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14 14:50: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保密★启用前
山东省菏泽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A)
2022.1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桓公六年,楚师入侵随,季梁对随侯说:“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随侯听取了季梁的话,果然“惧而修政,楚不敢伐。”庄公二十三年,虢国史嚣说“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春秋时期当权者的这一认识
A.反映了民本思想的产生 B.破除了君信于神的局面
C.表明了民众地位的提高 D.体现了统治者的功利性
2.《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诸侯王,高帝初置,……丞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帝绥和元年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诸侯国相职责的变化实质上反映了
A.诸侯国相地位的下降 B.诸侯王治国权被剥夺
C.汉代中央集权的加强 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3.从太宗朝始,近支宗室基本遵循赐宅、开府与就藩为主要标志的出阁制度,这是他们承担宗室责任、屏藩王朝的开始。到玄宗时,创建“十王宅制”,以聚居、虚开府和遥领为主要标志的不出阁制,成为近支宗室管理制度的主流。唐朝对宗室管理的变化
A.表明专制集权的加强 B.造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C.体现家国一体的特点 D.缓和君权相权的矛盾
4.在中古时期,颜回是长期获得朝野主流承认的儒家“亚圣”。北宋熙丰新政中始以颜孟并配孔子,孟子位次颜回;南宋高宗时,官方颁示的《道统十三赞》首次舍颜子而独称孟子“亚圣”。儒家“亚圣”名号的曲折变迁折射出
A.孟子地位的提高 B.儒家思想的发展
C.统治危机的加深 D.商品经济的发展
5.考诸《明实录》,在其所收录的皇帝谕旨及大臣奏疏中,“抑末”一词出现有6次,且皆在嘉靖九年(1530)十一月以前,以后则无。而“通商”一词出现的次数则要高得多,达15次,在《明实录》所载明代的前、中、后期都有出现,且嘉靖九年十一月以后占绝对多数,达11次。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商业发展成为富国之术 B.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提升
C.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 D.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6.1906年,何琪编的《初等女子修身教科书》基本尊奉古代传统道德,把人们熟悉的古代优秀女子故事作为材料;1914年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女子修身教科书》中,除女子传统美德内容外,又增加爱国、纳税、国家财政、法律、人民之权利与义务、职业、公益等内容。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女子修身内容丰富多彩 B.政府重视女子教育问题
C.近代女子地位得到提升 D.近代国民意识渐趋增强
7.表1为甲午战后晚清军事工厂设立时间表。这些企业的建立旨在
表1 甲午战后晚清军事工厂设立时间
军事工厂 地址 开办年份
陕西机械制造局 西安 1894
奉天机器局 沈阳 1896
湖北军火所 武汉 1896
河南机器局 开封 1897
新疆机器局 乌鲁木齐 1897
山西机器局 太远 1898
湖北钢药厂 汉阳 1898
广西机器局 龙州 1899
贵州机器局 贵阳 1899
武昌保安火药所 武昌 1900
黑龙江机器局 齐齐哈尔 1900
江西机器局 南昌 1901
北洋机器局 德县 1902
安徽机器局 安庆 1907
伊犁枪子厂 伊犁 1908
A.促进内地经济发展 B.避免军事战争打击
C.镇压义和团运动 D.改变传统工业布局
8.图1为1931年闽西工农银行发行的股票。该股票正面为褐色石印股票名称、面额、日期、说明等内容,并印刷了马克思与列宁的头像。股票还带有六期息票。右边框内书“一、本股票不得在市面流通买卖,二、凭票向本银行支领应得红利”,并用毛笔填写股票持有人:(福建省)汀连县一区芷溪乡黄国璋。由此可知该股票的发行
图1
