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1840年,英国远征军开进广州海口,发动侵略战争。
1844年,美国、法国先后迫使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1856年,英法两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美、俄四国签订《天津条约》。
19世纪50~80年代,俄国侵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1894年8月,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政府议和,被迫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
1900年,八国联军(英、美、法、德、俄、日、奥、意)占领北京。
——据八年级上《中国历史》
问题:近代侵略中国的这些国家在体制方面,总体上与清王朝有什么不同?近代侵略中国的这些国家在时间顺序方面,总体上有什么特点?
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1775年4月,北美独立战争由此开始。
1789年7月14日,法国大革命爆发。
1861年,俄国沙皇政府进行废除农奴制改革。
1861-1865年美国内战,废除黑人奴隶制,扫清资本主义发展一大障碍。
1868年日本有识之士推翻幕府统治,进行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以上这些国家通过哪些方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从时间上看可以分为哪两个阶段?
想象一下人连主人的爱犬都不如的世界,那里满是饥饿生了病只能等待死亡,卑微的生活,暗无天日环境。真希望冬天赶快过去,在春天每个人都会幸福。
这里的“人”的处境如何?受到了谁的控制?你知道这反映的是俄国的哪一制度吗?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人教版 ·九年级下
一、寻道图强——农奴制下的尝试
二、风雨欲来——废农奴呼声渐起
三、挽救危亡——废农奴势在必行
四、慎思启世——俄国改革的思考
俄国早期发展简史
彼得一世
彼得一世又被称为“彼得大帝”(1682-1725年在位),他敢想敢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冒险精神。后力推俄国的改革。
彼得终其一生都以扩大国土为目标。……他在1697年派遣一支使团出使西欧,去考察西方的国情。他自己装扮成随员随团出访,在荷兰的造船厂里挥斧当学徒,亲自参加船只建造。他沿途参观工场、码头、博物馆,考察民风国俗,还旁听英国议会,由此而对欧洲各国的情况有了直接的了解。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给了他深刻的印象,同时他也认识到不学习西方的制度便不能使俄国富强。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一、寻道图强——农奴制下的尝试
问题:彼得一世终其一生的梦想是什么?为实现这一梦想,他做了哪些努力,又从中得出怎样的认识?
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俄国的经济仍然十分落后。当西欧资本主义已蓬勃发展时,俄国广阔的土地上到17世纪末一共只有30个手工工场……俄国远离欧洲主要商道,也没有很多吸引外国人的商品,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占主导地位,农奴劳动使生产力十分低下。经济的落后也反映在文化政治方面,直到17世纪贵族中的多数还未受过教育,全国识字的人非常稀少。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一、寻道图强——农奴制下的尝试
问题: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分析俄国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是什么
俄国在沙皇专制统治下,盛行农奴制,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农业和手工业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梦想与现实的冲突
他(沙皇彼得大帝)以西方的方式改革了他的行政机关和军队,建立起供养军队的工业,引入成千上万的各种类型的专家,派出一批批年轻的俄罗斯人到国外去学习,并建立起许多学校——所有的学校都具有实利主义的性质:数学和航海学校、海军学校、陆军学校、计算学校和居于最高地位的科学院。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一、寻道图强——农奴制下的尝试
问题:根据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彼得一世从哪些方面进行了改革?结合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改革领域 改革内容 改革影响
社会
政治
军事
经济
文教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提倡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
加强沙皇的专制权力
创建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
贵族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
加强中央集权和专制统治
增强军事实力,
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增强经济实力
促进教育发展 提高民众素质
促进俄国文化习俗的近代化
结合所学知识和课本第7页,填充下列表格。
强化了农奴制,阻碍社会发展
改革意义: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一、寻道图强——农奴制下的尝试
材料一:
19世纪上半叶,俄国全国人口中农奴占很大比重,参加工业生产的劳动者近40%是农奴;农奴时代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农村贫困落后,农奴购买力低,生产率低下,影响了国内市场的经营和扩大。
材料二:
材料三:克里米亚战争
1853-1856年,俄国同土耳其及英法在克里木半岛发生战争,俄国战败。
经济: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政治:农奴暴动,沙皇统治危机
克里米亚战争加剧了国内危机
“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恩格斯
二、风雨欲来——废农奴呼声渐起
克里米亚战争以俄国的失败告终,证明:落后的农奴制度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沙皇的抉择
“与其等农奴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奴。”------ 亚历山大二世
三、挽救危亡——废农奴势在必行
下面是1861年改革前,俄国不同阶级、派别提出的部分改革方案
派别 方案
地主贵族 只给农奴人身自由,不给他们土地;减少农民的份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负担繁重的义务。
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 解放农奴,农奴是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农奴,不得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可以获得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兼顾地主和农民的利益,实现两个阶级的妥协。
革命民主主义者 建立共和国;彻底消灭农奴制。
如果你是亚历山大二世,你认为哪个方案在当时更具操作性
①右图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
②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越来越高……”。
下列是一组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时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不同描述的图片和文字。
问题: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上述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
三、挽救危亡——废农奴势在必行
描述者的立场不同。
①较客观,农奴制改革“解放”了农民,使农民获得了“自由”,农民对此表示感激。
②较客观,农奴制改革不彻底,农民必须以出钱赎买份地,农民依然受到奴役和剥削,农民对此表示不满。
结合以下材料,对这次改革做出评价。
材料一:1860~1890年,俄国生铁和钢的产量分别增长了10倍和3倍,石油产量由50万普特增加到3.77亿普特,煤开采量由1830万普特增加到5.56亿普特。列宁说,俄国只用了“数十年的功夫就完成了欧洲某些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完成的转变”。
——郑祖链《近代各国改革的比较》
材料二: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诸位请相信:凡能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做到了。”
三、挽救危亡——废农奴势在必行
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最大不同:彼得一世是强化农奴制;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废除了农奴制。
四、慎思启世——俄国改革的思考
思考:
彼得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有哪些共同点?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1.方式相同:
2.目的相同:
3.影响相同:
自上而下的改革;
都是为了维护沙皇的统治;
都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情境默写
1.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的洋务运动所起到的作用与俄国的 ______ (事件)类似。
2.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实行的自上而下解放农民的改革是______ 。
3.废除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是________。
4.列夫 托尔斯泰在《安娜 卡列尼娜》中,借列文(同情农奴的农奴主)之口说:“现在我们这里,一切都翻了一个身,一切都刚刚开始安排。”列文说的这些变化与________有关。
当堂检测
1.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的彼得一世改革的最大意义是
A.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B.废除了农奴制
C.实现工业化 D.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2.“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甚至沙皇及其赖以存在的支柱农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须破除农奴制。”该材料描述的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
A.背景 B.内容 C.性质 D.影响
3.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领导这次改革的人物是
A.彼得一世 B.亚历山大二世
C.尼古拉二世 D.叶卡特琳娜二世
当堂检测
5.彼得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都是俄国历史上著名的沙皇,他们在位期间,都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两次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A.促进了俄国社会进步 B.促使俄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C.强化了俄国的农奴制 D.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4.改革和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俄国为摆脱落后局面先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革命。阅读下面俄国发展进程示意图,“?”处应填写的内容最恰当的是
A.仿效唐朝制度 建中央集权制 B.结束幕府统治 发展资本主义
C.废除农奴制度 发展资本主义 D.摆脱殖民统治 获得民族独立
当堂检测
6.
图片是俄国历史上一次重大改革的生动写照,请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提示:可以从改革的时间、人物、内容、性质、影响等进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