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课件(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8.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课件(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4 12:5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义务教育教科书(部编版)
语文/九年级上册
8.《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写作意图,理清写作思路。
2.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3.体会作者对圆明园的赞美。
新课导入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国屈辱的历史。圆明园的断壁残垣是英法联军罪行的见证,每一个中国人都会牢记这一时刻。而作为一个法国人的大作家雨果又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呢?
走近作者
雨果(1802-1885),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
写作背景
鸦片战争后,英法两国不满足在华既得利益,制造借口,联合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对圆明园进行了震惊中外的抢劫和焚烧。洗劫、焚烧圆明园后,巴特勒上尉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给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雨果站在全人类立场上,于1861年11月25日大义凛然地写下了这封书信。
知识链接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相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圆明园是清朝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有“万园之园”之称。清朝皇室每到盛夏时节会来这里理政,故圆明园也称“夏宫”。
音形识记
惊骇 瞥见 箱箧 赃物
晨曦 给予 野蛮
琉璃 珐琅  朱鹭
(hài)
(piē)
(qiè)
(zāng)
(xī)
(jǐ)
(mán)
(liú)
(fà láng)
(lù)
词语积累
赃物:通过贪污、受贿或抢劫、盗窃等非法手段带来的物品。
箱箧:箱子。
制裁:用强力管束并惩处。
荡然无存:原有的东西消失净尽,不复存在。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整体感知
根据作者的态度和写作思路,理清课文层次,把握主要内容。
(一) 交代写信缘由(1)
(二)赞美圆明园,谴责劫掠者(2—8)
第一层(2—3):盛赞圆明园
第二层(4—8):谴责两强盗
(三)表明看法,呼应开头(9—10)
合作探究
1、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如何理解这种立场?
站在人类的立场,立场明确,态度坚定,对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进行了强烈谴责和辛辣讽刺。对被侵略者和被掠夺者表示巨大同情,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合作探究
2、文章第2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引出下文作者的看法。
合作探究
3、雨果用哪些词语评价圆明园?
“世界奇迹”(总称)
“巨大的典范” “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
“恍若月宫的建筑” “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
“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 “亚洲文明的剪影”
合作探究
4、你喜欢雨果的笔下的圆明园吗?请找出你最喜欢的内容,用“圆明园是世界奇迹,奇在它是__________”的句式回答。
参考示例:
1、圆明园是世界奇迹,奇在它是一座恍若月宫的建筑。
2、圆明园是世界奇迹,奇在它是用瓷器建造的一个梦。
3、圆明园是世界奇迹,奇在它是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是世世代代的结晶,是为全人类而建的。
合作探究
5、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述圆明园的?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从建筑材料、布局、陈设、园林景观等方面来描述。
作者借助想象从多方面极力铺陈,意在引导读者感受圆明园的美丽神奇,为下文谴责英法联军劫掠、焚毀圆明园的罪恶做铺垫,这样更能激起世界人民对美好的东西被毀灭的痛惜之情。
课堂小结
作者以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饱含深厚人道主义的精神,热情赞美了圆明园的美丽和艺术价值,激发人们对侵略者的痛恨。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掌握生字词。
2.揣摩文中关键语句,理解短文的深刻内涵。
3.感受雨果的博大胸怀和伟大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合作探究
1、文中的“两个强盗”指谁?为什么这样称呼“他们”?
英国和法国。
这样说是为了揭示英法联军的强盗本质,使世人看清其掠夺者的丑陋面目。
合作探究
2、文中的两个强盗都做了哪些事情?
两个强盗进入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一个强盗放火。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最后,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合作探究
3、“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反语。这一句中的“更彻底,更漂亮”就是反语。接着又称之为“丰功伟绩”“收获巨大”,这就更增强了讽刺的效果。文章的最后,作者又将所有的谴责说成是“全部赞誉”,再次对侵略者进行了尖锐而辛辣的讽刺。
合作探究
4、在文中,雨果先生表达了什么愿望?
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合作探究
5、上题中的“干干净净”是什么意思?你认为雨果的这个愿望怎样才能实现?
法兰西政府入侵中国,掠夺、焚毁圆明园,是卑劣的强盗行为,劣迹斑斑。“干干净净”是友爱、热爱和平、崇尚正义的意思。
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华民族跻身于世界强族之林。只有强盛的国家才有可能维护自己的尊严。
合作探究
6、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结构上,与开头照应,总结全文。
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和蔑视之情。
合作探究
7、对两个强盗的所作所为,作者持什么态度?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作者毫不客气地指出英法联军的行为是强盗行径,对其提出强烈的抗议,指出他们终将受到历史制裁。
作者正直、公正、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胸怀博大。
课堂小结
我们完全为雨果的人格魅力所震撼,他公开抗议本国政府的强盗行径,不顾个人安危,公理至上。他那清醒的头脑,正义的良知,公正的立场,非凡的勇气是难能可贵的。
课堂延伸
同学们,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今天的中国早就不是一百年前那个满目疮痍的国家了,她独立,富强,美丽,民主,是亿万万华夏儿女的庇护神。请你写一封信,告诉雨果先生,你对中国的热爱和对他仗义敢言的感谢,400字左右。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