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信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25个小题,共50分;第二部分非选择题,4道题,共50分。
2.试卷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请使用2B铅笔填涂,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3.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2020年7月23日我国的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发射成功。天问一号计划飞行约7个月抵达火星,并开展探测任务。下表为地球与火星主要物理性质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与日平均距离 (百万千米) 质量(地球 为1 体积(地球为1) 大气主要成分 表面温度(K) 自转周期 公转周期(年)
地球 149.6 1.00 1.00 N2O2 288 23时56分 1
火星 227.9 0.11 0.15 CO2 210 24时37分 1.88
1.天问一号顺利进入火星轨道后,其所在的天体系统为
①地月系 ②太阳系 ③银河系 ④河外星系 ⑤可观测宇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②③⑤
2.天问一号在发射和执行火星探测任务期间有可能遇到的挑战有
A.太阳辐射弱,电池板能源充足
B.穿越大气平流层,遭遇雷暴
C.飞临水星时,恐被其引力捕获
D.太阳活动强,导航系统受扰
2020年11月24日(农历初十)凌晨4时30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搭载着“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我国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12月1日着陆月面西北的吕姆克山,此时正值阳光照射最强烈时段,着陆器需借助太阳能,尽可能地在48小时内完成月面岩石土壤取样、打包,然后离开月面。完成下题。
3.“嫦娥五号”选择在11月24日凌晨发射的主要原因是)
①地球公转速度快 ②天气状况好 ③太阳活动相对弱 ④便于观光观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嫦娥五号”发射当天晚上,我们可观测到的月相是
5.推测“嫦娥五号”尽可能在48小时内完成采样并返回的主要原因是
A.需在燃料耗尽前完成任务 B.科学家期待“嫦娥五号”早日回归
C.采集的岩石标本保质期短 D.充分利用光照完成标本的采样
板足鲎是一种节肢动物,形似蝎子,故俗称海蝎,是距今约4.3亿年的“明星动物”,在海洋、淡水、陆地等生态环境中均占有一席之地。混翅鲎是板足鲎目下的一个科级分类单元。2021年9月29日,据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研进展披露,该研究所联合国内外多个研究所和博物馆,报道了来自华南地区的混翅鲎一新属新种:秀山恐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板足鲎所在地层形成于)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7.秀山恐鲎所在地层形成时期可能是
A.爬行动物盛行时期 B.被子植物出现时期
C.联合古陆形成时期 D.重要的铁金成矿期
2019年11月6日早晨,俄罗斯勘察加半岛的舍维留奇火山发生火山喷发,向空中喷出滚滚浓烟,其高度达6000米,根据风向,火山灰向西北方向飘散。下左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下右图为“舍维留奇火山喷发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火山灰”来源于地球内部圈层的
A.软流层 B.地壳 C.下地幔 D.岩石圈
9.上左图中表示岩石圈的是
A.d和c B.e和f C.d和e D.b和c
10.下列选项对火山灰在地球圈层中迁移顺序的描述,最合理的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随着电影《中国机长》的热映,川航3U8633紧急迫降的事迹展现在大众面前。飞机从重庆起飞,在9800米高空,风挡玻璃无预警脱落,刘传建机长借助自己一百多次来回飞川藏线的经验和从业30年的技术,成功于成都迫降,拯救了全机人的生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挡风玻璃脱落时,飞机正处于大气的
A.平流层上层 B.平流层中层
C.对流层 D.高层大气
12.机长迫降时面临的困难可能有
①被风挡玻璃砸伤 ②机内温度过低
③飞机颠簸强烈 ④太阳辐射强①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图为大气受热过程及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趋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①~⑤是大气受热过程中的环节,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A.①和②在数量上相等
