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 植树的牧羊人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掌握生字词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主旨。
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植树的牧羊人的精神品质。
3.培养热爱大自然,持之以恒的做事精神。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通过学习《植树的牧羊人》,体会牧羊人以非凡的毅力植树造林,种植希望和幸福的坚强决心,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
语言运用:培养学生主动积累词语和精彩语段,丰富知识储备,了解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能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有效沟通,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思维能力:指导学生通过摘录和勾画,自己读懂课文,复述课文;领悟并学习传神的肖像描写。
审美创造:抓各段的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让·乔诺(Jean Giono),1895~1970, 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马诺斯克市,法国著名小说家。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在凡尔登,他是所属连队的十一个幸存者之一,后来让·乔诺在发表于1931年的《一大群羊》中,就极为真实地刻画了战争的恐怖。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1932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1953年以全部作品获得摩纳哥王子奖,次年,入选为龚古尔学院成员。
他的作品风格多样,很难被人归类,多半作品都是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形象丰富多彩,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欣赏。
马诺斯克的居民至今还为让·乔诺感到骄傲,当地建有纪念他的让·乔诺中心,还有一条街名叫让·乔诺街。
2.写作背景
20年代后期,让·乔诺受到更多的推崇,他在一系列富有地方色彩的小说中,生动地描写了许多平凡百姓的高尚胸怀,极为感人,深深打动了千万人的心;这篇《种树的牧羊人》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在世界各地几乎都有译本。
《植树的牧羊人》是他于1953年应美国一本杂志专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约稿而写的。编辑收到这部让人震撼的故事后,调查得知在普罗旺斯山区的小镇巴农的养老院没有死过名叫布菲的人,稿子就被退了回来。第二年在美国《Vogue》杂志上发表,之后在十多个国家翻译发表。
尤其是在环保意识逐渐抬头的今天,《种树的牧羊人》所描写的“一个平凡人热爱大地”的精神,更是叫人感动;或许这也是《种树的牧羊人》能够经久不衰的原因。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但主人公的精神鼓舞了很多人,为他晚期的作品,是虚构的小说世界各地的森林再生作出了贡献。
3.字词
栋(dòng) 拣(jiǎn) 戳(chuō) 慷慨(kāng kǎi)
帐篷(zhàng péng) 废墟(fèi xū) 坍塌(tān tā) 呼啸(hū xiào)
滚烫(gǔn tàng) 张扬(zhāng yáng) 溜达(liū dá) 琢磨(zuó mo)
酬劳(chóu láo) 硬朗(yìng lǎng) 水渠(shuǐ qú)
流淌(liú tǎng) 光秃秃(guāng tū tū) 不毛之地(bù máo zhī dì)
刨根问底(páo gēn wèn dǐ) 沉默寡言(chén mò guǎ yán)
干涸:干枯,没有水。
坍塌: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
沉默寡言:深沉而少言语。
不毛之地: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荒凉、贫瘠的土地。毛,地面上的植物,多指庄稼。
溜达:散步,闲走。
废墟: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
酬劳:酬谢,给出力的人的报酬。
转悠:漫步,无目的地闲逛。
富饶:物产多,财富多。
琢磨:思索,考虑。
慷慨:大方,不吝啬。
硬朗:(老人)身体健壮。
刨根问底:盘问事情的根源底细。
【主旨】
本文通过对牧羊人把荒漠变成绿洲这件事情的记叙,表现了牧羊人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高贵品质和顽强毅力,同时也告诫人们: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创造。只有和大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拥有美好的家园。
【试题精练】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慷慨(kǎi) 薰衣草(xūn) 刨根问底(páo)
B. 扰乱(rǎo) 山毛榉(jǔ) 阿尔卑斯(bī)
C. 坍塌(tān) 光秃秃(tū) 薄雾(báo)
D. 琢磨(zhuó) 干涸(gù) 稀稀拉拉(lā)
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______ )
A. 海拔 废嘘 地毯 沉默寡言 B. 毅力 敬佩 干躁 源源不断
C. 富饶 滚烫 硬朗 刨根问底 D. 水渠 流淌 帐蓬 不毛之地
3、对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涸了。(干枯,没有水。)
B. 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坍塌了。(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
C. 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不长毛发的地方。)
