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高二地理参考答案
1—5 CBDAD 6----10CBDCB 11----15CBBBD 16---20AADCA
21----27ADBBCAD (每题2分,共54分)
28:(9分)
(1) ①. 南极点 ②. 12 ③. 22
(2) ①. A>D>E ②. 东
(3) ①. 12 ②. 18 ③. 3 ④. 21
29:(11分)
. 背斜 . 向斜 . A处岩层向上拱起(弯曲),B处岩层向下凹陷(弯曲) . A处岩层中间老,两翼新,B处岩层中间新,两翼老
山地 . 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破碎,易受外力侵蚀
. A . B
. A处 . ①岩层上拱,天然穹形结构,不易塌方(稳定性强);②地下水向两侧渗流,不易漏水(不易发生透水事件);③岩层受张力,岩性破碎,工程难度小(2分)
30:(14分)
(1)岩层断裂下陷,黄河携带的泥沙以及贺兰山的沉积物沉积而形成。
(2)冲积扇(洪积扇)。(1分)呈扇形分布,(1分)从河流出山口到冲积扇边缘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小,(2分)从河流出山口到冲积扇边缘地势越来越低。 (2分)
(3)贺兰山上的泥沙碎石经流水搬运作用,到达山麓地带,地形起伏变小,流速减慢,泥沙、碎石大量堆积形成冲积扇。
31(12分)
(1) 赤道低气压带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2) 东北信风带 东北
(3) 甲 西北季风 东北季风
(4)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右偏形成西南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共2分)
(5) 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寒冷干燥襄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7小题,每小题2分,共5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北京时间2020年5月27日11时中国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登山队登顶成功,重测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150分钟后队员们撤离,创造了中国人在珠穆朗玛峰峰顶停留时长的新纪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登山队撤离时,美国新奥尔良(90°W,30°N)的区时是( )
A 5月27日00:30 B. 5月26日11:30
C. 5月26日23:30 D. 5月27日03:30
2. 在登山队登顶期间,拉萨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是( )
A.昼长夜短,昼渐短 B. 昼长夜短,昼渐长
C. 昼短夜长,昼渐长 D. 昼短夜长,昼渐短
下图为“某时刻的等白昼时长线”图,图中OA、OB为日界线,O点为极点,在P点看北极星高度为70°,读图,完成问题。
3.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 )
A. 20°S,180° B. 20°N,0°
C. 20°S,135°W D. 20°N,135°W
4. 当图中24小时等时长线 ( )
A. 扩大期间,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B. 缩小期间,上海的黑夜时间逐渐变短
C. 缩小期间,南京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增大
D. 扩大期间,北半球各地正午物影由长变短
广泛流传的“九九歌”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数九寒天,就是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下图是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示意图,“数九”期间太阳直射点位置在图中哪个区域( )
A 直射点位于①—②之间 B. 直射点位于②—③之间
C. 直射点位于③—④之间 D. 直射点位于④—⑤之间
6. 据材料推测,全国大部分地区最冷的时候应该是( )
A. 一九 B. 七九 C. 四九 D. 九九
7. 下列城市中,“沿河看柳”最晚的应该是( )
A. 广州 B. 哈尔滨 C. 北京 D. 成都
重庆万盛石灰岩石林和内蒙古阿斯哈图花岗岩石林,都是我国AAAA级景区。据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8. 关于两个石林景观的正确说法是( )
A. 都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 B.都有明显的层理结构
C. 都可能找到生物化石 D. 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而成
9. 关于石灰岩和花岗岩的正确说法是( )
A. 都是外力作用下形成的沉积岩 B. 都是内力作用下形成岩浆岩
C. 都可以重熔再生形成新的岩浆 D. 都能在变质作用下形成大理岩
黄山是我国著名山体,花岗岩体占据黄山广大地区。左图为黄山局部照片,右图为地质循环示意图,右图中的序号为岩浆岩及各类岩石,据此完成10-11题。
10.左图中黄山的主要岩石类型为右图中的( )
A. ③ B. ② C.④ D.⑤
11.该地区地质作用发生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
A.岩浆喷出冷凝—地壳抬升—风化、流水侵蚀
B.岩浆喷出冷凝—地壳下沉—风化、风力侵蚀
C.岩浆侵入冷凝—地壳抬升—风化、流水侵蚀
D.岩浆侵入冷凝—地壳下沉—风化、风力侵蚀
结合我国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完成第12-13题。
12.有关图中地貌的成因,正确的是( )
甲、乙两座山脉的形成原因相同
B.丙河流的形成与断层处岩体破碎有关
C.图中地貌形成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D.图中地貌的形成主要与板块张裂有关
13.图中( )
A.①处为良好的储水构造 B.形成时间顺序为②①③
C②处可能形成于干旱环境 D.③处可能含有生物化石
读下图,回答14-15题。
(
第14、15题图
)
14. 按照六大板块的划分,M小板块属于( )
