(1)这块琥珀是由什么形成的?
(2)透过琥珀能推测出什么?
(3)为什么说“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3.探究琥珀的形成
出示自学要求:默读第1-12自然段,思考琥珀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在重要信息旁做上记号或简单批注。
(1)师出示琥珀形成的课外资料,学生借助资料在文中提取关键信息。
琥珀,是一种透明的生物化石,是松柏科、云实科、南洋杉科等植物的树脂化石。树脂滴落,掩埋在地下千万年,在压力和热力的作用下石化形成,有的内部包有蜜蜂等小昆虫,奇丽异常。琥珀大多数由松科植物的树脂石化形成,故又被称为“松脂化石”。
(2)学生默读并批注,小组交流。
(3)小组代表汇报,教师适时引导,品读重点词句。
A.一个夏日,太阳暖暖地照着,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绿叶在树上飒飒地响。(天气热)
B.那里长着许多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可以闻见一股松脂的香味。(天气热 松树老)
C.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天气热 松树老)
D.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苍蝇 蜘蛛)
E.松脂继续滴,盖住了原来的,最后积成一个松脂球,把两只小虫重重包裹在里面。(松树老 松脂多)
F.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时间漫长)
G.后来,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逼近那古老的森林。有一天,水把森林淹没了,波浪不断冲刷着树干,甚至把树连根拔起。树断绝了生机,慢慢地腐烂了,剩下的只有那些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地质变化)
H.又是几千年过去了,那些松脂球变成了化石。(时间漫长)
小组代表汇报时,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朗读描写天气热的三个句子。
(4)教师小结琥珀形成的条件:
天气热 松树老 苍蝇 蜘蛛 时间漫长 地壳运动
(5)提问:琥珀的形成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两个阶段:松脂球→琥珀化石)
(6)练习表达:说一说这块琥珀是如何形成的。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科学家可以根据琥珀的样子和琥珀形成的相关科学知识来推测故事。)
(三)聚焦语言,体会表达
1.阅读课后阅读链接,找出课文相关段落,体会它们在表达上的不同。
(阅读链接:语言简明、准确,条理分明;课文:语言生动、形象,有趣味)
2.找出文中语言表达生动、形象的语句。
(1)学生朗读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抓住第3-5自然段中描写小苍蝇动作的词语“飞舞”“伸”“掸”“拂拭”等体会小苍蝇当时的悠闲、快乐、疏于防备,抓住“慢慢爬”“小心地划动”等词语体会蜘蛛的小心翼翼。从第8自然段“黄色泪珠”一词中体会小苍蝇和蜘蛛悲伤的心情以及作者对它们的同情。
(2)指导学生朗读(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
3.齐读第18自然段,推测苍蝇和蜘蛛在粘稠的松脂里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引导学生从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方面展开想象)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现在你们心中的疑问都解决了吗?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解决不懂的问题的?(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你们也能尝试用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五)布置作业
1.把《琥珀》中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2.推荐阅读:《乌拉波拉故事集》。
(六)板书设计
5.琥珀
天气热 松树老
松脂球 { 苍 蝇 蜘蛛 推测
↓ } 化石 时间漫长 联系上下文 地壳运动 查找资料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琥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作者根据琥珀的样子,展开合理的想象,重点推测了它的形成过程。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法指导,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查阅资料的方法解决提出的问题,理清琥珀的形成过程。同时,我将课后阅读链接巧妙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将阅读链接与课文的语言表达进行对比,引导学生体会科学小品文生动、形象、有趣味的语言表达,并适时进行表达训练,将讲和练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不足之处:
1.讲和读结合不紧密。在教学中,我没有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整体上来看,课堂上学生朗读得少,导致课堂前期稍显沉闷。
2.时间把控不够好。表达训练环节所用时间较长,导致课堂总结环节时间紧张。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多关注朗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同时根据课堂实际灵活地调整策略,把控好课堂节奏,进一步提升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