A.有利于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B.证明它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C.体现了地方割据色彩浓厚 D.说明它与货币属性基本一致
9.为解决失业人口问题,辽宁省于1952年共组织10509名失业、半失业人员参加治理市区南部臭水泡和改造运河工程,工程结束时收入达到800万(东北币)元左右;另外还组织14.4万失业人员自谋职业或到私营、公私合营和合作社就业。对辽宁省的举措理解最全面的是
A.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B.提高了劳动者就业素质
C.促进了社会主义改造 D.增强了共产党执政基础
10.有学者认为,事实上,不同地区独立的“发明”了农业……我们没有理由认为古代非洲人不会炼铜术,且不能独立地将炼铜术应用到炼铁问题的解决。考古证据显示,东非的大湖区和乍得湖之间的地区,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期间存在过早期的炼铁活动,这时西亚技术尚未传播到埃及。这一观点
A.强调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B.认为非洲文明历史悠久独立发展
C.意在说明人类历史发展的统一性 D.反映了文明交流和融合的必要性
11.12、13世纪,欧洲出现了一批新式的圣徒传记。这些传主不是古典晚期基督教会所推崇的殉道者,僧侣、主教等教会精英,而是生活在繁华市井中的俗人;传记塑造了一种以慈善工作维护地方社会秩序并与社会日常生活有高度融合的俗家信徒成圣模式。这表明
A.欧洲宗教改革影响深远 B.社会经济政治结构变化
C.精英势力已经不被重视 D.资本主义萌芽初步发展
12.图2是一张16、17世纪《香料贸易的路线》图。据此可以推断香料贸易
图2
A.带来了东南亚地区经济的繁盛 B.推动了整个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C.造成了新老殖民帝国关系紧张 D.促进了新型殖民扩张方式产生
13.1792年,法国蒙莫朗西市的官员给儿子取名“自由”,宣誓“对祖国纯粹而持续的爱”。此外,由“爱国的”后缀所构成的词组也不断增加,流行的报刊叫《法兰西爱国者》,前往巴黎是“爱国之旅”,参加祭坛修建是“爱国劳动”,一时间,人人都可以成为“爱国公民”。这些现象表明
A.启蒙运动助推民族主义的产生 B.时局变动推动政治观念的革新
C.民族主义成为各个阶层的共识 D.浪漫主义带动爱国主义的传播
14.图3是1831年英国的一幅漫画,画面左侧的人正高举着写有“改革”的斧头,砍向写着“衰败的选邑制度”的树干,而右侧的人则极力地护佑住这棵即将倾倒的树干。由此可知
图3
A.工业资产阶级取得了合法席位 B.工业革命已经在英国完成
C.议会改革的呼声得到广泛支持 D.君主立宪制需进一步完善
15.19世纪30—50年代,英国殖民当局对孟买、加尔各达、马德拉斯港口进行了扩建和改建。修复了从孟买到加尔各达、从加尔各达到白沙瓦、从马德拉斯到邦加罗尔的主要干线,同时,在英印间和印度主要城市之间架设电线,创办电报通讯业务。英国殖民当局的举措旨在
A.促进印度交通运输业发展 B.实现印度国内市场的统一
C.服务于英国工业资本扩张 D.冲击印度传统的经济结构
此资料来源于:(www.zx1s.com/),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3分,第17题15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5分,共55分。
16.(13分)学界普遍认为宋代是中国古代城市形态发生了重要变革的时期,宋代地方城市城墙的存废状况、修筑政策、形态变化等也是中国城市史上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雍熙四年二月二十三日,诏河北诸郡发镇兵增筑城垒”。端拱二年时人称“河朔郡县,列壁相望,朝廷不以城邑小大,咸浚隍筑垒,分师而守焉”。……元丰三年(1080)曾巩奏疏称西北五路“嘉祐城堡一百一十二,熙宁二百二,元丰二百七十四。熙宁较嘉祐一倍,元丰再倍,而熙河城堡又三十有一”,可见西北筑城数量之惊人。西南地区本非重点建城之处,但在皇祐四年(1052)侬智高起义爆发之后,当年六月,“朝廷惩岭表无备,命完城”,十月,诏令南下平定侬智高起义的狄青“凡城壁尝经焚毁,若初无城及虽有城而不固,并加完筑”。北宋仁宗庆历之后,每年财政赤字为300万贯,英宗治平二年(1065),赤字超过1570万贯,导致财政吃紧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边地城池的营建。
材料二
相比之下,近里州县城市城墙失修的状况更为普遍,宋朝县邑鲜有修建罗城者。严禁地方占留钱粮的基本纲领,要求地方州县除必要开支外,其余皆要输送京师,故而修筑城墙的经费需向朝廷申请或由本地人户出资。正如南宋建炎间李纲所说:“东南久平定,郡县无城闉。”明确指出北宋地方修建城池重边地,轻腹地的问题:“朝廷所以备御夷狄者,皆在边郡,城池、器械一切备具,故敌未易攻。金人内犯,乃扰吾腹心,而中原郡县积之久,城池堙颓,并无器械,何以御敌?”
