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4 07:05: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
(第127练)
【基础训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外来生物入侵,是指外来有害生物传入、建立种群、传播扩散、 ① 的生态过程。外来入侵物种的传入主要有无意传入、有意传入和自然传入三种传入方式。其中,不少入侵物种是由进出口贸易货物或入境旅客无意间引入的。有意引进则是指为了观赏和改善环境植物等目的人为引进物种。20世纪,部分地区由于改善环境、防浪护堤等考虑、在滨海湿地大量引进并种植耐盐、耐淹,适应性和繁殖能力强的互花米草。这种草迅速蔓延,挤占红树林、芦苇和海三菱蕙草的生存空间,形成“绿色荒漠”。依赖滨海湿地生存栖息的候鸟、底栖生物等,也由于无处落脚、无食可更而面临生存危机。此外,还有小部分外来入侵物种是通过台风、洪水等气候要素流动,或由昆虫和鸟类等生物的传带,使植物种子或动物幼虫发生跨境迁移。
生物入侵危害巨大,但从发生机制过程来看,初期的传入、定殖、潜伏等过程较为隐秘, ② ,以至中后期不断扩散,最终爆发,对经济、生态和人类健康乃至生存造成严重灾害。生物入侵对我国遭受的危害非常严重,仅紫茎泽兰、美洲斑潜蝇、松材线虫等13 种主要入侵物种,给我国农林生产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就高达570多亿元。
外来生物入侵就发生在你我身边,因此, ③ ,才能筑起防控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铜墙铁壁”。
1.对文中画横线句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部分地区由于改善环境、防浪护堤的考虑,在滨海湿地大量引进并种植耐盐、耐淹,适应性和繁殖能力强的互花米草。
B.部分地区由于改善环境、防浪护堤等考虑,引进耐盐、耐淹,适应性和繁殖能力强的互花米草,在滨海湿地大量种植。
C.部分地区出于改善环境、防浪护堤等考虑,引进耐盐、耐淹,适应性和繁殖能力强的互花米草,在滨海湿地大量种植。
D.部分地区出于改善环境、防浪护堤等考虑,滨海湿地大量引进并种植耐盐、耐淹,适应性和繁殖能力强的互花米草。
2.下列句子中的“而”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
B.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
C.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
D.那些因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而对前途感到迷茫的人,很难有大成就。
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新学期到来,我校推出一门全新的通识课“家常菜”,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过去,虽然学校也开设烹饪劳动课程,但往往是走过场,可以说是____________,很难真正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家常菜”这门课难度不大,门槛不高,却能让学生____________。
通过真正动手实践,学生不仅会烧家常菜,而且真正体会到食物的宝贵,增加对食物的敬畏,从而减少食物浪费,进一步养成__________的生活作风。
烧菜做饭作为一项生活技能,能让学生受益一生。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学习烧菜做饭还会增强学生对家务劳动的理解与认知,有助于在和家人的相处中更懂得体谅、更懂得感恩、更懂得分担。
4.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学习烧菜做饭还会增强学生对家务劳动的理解与认知,有助于在和家人的相处中更懂得体谅、更懂得感恩、更懂得分担。
B.学习烧菜做饭还会增强学生对家务劳动的理解与认知,有助于他们在和家人的相处中更懂得体谅、更懂得感恩、更懂得分担。
C.通过学习烧菜做饭还会增强学生对家务劳动的理解与认知,有助于他们在和家人的相处中更懂得体谅、更懂得感恩、更懂得分担。
