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5分)
A.黥(qínɡ)之 批亢(kānɡ)捣虚
B.控捲(quán) 蹶(jué)上将
C.钻火烛(zhú)之 百里而趣(qū)利者
D.隐勿见(xiàn) 说(shuì)齐使
解析 A.“亢”应读“gānɡ”。
答案 A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活用情况相同的一组是 ( )(5分)
A.
B.
C.
D.
解析 A.“隐”,使动用法,“使……埋没”;“奇”,形容词用作名词,“奇才”。B.“客”,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客人那样”;“西”,名词用作动词,“向西进发”。C.都是使动用法,“将”,“让……做将领”,“使……为将”;“蹶”,“使受挫”。D.“轻锐”,形容词用作名词,“轻装精锐的军队”;“行”,动词用作名词,“行程”。
答案 C
3.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5分)
A.
B.
C.
D.
解析 A.①介词,比;②介词,向。B.①承接连词,不译;②假设连词,如果。C.①承接连词,就;②表修饰关系的连词,译为“……地”。D.都是介词,和、同、跟。
答案 D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5分)
A.
B.
C.
D.
解析 C.①代词,它的;②助词,加强疑问语气。A.都是介词,于是、就。B.都是动词,到、往。D.都是动词,做、担任。
答案 C
5.下列不属于省略句的一项是 ( )(5分)
A.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
B.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C.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
D.庞涓恐其贤于己
解析 A.省略“于”;B.省略“之”;C.省略“于之”。
答案 D
阅读与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5分)
A.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 去:离开。
B.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蹶:使……受挫折,折损。
C.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期:希望。
D.见白书,乃钻火烛之 烛:照亮。
解析 期:约定。
答案 C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5分)
A.
B.
C.
D.
解析 A.均为连词,表并列。B.均为结构助词,的。D.均为介词,因为。C.①第三人称代词,他的、他们的;②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答案 C
8.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孙膑“能行”和“能言”的一组是
( )(5分)
A.
B.
C.
D.
解析 A.①是叙述以前孙膑与庞涓俱学兵法,不能表明孙膑“能行”;B.②是孙膑在树上所刻之字,不能表明孙膑“能言”;C.①是叙述庞涓对孙膑的忌恨,不能表明孙膑“能言”。
答案 D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0分)
(1)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10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10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就要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
(2)于是放弃了他的步兵,只和他轻装精锐的部队,日夜兼程地追击齐军。
/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5分)
A.信乃益为疑兵 益:增设。
B.虏魏王,禽夏说,新喋血阏与 血:形容激战而流血
很多,血洗。
C.魏王豹惊,引兵迎信 迎:迎击,迎战。
D.未肯击前行 前行:前进。
解析 前行:动词用作名词,先头部队。
答案 D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5分)
A.
B.
C.
D.
解析 A.均为“断绝”。B.①担任;②被。C.①率领;②表修饰。D.①指示代词,这、那;②代词,他们的。
答案 A
3.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5分)
A.
B.
C.
D.
解析 A.距—拒,禽—擒;B.详—佯,罢—疲;D.乡—向,萆—蔽。
答案 C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5分)
①汉王遣张耳与信俱,引兵东 ②欲东下井陉击赵 ③乃钻火烛之 ④恐吾至阻险而还 ⑤异姓并起,英俊乌集 ⑥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 ⑦羞与绛、灌等列 ⑧西乡对,师事之
A.①③/②⑤⑧/④/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⑧/⑥/⑦
C.①③⑧/②⑤⑦/④/⑥ D.①⑤⑥/②③/④/⑦⑧
解析 依次为:名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形容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
答案 A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5分)
A.未肯击前行
B.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
C.愿君留意臣之计
D.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
解析 A.“前行”古义为先头部队;B.“从容”古义为举止行动自然;C.“留意”古义为考虑。
答案 D
阅读与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成安君陈馀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闻汉将韩信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新喋血阏与。今乃辅以张耳,议欲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愿君留意臣之计。否,必为二子所禽矣。”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吾闻兵法:十则围之,倍则战。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今如此避而不击,后有大者,何以加之!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不听广武君策,广武君策不用。
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令其裨将传飧曰:“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谓军吏曰:“赵已先据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行,恐吾至阻险而还。”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
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5分)
A.此乘胜而去国远斗
去国远斗:离国远征。
B.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
不得方轨:不能并列前行。
C.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
走水上军:让水军逃跑。
D.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
空壁:全军离营。
解析 C.“走水上军”意为逃回河边的阵地。
答案 C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5分)
A.
B.
C.
D.
解析 A.①断绝;②渡过。B.均为代词,你们。C.①才;②于是,就。D.①将要;②况且。
答案 B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5分)
A.当韩信探知李左车的计策没有被采纳,赵军主帅陈馀有轻敌情绪和希图速决的情况后,立即指挥部队进到离井陉口三十里远的地方扎下营来。
B.半夜时分,韩信选拔了两千轻骑,每人带一面汉军的红旗,乘天黑悄悄从山间小道迂回到赵军大营的侧后方埋伏。
C.等到赵军倾巢出动去追逐战利品的时候,两千轻骑兵就火速冲进赵军空虚的营垒,把赵军的旗帜全部拔掉,竖立起汉军的两千面红旗。
D.鏖战中的赵军突然发现背后营垒插满汉旗,队形立时大乱。韩信趁势反击,将二十万赵军杀得大败,斩杀赵军统帅陈馀和赵王歇。
解析 生擒赵王歇。
答案 D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分)
(1)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10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10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希望您借给我奇兵三万人,从小路拦截他们的粮草。您就深挖战壕,高筑营垒,坚守军营,不要跟他们交战。
(2)韩信于是传令全军“不要杀害广武君,有能活捉他的赏给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