D. 我假装随便溜达,走在和他平行的山路上。(散步,闲走。)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二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穿越草原沙漠,创造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将“创造”改成“开辟”。)
B.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化的提速,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将“方式”改成“方法”。)
C.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市度假村的建设,要力争做到合理开发,精心规划。(调换“合理开发”和“精心规划”的顺序。)
D. 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贫困户能否顺利脱贫,关键在于贫困户立脱贫之志,勇于脱贫。(去掉“能否”,或在“立脱贫之志”前加一个“能否”。)
5、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看见远处有一个黑影。开始,我以为是一棵枯树。
B. 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
C. 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
D. 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
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恰当、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
。瑙鲁为什么没有土地呢? ; 。 。
①鸟粪经过长期的化学变化,形成了厚达10米左右的磷酸盐层,因而全国没有一寸可供作物生长的泥土
②原来自古以来,栖息于此的数不清的海鸟在岛上留下了厚厚的鸟粪,完全掩盖了土地
③地处太平洋上的瑙鲁共和国,是一个面积狭小、人口稀少的岛国,被称为”无土之国”
④瑙鲁的经济以开采和出口优质磷酸盐为支柱,粮食、果蔬以及各种日用商品都依赖进口
A. ③④①② B. ③②①④ C. ④②①③ D. ④③②①
7、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B. 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
C. 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D. 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
8、下列语句所使用的描写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动作)
B. 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动作)
C. 我想,那一万棵橡树应该已经长成一大片树林了吧!(心理)
D. 他说,他五十五岁,叫艾力泽 布菲,原来生活在山下,有自己的农场。(语言)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植树的牧羊人》节选自武娟译的《植树的男人》一书。
B. 《植树的男人》的作者是法国作家、电影编剧让 乔诺。
C. 《植树的牧羊人》这是一篇真实的故事。
D. 《植树的男人》是作者于1953年应美国一本杂志专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约稿而写的。
二、客观填空题
10、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帐péng( )
废xū( )
tān( )塌
琢mó( )
流tǎng( )
滚tàng( )
微bó( )
chóu( )劳
不máo( )之地
páo( )根问底
11、故事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一般分( )、( )、( )、( )四个部分,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序幕”,为了深化、升华主题在结尾加上“尾声”。
三、口语练习题
12、语言品析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1)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理解题
13、读课文选段,完成(1)—(3)题。(6分)
①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房子里。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房顶很严实,一滴雨水也不漏。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②我们一起喝了热汤。饭后,我要把烟袋递给他。可是,他回答说不吸烟。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③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看他挑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这就是我们所有的交流。过了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他停下手来,我们就去睡了。
(1)从第①段可以看出牧羊人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选文,分析第②段在结构上的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试说说牧羊人不让“我”帮他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16分)
守山人
张小萌
①甘河镇的山,初见的人定是不会喜欢的,偏大的土包罢了,不巍峨,不峥嵘。时间久了,就明白这山的好了,一座连着一座,仿佛是看不到头的远。她是安静的,平和的,像母亲的怀抱,温暖舒适。山与山之间有时会出现一处缓坡,往往有溪水流过,一股炊烟在大山深处的山脚下突兀而出,青天白云下,十分扎眼,一座木制的房静静地立在小河旁。
②“老康呦,我退休了,明个儿回镇上。”看不见人影,苍老的声音从密林深处传来。屋里的老康听到这话,顿了一顿,发出一声叹息,出了屋子,半倚在门上,看看前方的树林,又是一声叹息。恰好林间的小路上现出个人影,头发花白,颤颤巍巍地行着,弓着腰,看到老康,直了身子冲他一笑。“哈哈,你那点蘑菇是留不下了吧,我可是把我养了一年的鸡都带来了,哈哈……”老朱笑得很开心,快走几步,奔着老康去了。“哼,你这死老头子,没多大个出息,除了吃,你还有啥念想?给你吃,都给你吃,可是只怕你的牙无福呦。哈哈……”老康也离了门,走向老朱,两个人拥抱在一起。
