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论语》十二章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与《论语》的相关知识,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
2.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积累文中的语句,能熟练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3.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学习为人处世之道。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仁以为己任”,热爱、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语言运用:通过对语言的梳理与整合,理解文本内容,在特定情境中,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文明得体的进行表达与交流。
思维能力:培养积极思考的习惯,理解文意,理解各章主旨。
审美创造:表达自己对“君子”的理解,树立自己心中君子的美好形象。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一)生平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
(二)主要思想主张
其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孔子首次提出“有教无类”,认为世界上一切人都享有受教育的的权利。在教育实践上他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该“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他认为学生应该有好的学习方法如“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学习还要结合思考“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好学“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习态度要端正。孔子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有启发和教育的重要意义。
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孔子提倡“诗教”,即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把文学艺术当作改变社会和政治的手段,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并且孔子认为,一个完人,应该在诗、礼、乐修身成性。孔子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的文艺理论影响巨大。
2.通读课文
《论(lún)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 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yú jǔ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子曰:“ 贤哉(zāi),回也!一箪(dān)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gōng)/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主旨】
本文通过师徒对话或借题发挥,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贫贱不移、求学为乐的精神,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诚实守信、厚道仁义、坚守节操的思想品德。
【试题精练】
一、单选题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论语(lún) 不亦说乎(yuè) 不愠(yùn) 逝者(shì)
B. 罔(wáng) 笃志(d ) 殆(dài) 焉(yān)
C. 箪(dān) 好之者(hǎo) 曲肱(gōng) 惑(huò)
D. 三省(x ng) 传不习乎(zhuàn) 逾(yú) 矩(j )
2、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人某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B.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C. 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D.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3、下列句子中的“而”表转折的一项是( )。
A. 学而时习之 B. 温故而知新 C. 择其善者而从之 D. 人不知而不愠
4、下列各项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在学习上就应该不耻下问,哪怕是老师,也可以向学生请教。
B. 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力;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
C. 两位阔别多年的老朋友意外在异国他乡萍水相逢,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有多高兴了。
D. 做学问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应踏踏实实,不能好高鹜远。
5、下列句子按内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⑤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⑥学而时习之
⑦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吾日三省吾身
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A. ①②④/③⑤⑨/⑥⑦⑧ B. ①⑤⑧⑨/②⑥/③④⑦
C. ②③⑥/④⑤⑦/①⑧⑨ D. ①②③/⑥⑦/④⑤⑧⑨
6、下列各句中,所引古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 有客人远道而来,我们可以用《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来表达对客人的欢迎。
B. 人到七十,余日不多,便可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因为孔子都说“七十而从心所欲”。
C. 《论语》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那么,怎样学习呢?应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D. 孔子的一句话,为民族添彩,光阴似箭,“逝者如斯夫”,大江东流,带不走古老的掌故。
7、下列对句子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
B.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是说做人要有志气。
C.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仁”是孔子的思想体现,就是“兼爱,非攻”。
D.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善于向别人学习。
8、下列语句中,谈论学习态度的一项是( )
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C.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D.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9、下面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B. 博学而笃志。
C.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0、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B. 温故而知新 C.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 饭疏食,饮水
11、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B. 吾日三省吾身 C. 饭疏食,饮水 D. 择其善者而从之
12、下列关于《论语》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只记录了孔子本人言行。
B.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写了学习的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其中,以学习为兴趣爱好的人境界最高。
C. “匹夫不可夺志也”中匹夫是指普通的人、男子汉。
D.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为: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而”有转折的味道,可见,知新比温故是更重要的学习方法。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文,完成(1)—(4)题。
《论语》八章
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②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③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
④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子张》)
⑤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⑦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⑧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博学而笃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即之也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__
②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译文:__
(3)(★★☆)找出文中与“人不知而不愠”意思相近的一章,说明此章中君子具有怎样的品德。
答:__
(4)(★★☆)阅读⑦⑧章,概括“君子”与“小人”有哪些不同。
答: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第1题
参考答案: A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了汉字的正确读音。结合所学知识和具体的语境进行判断,注意多音字等现象,日常要多加积累。
【解题过程】
A正确。
B有误,“罔”应读作“wǎng”。
C有误,“好之者”的“好”应读作“hào”。
D有误,“传不习乎”的“传”应读作“chuán”。
故选: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2题
参考答案: D
【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字形的辨析,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注意形近字、同音字的差别,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养成正确书写的习惯。
