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 (2)(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 (2)(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4 18:20: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
【基础训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包括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气溶胶传播。这里所说的气溶胶是指人在日常说话、大笑、唱歌等过程中 ① ,其粒径一般不超过0.1毫米,这些液滴在呼出人体后很快蒸发,形成飞沫核。飞沫是人在打喷嚏或者咳嗽等活动时排出的,其粒径一般为1至5毫米,只能在传染源1至2米范围内的空间传播, ② ;飞沫核却可以长期悬浮在空气中并随空气迁移,其传播距离可达数百米,属于远距离传播。到目前为止,关于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的研究较多, ③ 。
2022年4月11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发表了一项调查,公布了一起可能经气溶胶传播的新冠肺炎疫情。北京市一病例在被判定为次级密切接触者后转运至集中隔离点隔离,隔离期间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返回家中后,该病例及其妻子等都确诊新冠。研究表明,该病例可能在隔离酒店被楼下一确诊病例通过卫生间的通风管道传播的气溶胶感染。虽然该病例已经离开5天后,因此仍在管道内壁深部检测出2件环境阳性标本。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根据以上内容,请给疾控部门选择隔离酒店提出一条合理建议,并说明原因,不超过60字。(4分)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冰,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 ① ,我发现自己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附近。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
这是个很小的小店,南北进深不足三米,东西长顶多十几米,七八张桌子,大概是屋子里太热了,只有三四张桌上有人,每个人面前都有一盘门钉肉饼,烙得焦黄,渗着油光,让人 ② 。
“外边坐吧,外边有桌子, 凉快。”
看我在 ③ 的几张桌子之间犹豫,一个女孩子走过来,用手里的筷子和盘子向门外指了指,对我建议,店门外摆了几张桌子,那里肯定凉快,可是我固执地挑了一张桌子坐了下来,让女孩子把桌子收拾干净,然后要了六个门钉肉饼和两碗小米粥,牛肉饼和小米粥很快都端来了,热气、香味混在一起,让我食欲大增。
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4.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① ② ③
5.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请简要分析原因。(4分)
二、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6-7题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6.下列对这两首唐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客至》首联写“春水”“群鸥”,渲染居处之景的秀丽幽静,“但见”透露出诗人些许寂寞之情。
B.《登高》颈联对仗工整,意蕴丰富;其中“万里”极写距故乡之远,“百年”夸张多病时间之长。
C.《客至》语言质朴自然,如话家常;诗人选取富有情趣的生活细节,表现主人待客的兴味与心境。
D.《登高》语言慷慨激越,意境沉郁悲凉;前四句重在写景,后四句重在抒情,情景交融,感人肺腑。
17.《客至》《登高》都写到了酒,各表达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综合训练】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谁来安慰孤独的麦子
马国富
我经常和远在千里之外的父亲通电话。每次电话里除了问一些家里的事情之外,我总是按着时令问问地里的庄稼。父亲说现在种庄稼的人越来越少,更多的人情愿到城里打工,也不愿意种庄稼。尽管父亲现在搬家了,十多年不种庄稼,但他时常从县城赶到村子,看看久不住人的院子,看看院子周围的庄稼地。