——摘编自来亚文《宋朝腹地“郡县无城”与“小城大市”现象研究》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对宋朝郡县城墙的修建与维护进行评述。(13分)
17.(15分)清末新政时期督抚群体结构与人事变迁的基本特征及其与新政的关系,是学界关注的一个新的视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表2 清末新政时期地方督抚出身背景统计
类别 项目 进士 举人 贡生 荫生 监生 生员 文童 行伍 新式学生 不明 合计
人数(人) 比例(%) 54 45.4 16 13.4 12 10.1 7 5.9 10 8.4 7 5.9 3 2.5 3 2.5 6 5.0 1 0.8 119
表3 清末新政时期地方督抚任职频率统计
总督 省别 直隶 两江 陕甘 闽浙 湖广 两广 四川 云贵 东三省
人次 10 11 6 15 13 11 13 7 3
频率 0.9 1.0 0.5 1.4 1.2 1.0 1.2 0.6 0.6
巡抚 省别 江苏 安徽 山东 山西 河南 陕西 新疆 浙江 江西 广西
人次 17 12 14 18 13 11 6 11 10 12
频率 1.5 1.1 1.3 1.6 1.2 1.0 0.5 1.0 0.9 1.1
省别 湖南 贵州 湖北 云南 广东 江淮 奉天 吉林 黑龙江
人次 11 8 7 3 4 1 4 2 4
频率 1.0 0.7 1.8 0.8 1.0 4.0 1.3 0.4 0.8
表4 清末新政时期地方督抚离职原因统计
单位:人,%
类别 项目 升 调 革 病 卒 开缺 回任 裁缺 其他 合计
总督 人数 比例 3 3.4 26 29.2 3 3.4 7 7.9 6 6.7 6 6.7 26 29.2 0 0 12 13.5 89
类别 人数 比例 19 11.3 53 31.5 10 6.0 14 8.3 3 1.8 16 9.5 29 17.3 2 1.2 22 13.1 168
表5 清末新政时期地方督抚任期时间统计
单位:年,%
类别 省别 5年以上 4~5年 3~4年 2~3年 1~2年 0.5~1年 0.5年以下 未到任 合计
总督 直隶 两江 陕甘 闽浙 湖广 两广 四川 云贵 东三省 1 1 2 1 1 2 1 2 1 1 1 1 2 3 1 3 4 1 2 1 1 1 1 2 3 6 6 3 7 5 3 3 3 1 4 3 1 4 10 11 6 15 13 11 13 7 3
合计 2 3 4 6 17 8 37 12 89
百分比 2.2 3.4 4.5 6.7 19.1 9.0 41.6 13.5
巡抚 江苏 安徽 山东 山西 河南 陕西 新疆 浙江 江西 湖南 广西 贵州 湖北 广东 云南 江淮 奉天 吉林 黑龙江 1 1 2 2 2 1 1 1 1 1 1 1 3 2 1 1 1 1 1 1 1 4 2 1 3 4 1 2 4 5 5 1 1 1 1 2 3 1 3 1 1 2 1 1 3 1 1 2 1 9 5 7 8 5 6 1 5 2 4 2 2 5 1 1 1 2 2 1 4 2 1 1 1 3 1 1 17 12 14 18 13 11 6 11 10 11 12 8 7 4 3 1 4 2 4
合计 0 2 12 13 34 24 66 17 168
比例 0 1.2 7.1 7.7 20.2 14.3 39.3 10.1 0
表6 清末新政时期地方督抚在职年龄统计
单位:岁
类别 省别 1901年 1902年 1903年 1904年 1905年 1906年 1907年 1908年 1909年 1910年 1911年 1912年 平均
总督 直隶 两江 陕甘 闽浙 湖广 两广 四川 贵云 东三省 78 71 65 72 64 66 63 64 43 72 66 73 65 67 64 65 44 66 67 76 42 42 51 62 45 67 68 77 67 43 52 63 46 68 47 73 68 44 53 64 47 69 48 45 69 45 54 65 48 46 49 65 70 70 52 55 52 48 47 50 60 53 62 64 56 53 49 48 51 61 54 63 65 49 57 56 64 68 62 46 63 66 50 58 56 65 69 63 47 36 66 51 67 57 66 51.3 62.4 58.9 66.1 58.6 54.6 59.1 58.5 57.4
巡抚 江苏 安徽 山东 山西 河南 陕西 新疆 浙江 江西 湖南 广西 贵州 湖北 广东 云南 江淮 奉天 吉林 黑龙江 46 59 42 40 63 43 64 77 74 59 59 73 40 64 41 53 47 65 41 56 44 65 78 75 60 60 74 41 65 53 54 55 66 60 48 45 64 48 58 59 61 43 42 57 54 55 56 67 61 49 46 65 49 67 60 44 59 67 58 55 66 57 45 62 50 57 66 50 64 44 45 56 59 56 51 60 46 60 60 58 58 63 68 58 57 48 52 61 47 64 61 59 59 64 44 39 32 59 47 47 47 66 65 61 52 59 59 60 53 46 40 33 60 48 48 48 67 49 62 53 71 60 61 48 47 41 34 61 49 41 49 50 50 43 41 72 61 62 49 48 42 35 62 50 42 50 51 51 44 42 58 62 60 50 49 55 48 53 43 51 52 50 69 52 55.5 55.2 53.2 53.8 58.8 54.0 62.2 58.1 58.2 50.6 46.2 58.9 47.5 60.6 50.8 56.0 48.5 44.2 49.5
——摘自李细珠《地方督抚与清末新政:晚清权力格局再研究》
依据表2~表6的内容推断清朝末年督抚任职情况对清末新政的推行产生的影响。(明确写出推断结论;提取材料信息,加以说明)(15分)