③“老康,我老了啊。”
④“老朱,我也老了。”
⑤山间的风很少,这一刻却是舞动着,摇动着这山上的树,松树,杨树,桦树,高的,矮的,发出哗哗的声响。
⑥两人拍了拍肩膀,不愿分开。良久,老康接过老朱手上的鸡,进屋去了。老朱一屁股坐在树桩上,光滑油亮,树是盖房子时伐的,好大的树,当年他们数了数年轮,大概百年多吧,决不是一百年,他们却是没数清的,这样的树在这里好多,数不清的多。掏出烟袋子,装上一袋烟,火一燃,蓝色的烟雾飞了起来。“老康啊,我是不中用了,咱们仨上山那年,跟着魏大叔山上山下地不知跑了多少趟,虽然累但是有劲儿啊,现在是又……”
⑦“闭上你的臭嘴,哪三个,不就咱们俩吗?哪三个,哪里有三个?”老康放下手里的松枝,不看老朱,却是一脸的不高兴。老朱的烟枪停在了空中,不一会儿老朱呵呵地笑了,把烟枪放到嘴里大口地吸了起来。
⑧也不知过了多久,老朱惦记的小鸡炖蘑菇发出诱人的香味儿。老康也坐在树桩上,折几根柳条,递给老朱一双,自顾自地喝了起来。老朱笑了笑,也不示弱,自己也喝得欢。他俩之间,也有个树桩,也有过打磨的痕迹,只是不像他俩坐的那般油亮。“伙计,你算算咱们来了多少年了?”闻听此言,老康放下酒杯,看着铁锅,一言不语,老朱眯上眼,筷子停在空中。
⑨“三十七年了。”老康说。
⑩“三十七年啊!”老朱说。
“大家都没忘啊。”老康顿了一下又说道,“我总是不愿正视他的离去,你也要走了,我就想想过去吧,当年,咱们仨刚来,我至今还记得这镇上的人的好。”
老朱点了点头,“这里的人淳朴,风景也好,当时魏大叔让咱们来守山,咱们还不愿意,这里真是好地方……”
老康喝了口酒,接过老朱的话,“大叔带着咱仨走遍了山,这里的好东西真多,蘑菇,木耳,以前哪见过这么大的,野果也好多,山丁,山杏,榛子,吃也吃不完。”老康看着锅中的菜,唏嘘不已。
“你真的舍得?”老朱不说话,只是喝了杯中的酒,“都走了,走了好啊。”老康似乎是哭了。
第二天清晨,老康爬上了山,看着老朱走的方向,不一会儿,一个老人走了出来。今天老朱走得很直,像松树一样挺拔,像山杨一样沉稳。老朱确实走了,走的时候,向着山顶挥手,像是知道老康在这里,或许他在向大山告别。
蓝天,白云,清脆的树林。一个月过去了,老康的房前多了两个年轻人。
“老康叔,老康叔——”老康闻声而出,那日没白尽的头发,已经全白了。“你们是……”老康显然是不认识他们的。“老康叔,我叫朱明泽,你大概听过我的名字,父亲回去后,不到半月就去世了,他得了癌症,他告诉我,这里还有山,还有树,让我来帮您。”明泽的眼圈红了,转过头,看着山,又是那么坚定。
“老康叔,我叫陈遗志,当年父亲为了救火牺牲的时候,我还没出生,母亲给我起名遗志,告诉我长大后,帮父亲看着这山。”遗志也看着这山,他的父亲就埋在这里。
老康看着两个青年,笑着哭了……
(原文有删改)
(1)请根据提示,简要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4分)
①三人在魏大叔的带领下守护山林。
②在一场山林火灾中,陈遗志的父亲殉职。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和段中两次写到老康“哭了”,但原因不同,第一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结合语境,赏析文章第段中的画线句。(3分)
今天老朱走得很直,像松树一样挺拔,像山杨一样沉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段画线句子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段耐人寻味,请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植树的牧羊人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第1题
参考答案: A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字音。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是否正确。
【解题过程】
B项中“卑”应读“bēi”;
C项中“薄”应读“bó”;
D项中“涸”应读“hé”。
故选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2题
参考答案: C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字形。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
【解题过程】
A、嘘→墟。
B、躁→燥。
D、蓬→篷。
故选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3题
参考答案: C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词语的感彩,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是解题的关键。
【解题过程】
C选项:不毛之地:不长草木的地方。
故答案为: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4题
参考答案: B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修改病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等等。要看句意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合理,句意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
【解题过程】
B项“随着”与“使”同时使用导致句子主语缺失,应删掉“使”或“随着”。
故选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5题
参考答案: A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要掌握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等标点符号的用法。
【解题过程】
B、两个顿号应改为逗号。
C、最后一个逗号应改为顿号。
D、第二个问号应改为逗号。
故选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6题
参考答案: B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与排序。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解题过程】
“缁鲁为什么没有土地呢?”一句,可确定前一句是说该国没有土地,所以第一句为③;下面讲该国没有土地的原因,根据表时间顺序的词句,“自古以来”确定第二句为②;“因而”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承接前面的原因,得出该国无土这一结论,所以确定第三句为①;最后总结该国的经济状况,最后一句为④.因此正确顺序是③②①④.