我问父亲,那现在村里的人不种庄稼,种些啥 庄稼地就一直荒着 父亲说,有的人家没有年轻人,把地承包给一些搞绿化的老板,一年收八百多块钱的租金,让老板们种树苗,长得差不多了就运到城里或者工程上搞绿化。有的人家,索性种些蔬菜,或者就荒在那里,任杂草丛生。脱离土地的父亲,以走在田里的姿势,和农业保持着水乳般的关系。他说,每当脚踩在庄稼地里,心里就感觉踏实,一直没有断地气。我知道,这地气就是土地里涌动的生命张力,是它们支撑我们在光阴里留下自己的脚印。
土地是麦子的母亲。母亲高贵,她养活了一辈又一辈的人。母亲卑贱,她总是在最低处,接纳践踏、嘲笑、漠视,甚至遗忘。母亲仁慈,她平等地遵循着自然的道义。无论面对怎样的风霜与赞美,她总是沉默着,让种子发芽、开花、结果。土地一生都在奉献,她一生都聚集着美德,而我们不断索取的一生却时常纠缠着罪恶。
城镇化的爪牙一步步地伸向农村,土地被开发、占用,成为未来城市的候补。土地越来越少,仓里的麦子陷入孤独,它们看不到蓝天,看不到星星的眼泪,看不到草叶的珍珠,看不到月亮的脸,它们被困在仓里,会不会喊疼 节令的旗箭已无法指引它们深入到地里,它们成了孤儿。
孤独的夜晚,我经常想回到故乡的田野,听听庄稼拔节的声音,和那些庄稼说说话,听听月下蛙鸣。我会坐在田境上,拈一根草叶,放在嘴里,在草木的腥香中做一次从容的呼吸。我会抚着一株庄稼的叶子,像握住知己的手,把多年来自己在城市的滋味说给它听。我要让它知道,因为我的梦中始终有一块田野,我才对世俗的生活保持信心。我生命的词典里,永远有着麦子的位置。
我也时常和几个远离故乡的发小交流。尽管大家都在城里生活,但常常惦记着庄稼地,惦念着庄稼的长势。对于我们而言,方言、饮食、庄稼都是故乡给予我们的深入骨髓的乡土基因。我们深知,没有了庄稼地,没有了种子,隔断了与故乡的距离,我们就失去了未来。麦子是乡情的大使,内敛、低调、朴素。每年春节回家探亲,遇到发小,我们都一起走遍故乡的每个田野、山头和河流,重温年少时在麦地里度过的光景,抚摸那些小时候跟着父辈种在田间地头的白杨树。白杨树已经长得很粗了,像忠贞的士兵,守着阵营,我们却成为故乡的逃兵。只有将双脚踏在故乡的大地上,我们的心才是轻盈的。过了假期,我们又怀着惆怅的心情走了,而麦地仍在一天天地减少、荒芜。
在返程的车上,看着车窗外飞逝的麦子,速度切割着窗外的田野,使它们成为一条线,刀锋一样落在心上,瞬间,自己的心仿佛被掏空。我总有落泪的酸涩,何时才能回到这方土地 回到麦子身边 空旷的麦田,只有鸟儿飞过,谁来安慰孤独的麦子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父亲虽然十多年不种庄稼了,但仍然和田地、庄稼保持着亲密的关系,因为土地和庄稼能给父亲带来安全感和生命的活力。
B.城镇化发展使农村耕地被开发、占用或荒废,土地越来越少,是仓里的麦子陷入孤独的原因,作者讨厌麦子陷入孤独的境地。
C."故乡的逃兵"指作者和离开故土的作者的发小,作者这样说是为了表达他们对自己没能坚守故土、保护好故土的歉疚之情。
D."只有将双脚踏在故乡的大地上,我们的心才是轻盈的",是因为故土里涌动的生命张力可以给"我们"以支撑,使"我们"对世俗生活保持信心。
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开头以父子之间打电话唠家常开篇,既用细腻的笔触叙写了故乡土地的耕种情况,又很自然地引出下文关于土地、庄稼和麦子等话题。
B. 文章第四段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把土地比作母亲,生动形象地表现土地用她的仁慈和牵献滋养了麦子和乡民,语气强烈,感情充沛。
C.文章结尾照应标题和上文,空旷的麦田和天空飞过的鸟儿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麦子的孤独,表现作者对麦子和故乡耕地流失的痛惜之情。
D.文章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语言描写细腻,生动形象,富有诗意美感和极强的画面感,让读者感受到乡村文化没落给作者带来的失落和惆怅。
3."我"的哪些表现体现了对故土和麦子的思念之情 (4 分)
4.文章以"谁来安慰孤独的麦子"为题,有何作用 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6分)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坚①锐意欲取江东 ,下诏大举入寇。阳平公苻融言于坚曰:“鲜卑、羌虏,我之仇僻,常思风尘之变以逞其志,所陈策画,何可从也!良家少年皆富饶子弟,不闲军旅,苟为谄谀之言以会陛下之意。臣恐功既不成,仍有后患。”坚不听。是时秦兵既盛,都下②震恐。谢玄入问计于谢安,安夷然,答曰:“已别有旨。”安遂命驾出游山墅,亲朋毕集,与玄围棋赌墅。安棋常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安遂游陟,至夜乃还。桓冲深以根本为忧,遣精锐三千入援京师。谢安固却之,曰:“朝廷处分已定,兵申无阙,西藩宜留以为防。”冲对佐吏叹曰:“谢安石有庙堂之量,不闲将略。今大敌垂至,方游谈不暇,遣诸不经事少年拒之,众又寡弱,天下事已可知,吾其左衽矣!”