B.②和③均为短波辐射
③和④只在白昼发生
D.④和⑤在多云时较强
14.与I~IV各段变化趋势直接相关的环节和影响因素是
A.I与③直接相关,主要受地面温度影响
B.II与⑤直接相关,主要受天气状况影响
C.III与②直接相关,主要受纬度位置影响
D.IV与①直接相关,主要受距日远近影响
15.与晴天夜晚相比,阴天夜晚
A.②多 B.③多 C.④强 D.⑤强
下图为北京时间2020年5月14日14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6.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风向偏西南,气温高 B.乙地比甲地风力大,空气洁净
C.丙地风力最大,紫外线强 D.丁地吹东南风,风力较大
图a示意某沿海地区海陆风形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图b为该地区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读图完成下列题。
17.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②地等压面向上突出
B.③地气压高于④地
C.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地低
D.③地气压高与②地
18.下列说法可能的是
A.a地风向为西北风 B.③地气温低于④地
C.b为上升气流 D.乙地多晴朗天气
下图为海洋表面平均盐度、温度、蒸发量和降水量按纬度分布的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9.图中①—④四条曲线中,表示海洋表面盐度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0.据图可知,赤道附近表层海水
A.温度低、盐度较高 B.温度高、盐度较高
C.温度高、盐度较低 D.温度低、盐度较低
21.据图可知A纬度①曲线数字比较大的原因是
A.水温低 B.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C.降水多 D.纬度低太阳辐射强
下图分别是2021年12月11日河北秦皇岛和浙江北仑港的潮高日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北仑港相比秦皇岛,潮汐
A.多一个潮水涨落过程 B.落潮的潮高较低
C.潮高涨落的落差较小 D.最高潮高出现早
23.根据图可知
A.正午是当地渔民到海岸滩涂捕捞海鲜的最佳时机
B.23时是利用已存储好的海水开始发电的最好时机
C.10时至14时是大吨位船舶进出海港的较佳时段
D.海岸潮汐涨落落差大的地带适合发展海洋养殖业
1963年4月10日,美国海军“长尾鲨”号核潜艇在美国东部大陆架边缘做下潜300米的潜水试验时,突遇“海中断崖”,沉入2300米的海底,潜艇被巨大的海水压力挤破,艇上129名船员全部遇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4.“长尾鲨”号核潜艇失事原因是
A.随下潜深度增加海水盐度增加,导致潜艇受腐蚀漏水
B.航行途中突遇海水区域密度变小,导致潜艇急剧下沉
C.随下潜深度增加海水温度升高,导致核潜艇燃料泄漏
D.极地地区流向低纬地区的寒流挟带冰山撞击潜艇所致
25.核潜艇失事海域北部有曾经的世界著名渔场纽芬兰渔场,下列对其成因解释正确的是
A.垂直下降的海水,将上层营养盐类带到了底层
B.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海水盐度适宜鱼类生活
C.过往的潜艇、船只较多,人们给鱼类投喂大量饵料
D.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海水扰动,为鱼类提供饵料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下图为“天体系统示意图”,下表为“八大行星主要物理性质比较表”。
(1)图中天体系统共有 级,其中比太阳所在天体系统高一级的是银河系和 (填写乙代表的天体系统名称)。(2分)
(2)图中丙代表的天体是 ,与其距离最近的行星是 。(2分)
(3)描述丙在宇宙中的位置特点。(3分)
(4)目前,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天体。按照相互关系,将下列字母填在数字横线上,完成上图。① ;② ;③ ;④ 。
a.地表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不大 b.比较稳定的太阳光照
C.有适合生物呼吸的氧气 d.日地距离适中
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烟筒效应”是指内部空气沿垂直坡度空间向上或向下,使空气对流加强的现象。特朗勃墙式太阳能烟囱由玻璃板、吸热墙、风口和隔热材料组成,可依靠太阳辐射增加烟囱内外的温差,从而形成烟囱内空气的流动,利用“烟囱效应”来加强室内自然通风,提高室内空气品质,降低建筑空调能耗。右图示意特朗勃墙式太阳能烟囱的组成及夏季某时段的工作原理图。