答案: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7题
参考答案: B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及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排比、夸张、对偶、反问、设问等。需要我们掌握修辞的特征和作用,结合语境进行判断。
【解题过程】
A.项,比喻,把“狂风呼啸声”比喻成“饥饿的野兽发出的吼叫声”;
B.项,没有使用修辞手法;
C.项,比喻,把“白桦树”比喻成“少年”;
D.项,对比,“猛烈而干燥的风”与“飘着香气的微风”形成对比。
故选: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8题
参考答案: A
【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文章表达方式的理解,结合关键词句进行辨析。
【解题过程】
A有误,本句描写的是目之所及的恶劣环境,属于环境描写;BCD正确。
故选: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9题
参考答案: C
【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文学常识,考查面广,需要同学们日常多加积累,注意分类整理,熟练掌握重要作家作品的相关知识,包括作家的籍贯、字号、朝代、国籍,作品的主要内容、思想价值、重要情节、主要人物、艺术特色等。
【解题过程】
ABD正确;C有误,《植树的牧羊人》的故事是作者虚构的。
故选:C。
二、客观填空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10题
参考答案: 篷; 墟; 坍; 磨; 淌; 烫; 薄; 酬; 毛; 刨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字型和字音。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是否正确。
【解题过程】
帐péng篷
废xū墟
tān坍塌
琢mó磨
流tǎng淌
滚tàng烫
微bó薄
chóu酬劳
不máo毛之地
páo刨根问底
故答案为:篷 墟 坍 磨 淌 烫 薄 酬 毛 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11题
参考答案: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小说的相关知识及其阅读技巧,在日常学习中要多读多看,了解小说的基本知识点,增加阅读量。
【解题过程】
故事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一般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序幕”,为了深化、升华主题在结尾加上“尾声”。故此题答案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三、口语练习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12题
参考答案: (1)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那个曾经被废弃的荒凉的村庄现在已经是满目绿色,像地毯一样覆盖在高原上的景象。
(2)这个句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白桦树比喻为“笔直站立的少年”,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牧羊人在谷底种白桦树充满生机的壮观景象。
四、阅读理解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13题
【参考答案】
(1)牧羊人是一个勤劳、细心、爱干净、热爱生活的人。
分析人物形象要结合人物在文中的言行举止来分析。
(2)第②段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
中间段的作用一般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我们一起喝了热汤”承接上文“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同时引出下文选树种的内容。
(3)因为“我”是借宿的客人,不用“我”帮忙,是对“我”的关照,更主要的是怕“我”挑选的橡子不够好,担心种下后不能发芽。
从“我”的身份以及牧羊人挑选橡子时的认真态度两个方面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14题
【参考答案】
(1)③老朱因为身体原因离开山林
④两个年轻人继承父亲志愿来守护山林
;
通读全文,找出主要人物:老朱、老康、魏大叔、朱明泽、陈遗志、陈遗志的父亲。根据题中已有的情节提示,划定区域,找准关键词,进而概括后两个情节。
(2)为朋友离开而悲伤 为守山后继有人而欣慰
;
根据老康对山林的热爱,对守山护林的执着,结合语境“都走了,走了好啊”“老康看着两个青年,笑着哭了……”,进入人物角色体会老康的内心情感——因悲伤而“哭”,因欣慰而“哭”。
(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老朱”比作“松树”“山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走路的姿势,“挺拔”“沉稳”与前文“弓着腰”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他完成了守护大山使命的自豪与从容。
根据“像……一样……,像……一样……”,确定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联系第②段中的外貌描写“头发花白,颤颤巍巍地行着,弓着腰”,确定该句也运用了对比手法;再联系后文对老朱离开大山的原因的交代,体会老朱离开时的自豪、从容、问心无愧。
(4)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了山中景色的特点,渲染出清新美好的气氛,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并为两个年轻人的出现作了铺垫。
根据“蓝天”“白云”“树林”,确定该句是自然环境描写;分析其作用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从所写景物的特点、渲染了怎样的气氛、与后文情节的联系等方面思考。
(5)交代了老朱离开山林后去世的情况,补充交代了陈遗志的父亲牺牲的事情,使文章情节更加完整;揭示并深化了主题,讴歌了代代相传、默默奉献、自我牺牲的守山人。
细读—段,明确其主要内容:朱明泽父亲去世→陈遗志父亲牺牲→他们帮父亲看山→老康倍感欣慰。可采用以下模式具体作答:交代了……(事情),揭示了……(主题),结构上……(情节完整/首尾呼应/总结全文),表达了……(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