D.通过学习烧菜做饭还会使学生对家务劳动的理解与认知得以增强,有助于在和家人的相处中更懂得体谅、更懂得感恩、更懂得分担。
二、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6-7题
赠怀素①草书歌(节选)
李白
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
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
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
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
[注]怀素:唐代书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称“草圣”。
6.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诗题可以看出,本诗属于古体诗中的歌行体,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体裁相同。
B. 中间六句刻画了怀素酒后运笔挥洒时激情奔涌痛快淋漓、狂放疾书的形象。
C. 作者在诗中既写自己的观感,又描摹怀素书法的神韵,二者水乳交融。
D. 最后两句写湖南七郡虽人口不多,但家家户户都请怀素题字,表明其造诣非凡。
7. “自有草书以来,未有能形容此妙者。”南宋诗论家刘克庄高度评价本诗,但也有学者怀疑本诗非李白所作。请你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本诗与《蜀道难》的相似之处,来证明本诗确为李白所作。
【综合训练】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材料一:
第二个太阳(节选)
刘白羽
解放大军一到武汉就受到了热烈的欢迎,武汉从慌乱与惊恐中苏醒过来,它睁大两眼,展开双臂,迎接亲人。
顷刻之间,路面上已经拥挤得水泄不通了,万人夹道,男女老少,振臂欢呼。大街两旁的楼窗上也万头攒动,招手鼓掌。楼上垂下一挂挂鞭炮,刹时间,爆竹声震天惊地响起来。人们的热情比长江的浪涛还要汹涌,歌声喊声,像海浪般回环激荡。
夜晚,秦震一个人悄没声地走下楼梯,走出大门。他要做一件重要的事,不过他要亲自去做,不愿意让旁人知道。
天气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就变阴了,从江汉一路拐向洞庭街,这块地方离长江很近,可以听见江涛怒潮澎湃。雾正从江上升起,黄色的雾,像大团大团云烟,给风吹得向市街上飞扬弥漫,一转眼工夫,大雾如同棉絮塞满天地之间,阴凄凄的。路灯只留下一圈淡淡黄影,江涛声似乎也变得低沉、喑哑了。秦震觉得脸上粘腻腻的,像挂上了蜘蛛网,又像是从大江上吹来的不知是雨还是水星。当他从法国梧桐下走过,才发现,雾是那样大,在梧桐叶上凝聚起来变成雨,一滴滴地落在地面上,把整个地面弄得一片精湿。
他沿马路走下去。战士就一个挨一个蜷曲在人行道上睡觉。他一阵心疼,一阵喜悦。他们没一个人去敲人家的门窗,他们没一个人躲在人家的门洞里——这就是我们的队伍呀!他们保护了广厦千万间,却露宿街头。
他仔细察看:战士们连背包也没打开,就枕在头下,合衣抱枪而睡。他们睡得那样香甜舒适,有的打鼾,有的蠕动嘴巴,有的脸上牵出一丝笑意;可是,他们头发都太长了,身上穿的还是东北战场上发的老棉衣,经过烟熏火燎、风吹日晒,没有一个人的衣服再是完整的了;他再看他们的脚,有的胶皮鞋底都磨光了,露出血淋淋的脚底……他不觉之间一阵心酸,兀自站了下来。
而后他低着头慢慢走。他们,都有父母,都有兄弟姊妹,家里不管是富裕还是贫寒,总有块暖乎炕头呀!可是他们走,走,走到这里来,睡到冰凉的地上。
他盘算着补给的数宇,运输的时间,……他下定决心:“无论怎样艰难也要给战士换装,这是第一件大事,否则就对不起大家!”
但,他的眉毛皱了一下,眼光凌厉地一转:我们面前还有很遥远、很艰难、很困苦的路,前面还有多少人,水深火热,嗷嗷待哺……是的,我们还要忍辱负重呀!
一个战士梦中翻了个身,把棉衣撩在旁边。秦震小心地把棉衣给他压好,棉衣湿得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他怔怔站了一小会。
是的,这不只是一个将军在士兵面前的思考,更重要的是一个将军在士兵面前的觉醒。这时,他看见一个黑人影向他这边移动过来,哦,是一个战士,披着棉大衣,抱着冲锋枪,在值班放哨。秦震朝他走去,那人也朝他走来,仔细端详了一阵,敬礼,报告:“六连一排二班班长牟春光。”
“你认识我是谁?”