(1)白天特朗勃墙可借助太阳风辐射增大烟囱内与室外的温差,试解释原因。(4分)
(2)描述特朗勃墙式太阳能烟囱加强夏季室内通风的过程。(5分)
白天特朗勃墙式太阳能烟囱可通过调整
风口的开关实现冬季供暖的目的。确定风
口1和风口2是关闭的,推断其冬天白天其它
风口的开关情况,并画出室内的热力环流图。
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北京主要河流(下图)有属于海河水系的永定河、潮白河等,它们在穿过崇山峻岭之后,再流向东南,蜿蜒于平原之上。密云水库是北京最大的饮用水源供应地,有两大入库河流,分别是白河和潮河,最后通过潮白河汇入渤海。
(1)资料中的地理事物中,属于水循环地表径流环节的是 、 等。(2分)
(2)从水循环的类型判断,密云水库中的水主要参与 循环,简述判断依据。(6分)
(3)从密云水库水量的收支状况分析,属于“收入”的水循环环节有 等,属于“支出”的水循环环节有 等。(2分)
(4)北京城市规划中将西部、西北部规划为水源涵养地,其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有 、 等。(2分)
(5)从水循环地理意义的角度,简述潮白河的意义。(3分)
2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据估算,在气温低于或等于-4℃条件下,渤海
海冰每天生成1.86厘米厚。右图为渤海及附近区域
年内日平均气温≤-4℃日数分布图。
(1)由图可知,辽东湾地区年内日平均气温≤-4℃的日数为 ,图示海域海冰资源空间分布特点有 、 等。(4分)
(2)举例说明海冰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分)
海冰形成时,一部分来不及排出冰体的高浓度盐水被包裹在冰块内部。海冰淡化就是通过各种方法把高浓度盐水从海冰中分离出来。环渤海地区淡水资源严重不足,人们正在探索是否可以通过淡化海冰缓解该问题。
(3)综合分析以上资料卡内容,并结合所学,表明你对“淡化海冰解决环渤海地区淡水短缺问题”可行性的观点,并从资源状况、技术、成本、生态环境效益等角度说明理由。(5分)
高一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5. DDCAD 6-10. BCACA 11-15.CBDAC
16-20.DBAAC 21-25.BABBD
二、综合题(共4题,共50分)
26.(11分)
(1)四(1分);河外星系(1分)
(2)地球(1分);金星(1分)
(3)地球位于银河系范围的太阳系中(1分),距太阳由近及远的第三颗行星(1分),地球位于金星和火星之间(1分)。
(4)b(1分);d(1分);a(1分);c(1分)
27.(13分)
(1)白天,太阳短波辐射被集热墙吸收(1分);集热墙增温产生的长波辐射被烟囱内空气吸收增温(1分);玻璃板及隔热材料阻挡了烟囱内热量的散失(1分),使得烟囱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1分);
(2)烟囱内空气的温度高,气流上升(1分),近地面气压下降,与室内产生气压差(1分);室内空气经由风口4进入烟囱内(1分),并通过烟囱排出室外(1分);室内气压降低,室外空气经由风口5进入室内,从而达到加强室内通风的目的。(1分)
(3)开:风口3、风口4(1分,风口写全方可得分);关:风口5(1分)
画图答案(2分)
28.(15分)
(1)密云水库(1分)、永定河(或潮白河等)(1分)。
(2)海陆间(2分) 密云水库的水通过潮白河,汇入渤海(2分);流域降水中的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2分)。
(3)降水或潮河、白河(1分) 蒸发或下渗或潮白河(1分)。
(4)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腾。(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
(5)塑造地表形态(1分),为海洋输送物质(1分),或汇集地表水,提供水资源(1分)。
29.(11分)
(1)多在 40 天以上(2分),北部多、南部少(纬度较高地区多、纬度较低地区少)(1分); 近岸地区多、外海地区少(1分)等。
(2)海冰会影响港口通航的时间(1分),海冰中可提取淡水资源(1分)等,合理即可。
(3)(5 分)表明观点 1 分,说明理由 4 分,理由能够支持观点即可得分
参考示例 1.
观点:可行 (1分)
资源:海冰融水盐度较低;海冰资源较充足;海冰多分布在近岸地区,采集难度低;资源可利用程度较高等(1分)。
技术:海冰淡化方法对技术要求不高,容易实现等(1分)。
成本:大规模淡化海冰的成本低于海水淡化成本等(1分)。
生态效益:海冰淡化可以缓解当地水资源短缺问题,利于生态环境的优化等(1分)。
参考示例 2.
观点:不可行(1分)
资源:渤海海冰主要在冬季生成,资源供给不稳定等(1分)。
技术:海冰淡化需要较长时间等(1分)。
成本:目前海冰淡化成本高于海水淡化等(1分)。
生态效益:大量海冰淡化将高浓度盐水排入海中会使得渤海湾海水盐度升高,影响海洋生态环境;直接排放高浓度盐水可能导致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下降等问题:长期大量开采可能影响气候,对生态环境产生深远影响等(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