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12、《坐井观天》(第一课时) 课型 阅读课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事物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可以从故事中明白所蕴含的道理。但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经常把部分当整体。“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错误的看问题的方式,常常会在他们的生活中发生。因此,这一课的寓意对他们来说,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本课的标点符号对于学生来说也是需要掌握的难点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生活、字理识字、扩词等多种方式认识“沿、答”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会写“讲、观”等4个字。理解词语“井沿”。 2.读通小鸟和青蛙的三组对话,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教学重点 读通小鸟和青蛙的三组对话。
教学难点 通过联系生活、字理识字、扩词等多种方式认识“沿、答”等9个生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板块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老师今天带着两个小伙伴来到了咱们的课堂上,它们是谁? (出示小鸟和青蛙的图片)当青蛙遇上小鸟,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坐井观天》。(出示课题) 2.伸出小手跟我一起板书课题,学习“井”字,儿歌识记:水井深深多危险,要在口上加栏杆。 3.“观”在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又”的第二笔是长点,“见”的首笔竖紧 贴着竖中线。请你在田字格里工工整整地先描一个,再写一个,最后对照。 4.出示象形字“观”,解释字义帮助理解。观:用眼睛认真地观察周围的一切,而不仅仅是用眼睛看。那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坐井观天”吗? 5.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往往藏着道理,也就是寓意。那么,《坐井观天》会藏着什么道理呢? 板块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快看,词语娃娃先来迎接大家啦!我们和它们打个招呼吧!先自己读读,我们再开火车读。 坐井观天 口渴 回答 相信 抬头 小鸟 无边无际 大话 弄错 井沿 看见 青蛙 2.词语读准确了,句子你能读好吗?(出示文中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1)观察“答、话”,你发现了吗?这两个字为什么都有一个“口”字呢? 填空:老师提问我来( );张开嘴巴来说( )。 提示:相机从中提炼出词语“问答、说话”、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扩词丰富积累。 (2)这个多音字“哪”大家读得特别准确,字音读准了,观察一下“哪”在两个句子中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哪”在句尾时只作语气词,所以读作轻声。来,我们一起再读一读。 板块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把生字送回课文,下面同桌合作读一读,一人扮演小鸟,一人扮演青蛙。各自读所在的段落。 2.读后一起完成填空。 青蛙坐在( ),看到的天只有( )。小鸟落在( ),看到的天( )。 3.结合插图理解“井沿”。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口井,让学生找出小鸟和青蛙的位置,指名贴图。 (2)从小鸟站的位置我们知道了水井的边就叫“井沿”。 摸摸课桌的边,老师问,你来答:桌子的边叫什么?桌子的边叫——(桌沿): 看看门框的边,老师问,你来答:门框的边叫什么?门框的边叫——(门沿); 想想小河的边,老师问,你来答:小河的边叫什么?小河的边叫——(河沿)。 板块四、指导书写 1.引导观察,归类生字 (1)独体字:井。 (2)上下结构:答 (3)左右结构:观、沿、渴、话、际。 2.练习熟字、偏旁。 相机指导:”沿、话、际、井、答”可以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的方式识记 3.指导书写“沿、答、话、际”
作业布置: 识记本课生字。 熟读三组对话。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