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5分)
A.樗里子(chū) 项橐(tuó)
B.堕邑(huī) 难之(nàn)
C.赍臣(jī) 甘罗说而行之(shuì)
D.女焉能行之(nǚ) 张唐相燕(xiànɡ)
解析 D.“女”应读“rǔ”。
答案 D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5分)
A.
B.
C.
D.
解析 A.①代词,自己;②副词,表商量语气,还是。B.①介词,把;②连词,表目的,来。C.均为代词,他。D.①通“欤”,②帮助。
答案 C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5分)
A.乃封甘罗以为上卿
B.今者张唐欲称疾不肯行
C.左右欲刃相如
D.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
解析 A.以为:古义,两个词,以,介词,为,动词;今义,一个词,认为,作为。B.称疾:古今都是推托有病。C.左右:古义指左右大臣;今义多指方位。D.去: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答案 B
4.下列各句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5分)
A.甘罗者,甘茂孙也 B.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
C.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D.蔺相如者,赵人也
解析 A、C、D都是判断句;B.不是判断句,表说明。
答案 B
阅读与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
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秦昭王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之地’。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请行之。”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请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甘罗曰:“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于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卿曰: “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甘罗曰:“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张唐曰:“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5分)
A.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 强:勉强。
B.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事:服侍、侍奉。
C.臣尝为秦昭王伐赵,赵怨臣 怨:怨恨。
D.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 难:困难。
解析 D.难:诘难。
答案 D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5分)
①请因孺子行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③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 ④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解析 ①②均为介词,依靠、通过。③连词,可是,表转折;④连词,而且,表递进。
答案 A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0分)
(1)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1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1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秦国准备派张唐前往帮助燕国,打算跟燕国一起进攻赵国来扩张河间一带的领地。
(2)(结果武安君)刚离开咸阳七里就在杜邮立即被迫自杀。
/
(时间:45分钟 满分: 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5分)
A.百官荒乱,诸侯并侵 B.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
C.执法在傍,御史在后 D.欢然道故,私情相语
解析 B.“沉湎”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
答案 B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5分)
A. B.
C. D.
解析 B.前句“若”意为“像那”,后句“若”意为“你”。
答案 B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5分)
例句:可烧而走也
A.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B.先生少之乎
C.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
D.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解析 都是使动用法。
答案 A
4.下列句中“之”指代的内容错误的一项是 ( )(5分)
A.先生少之(金百斤,车马十驷)乎
B.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禳田者)
C.赵王与之(淳于髡)精兵十万
D.楚闻之(淳于髡),夜引兵而去
解析 指代当时的情况。
答案 D
阅读与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语在《田完世家》中。
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傍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祝曰:‘瓯窭满篝,汙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白璧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5分)
A.数使诸侯 数:屡次。
B.于是乃朝诸县令长 朝:朝拜。
C.赍金百斤 赍:带。
D.冠缨索绝 索:尽。
解析 B.朝:使动用法,召见,使……朝拜。
答案 B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5分)
①淳于髡说之以隐曰 ②笑岂有说乎 ③髡辞而行 ④夜引兵而去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解析 ①劝说;②解释、说法;③表承接关系;④表修饰关系。
答案 D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5分)
(1)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7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8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齐威王在位时,喜好说隐语,又好无节制地寻欢作乐,通宵饮酒,迷恋于游乐,不管政事,把政事委托给卿大夫。
(2)我看见他拿的祭品很少,而所祈求的东西太多,所以笑他。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齐王使淳于髡献鹄于楚
昔者,齐王使淳于髡献鹄于楚。出邑门,道飞其鹄。徒揭空笼,造诈成辞,往见楚王曰:“齐王使臣来献鹄,过于水上,不忍鹄之渴,出而饮之,去我飞亡。吾欲刺腹绞颈而死,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杀也。鹄,毛物,多相类者,吾欲买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欲赴他国奔亡,痛吾两主使不通,故来服过,叩头受罪大王!”楚王曰:“善,齐王有信士若此哉!”厚赐之,财倍鹄在也。
(《史记·滑稽列传》)
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5分)
A.徒揭空笼,造诈成辞 揭:揭开。
B.去我飞亡 去:前往。
C.痛吾两主使不通 使:让。
D.叩头受罪大王 罪:惩罚。
解析 A.揭:举;B.去:离开;C.使:使者。
答案 D
9.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5分)
A.
B.
C.
D.
解析 A.“使”均为“派、派遣”;B.“信”均为“诚实”;C.“亡”均为“跑掉”;D.“故”分别为 “缘故”和“所以”。
答案 D
10.对下面加点词的活用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5分)
A.道飞其鹄 道:名词活用作动词。
B.造诈成辞 诈: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C.出而饮之 出/饮:使动用法。
D.财倍鹄在也 倍:名词活用作动词。
解析 A.“道”,应为名词作状语,意为“在路上”。古汉语中名词直接用来修饰或限制动词时用作状语,本句中名词“道”直接限制动词“飞”;B.“诈”本义为“虚伪”,形容词,作“造”的宾语后活用作名词“虚伪的经历”;C.“出”和“饮”均用在代词“之”(代“鹄”)前面,表“使它出来”、“使它喝水”之意,故为使动用法;D.“倍”本为名词“倍数”,这里表“增加一倍”之意,故为名词活用作动词。
答案 A
【参考译文】
从前,齐王派淳于髡到楚国去献鸿鹄。出了城门,在道路上那只鸿鹄飞走了。(淳于髡)只举着个空笼子,编造了一套谎话,前去拜见楚王说:“齐王派我来献鸿鹄,(乘船)从水上经过,(我)不忍心让鸿鹄干渴,放出来让它喝水,它离开我飞掉了。我想剖开肚子或勒紧脖子自杀,又恐怕别人议论我们大王因为鸟兽的缘故让谋士自己杀伤。鸿鹄,是长毛的禽类,有很多相似的,我想买一只代替它,这是不诚实而欺骗大王的行为。(我)想逃跑到别的国家去,又痛心齐楚两国君主之间的通使由此断绝,所以来承认错误,向大王叩头接受大王处罚!”楚王说:“好,齐王(竟)有这样诚实的士人啊!”(于是)优厚地赏赐了他,财物比鹄在的情况增加了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