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双龙洞》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双龙洞各处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了解课文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在品析赏析中学写作。
教学重点:感受双龙洞各处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在品析赏析中学写作。
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记金华双龙洞》,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咱们知道了,写游记要按——游览顺序写,还学会了——巧用过渡句。这节课,咱们一起跟随作者的脚步,去看看他是如何将景物特点写清楚的。
板块二:了解特点,感悟写法
1.请大家翻开课本,迅速浏览相关内容,找关键句,概括出各景点的特点。
2.路上有什么特点?文中有个句子概括了山、花的特点,赶快找出来。山花——明艳。咱们一起读读这些句子,边读边想象路上的这些美景。再看看第三段写了路上的什么?咱们一起读——作者一路看见溪水欢快。一路上美丽的、让人愉悦的景物都记录下来了。
3.再看看洞口有什么特点?(宽)还有补充吗?洞口宽,山又这么高,看起来很有——气势。
4.外洞呢?从哪些句子看出来?咱们一起读
5.孔隙——狭小。再看内洞——黑——哪些句子介绍了它的黑?还有什么特点?(大)中间写了什么?这些景物可不常见啊,作者首次见到,肯定会惊叹道——真神奇啊!
6.写游记,就要像作者这样抓住各处景点的特点(板书:抓住景物特点)
7.请大家再次浏览课文,看看作者对这些景点的描写,花的笔墨一样多吗?重点写了哪两处?(内洞和孔隙)其他景点呢?(略写)写游记,得像这样,选择印象深刻的景物写清楚。(板书:重点景物写清楚)
板块三:聚焦孔隙,品析写法
1.在读课文的时候,你发现哪处景点最让作者感到好奇,感到刺激?
2.孔隙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写出孔隙的狭小的呢?我们一起来研读课文第5自然段。写孔隙的部分,直接写孔隙怎样怎样的内容却很少,大部分内容都在写与孔隙有关的一种事物,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一段,看看大部分写的是哪一种事物。
3.(所有的船字变红)孔隙部分,大部分内容都与小船有关。我们也可以像这样,不直接写这种事物,通过写与它相关的事物来表现它的特点,这叫侧面描写。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经常接触到这种写法,肯定也能学会用这种写法。
4.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通过写小船来体现孔隙的特点的。请大家默读第五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用波浪线画出能体现孔隙狭小的句子。
5.我们一起来交流▲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1)老师把这两句话稍稍改动一点,赶快读一读,看看有什么不一样?原句好还是删了这两个小好?为什么?(在小船的前边儿还要加上一个小字,就更能突出小船的小呀)
(2)你还从哪些词中看出了小船的小呢?(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说说你的理解。说得好,你很会抓住关键词语帮助理解
(3)你们看,这是个什么句子?——设问(设问,更强调了小船的小)我们来合作读一读,老师问,你们答。
(4)同学们,作者写小船的小,其实是——是为了写孔隙的小。 这些都是作者——看到的,也就是作者的见闻。(板书:见闻)
6.后面一句也是写作者的见闻,谁来读▲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1)这一句介绍了什么?这样的行船方式可真特别。想想,为什么要写行船方式?
(2)小船只能通过工作人员拉绳子进出,可想而知这方孔隙是真的十分狭小。正是因为行船方式也能体现孔隙的特点,所以作者才会详细地介绍。来,一起读
(3)作者在游览过程中的见闻肯定还有很多吧?为什么都没写呀?(哦,要写能体现景物特点的见闻)
7.你还从哪里体会到了孔隙的狭小?▲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1)这是本课的生字,一起读——臀。臀是月字旁的字,跟——身体有关,指的是身体的哪个部位)屁股。这呀,还有几个含月字旁的字——凡是和船底有接触的部位都写出来了,从——后脑,摸摸你的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贴——什么意思?能不能换成挨或靠?(不能体现矮了)所以得贴紧点儿,再贴紧点儿,否则可能会受伤呀,此时,游客什么心情?谁来读?
(2)还有哪个词也能体现孔隙的窄小?慢慢——为什么不快点拉?(怕撞上山石)那的确得慢点儿。咱们一起读这句话,边读边想象自己也仰卧在小船里吧。
(3)这些不再是作者的见闻了,而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板书:经历)通过写经历来体现这处景物的特点。
8.你还从哪里体会到了孔隙的狭小?▲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哪些词让你感受到了孔隙的窄小?
(1)挤压:山石真的朝我挤压过来了吗?正是因为孔隙的窄小,山石离得特别近,才让作者有了这种压迫感。
(2)稍微、一点、准会:能抬头吗?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准会—要是把肩背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要是把屁股稍微抬起一点儿——脚你觉得此时仰卧在小船里的游客心情怎样?谁来读读这两句话,读出作者的感觉?——齐读
(3)作者在这里主要写过孔隙时的感受来体现孔隙的特点。(板书:感受)
9.你们看,作者先写了小船的小,以及行船方式,这些见闻,也就是他观察到的,接着写了过孔隙的经历以及感受,这样,就把孔隙的特点写清楚了。让我们读了他的文字后,仿佛自己——也到了那里似的,用一个成语来说,就叫——身临其境。写游记,就要像这样,把直观见闻和经历感受结合起来,写清景物的特点。
10.咱们一起读这部分内容,边读边感受孔隙的特点。
11.回顾一下,今天学到的写游记的妙招:抓住景物特点 重点景物写清楚 怎样把重点景物写清楚呢?把见闻和经历、感受结合起来写。
板块四:妙笔生花,延学拓展
1.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由叶圣陶爷爷发起的写作社团要招新啦!谁来读招新广告:通过写见闻,写经历,写感受,把一处景点的特点写清楚。(出示表格:见闻40分、经历30分、感受30分)写见闻部分别忘了咱们以前学过的五感观察法,可以写看到的,还可以写听到的、闻到的等,还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来写,当然如果加入自己的联想,用上比喻拟人等,可以加分哦,加上20分,你的写话就可以得120分啦!
2.瞧,这是咱们熟悉的东边花园,你会抓住哪些景物来写?(大树)树有什么特点?(高大、茂盛)这么高大茂盛的树,肯定吸引了咱们的朋友鸟儿,一定能听到鸟儿欢快的叫声,还有什么?(石桌石凳)你们经常在这里干什么?为什么在这里玩?你看,这些经历也能体现大树的特点。在这里玩耍,什么心情?舍不得回教室吧?这些感受可得写清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