18.(12分)“国家角色”是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自我定位,是国家对自身实力与外交关系的审视,也是国家对自身国际形象的建构。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的国家角色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发生着巨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中的国家角色观念表述
年份 《人民日报》元旦社论节选
1988 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国的改革同世界的和平和发展息息相关。世界是否能够走向和平、稳定和发展,会对中国的改革和建设带来重大影响同时中国的改革和建设也将在世界上产生影响。
1989 从国际条件来看,全世界正从对抗转向对话,由紧张转向缓和,这种变化总的来说对我国是很有利的。我国有可能争取到一个长期稳定的国际环境,以集中力量搞好改革和四化建设。
1999 我们的党、国家和民族在不断强大和成熟,我们的任务也更重了,对于历史、民族和人类所承担的责任更大了。
2000 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和建设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华民族,拥有全人类l/5的人口,在新的历史创造活动中责任重大。
2005 我们一定要坚持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2006 一个志在伟大复兴的民族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一个坚持改革开放的大国理当对世界有新贡献。
2013 这一年,我们扬帆致远,开创外交新局,“一带一路”联通四海,雁栖湖水拥抱五洲,展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2016 G20杭州峰会牵动世界目光,中国方案、中国主张为失调的全球治理开出新药方。
2017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中国智慧引领世界。
2018 世界上仍有战争、贫穷、不公,还要我们完善中国方案、提供中国智慧。
——摘编自韩红星、陈锦《中国国家角色的变迁:基于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的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中的国家角色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理由。(划分阶段准确,角色定位准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12分)
19.(15分)地图投射下的近代世界。地图不是真实世界的投射,而是人们在特定历史时期对世界的理解,是人们解读空间关系的工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这幅地图的标题是《新世界地图,威廉·扬斯宗根据从该领域最优秀制图师处借用的资料绘制》,这让我们知道了布劳是如何制作这幅地图的,他在一段图例中进一步解释了这点。布劳写道:“我认为应当复制葡萄牙、西班牙以及我国最优秀的航海图,并把迄今所有的发现囊括在内,这是很恰当的做法。出于装饰和娱乐的目的,我在四周插入了十位当今世上最有权势的君主、主要的城镇以及身着不同服饰的各种民族的插图。”布劳仔细描述了如何使用麦卡托的投影法,并且承认“我无法用它将地球的南北两端再现在平面上”。结果地图上出现了一大块纯属臆测的南半球大陆,这是使用麦卡托投影法的结果,但也是对尚未绘制成地图的南极洲和澳大拉西亚的一种处理方式。
——摘编自杰里布罗顿著,林盛译《十二幅地图中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约翰布劳的《大地图集》。(8分)
(2)请你设计一幅19世纪中期的世界贸易地图,说明设计思路及理由。(7分)
此资料来源于:(www.zx1s.com/),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山东省菏泽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A)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C A B A D B A D B B D B D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3分,第17题15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5分,共55分。
16.(13分)
宋代对郡县城墙的修建与维护采取了区别对待的态度。(3分)
在西北、西南等边疆地区,宋代政府高度重视城墙的修筑与维护,筑城数量惊人。究其原因,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经常袭扰边疆地区;同时,西南地区的筑城则是由于镇压农民起义的需要。这样的城墙维护起到了抵御少数民族入侵,巩固边防;防范农民起义,维护地方统治秩序,维护专制集权的统治的需要。但另一方面,也加剧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导致腹地郡县城池长久得不到维护。(5分)
宋代政府重视边地城池的修筑的同时,腹地城墙失修现象严重,出现了“郡县无城”的局面。原因在于,宋朝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将财权收归中央,地方政府没有经费维护;宋朝三冗局面的出现,导致政府财政入不敷出;在边地的筑城,进一步加剧了财政紧张。这种局面出现,固然可以起到防止地方形成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的作用;但也造成地方普遍疲敝穷困,无法抵御少数民族入侵的恶果。(5分)
17.(15分)
示例:
结论:清末新政时期督抚任职情况不利于新政的推行。(3分)
