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一:征集个性化导读》名师单元教学设计
这一学习任务主要完成对四篇节选小说内容的整体感知,并在此基础上为原著作个性化导读。通过泛读精读相结合,筛选关键信息、整合分析要点,把握环境的复杂意蕴,感受多样的文化风貌。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熟悉作者作品的基本信息和节选文本的内容。
2.了解小说的内容情节、主旨思想、人物性格、时代背景和艺术风格。
教学重难点
了解小说的内容情节、主旨思想、人物性格、时代背景和艺术风格。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具有较高文学史地位和思想文化价值的经典小说,是人类思想文化中的精华。然而,当下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让许多人倾向于阅读能迅速解决实际问题或能持续带来阅读快感的书籍。相比而言,那些文字篇幅较长、娱乐性不强的中外经典小说则被束之高阁。尤其是外国名著,许多读者对其了解甚少,更缺乏阅读动力。
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将在畅读外国名著的基础上,争做阅读推广人,目的是以多样的形式,吸引更多读者进入小说世界,一窥大千世界的面貌,领略各个国家和民族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风情。
此次阅读推广主要有四大任务,分别为“征集个性化导读”“举办文津微论坛”“策划整本书推介”和“投身小小说创作”。
今天,我们就从导读入手,结合自己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完成一些有趣的重构吧!
设计意图
作为起始课,第课时的设计重在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熟悉小说文本。以“畅读外国名著,做阅读推广人”作为单元大情境大任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前期自主性探究和个性化表达的兴趣。
学习活动:设计书籍腰封
1.初步了解腰封的概念及功能价值。
在我们的日常阅读中,经常会接触到腰封。腰封,也称书腰,是加在封面外的一条“腰带”,具有宣传和装饰的作用。在信息泛滥的当下,腰封于方寸之间传达高度凝练的信息,有助于读者快速找到与自己阅读需求相匹配的图书。可以说,精美的腰封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图书推荐人”的角色
2.搜集和评价市场上的腰封推荐语。
教师可提供的腰封节选示例:
东野圭吾《解忧杂货店》(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现代人内心流失的东西,这家杂货店能帮你找回。
李泽厚《美的历程》(三联书店出版):《美的历程》是部大书(应该说是几部大书),是一部中国美学和美术史,一部中国文学史,一部中国哲学史,一部中国文化史。—冯友兰
贾雷德·戴蒙徳《枪炮、病菌与钢铁》(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人类社会发展史的另类阐释,东西方文明差异的独特审视。
利奧波徳《沙乡年鉴》(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生态文学的圣经,土地伦理的倡导书。
(1)对于以上腰封,你的阅读感受如何?请谈谈你的看法和评价。
(2)还有哪些腰封令你记忆深刻?请举例与同学们分享。
3.设计本单元四部作品的腰封推荐语
提示:该环节教师可提供一些作者作品的基本信息,或由学生课前自主搜集相关资料。
要求:
①根据节选内容和相关资料,自主选择一部作品进行设计;
②语言精美简短,50字以内;③需体现以下五点中的一至两点:
a.内容情节概述 b.人物性格特征
c.小说时代背景 d.主旨思想高度
e.作品艺术风格
参考示例:
《大卫·科波菲尔》:一个作家的成长史,一幅人生变迁的图景。(a.内容情节概述)
《复活》:在救赎与自我救赎中“复活”,拒绝做“兽性的人”。(d.主旨思想高度)
《老人与海》:一个硬汉,一条小船,一片大海,一座值得被挖掘的“冰山”
(b.人物性格特征e.作品艺术风格)
《百年孤独》:“拉美式痛苦”的文化镜像,“永恒性孤独”的真实书写。(c.小说时代背景d.主旨思想高度)
设计意图
通过设计腰封这一活动,促使学生了解小说的内容情节、主旨思想、人物性格、时代背景和艺术风格,完成对四篇小说的大致梳理。
4.阐释个性化腰封的设计内涵。
学生即时分享自己的设计想法,与教师、其他学生现场对话。师生共同向设计者提出不同意见或修改建议。
设计意图
教师尤其注意两点:一要明确指出学生关于小说文本的表述性错误,并加以修正;二要及时对学生优秀的文案加以鼓励和肯定。
5.为每本书选出一条“班级最佳腰封”。
评价表可由师生讨论形成,以供学生自评、他评和对照修改。
评价表(满分10分)示例如下:
语言 用词精准,富有表现力 2分
50字以内 1分
内容 对主旨思想/人物性格/时代背景/内容情节/作者艺术风格的表述准确无误 3分
创意 构思巧妙,新颖个性 2分
受众 有互动感,能抓住读者心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分
