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习题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习题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沪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1-14 10:29: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学习目标
课前预习
课堂达标
易错辨析
课程标准(2022年版) 学习目标
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1.能列举自然实例,或设计简单实验体验、认识并说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知道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音具有能量.
答:乒乓球被弹起,肥皂膜会颤动,纸屑会跳起来;说明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1.如图所示,音叉、喇叭、鼓都正在发声,观察乒乓球、肥皂膜、纸屑,会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使用了理想实验法.
2.如图所示,当瓶内气体不断被抽走,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这说明了什么?这里使用什么实验方法?
声音是由于物体   而产生的,物理学中,把
   的物体叫做声源.
 正在发声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振动 
(1)轻质小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   .
(2)这种思维方法叫做   (选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转换法 
【例1】小丽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两个音叉进行实验,并将系在细线上的轻质小球靠近音叉来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实验中通过观察小球是否被弹开来显示实验现象.若在实验过程中小丽同学只敲击了乙音叉,听到乙音叉发声的同时也看到小球被甲音叉弹开.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进行放大 
【举一反三】
1.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泡沫塑料球接触被敲响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   ,这说明   .
如图乙所示,用木槌敲打鼓面使之发声,这时会看到纸屑
   ,这说明   .其中,泡沫塑料球、纸屑的作用是   .以上现象表明发声的物体都在
   .
第1题图
 振动 
 把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发声的鼓面在振动 
 上下跳动 
 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弹起 
第2题图
2.如图所示,小明把衣架挂在细绳中央,将细绳绕在食指上,并用食指堵住双耳,请另一位同学敲击衣架,小明听到的声音是由衣架   产生的.
 振动 
3.初春时节,柳树发芽,小磊外出郊游时折一根柳条,把柳条的皮和芯拧松,抽出木芯,用刀把嫩皮的两端修齐,制成了“柳笛”.用力吹,柳笛就发出声响.该声音是由于  _ (选填“空气”或“柳皮”)的振动而产生的.
 空气
【归纳总结】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用其他物体的跳动、弹开等来表示声源振动的方法是转换法.
1.音叉振动时,邻近的   随音叉振动,形成一系列
   向四周传播,这就是声波.
2.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如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   .
3.声音的传播需要   ,能通过   、   、
   传播.
 固体 
 液体 
 气体 
 介质 
 回声 
 疏密相间的波动 
声音的传播
 空气 
D.超声波清洗机
C.真空罩中的闹钟 
B.倒车雷达
A.蝙蝠靠超声波
发现昆虫
【例2】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C
【举一反三】
4.(核心教材母题)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B.只要闹铃振动,就可以听到闹铃声
C.听不见闹铃声了,是由于闹铃不再振动
D.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是由于闹铃振动逐渐变剧烈了
A
5.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听到后迅速回到教室,此时声音是通过   传播的;如图所示,俊俊同学能听到同桌同学轻叩桌面的声音,说明   可以传声.
 固体 
 空气 
【归纳总结】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   叫做声速.在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每秒传播的距离大约是   m.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一样的;一般在
   中最快,在   中次之,在   中最慢.
 气体 
 液体 
 固体 
 340 
声音的传播速度
 声音传播的距离和传播所用时间之比 
(1)通常情况下,固体中的声速   (选填“大于”或“小于”)气体中的声速.
【例3】(核心教材母题)某些介质中的声速如下表所示.分析表中的信息并回答问题.
 大于 
介质 v/(m·s-1) 介质 v/(m·s-1)
空气(0 ℃) 331 海水(25 ℃) 1 531
空气(15 ℃) 340 冰 3 230
空气(20 ℃) 346 大理石 3 810
水(常温) 1 500 铝(棒) 5 000
(2)声速的大小可能跟   有关,依据是  _
 .
下空气中的声速不同 
 不同温度
 温度 
【举一反三】
6.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声音在15 ℃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_ m/s,在雷雨天,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如果看到闪电3 s后才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处距人约   m.
7.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6 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 _  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 500 m/s).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   .
 真空不能传声 
4 500
 1 020 
 340
 不同 
【归纳总结】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一样的;一般在固体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
【基础概念易错辨析】
1.在敲响大钟时,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绝”是因为大钟仍在振动.( )
2.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 )
3.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它发出声音.( )
4.坐在教室里说话听不到回声,是因为教室反射产生的回声正好抵消.( )




【重难易错1】一根长约10 m的铁管,管内装满了水,一个人在铁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个人在铁管的另一端贴近管口处可听到( )
A.一次敲击声  B.两次敲击声 
C.三次敲击声  D.四次敲击声
易错分析:忽略了铁管太短,声音在空气中、铁中、水中传播的时间间隔很短,人耳分辨不出.
A
【重难易错2】(跨学科实践·日常生活)超声波测速仪是有效地监控汽车行驶速度的仪器,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当小汽车进入监控区域时,测速仪向汽车发出超声波,超声波经汽车反射后又被测速仪接收.已知测速仪每隔 1 s 发出一次信号,当一辆匀速行驶的小汽车进入测控区时,测速仪第一次从发出信号到接收到信号,整个过程用时0.4 s,第二次从发出信号到接收到信号,整个过程用时0.3 s.已知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为340 m/s.则:
(1)当小汽车第一次反射信号时距测速仪有多少米?
(2)当小汽车第二次反射信号时距测速仪有多少米?
(3)这辆小汽车的速度为多少米每秒?(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易错分析:要注意汽车前后两次接收到信号的时间差计算,第一次信号发出和每隔1 s发出一次信号这两个时间是重叠的,所以要用1 s-0.2 s.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