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程标准
了解人类居住条件的变迁及各地民居的差异与特征。
了解古代村落、集镇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目录
CONTENTS
01 村落的产生
02 集镇的出现
03 城市的产生
04 世界各地的民居
兴隆洼遗址
村落的产生
壹
穴居
巢居
半穴居
地面筑屋
1.人类居住形式的演变
定义
出现
特征
影响
①为人们的定居、繁衍和防卫提供了条件和保障。
②为人们进行集体活动提供了便利。
①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
②世界其他地区,如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长江和辽河流域等,也存在大量的原始村落遗址。
建有住宅、仓廪、地窖和公共活动场所
2.村落基本情况
农业出现以后,人们筑物定居,形成了具有相当数量或规模的聚居点——村落。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周易·系辞下》
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 ——《墨子·辞过》
半坡原始村落房屋遗迹
距今9000多年前约旦河谷的一个农业村落
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大地湾遗址仰韶文化原始部落沙盘
集镇的出现
贰
①在原始社会末期, 手工业与农业分离,手工业者开始在便于交换的地方集聚,形成了古代集镇的雏形。
②商人的出现使手工业者聚居的地方迅速繁荣,逐渐成为一定地域内的经济中心。
③商人和手工业者为了保护其财富和人身安全,在聚居的地方筑垒设防,形成集镇
1、原因:
2、过程
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兴起。
①两宋时期:工商业者经营及定居的集镇发展起来,有些镇成为一级行政机构所在地。这种集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在集镇上开办作坊和商铺,促进了市场的繁荣。
②元朝:漕运和海运发达,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工商业集镇。
③明清时期:集镇进一步发展并出现专业分工。
中国古代的镇
1、功能
主要是为军事目的而设的
2、发展
清《武昌汉口鸟瞰图》
中国古代的镇
河南朱河南朱仙镇(版画、年画)
江西景德镇(瓷器)
湖北汉口镇(商业中心)
明清天下四大镇
广东佛山镇(手工业)
城市的产生
城市的产生与特征
中国古代城市
西方古代城市
叁
约公元前3500一前3100年,两河流域苏美尔人 生活的地区形成了一些居民中心,几个较大的居民中心结成城市。
1.产生
2.特征
城市是一定区域内政治权力、军事防御、经济活动、宗教祭祀的中心场所。
3.发展
(1)中国古代城市:
城市布局主要分为宫殿区、手工业区和商业区、 居民区。
①商朝:城市已初具规模,统治者的宫殿和宗庙位于城市的中心。
郑州商城遗址作为商代前期商王都邑遗址,城市始建距今约 3600 年,内外城垣和宫殿区的整体形制奠定了中国城市发展的基础。
②周朝:营建城市形成制度。周朝城邑大致分为三等,天子王城、诸侯都邑、卿大夫的采邑,各有定制。
天子王城布局
鲁国曲阜
①古希腊:城市布局中已反映出行政、防御 、宗教和商业的功能。
(2)西方古代城市
古代雅典城市平面示意图
古代雅典城市遗存
②古罗马:城市的道路系统和供水排水系统,成为后来西方城市建设的标准。
古罗马城地形图模型
古罗马城供水系统
古罗马城排水系统
③欧洲中古时期:出现了一些以手工业者和商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和城镇。
威尼斯地图
(1572)
水城威尼斯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城市 多是通过行政命令兴建并发展起来的。中国封闭的地理环境,稳定的小农经济使中国很早进入封建社会,又很晚进入工业社会。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封建社会中,城市不仅缺少促使发展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积极因素,甚至还是封建保守势力的核心堡垒,因为封建帝王、官僚、世家大族、富商豪绅等特权阶层几乎都集中在城市。城市中的居民由上至下,各司其职,各行其是,与广大村庄中的农民依存共处,使中国封建制度异常稳固。所以中国传统城市的格局变化小,没有大的变迁,从中几乎找不到现代文明的因素。
材料二:西方的城市起源于古希腊城邦文明。无论是古希腊、罗马时代还是中世纪后期的复兴,西方的城市几乎都是商品经济的载体。因此城市的兴起标志着封建经济结构分解的开始,这不仅使具有商业精神的新兴的市民阶级代表了一种进步的、革命的社会力量,而且使以市场为中心、以契约为纽带的商品生产和交换也代表着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城市中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本身的繁荣并开拓了市民阶级从卑微地位上升为资产阶级的道路,商业精神孕育了政治意义上的平等自由观念。从这个意义上讲,西方的城市就是现代民权的摇篮,是引领西方由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桥头堡和主要阵地。
——以上史料均摘编自唐巍人《统治堡垒与民权摇篮——浅析中西方古代城市文化的异同》
特点:中国的传统城市注重政治职能、主要是贵族富商的聚居地、是封建统治的堡垒;
西方的传统城市与商品经济联系密切、主要是市民和商人的聚居地孕育了自由平等观念、是现代民权的摇篮。
原因: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思想文化专制;
西方商品经济发达、市民阶层力量强大崇尚自由平等的理念。
阅读史料分析中西方传统城市的特点及原因。
世界各地的民居
两河流域民居
古埃及民居
古代中国民居
肆
古代希腊罗马民居
印第安人民居
两河流域的居民 古代埃及的居民
地理环境 雨水稀少,没有森林,缺乏木材 干燥少雨,气候干热
建筑材料 黏土和芦苇混合制成的砖块,木材等 泥,木材和椰子叶等
基本结构 前庭、前室与主室 庭院、柱廊等
古代两河流域民居复原图
古埃及民居平面示意图
两河流域、古埃及民居
1、远古:巢居和穴居构成中国民居最早的两大类型。巢居多营建于南方,后世发展为干栏式民居。 穴居大多营建于北方,后来逐渐升至地面,形成地上建筑。
古代中国民居
2、先秦以来:民居的设计遵循严格的等级观念和长幼有序的礼仪制度。
住宅的布局讲求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民居最普遍采用的是木构抬梁结构。
3、明朝时:砖木结构的民居开始普及。
干栏式民居
古代中国民居
结构
主要材料和特征
发展
复合式公寓:4世纪时
古希腊罗马的民居
中庭、凹室、正屋等
混凝土、拱券和希腊柱式相结合,成为古罗马建筑最主要的特征。
集体住宅:3世纪
木、石、砖为主要材料,后来混凝土逐渐得到普及
古罗马高层住宅模型
(1)北美大平原的印第安人过着游猎生活,住在圆锥形的帐篷中。
(2)亚马孙雨林中处于刀耕火种阶段的印第安人,在一块地方耕作两三年后便会迁徙到别处,他们住在圆形的公共居所中,屋内不分隔间,每个家庭有自己的区域。
印度安人居住的圆锥形帐篷
美洲的民居
1.重视环境,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地处阳光地段
2.多是以天然材料修建的,天然材料的运用构成地方性民居的主要特征。
3.世界的乡土民居还反映当地居民的文化习俗,并融汇于地方性的自然生态环境之中,民居的地域性特征表现出民族、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等诸多要素,反映当地的哲理思想和秩序。
世界各地民居的共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