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第一课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第一课时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4 15:09: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记金华双龙洞》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按游览先后顺序写景的方法,能按一定的顺序设计游览路线图。
3.了解过渡句在课文中的作用,并用合适的过渡语介绍清楚路线。
教学重点:
1.认读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按游览先后顺序写景的方法,能按一定的顺序设计游览路线图。
教学难点:了解过渡句在课文中的作用,并用合适的过渡语介绍清楚路线。
教学过程:
板块一:课文勾连,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次课我们跟随巴金先生观赏了海上日出这一伟大奇观,了解了课文按照景物变化的顺序写景的方法。这节课,让我们跟随叶圣陶爷爷的脚步去游览浙江金华的双龙洞(出示课题)看看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出景物的特点的?齐读课题。
2.“记”是记录的意思,把旅行的见闻和感受记录下来,就是游记。(板书:游记)
板块二:整体感知,梳理顺序
1.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这些词语你都会读吗?①强调“簇”、“曲”的读音。②理解“蜿蜒”,了解双龙洞名字的由来。
2.齐读词语。
3.这是一篇游记,那作者游览了哪些地方呢?翻开课本66页,请你先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读完后用横线画出描写作者游览地点变化的句子。
4.交流找到的句子。
5.齐读句子。这些句子,提示了作者游览的顺序,比如这句,从金华出发途经罗店,最后入山说明作者正在前往双龙洞的路上,接着游览了哪些地方呢?请你先默读这些语句,再圈出作者游览的地点。
6.补充线路图。
7.小结:通过路线图,我们知道了作者的游览过程,游览的顺序就是作者的写作顺序。写游览过的一个地方,就可以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游览经过清楚明了。(板书:按游览顺序写)这是作者教给我们写游记的第一个小妙招。
板块三:提炼方法,巧用过渡
1.你们看这些句子,有些在段落的——开头,有些在段落的——结尾,它们有什么作用呢?
2.我们一起来读这个句子。你看上一段在写孔隙,下一段在写内洞,地点发生了转换,这个句子让景点的转换更加自然,咱们在写游记的时候也要像这样巧用过渡句。(板书:巧用过渡句)这是写游记的第二个小妙招,一起读。
3.游记中的过渡句应该怎么写呢?别急,我们先来看这些句子(3、4句)
①谁来读?
②它们有什么共同点?(方位词)
③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学习作者的写法。(方位加景点)
④练(PPT出示:一进校门就是一条笔直的校道,校道的 是清澈的长寿湖, 是 。)
4.再来看这三个句子,谁来读?
①它们又有什么共同点呢?(路程加景点)
②一起读③练(PPT出示:往前走 ,就来到了东边花园。)
5.不光在本课有很多这样的过渡句,在习作例文《颐和园》中也有许多这样的句子,自由地读一读。
①关注红色部分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动词加景点)
②我们来分组读,第一组读第一句话,依次往后。
③练(PPT出示: 东边花园,就来到了宽阔的操场。 启智楼三楼,就来到了录播教室。)
6.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写过渡句时可以用上,PPT出示:路程+景点、方位+景点、动词+景点,这样写让景点转换更加自然。
板块四:迁移运用,初试身手
1.习得方法,我们就来学以致用。这周星期天,彭老师要带你们去参观植物园。瞧,这是植物园的示意图,左下方有个指北针,针尖指向北方,告诉我们上北下南,左西右东(ppt出示)。
2.你准备从哪个门入园,参观哪些景点,之后从哪个门出园?生交流。小结:看来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路线,尽量不重复、不交叉。
3.还记得吗,刚才我们用各种方法说清了游览校园的经过,谁能再完整地说一说。一起读。
4.相信你也能像这样,用合适的过渡句把游览植物园的经过说清楚。接下我们就来小组合作学习,请看学习提示:
①小组内先确定一条游览路线。
②再用上合适的过渡句说清楚游览植物园的经过。
③小组展示。可以四人合作把游览经过说清楚,也可以一个人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
3.交流评价
板块五:回顾课文,总结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写游记要按游览的顺序来介绍景点,巧用过渡句,把景点自然地连接起来。那作者又是如何把到双龙洞的重点景物写清楚呢?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