【解题过程】
A有误,“为人某”的“某”写作“谋”。
B有误,“思而不学则怠”的“怠”写作“殆”。
C有误,“一飘饮”的“飘”写作“瓢”。
D正确。
故选: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3题
参考答案: D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本题要求选择“而”表转折的一项。
【解题过程】
A项,句意为:学习并且按时复习。而,表顺承。选项的“而”不表转接。
B项,句意为:温习以前学习的能知道新的知识。而,表顺承。选项的“而”不表转接。
C项,句意为:选择(他)好的方面来学习。而,表承接。选项的“而”不表转接。
D项,句意为: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而,表转接。选项的“而”表转接。
综上,本题答案为D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4题
参考答案: C
【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成语的理解与运用,准确理解成语的意思,从感彩、适用场合等角度进行思考,结合语境进行辨析,日常要多加积累,注意分类整理。
成语常见的误用类型:①褒贬误用,注意辨明感彩;②“断章取义”,成语的意义有整体性,不能肢解;③前后矛盾,注意具体语境;④表意重复,有些成语的意思句中已经有所表述;⑤形近混淆,有些成语由于字音、字形相近或具有共同的语素,使用时易混淆;⑥超出使用范围,成语有一定的使用范围,不能超出这个范围;⑦望文生义,有些成语的字面意思和本来的意思不一定完全一致,容易望文生义。
【解题过程】
ABD、正确。
C有误,萍水相逢: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对象错误。
故选: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5题
参考答案: C
【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主旨归纳,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的中心主旨。
【解题过程】
通读句子,可以从个人修养、学习方法、对待时间和学习的态度三个角度进行分类,①⑧⑨是关于个人修养的,②③⑥谈的是学习方法,④⑤⑦讲的是对学习和时间的态度。
ABD分类错误;C项正确。
故选: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6题
参考答案: B
【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理解与运用,准确理解句子的含义,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辨析,注意断章取义、望文生义等问题。
【解题过程】
ACD、正确;
B有误,属于断章取义,原文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意思是孔子觉得自己到了七十岁,做任何事情都能够从心所欲,而不会越出规矩,也就是说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不用规矩的约束也不会做出逾矩的事情。并不是在说人到了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故选: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7题
参考答案: C
【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理解与运用,准确理解句子的含义,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辨析,注意断章取义、望文生义等问题。
【解题过程】
ABD、正确;
C有误,“兼爱,非攻”是墨子的思想观点。
故选: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8题
参考答案: B
【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理解,准确理解句子的含义,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辨析。
【解题过程】
A意思是:学习然后时时复习,不也是很快乐的吗?句子讲是复习的重要性,属于学习方法。
B意思是: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有)就改正它。句子指出要多向他人学习,属于学习态度。
C意思是:别人不了解我,却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句子指出要宽容对人,属于个人修养。
D意思是: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句子指出坚守志向与多问多思的重要性,属于个人修养。
故选: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9题
参考答案: C
【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通假字的理解与辨析。“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解题过程】
ABD、没有通假字;
C有通假字,“说”通“悦”,意思是:喜悦,高兴。
故选: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10题
参考答案: C
【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文言词汇的古今异义,古今异义也就是古今字形相同但意义用法不同的词。理解句子含义,结合语境进行辨析,日常要注意积累常见古今异义字词。
解题技巧:①一些古今异义词汇古今词义相差很大,可以进行分类整理;②一些词汇古今词义比较接近,注意其中有差别的细微之处;③古汉语中多单音节词,不能将两个单音节词简单理解为一个双音节词。
【解题过程】
A古今意义不同。句意: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信:古义,守信用;今义,书信。
B古今意义不同。句意: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故:古义,老师传授的知识;今义,缘故。
C古今意义相同。句意:几个人同行,在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人: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
D古今意义不同。句意:吃粗粮,喝冷水。水:古义,冷水;今义,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
故选: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11题
参考答案: B
【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词类活用,准确把握句子的意思,结合句意进行辨析,日常要注意分类整理。
【解题过程】
A“乐”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B“省”,反省,没有此类活用;
C“饭”是名词用作动词,吃;
D“善”是形容词作名词,好的方面,优点。
故选: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12题
参考答案: C
【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考查面广,需要同学们日常多加积累,注意分类整理,熟练掌握重要作家作品的相关常识,对天文、地理、学术等方面的知识也要有所了解。
【解题过程】
A有误,《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B有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写了学习的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其中,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境界最高。
C正确;
D有误,“而”表承接,温故是基础,知新是更高境界。
故选:C。
二、综合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参考答案】
(1)①坚定 ②接近(走近,靠近);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解题过程】
①博学而笃志 坚定
②即之也温 接近(走近、靠近)
故答案为:①坚定 ②接近(走近,靠近)
(2)①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②君子说话要谨慎寡言,但是做事要敏捷。
;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多积累文言文中的重点语句。翻译文言句子,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同时注意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
【解题过程】
①两个“而”均表转折,译为“但、却”;“罔”意为“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意为“疑惑”。
②“讷”指谨慎少言;“而”表转折,译为“但、却”;“敏于行”指做事要敏捷。
故答案为:①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②君子说话要谨慎寡言,但是做事要敏捷。
(3)第③章中说明君子注重提高自身修养而不重名望。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阅读,理解文言文内要从作者的创作意图,时代背景,主要想表达的想法等方面入手。
【解题过程】
首先了解“人不知而不愠”的意思: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然后在选文中找出与其意思相近的一章,即第③章。这一章强调君子的特点是:“不病人之不己知”(不重名望),“病无能”(注重提高自身修养)。据此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第③章中说明君子注重提高自身修养而不重名望。
(4)君子安于贫困,坚守道义;小人则看重利益,会因私利而胡作非为。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必须掌握课上老师讲授的知识要点,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情感,然后抓住关键词句来分析作答。
【解题过程】
①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为政》)
②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子张》)
③孔子说:“君子惭愧自己没有才能,不怨恨别人不知道自己。”(《卫灵公》)
④子夏说:“君子会使人感到有三种变化:远远望去庄严可畏,接近他时却温和可亲,听他说话则严厉不苟。”(《子张》)
⑤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寡言,但是做事要敏捷。”(《里仁》)
⑥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是有才德的人吗?”(《学而》)
⑦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里仁》)
⑧孔子说:“君子在困窘时还能坚守道义,小人一困窘就会胡作非为。”(《卫灵公》)
由第⑦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可以看出,君子看重道义,小人看重利益;由第⑧章“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可知,君子安于贫困,坚守道义;小人则会因私利而胡作非为。这便是君子和小人的不同之处。
故答案为:君子安于贫困,坚守道义;小人则看重利益,会因私利而胡作非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