“老司令!夏季攻势,进公主岭。你甩着一根马鞭子,瞪着两颗大眼睛,骑马飞跑,我挡了你的路,你大喝一声:‘闪开!’你带着一群马队,就一阵风一样朝街里跑去。”
秦震笑了笑,一个指挥员在不知不觉之间就在战士脑子里留下这么个印象。“老战友,这么说我得向你道个歉了。”
“咳,都是执行任务嘛!”
牟春光这几句话唤起老熟人的亲切感,两人伸出手握住。秦震终于吐露出他沉重的心情:“你们太苦了!”
牟春光明白秦司令员指的是什么,他开怀一笑说:“这有什么?就拿我说吧,当了十几年劳工,在兴安岭老黑林子里伐木,在鹤岗煤矿里挖炭,吃橡子面,披麻袋片。人嘛,就怕前思后想。将今比昔,兴旺多啦!再说,那时给人当牛做马,受苦,窝囊!现在是给穷人统一天下,遭点罪,痛快!”
牟春光的话在秦震心里激起一阵阵波澜,战士的心就是这样豁亮,浓雾遮不住,冷雨浇不灭,江风吹不透。他暗暗觉得有点羞愧,为什么他刚才只想战士们的苦难,而没想到战士心里都揣着一颗太阳?是的,这不只是一个将军在士兵面前的思考,更重要的是一个将军在士兵面前的觉醒!
牟春光压低声音说:“首长,我有个要求!”
“你说吧!”
“解放全国的战斗正在节骨眼上,你可别忘记我们六连,咱可是出了名的尖刀连!”
秦震扑哧笑出声来:“老班长,别老说‘我们六连'。我该向你报个到,我就是这个连队里出身的战士。
“你?”
“一九二七年。”
是的,二十二年前,大革命失败,阴云密布,多少人血洒武汉街头。自己就是在这里接上组织,从汉江上坐船逃出武汉,赶往南昌……
江风拂面,吹散了浓雾,也卷走了耻辱、沉疴、巨痛。历史好像是从这儿开始,又回到这儿歇一下脚,好迈上新的途程。
材料二:
刘白羽是一位颇有造诣的散文大家,而散文家对于自然环境的精细观察,对人生况味的感觉领悟,以及由自然到人生的联想思索,这些特长和优势显然也被作家带入他的这部小说创作中。
【注】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从解放战争中的武汉战争起笔,以战争进程为经线,在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的广阔背景下,描写了秦震等解放军官兵的革命历程,用小说人物的个人生命体验与情感,折射中国革命的伟大与神圣。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解放大军到达武汉时描写天气的阴凄沉闷,真实地还原了历史,也预示着战争的艰难,反衬出解放军战士的伟大。
B.解放军战士们秉持军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队伍组织纪律严明,这一切成为秦震倍感对不起战士们的原因。
C.面对生存条件艰苦的战士们,秦震思考着如何给予他们更好的物质保障,这展现出他作为将领的格局与胸怀。
D.结尾写道秦震有“一个将军在士兵面前的觉醒",这种觉醒是他羞愧于自己不像战士们一样心中揣着希望的太阳。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头写秦震在经历了白天的热闹后夜晚独自出门,只交代他要去“做一件重要的事”,增强文章的神秘性,引起读者的好奇心。
B.牟春光“开怀一笑“回应秦司令员的话,短句居多,语言简洁明快,表现了他耿直豪爽的性格特点,与后文他积极请求让他所在的连队出征作战的形象一脉相承。
C.小说结尾写秦震回忆起一九二七年的革命经历,在悲慨之余更燃起了革命的希望,增强了作品的艺术真实性和历史纵深感。
D.小说在描绘艰难紧张的军事场景的同时,也涂抹着旖旎多姿的人情伦理、信念情操等精神形态的画图,构成更加逼近战争生活真实的整体风貌。
3.文中关于“风”的自然环境描写出现了两次,但内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效果。(4分)
4.在校“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推介"的语文周活动上,你负责向大家推介小说《第二个太阳》(2008年获奖小说)。但有同学提出,作为一部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它是一部典型的旧有“五老峰”(老题材、老故事、老人物、老观念、老方法)模式小说,缺乏推介价值。请你结合文本,列出对其观点进行反驳的要点。(6分)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燕昭王收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郭陇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人趋已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①奋击,呴藉叱咄②",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隐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战国策·燕策一》)