其一,清末新政时期的地方督抚仍然是一个在旧制度下主要由儒家传统孕育出来的旧式官僚群体。清末新政时期督抚出身为进士、举人、贡生、荫生等正途者,占总数的74.8%。这个群体从整体上是较少有革新精神,而易于安于现状,显然不利于新政的推行。
其二,任职人次数较多,任期时间过短。清末新政期间的督抚,80%以上任期在两年以下,任期过短,严重影响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其三,在职年龄偏高,健康状况堪忧。清末新政时期总督平均在职年龄为58.5岁,巡抚为53.8岁。不仅有10%以上的督抚或因病去职,或死在任上,而且有不少督抚老年在任,也不利于新政推行。
其四,任职变动频率太高,更动过于频繁。清末新政时期督抚任职更动大都在一年一次以上,频繁更动,使督抚疲于奔命。
总之,清末新政时期,各省进展不一,成效并不理想,其中原因固然颇为复杂,而作为新政中坚力量的地方督抚的群体性格特征的内在限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12分)
18.(12分)
示例:
20世纪90年代之前:中国国家角色定位:参与者。
“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两大主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渐渐融入国际社会,也渐渐改变了对已存国际体系的态度和认知,于是一方面强调学习、吸收和借鉴一切人类文明成果,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为我所用;另一方面强调合作,不仅是南南之间的合作,南北之间也需要加强合作,在合作中谋求共同发展。不仅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还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
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中国国家角色定位:承担者。
随着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新的国际秩序开始建立,国家间的相互依赖加深。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家综合实力大幅提升。我国的国际作用也因而越发重要。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会为国际秩序的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积极承担国际义务,参与国际事务,发挥建设性作用。
2013年以来(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国家角色定位:引领者。
2013年以后,世界多极化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文化呈现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实力普遍增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中流砥柱,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国家角色表现为引领者,为国际事务贡献中国智慧、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成为特色性表达。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从参与者到承担者再到引领者,循序渐进,稳步提升,与经济发展历程相伴随,与改革开放进程相一致,是国家立足于当时国内外形势进行的外交战略定位,充分呈现了中国改革开放四十来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的伟大进步。(12分)
19.(15分)
(1)原因:新航路开辟,服务于早期殖民扩张的需要;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东印度公司成为重要的殖民扩张工具;文艺复兴推动自然科学发展,日心说的传播;继承前代制图学的经验。
该航海图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制图方法先进,脱离了宗教的束缚,既有较准确的世界各地的位置标识,又有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体现了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由分散孤立走向整体世界,为资本主义殖民扩张做了技术支持;客观上传播了日心说,打击了宗教势力,有利于思想解放;但是,此图没有标识南极洲,澳洲标识尚不准确;充满了欧洲中心论的意味。(8分)
(2)设计思路:突出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体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体现世界格局的变化;
理由: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是世界各地联系日益紧密。英国一举奠定世界工厂地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工业革命提供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继续向世界各地大肆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之下,亚非拉地区实已沦为欧美列强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7分)
此资料来源于:(www.zx1s.com/),未经允许,谢绝转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