谢玄遣广陵相刘牢之帅精兵五千趣洛涧,梁成阻涧为陈以待之。牢之直前渡水,击成,大破之。于是谢石等诸军,水陆继进。秦王坚与阳平公融登寿阳城望之见晋兵部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顾谓融曰此亦勍敌何谓弱也怃然始有惧色秦兵逼淝水而陈,晋兵不得渡。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秦兵遂退,不可复止。谢玄等引兵渡水击之。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玄等乘胜追击。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谢安得驿书 ,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客问之,徐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淝水之战》)
【注释】:①坚:苻坚,前秦国君。②都下:指东晋都城建康。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 秦王坚与阳平公融登寿阳城/望之见晋兵/部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顾谓融曰/此亦勍敌/何谓弱也/怃然始有惧色/
B . 秦王坚与阳平公融登寿阳城望之/见晋兵部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顾谓融曰/此亦勍敌/何谓弱也/怃然始有惧色/
C . 秦王坚与阳平公融登寿阳城望之/见晋兵部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顾谓融曰/此亦勍敌/何谓弱也/怃然/始有惧色/
D . 秦王坚与阳平公融登寿阳城/望之见晋兵/部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顾谓融曰/此亦勍敌/何谓弱也/怃然/始有惧色/
6.下列对文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已别有旨”与“不知其旨也”(《礼记(虽有嘉肴)》)中的“旨”字含义相同。
B. “谢安固却之”与“君子固穷”(《论语》)中的“固”字含义相同。
C. “遣诸不经事少年拒之”与“不为拒谏”(《答司马谏议书》)中的“拒”字含义不同。
D. “融驰骑略陈”与“吾将略地焉”(《左传》)中的“略”字含义不同。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 前秦军队大举入侵,东晋都城人们恐惧,谢玄向谢安问计,谢安坦然自若,桓冲派遣精锐军队三千人入援京师,被谢安拒绝。
B . 谢玄派遣广陵相刘牢之率领五千精兵前往洛涧,梁成以洛涧为阻挡列阵等待他。刘牢之向前渡水,攻击梁成的军队,取得胜利。
C . 东晋军队在淝水遇阻,谢玄请求前秦让东晋军队渡河,双方一决雌雄。苻坚开始回绝了,后来看到东晋军队布阵严整,被迫同意。
D . 谢安正在与客人下围棋,得知前方战事捷报,表面上若无其事,但下完棋后屐齿折断,竟然毫无察觉,说明谢安内心非常兴奋。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良家少年皆富饶子弟,不闲军旅,苟为谄谀之言以会陛下之意。
(2)坚曰:“ 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答案与解析
(第129练)
【基础训练】
1.①都会呼出的液滴;(合理即可,2分)
②属于近距离传播;(合理即可,2分)
③关于气溶胶传播的研究较少。(合理即可,2分)
【解析】此题考查句子的衔接能力。考生要尽可能让自己的语言简明、连贯、准确,且要符合文段的语体色彩。第一处,结合“这里所说的气溶胶是指……”“其粒径”可知,此处是对“气溶胶”的解释;再结合后面“这些液滴在呼出”可知,此处填写“都会呼出的液滴”。第二处,由分号可知,前后内容属于并列关系,后面介绍飞沫核的传播,前面介绍飞沫的传播;前后句子的句式一般相近,此处的句子对应后面“属于远距离传播”这一句,所以句式应为“属于……传播”,再结合前面“只能在传染源1至2米范围内的空间传播”可知,应“属于近距离传播”。第三处,前面提到三种传播,而横线前说的是“到目前为止,关于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的研究较多”,那么此处应是说关于气溶胶传播的研究,再结合下一段内容可知,这种研究应该“较少”,所以可填:关于气溶胶传播的研究较少。
2.①建议:应选择通风管道彼此不连通的酒店作为隔离酒店,并做好通风管道的消杀工作。(2分)
②原因:因为病毒能以气溶胶形式通过通风管道传播。(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建议的能力。考生需要结合新冠病毒传播的特点来提建议。