设计意图
提供清晰的评价细则,及时判断学生是否已掌握教师过程性指导的内容,让学习效果和仍存在的不足变得可见可测。
作业
1.近年来,腰封的滥用导致诸多问题。“为腰封而腰封”的市场乱象频出,如私自以名人的名义荐书,使用虚假的畅销榜数据制造宣传噱头等。有人说,互联网阅读时代,“无腰封不成书”之风可以禁矣。你是否支持出版社继续用“腰封”进行图书推介?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2.为“班级最佳腰封”设计与内容相契合的颜色和字体,制作书籍腰封。
设计意图
在提倡写腰封的同时,通过对腰封广告的辩证思考让学生对腰封有更全面的了解。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圈画的方式,概述小说语境中英、俄、美、哥伦比亚的社会历史风貌特点。
教学重难点
概述小说语境中英、俄、美、哥伦比亚的社会历史风貌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
文学作品的生成离不开所处的时代背景。对小说时代背景的生疏,往往会成为深入阅读的阻碍。作为阅读推广人,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制作“时代文化背景卡”,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进一步助力名著导读。
学习活动:制作“时代文化背景卡”
本单元小说所呈现的社会历史风貌具体为“19世纪的英国”“19世纪的俄国”“二战后的美国”和“从1830年至19世纪末的哥伦比亚”。请你从中选择一个,完成“时代文化背景卡”的制作。
基本步骤:
1.课前搜集相关背景资料,形成对该时代的初步了解。
2.快速浏览并圈画出选文中对应的环境描写语段,分析概述其体现的社会历史风貌。
3.结合课内语段的分析和课外资料的补充,完成时代文化背景卡的撰写。
《 》的时代文化背景卡 典型环境描写语段: 时代特征分析概括: 文化背景导读: 其他同学点评:
参考示例:
《大卫·科波菲尔》的时代文化背景卡 典型环境描写语段: 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坐落在河边,位于黑衣修士区。那地方经过后来的改建,现在已经变了样了。当年那儿是一条狭窄的街道,街道尽头的一座房子,就是这家货行。街道曲曲弯弯直达河边,尽头处有几级台阶,供人们上船下船之用。货行的房子又破又旧,有个自用的小码头和码头相连,涨潮时是一片水,退潮时是一片泥。这座房子真正是老鼠横行的地方。它那些镶有护墙板的房间,我敢说,经过上百年的尘污烟熏,已经分辨不出是什么颜色了;它的地板和楼梯都已腐烂;地下室里,成群的灰色大老鼠东奔西窜,吱吱乱叫;这儿到处是污垢和腐臭:凡此种种,在我的心里,已不是多年前的事,而是此时此刻眼前的情景了。 时代特征分析概括: 这一段集中描写了小科波菲尔恶劣的工作环境。渡口的货行是一个资本家压榨、剥削劳动力的典型地点。为了雇佣更加廉价的劳动力,资本家大量使用童工,丝毫不考虑工作环境和童工的身体状况。像米克·沃克、粉白·土豆等这些贫穷人家的孩子早早步入社会劳作谋生,没有受教育的机会。该环境描写昭示岀当时英国繁荣经济背后普遍的社会问题以及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 文化背景导读: 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生产力的解放带来资本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与此同时,财富的分配不均使得社会贫富差距悬殊——资产阶级和贵族不费气力便享有绝大多数的劳动成果,底层劳动者夜以继日地拼命工作却仍然穷困潦倒。面对这一现状,许多作家站出来,批判资本家的丑恶行径,人道主义的思潮涌动在19世纪英国文学的创作领域。 其他同学点评:
设计意图
一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多反映这一时代的社会特点。通过此活动设计,学生自主地去了解和总结外国小说所呈现的社会历史风貌。
4.课代表收齐时代文化背景卡,并把卡片随机分发给班级的同学。同学拿到卡片后,结合选文仔细阅读,并在点评栏写下对该卡片的评价。如觉得该卡片概括精准且导读精彩,请向老师推荐。
5.教师展示优秀的时代文化背景卡范例。
设计意图
学生由此全面且完整地鉴赏四篇小说的环境描写。教师伺机点拨与纠错。
作业
1.依据优势特长进行分工,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时代文化背景卡的制作。
2.根据时代文化背景卡,列出2—3部同地域同时期的作品,将其列进自己的课外阅读书单,有目标地展开拓展性阅读,进一步加深对该社会历史风貌特点的感受,并深化对该时期文学的了解。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以插图为切入口,探究环境对人物性格、命运的影响,理解其复杂意蕴。
教学重难点
以插图为切入口,探究环境对人物性格、命运的影响,理解其复杂意蕴。
教学过程
导入
上一节课,同学们已经通过制作时代文化背景卡,向我们的读者精练地呈现了四部小说创作的环境背景。
由此向下发掘,我们的导读可以向更深处漫溯——