【注】①恣睢:放纵、暴戾的样子。②呴藉:跳跃。叱咄:蹦跳呵斥。
5.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
B.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
C.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
D.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
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厚币”即丰厚的礼物,与“卑身”连用表示聘请贤士或待人时态度极其恭敬。
B.“冯”为凭借之意,与《赤壁赋》中“浩浩乎冯虚御风”中的“冯”意义相同。
C.“朝”,文中指臣子对天子的礼仪,与“欲辟地,朝秦楚”的“朝”意义相同。
D.“宗庙”,文中指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场所,后来也代指朝廷和国家政权。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齐国趁乱突袭燕国之后,燕昭王重整残破的局面登上王位,准备依靠贤才复兴燕国以报仇雪耻。
B.郭隗分类阐述了不同的君王采取不同的招揽人才的办法,并对燕昭王提出要像对待老师一样对待贤臣。
C.燕昭王对郭隗的礼遇,起到了榜样示范作用,为积蓄力量、反攻齐国、实现燕国复兴打下了基础。
D.燕国联合多个国家打败齐国后,依然不停用兵,独自进攻齐国,一直追击到北方,使齐国仅剩两座城池。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4分)
(2)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4分)
9.请简要概括燕昭王成功复仇的原因。(3分)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答案与解析
(第127练)
【基础训练】
1.C(A项、B项句式杂揉,D项中途易辙)
2.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A项连接语意相承的部分;B项连接肯定和否定补充的成分;C项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转折)
3.①暴发危害; ②不易被监测;③发动全民参与防治工作(6分。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4.形同虚设 受益匪浅 勤俭节约
5.B.
6、D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最后两句写湖南七郡虽人口不多”理解有误。“凡几家”意为“多少名门大家”。最后两句以夸张之词强调当地民众喜爱怀素的草书。
7、①都运用了大胆的夸张、新奇的比喻。本诗“须臾扫尽数千张”“家家屏障书题遍”,“左盘右蹙如惊电”与“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夸张和“飞湍瀑流争喧豗,砅崖转石万壑雷”的比喻,都用来表现自己强烈的感情。
②都运用了联想和想象。本诗“恍恍如闻神鬼惊”“状同楚汉相攻战”与“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都用联想和想象来描摹事物抒发情感。
③都直抒胸臆,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与浪漫主义情调。如“吾师醉后倚绳床,须扫尽数千张”与“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以上内容都能证明本诗是李白所作。
【综合训练】
1.C
【解析】A"预示“不正确,此处描写主要用以渲染战争的残酷与艰苦;B这并非对不起战士们的原因,他愧疚于物质条件无法保障,并由衷敬仰解放军的伟大精神;D"他没有揣着希望“错误,此处是指他对战士们与革命的前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B
【解析】“一脉相承“错。前者表现的是牟春光的直爽豪放,后者表现的是他战斗的决心与勇毅。