由第一段“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包括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气溶胶传播。这里所说的气溶胶是指人在日常说话、大笑、唱歌等过程中”可知新冠病毒的传播方式,其中气溶胶的传播危险性更大,“飞沫核却可以长期悬浮在空气中并随空气迁移,其传播距离可达数百米,属于远距离传播”;由第二段一病例来看,“该病例及其妻子等都确诊新冠。研究表明,该病例可能在隔离酒店被楼下一确诊病例通过卫生间的通风管道传播的气溶胶感染。研究发现该隔离酒店通风管道上下相通,在该病例离开5天后,仍能在管道内壁深部检出2件环境阳性标本”,该病例是被通风管道传播的气溶胶感染,所以建议选择通风管道彼此不连通的酒店作为隔离酒店,还要做好通风管道的消杀工作,原因就是第一段提到的病毒传播的方式。
3.虽然该病例已经离开5天,但是仍在管道内壁深部检测出2件环境阳性标本。(3分)
【解析】此题是2022年全国甲、乙卷高考新题型,从原先的选择题到变为主观题,难度增加不少。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4.①不知不觉(1分) ②垂涎欲滴(1分) ③杯盘狼藉(1分)
【解析】此题是2022年全国甲、乙卷高考新题型。考查成语的使用及考生根据语境灵活补写成语的能力。这需要考生平时对成语的积累,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还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语段的整体文脉和内在思想的连惯性。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自然。
5.①强调的重点不同:改句的重点落在“一扫而光”上,强调全部吃光;原句的重点落在“心满意足”上,强调吃过肉饼之后的满足感,更符合原文的逻辑。(2分)
②适用的位置不同:改句用来结束文段,似乎话还没说完;原句把“心满意足”拆开放在句子最后,语气舒缓,适合做段落的结尾。(1分)
③语体风格不同:改句比较普通;原句更口语化,活泼俏皮,和整个文段的文风更和谐。(1分)
【解析】本题考查比较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同时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等),句式特点(长短句、整散句),词语(动词、形容词、修饰词等),观察顺序(高低、俯仰、先后等),结构作用(照应、铺垫)等,同时要结合文本内容对原句进行赏析,注意语言表达。从强调的重点来看,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重点在“一扫而光”,强调吃的结果;原句重点落在“又心满,又意足”,能更好的表达“我”吃完肉饼后心情的舒畅与满足,强调的是吃完的心情,更符合原文的逻辑。从适用的位置来看,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用来结束文段,语意未尽,似乎话还没说完,给人以结尾收束匆促之感;原句“又心满,又意足”,运用短句放在句子最后,语气舒缓,语意完整,适合做段落的结尾。从语体风格来看,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表达比较普通;原句“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口语化,活泼俏皮,和整个文段较口语化的文风更和谐。
6.B(“百年”指晚年)
7.《客至》:①“樽酒”“旧醅”,表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情厚谊。诗人家境贫穷,没有好酒,但是竭诚待客,主客融洽相得。②“余杯”,表现诗人、客人、邻翁性格的真率及会客场面的兴致盎然。诗人请邻翁共饮作陪,引未饮完的残酒,足见率真自然和平日关系的和谐。(本诗之酒第六句和第八句各一处,答出一出即可。言之有理,酌情赋分。)
《登高》:新停“浊酒”更深一层表现诗人的悲怆之情。诗人因身体多病而停杯断酒,潦倒之情就只能郁积心中,更加无法排遣。(也可理解为诗人对生命的珍惜,潦倒之中不失对生活的热爱。言之有理,酌情赋分。)
【综合训练】
1. B(作者心疼麦子陷入孤独的境地。)
2.D("让读者感受到乡村文化没落给作者带来的失落和惆怅"理解错误,文中没有涉及乡村文化没落的话题。)
3.①"我"经常和父亲通电话,每次都按着时令问问地里的庄稼;②"我"常想回到故乡,听庄稼拔节的声音,坐在田埂上闻草木的腥香,抚着庄稼的叶子,在心里给麦子留有位置;③"我"时常和远离故乡的发小交流对故乡和麦子的想念之情;①每年春节回家探亲,遇到发小,我们都要走遍故乡的每一个田野、山头和河流,重温少年时光,抚摸白杨树;⑤返程时,"我"看着窗外的飞逝的麦子感觉心被掏空,想着何时才能再回来。(每点1分,答任意四点即可,酌情给分)