柯灵曾在《论创作》中说道:“人不能遗世而独立,凡方趾圆颅之伦,都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
人物不能离开周围环境而生活在真空之中,环境中总是融汇着具体矛盾冲突及影响人物性格命运的因素。这节课,我们不妨就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来解密和填补小说中的插图,让我们的阅读推广更具视觉吸引力,更富文本挖掘深度。
学习活动:品析与绘制节选插图
小说插图作为一种重要的视觉传达形式,以具象性的方式与文字呼应,起到增强艺术感染力的作用。在本单元的课文中,《大卫·科波菲尔》《复活》《老人与海》选文均附有插图,且三幅插图都体现了小说中“环境与人的关系”,展现出人物的命运图景。请紧扣选文的人物形象和具体环境描写,完成以下活动。
1.解读插图。分析三幅插图,解读图片透露出的环境影响下人的性格和命运的要素。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三幅插图的绘画形式分别为水彩、素描、木刻,请注意绘画形式与绘画内容的有机联系。
参考示例:
《老人与海》(木刻)
这幅插画刻画出了老人与海的三重关系。
第一重,是对抗。从插画内容来看,老人正使出全力刺向一条体型巨大的鲨鱼。木刻的线条粗犷有力,让整个画面充满张力和力度。毋庸置疑,这是场强者与强者的较量。
第二重,是造就。老人一辈子在海上同鱼打交道,同大海对抗。但也正是极具环境力量的海洋,让人在残忍的环境中做出求取生存的努力,使老人练就了画中的强壮体魄,炼铸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就性格而言,与海为伴的老人甚至酷爱搏斗——掰腕子的搏斗、球场上的搏斗、海上的搏斗,乃至人生的搏斗。
第三重,是依赖。老人依赖大海生存,从而获取衣食来源。大海既是敌人更是与之共生的朋友。在木刻这种黑白艺术中,大海和老人的色块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同时,鲨鱼的线条长度和排列又表现出海洋生命的力量美感,体现出人面对环境的姿态是崇敬、敬畏的,而非俯视、轻视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木刻留白式的艺术效果与海明威“将叙述藏于冰山之下”的语言艺术风格亦有着共通之妙
学生根据示例,对其他三篇文章进行解读。
设计意图
以插图作为切入口进入文本,使得文本解读变得更生动有趣。通过图文对照鉴赏,可训练学生对细节的观察力,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洞察力。
2.敢于质疑。根据你的阅读感受,从指向人物和环境之间关系的视角来考虑,课文中所选择的插图是否有不合理之处?
示例:
在《复活》节选的文段中,环境和玛丝洛娃的关系应当是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上流社会对她肆意蹂躏,官僚腐朽的审判机构使她身陷冤案却不得翻身。在黑暗的沙皇专制社会,在这样的时代大环境的迫害下,作为底层人民的玛丝洛娃无力抵抗,其命运只能是不断地走向堕落。
而在《复活》的插图中,压迫的环境体现出来了——士兵拿枪押送女犯玛丝洛娃,但是玛丝洛娃却丝毫没有被环境压迫的痕迹,其自若的神态表情和微微扬起的头颅,反而显得她自尊而自傲,这是否和小说主题相悖?
3.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哲学的基本规律之一,有助于我们深入地认识事物本质,尤其是自身内部的矛盾。请细读小说,思考你提出的不合理之处,真的是不合理的吗?根据文本,试着解释其合理性。
示例:
《复活》选文的插图中,玛丝洛娃在当时社会环境中的状态其实是合理的。玛丝洛娃认为当上妓女就是对欺侮她的男人的报复。她作践自己,正是因为有着极强的自尊心,想要以此反抗。在时代大环境下,玛丝洛娃是被推着走的,其处境是无可奈何的,甚至这样的反抗也是幼稚可笑的。但也由此可见,她的精神还没有完全堕落。插画中自若的神态表情和微微扬起的头颅,和托尔斯泰笔下的“环境与人”的关系相符——玛丝洛娃身处于社会最底层,她的遭遇确实极具代表性地反映出了平民女性被侮辱被损害的命运,但天性纯洁、自尊勇敢的她并没有完全灭亡,一旦时机成熟,她在精神上就会“复活”,去真正地反抗命运。
4.批判思辨。通过前三步的读图,我们在理解环境与人物性格命运这一方面,可以说经历了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然而文中的插图真的无可挑剔了吗?请再次细读小说,运用批判性思维,尝试找出合理之处背后的“百密一疏”。
建议
此环节难度相对较高,教师可根据学情选用。
为《百年孤独》的选文构思一幅插图,说说你设计的要素和理由。
要求:①插画内容上,要体现出马孔多当时的社会图景,以及布恩迪亚家族在外来失眠症侵袭下的命运。②插画形式上,要选择与环境、人物的特点相契合的绘画形式。
作业
分组搜集各出版社历年来出版的四部小说的不同封面,结合小说内容,判断封面对“环境与人的关系”的把握是否合理。选择一幅你最认可的封面,推荐给同学,并说说你的理由。
设计意图
小说环境是“真实”世界的缩影,是“虚拟”人物活动的舞台,是小说创作中重要的一环。学生以此活动为抓手,提高鉴赏与创作能力。
3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