A. 亚欧板块 B. 印度洋板块 C. 非洲板块 D. 太平洋板块
15. 板块相互作用产生了不同的地貌,下列地貌中由板块张裂作用形成的是( )
A. 马里亚纳海沟 B. 喜马拉雅山脉 C. 东亚岛弧链 D. 东非大裂谷
下图是我国东南某区域自西向东河流示意图。据此完成16-17题。
16.该河流( )
A.虚线为枯水期河岸 B.水量季节变化小
C.南岸陡峭 D.水流湍急
17.支流含沙量较大,但支流汇入干流处没有形成三角洲,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
A.支流流速慢 B.位于干流凹岸
C.侵蚀作用强 D.汇入处落差大
下图示意某时世界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据此回答18-19题
18.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风力最大的( )
A. 丁 B. 乙 C. 丙 D. 甲
19. 图示时刻,丁观测站风向最可能为( )
A. 东北风 B. 西北风 C. 东南风 D. 西南风
20.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中经常出现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示意图。下面图中a、b、c、d四地位于冷气团一侧的是( )
21.读某地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A处吹东北风,B处吹东南风,C处吹西南风,D处吹西北风。图中E地( )
A.天气晴朗 B.昼夜温差小
C.为北半球反气旋 D.为南半球低压
下图是昆明准静止锋示意图。读图,完成22-23题。
22.据图分析昆明准静止锋的成因主要是( )
A.暖气团势力强B.冷气团势力强C.海陆位置影响D.地形影响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剖面图是沿东西方向绘制的 B贵阳冬季多阴冷潮湿天气
C.云贵高原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D.昆明冬季多连绵阴雨天气
24.一月份,被亚洲高压切断的气压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 副极地低气压带
C.副热带高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读“三圈环流示意图”(箭头指向为空气流向),完成下面小题。
25. 若A地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则N、M风带分别吹( )
A. 西南风、西北风B. 西北风、东南风C.东北风、东南风 D. 东南风、东北风
26. 若下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示意图,则B处的气压带名称及性质为( )
A. 副热带高气压带炎热干燥 B. 极地高气压带寒冷干燥
C. 副热带高气压带温和多雨 D. 极地高气压带寒冷湿润
27. 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列关于该气候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形成原因主要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
B. 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两侧
C. 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干燥
D. 该气候类型分布在纬度为30°~40°的大陆西岸
28. 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9分)
(1)此图以________为中心,日期为________月________日前后。
(2)AD、E三点的自转线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有一发炮弹从D点射向乙点方向,炮弹将落在D、乙所在经线的________(东或西)侧。
(3)此时E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时,C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时,乙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____时,日落时间是________时。
29. 读“某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图中A、B两处的地质构造分别为_______、_______。其主要判断依据是:①从岩层形态看:_______;②从岩层新老关系看:_______。
(2)图中B处地貌是_______,A处地貌的成因是_______。
(3)A、B可能找到油、气资源的是_______处,地下水资源较丰富的是_______处。
(4)若在图示区域建一东西向的地下隧道,A、B、C、D四处应选择____处,理由是:___(至少两方面)。
30. 读下面两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从地质构造的角度分析宁夏平原的成因。(4分)
(2)说出贺兰山东麓堆积地貌的名称、形态、特征。(6分)
(3)简述贺兰山东麓冲积扇的形成过程。(4分)
31. 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图a)和亚洲季风环流图(图b),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说出A气压带名称及受控制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分别为____、____、____。
(2)B风带名称为____,其风向为____风。
(3)当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处于如图a所示位置时,亚洲季风环流为图b中____(填甲或乙)所示,此时东亚地区的风向为____,南亚地区的风向为____。
(4)图b中西南季风的成因是____。(2分)
(5)每年2月下旬,我国部分地区会出现“倒春寒”现象,当时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为____,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天气特点表现为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