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饮 酒
陶渊明 1 .陶渊明,字 别号 晚年改名为 我国第一位 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在东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他共写《饮酒》诗 20 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一、作者简介元亮五柳先生潜田园诗人2 .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 20 年 (417 年 ) 。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二、时代背景战乱、黑暗、灾荒二、 《饮酒》 一、主要分为五类:
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 陶诗的创作题材以组诗的形式写成的咏怀诗,共二十首,不是一时所作。
内容借饮酒书写情怀,寄寓很深的感慨。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 同桌互相听读注意:
读准字音
读通诗句
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① ,吵闹的声音。
②君:指陶渊明。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
③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了。
④
⑤辨:说明。
⑥忘言:想不到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喧:xuān篱:lí 。 生活在众人居住的地方,却没有马车的喧嚣。
你问我何能如此?心灵清远,地自静偏。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见,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上的云气,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更兼有飞鸟,结着伴儿归还。
这其中有多少真切的情趣,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饮酒(其五)翻译:————悠然见南山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想一想研读诗歌,体会感情:1、结合你对陶渊明的了解,说说你是如何理
解诗中的“而无车马喧”和“心远地自偏”的。 解析:这里说的“车马”指的是达官贵人的高轩,“车马喧”指奔逐于仕宦之途的喧嚣。诗人归隐田园,虽仍离不开“人境”,但没有这样的烦忧,所以说“而无车马喧”。
“心远地自偏”实际上道出了感觉与处境之间的辩证关系:隐居更主要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境界,而不在于居所是否荒原。想一想2、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 简析:因为“见”字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从而很好地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想一想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四句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简析:这四句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描绘了一幅悠远、恬淡的乡村生活画卷。诗人身在其中,乐趣无穷,具体解说了“心远”的生活方式。说明 、议论、叙述、描写、抒情想一想4、文中的“此中有真意”,你认为所谓的“真意”指什么?简析:人的自然本性。具体是指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愿望。
1、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采菊东篱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表明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想一想按要求默写“心远”或“悠然”悠然见南山。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4、寓情于景,道出了诗人隐居后欣慰之情的句子是:
5、诗中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表明心情闲适,心志高远的诗句是:
6、形容事物有真意妙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诗句是:
想一想按要求默写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读一读课后作业:
1、背诵该首诗,并能默写下来。
2、说一说该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