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课时
第五章
丨通过阅读相关地图,分析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等自然环境的差异和成因。
丨在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分析“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自然景观、人类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差异,进而说出“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你能够说出视频中这些区域自然景观、生活方式等存在哪些差异吗?
为什么会存在差异呢?
材料一: 2017年春节到了,哈尔滨的玲玲和海南的贝贝聊天,互相诉说自己家乡春节时的景象。
玲玲:这些天,哈尔滨的气温降到零下20℃左右。昨天下的雪特别大,我们冒着严寒去看了冰灯。冰灯会可大啦……
贝贝:听到你这样说,我真想去滑雪、看冰灯。现在,我们海南三亚市与哈尔滨完全不同,我们这里阳光明媚,气温最高达30℃。到处是高大的椰子树,浓密的芭蕉林,海滩上挤满了度假的人们,北方来的人特别多……
玲玲、贝贝在聊天中指出了他们家乡在哪些方面有差异?
气温
景观
节日生活
任务1 通过阅读相关地图,分析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等自然环境的差异和成因。
C
B
A
中国的地理差异具有明显的规律性,请同学们阅读图5.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等方面呈现的变化规律。
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说出我国东西降水的差异。
读“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东西地势的差异。
读“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
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南
北
A组展示
气温逐渐降低
南部的海南岛长夏无冬,四季鲜花盛开、瓜果飘香
北部的黑龙江长冬短夏,一年中有近半年天寒地冻,银装素裹
递
减
中国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
B组展示
东南沿海地区湿润的环境下山清水秀
西北内陆地区干旱的环境下沙漠、戈壁广布
C组展示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图
西部第一级阶梯上的青藏高原地高天寒,雪峰连绵
东部第三级阶梯上的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温暖湿润
读广州人和哈尔滨人的对话,想一想,这种作息时间差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阅读图5.2和阅读材料,感受不同地区人们生活的差异。
1.农业分布特点: 。
2.人口、城市、交通线有 的分布特点。
3.经济发展水平东部 、西部 。
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东密西疏
高
低
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差异。
任务2 在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分析“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自然景观、人类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差异,进而说出“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1.归纳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差异。
以北 低于0℃
以南 高于0℃
1月平均气温
河流冬季结冰
以北 有
以南 无
年降水量
以北 800毫米以下
以南 800毫米以上
以北 平原、高原
以南 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
主要地形
以北 旱地
以南 水田
农田类型
以北 小麦
以南 水稻
主要粮食作物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1月平均气温 (高于0℃或低于0℃) 低于0℃ 高于0℃
年降水量 800毫米以下 800毫米以上
主要地形 平原、高原 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
河流冬季结冰 (有或无) 有 无
农田类型 旱地 水田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 水稻
秦岭——淮河一线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中,相当于哪两个区的分界线?
在温度带的划分中,相当于哪两个温度带的分界线?
分析导致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
植被
类型
河流
流量
有什么不同?
有什么不同?
北方:
南方:
北方:
南方:
为什么不同?
为什么不同?
共同的影响因素:
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
归纳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小
大
气温
降水
气 候
图1是我国局部地区图,图2是某地作物种植景观图,读图完成1—3题。
1.我国哪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经过图1中的甲山脉( )
A.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B.地势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C.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
D.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A
2.图2所展现的耕作场景,可能位于图1中的( )
A.①地区
B.②地区
C.③地区
D.④地区
3.图1中四地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对应错误的是( )
A.①地区—中温带—半干旱地区
B.②地区—暖温带—半湿润地区
C.③地区—暖温带—半湿润地区
D.④地区—亚热带—湿润地区
A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