4.①内容上∶以"谁来安慰孤独的麦子"为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主要写了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土地被占用或荒废,麦子陷人孤独的境地,"我"和发小经常想念故土和麦子等内容;②主题上∶以"谁来安慰孤独的麦子"为题,凸显了作者对故土和麦子的思念之情,对农村耕地变少和荒废的痛惜之情,揭示了严肃的社会问题;③阅读效果上;以"谁来安慰孤独的麦子"为题,运用拟人的修辞和疑问的语气,生动形象,新颖独特,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每点 2分,酌情给分)
5.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见晋兵部阵严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顾谓融曰”的主语是秦王坚,而非晋兵,因此“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顾谓融曰中间”要断开,排除C项
6.C【解析】本题是2022年全国甲、乙卷高考新题型。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文字词的能力。A项,“已别有旨”中的“旨”是“打算,想法”的意思,而“不知其旨也”中的“旨”是“美味的”的意思,二者含义不同,A错误;B项,“谢安固却之”中的“固”是“坚决地”的意思,而“君子固穷”中的“固”是“坚定,不变动地”的意思,二者含义不同,B错误;C项,“遣诸不经事少年拒之”中的“拒”是“抵挡,阻挡”的意思,而“不为拒谏”中的“拒”是“拒绝”的意思,二者含义不同,C正确;D项,“融驰骑略陈”中的“略”是“巡视”的意思,而“吾将略地焉”中的“略”也是“巡视”的意思,二者含义相同,D错误。
7.C【解析】本题考查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主题大意的能力。“苻坚开始回绝了”错误。
8.(1)良家少年都是富贵人家的子弟,不熟悉军队事务,随便说些阿谀奉承的话,来迎合您的心思。
得分点:判断句;“闲”,通“娴”,熟悉;“会”,迎合;“苟”,随便;“意”,心意,心思。
(2)苻坚说:“只是率领军队稍微后退,让他们渡河到一半,我们用精锐骑兵逼近并杀死他们,没有不胜的。”
得分点:“但”,只是;“少”,稍微;“却”,后退;“蹙”,紧迫,逼近;“蔑”,没有。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能准确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考生对常见的实词、虚词以及特殊的文言句式等文言知识有较好的掌握。
【参考译文】
苻坚决心要夺取江东,下令大举侵犯。阳平公苻触对苻坚说:“鲜单、羌虏是我们的仇家,常盼望战乱兵变来实现他们的心愿,所陈述的策略计划,怎么可以听从?良家少年都是富贵人家的子弟,不熟习军队事务,随便说些阿谀奉承的语,来授合您的心思。我恐怕既不能够成功,还有后患!”苻坚没有听从。这时前秦军队已经非常强盛,京城的人震惊恐惧。谢玄入朝向谢安询问计策,谢安一副平静的样子,回答说:“已经另有打算。”谢安于是命令预备车马出游山间别墅,亲戚朋友全都聚集,与谢玄在别墅玩围棋赌博。谢安的棋术通常劣于谢玄,这日谢玄畏惧,谢玄和谢安成了不相上下的敌手,谢玄没法取胜。谢安于是漫步,到了夜里才回来。桓冲深为国家的根基大业担忧,派遣精锐军队三千人援助京师,谢安坚决拒绝,说:“朝廷处理办法已定,士兵、武器都不缺乏,应该留在西藩以作防备,”桓冲对僚属叹气说:“谢安石有身居庙堂的才量,不熟习用兵的计谋策略。如今大敌就要到来,(谢安)正游玩清谈不停止,派遣没有领兵作战经验的年轻人抵挡敌人,军队又少弱,天下事可以知道了,我们将要受外族的统治了!”谢玄派遣广陵相刘牢之率领五千精兵前往洛涧,梁成扼守洛涧,部署兵阵来等待他。刘牢之径直向前渡水,攻击梁成,大败对方。于是谢石等各路军队,从水路,陆路相继出发。秦王苻坚与阳平公苻融登上寿阳城跳望他们,发现晋兵布阵严整,又望见八公山上的草木都以为是晋兵,回头看苻融说:“这是强敌,怎么说他弱小呢?”怅然若失,开始有恐惧的神色。前秦军队靠近淝水而摆开阵势,晋军不能渡河。谢玄派遣使臣对阳平公苻融说:“如果移动兵阵稍微后退,让晋国军队得以渡河,来决胜负,不也很好吗?”苻坚说:“只是率领军队稍徵后退,让他们渡河到一半,我们以精锐骑兵逼近并杀死他们,没有不胜的。”苻融也认为可以,于是指挥军队让他们后退。前秦军队就后退,不能再制止。谢玄等人率领军队渡过淝水进击前秦军。苻融骑马巡视阵地,想统帅那些退却的士兵,战马倒了,被晋兵杀死,前秦军队于是溃败。谢玄等人乘胜追击。秦兵大败,自相踩踏而死的士兵遮蔽了田野,堵塞了河流。那些败逃的秦兵听到风声和鹤的叫声,都以为是东晋的追兵,以至于昼夜不敢歇息,在草野中行军,露天睡觉,加上挨饿受冻,死去的人十之七八。谢安得到驿站传来的书信,当时正与客人下围棋,拿着信放在床上,没有欣喜之色,接着下棋。客人问他,他慢慢地回答说:“孩子们已经打败了敌人。”下完棋后,返回屋里,过门槛时,没有觉察到屐齿被碰断。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