3.①小说第四段写出了大风吹拂下的江城雾气弥漫,渲染出阴冷萧索的环境特点;结尾段再次吹起江风,浓雾被吹散,一切豁然开朗。②以环境的变化映衬秦霞由沉重忧虑到释怀乐观的心理变化。③以环境的变化深化主题:开篇渲染士兵露宿街头条件之恶劣,赞扬解放军纪律严明,也表明革命的残酷与艰难;结尾
处的风吹雾散则象征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4.①立体的人物:秦簇作为一名革命将领,身上具有关爱士兵、理解士兵、勇于反思、不断成长的丰富的个性,是一个成长型的小说人物。②创新的方法:本文借秦熊的视角,由外在行动到内在精神,由群体到典型,逐层深入地展现了战士们刚毅不屈、坚定乐观的品质和崇高的追求。③深刻的观念:小说既有对战争残酷性的审慎反思,又保有昂扬的革命豪情和深明大义的胸怀。④特定历史时期:真实反映特定历史时期人物心理,有助于深入理解、感悟。(任选五个角度中的三个角度,对小说的创新性进行赏析,言之成理即可。)
5.B(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
6.C(“朝”文中是拜见之意)
7.D(“追击到北方”错)
8.(1)(如果)降低自己的身份去侍奉贤者,面朝北面拜师学习(屈居下位接受教诲),那么,超出自己才能百倍的人就会光临。(4分。“事”“北面”“百己”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我尚且被礼遇,何况那些胜过我的人呢 他们难道会认为千里的路程遥远(而不来)吗 (4分。“见”“于”“远”各1分,句意通顺1分)
9.虚怀求教,求士招贤;与民同甘共苦,富国强兵;联合强国。(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燕昭王收拾了残破的燕国以后登上王位,他礼贤下士,用丰厚的聘礼来招募贤才,想要依靠他们来报齐国破燕杀父之仇。为此他去见郭隗先生,说:“齐国乘人之危,攻破我们燕国,我深知燕国势单力薄,无力报复。然而如果能得到贤士与我共商国是,以雪先王的耻辱,这是我的愿望。请问先生要报国家的大仇应该怎么办 ”郭隗先生回答说:“成就帝业的国君以贤能的人作为老师,成就王业的国君以贤能的人作为朋友,成就霸业的国君以贤能的人作为臣子,行将灭亡的国君以贤能的人作为仆役。(如果)降低自己的身份去侍奉贤者,面朝北面拜师学习(屈居下位接受教诲),那么,超出自己才能百倍的人就会光临;早些学习晚些休息,先去求教别人过后再静静思考,那么才能胜过自己十倍的人就会到来;别人怎么做,自己也跟着做,那么才能与自己相当的人就会来到;如果凭靠几案,拄着手杖,盛气凌人地指挥别人,那么供人驱使跑腿当差的人就会来到;如果放纵骄横,行为粗暴,吼叫骂人,大声喝斥,那么就只有奴隶和犯人来了。这就是古往今来实行王道和招致人才的方法啊。大王若是真想广泛选用国内的贤者,就应该亲自登门拜访,天下的贤人听说大王的这一举动,就一定会赶着到燕国来。”昭王说:“我应当先拜访谁才好呢 ”郭隗先生说道:“我听说古时有一位国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可是三年也没有买到。宫中有个近侍对他说道:‘请您让我去买吧。国君就派他去了。三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了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买了那匹马的脑袋,回来向国君复命。国君大怒道:‘我要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而且白白扔掉了五百金 ’这个近侍胸有成竹地对君主说:‘买死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况活马呢 天下人一定都以为大王您擅长买马,千里马很快就会有人送了。’于是不到一年,三匹千里马就到手了。如果现在大王真的想要招揽人才,就请先从我开始吧;我尚且被礼遇,何况那些胜过我的人呢 他们难道会认为千里的路程遥远(而不来)吗 ”于是昭王为郭隗专门建造房屋,并拜他为师。消息传开,乐毅从魏国赶来,邹衍从齐国而来,剧辛也从赵国来了,人才争先恐后集聚燕国。昭王又在国中祭奠死者,慰问生者,和百姓同甘共苦。燕昭王二十八年的时候,燕国殷实富足,国力强盛,土兵们心情舒畅愿意效命。于是昭王用乐毅为上将军,和秦楚及三晋赵魏韩联合策划攻打齐国,齐国大败,齐闵王逃到国外。燕军又单独痛击败军,一直打到齐都临淄,掠取了那里的全部宝物,烧毁齐国宫殿和宗庙。没有被攻下的齐国城邑,只剩下莒和即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