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课件(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课件(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15 10:04: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意义
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各领域的变化和面临的危机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四单元
北京·八达岭长城(明)
台州·江南长城(明)
雄伟、智慧、保卫疆土…
内敛、封闭、自我设限…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内政)
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大明。同年,明军北伐,推翻了元朝。
1、废宰相
根本原因:相权阻碍君主专制强化
明太祖
材料: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皇置宰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多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朱元璋《皇明祖训·首章》
设问:根据材料概括朱元璋废除丞相的理由。结合所学分析,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皇帝












亲自掌管
据载在洪武十七年(1384)九月十四至二十一日的八天之内,诸司奏章即多达1660件,共3391事。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幸福的烦恼”
2、设内阁
——常设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
殿阁大学士
“批红”
“票拟”
明朝中后期,有的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权力很大,被比喻为宰相。
《杏园雅集图》(局部)
明成祖
公务递交
皇帝
六部
3、宦官专权
皇帝
六部
内阁
“批红”
“票拟”
司礼监
公务递交
代理
协助
特务机构
控制提督
明朝锦衣卫的标配:绣春刀、飞鱼服
有明一代,官吏不过是佣仆,君主对文官任意奖黜,一有得罪,当朝廷杖。…后来宦官专权,文官更是受尽皇室家奴的欺凌。 ——《万古江河》
无形
长城
久之,帝国的封闭氛围逐渐显现在朝堂外…
材料:我朝阁臣,只备论顾问之职,远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终以贾祸。
祖宗设立阁臣,不过文学侍从,而其重以止于票拟。其委任之权力,与前代宰相绝不相同。夫以无权之官,而欲强作有权之事,则势固必败;以有权之事,而必责于无权之官,其望更难酬。
——万历后期大学士叶向高语,摘自《明神宗实录》
设问:
1.内阁的职权是什么?
2.内阁大学士如果握有实权,权从何来?
3.如何理解“阁臣远非宰相”?
备顾问的内侍机构,掌握票拟权
皇帝的信任
宰相与内阁的比较
宰相 内阁
性质
职权
对皇权的影响
非正式机构,非法定机构,无权统帅六部
法定行政机构,可以统帅六部
有建议权,无决策权
参与决策
强化皇权
制约皇权
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君主专制强化!
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外交)
“朝贡”
中国与海外诸国所进行的官方的进贡和回赐关系。
所有来中国朝贡的国家中,只有朝鲜贡来的东西可能比得到的赏赐多,而其他所有朝贡的国家,得到的赏赐远远大于带来的贡品。一次朝贡中,得到“500%甚至600%的利润回报是不足为奇的。
——据(日)朝仓弘教《世界海关和关税史》整理
主要目的:宣扬国威,维护朝贡贸易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航行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次数 7次 4次
人数 27800人 1000-1500人
船数 大号宝船有62艘 (船队最多时有200多艘) 17艘
船只大小 长44丈(151.8米) 宽18丈(61.8米) 长24.5米宽6米
范围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美洲的古巴、海地
比较分析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行的性质及影响?
和平之旅
殖民之旅
耗费国力
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海禁政策与抗倭斗争
“两夷仇杀,毒流廛[chán]市”。
——明·嘉靖《宁波府志》
1523年,日本贡使在宁波爆发“争贡事件”
1555年,60余名倭寇劫掠东南,震惊朝野
明政府下令废除浙闽市舶司,倭寇益众…
自杭州北新关西剽淳安,突徽州…径侵南京…是役也,贼不过六七十人,而经行数千里,杀戮战伤者几四千人,历八十余日始灭… ——《明史·卷二百十·外国三》
戚公祠
浙江台州·临海古城
江南长城
戚继光
俞大猷
戚、俞二将连续重创倭寇,东南沿海的形势稳定下来,朝廷遂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官方维护“朝贡”体制)
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的侵夺
16C中期,葡萄牙人获得了濠镜澳租住权
荷兰和西班牙先后占据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
明朝末年,西班牙被荷兰击败,退出台湾
国际经济网络,已在逐渐成形,将欧、亚、非、美四个大陆与太平洋的许多岛屿都编织在一个庞大的经济体系之内。然而,明朝政府并未察觉这一正在进行的巨变,仍以防守海疆的角度,制定官方的海禁。
——《万古江河》
荷兰人登陆台湾
明朝外交方面的变化?
从主动探索到被动挨打!
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边疆)
1、边疆管理
乌思藏
武力、修长城、和议、互市
恢复贸易,维持和平
册封、 设奴儿干都司
巩固统治
册封、设行都指挥使司,委任藏族上层
巩固统治
根据书本概括明朝的边疆政策。
2、明末的动荡
努尔哈赤
皇太极
努尔哈赤逐渐统一女真各部
1600前后
时 间
努尔哈赤称汗,国号大金,进攻明朝
1616年
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
1636年
李自成攻占北京,明朝灭亡
1644年
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明思宗朱由检
不久,清统一全国
明朝边疆方面的变化?
从稳定到动荡!
明代的中国,从元代脱身以后,其实并未出现新的活力,反而自囿于空洞的天朝大国框架,放下了元代曾接触的各种外来文化,一味保守中国文化,并且基于防御的心态,一切定于一尊。
——许倬云
有些“长城”是有形的,有些“长城”是无形而又致命的!
【本课小结】
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入关
内政:君主专制强化
外交:从主动探索到被动挨打
边疆:从稳定到动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