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重难探究
目
录
CONTENTS
主题思想
1
重点难点
2
3
写作特色
4
观点争鸣
小说节选部分,通过对大卫·科波菲尔被遗弃成为童工、成为米考伯先生家的房客,以及在与米考伯一家交往中感受到生活的温情等一系列事件的叙述,展现了大卫·科波菲尔的不谙世故、天真无私,米考伯夫妇的真挚善良、乐观向上,底层人民的悲惨境遇以及彼此间的患难与共、亲密温情,再现了19世纪欧洲的现实社会生活,既表达了作者对人世间善良、宽厚、仁爱等美德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其对当时冷酷社会现实的批判。
主题思想
重点难点
本文塑造了大卫·科波菲尔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1
①感情细腻、聪明好学
他对世界怀着纯洁的爱,对朋友诚挚友爱。童工生活的折磨,没有改变他坦荡、友爱、诚挚的高尚品格。
他对处于困境中的不幸者米考伯夫妇深表同情,他不但不厌倦米考伯太太向他反复诉苦的话,反而把这些话视为知心话;
他在得知米考伯一家生活困难到几乎断粮的情况后,掏出自己剩余不多的工资,真心实意地要求米考伯太太收下,就算是他借给对方的;
他欢欣地听从米考伯太太的支使,并不止一次地为她典当银餐具换钱度日;
米考伯先生因债务被捕入狱,他前去探望并为对方的狱中处境而担忧;他最后在监狱附近租房,与米考伯一家患难与共。
②有自强不息的勇气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做童工虽然辛苦、屈辱,但大卫还是坚持了下来,并领到了相应的工资。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后来还把这奇特的经历和悲惨的事件撰写成文,创造出了自己想象的世界。
重点难点
2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刻画米考伯先生的?突出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作者通过外貌描写,写出了米考伯先生长相滑稽、生活贫困却极力掩饰、爱慕虚荣的特点。
(1)外貌描写
如“他身穿褐色外套、黑色马裤……即使他用来看了,也是什么都看不见的。”
这表现了他的自信和迂腐;米考伯先生说话幽默风趣,写出了他的善良乐观。
(2)语言描写
米考伯先生说话时,“语调中带有一种屈尊俯就的口气,还有一种说不出的装成文雅的气派”
(3)动作描写
如“遇到这种时候,米考伯先生真是又伤心,又羞愧,甚至悲惨得不能自制……摆出比平时更加高贵的架势,走出门去了”。
作者写债主来临时和离开后米考伯先生的一系列动作,尤其是“哼着一支曲子”的描写,表现了米考伯先生尽管生活窘迫但得过且过的心理。
他的爱慕虚荣、盲目乐观,尤其是他乐天知命、债多不愁、喜欢讲排场的性格,使他成为世界文学中的一个典型形象,后人将这些行为及其背后的思想概括为“米考伯主义”。
米考伯先生最显著的特点是得过且过,盲目乐观。
课文中的“我”经历了哪些主要事件?是怎样一步步成长的?
重点难点
1
主要事件 事件梗概或“我”的感受 人生成长
被遗弃成为童工。
内心十分痛苦,心窝仿佛有一道裂口。孤独,感到这个世界不可理解。
成长的起点。
成为米考伯家的房客。
米考伯“文雅”、面带微笑、乐观的样子,还有他言语神情间的关爱影响了“我”。
“我”懂得了对关爱、温情和“文雅”予以回馈,如在见米考伯先生前,“我”“洗了手和脸”。
主要事件 事件梗概或“我”的感受 人生成长
倾听米考伯太太的诉说。
了解了米考伯家的困难,在米考伯太太的诉说中感受到了生活的温情。
“我”在冷漠的环境里和苦难的生活中学会了同情,并对米考伯先生一家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成为米考伯太太的“知己”。
关心米考伯一家的生计,拿出仅有的两三先令“真心实意”地请米考伯太太收下;帮助米考伯太太典当轻便财物。
“我”以实际行动帮助别人,展示出一个孩子的纯真、善良。
(续表)
主要事件 事件梗概或“我”的感受 人生成长
“我”去探望入狱的米考伯先生。
为米考伯先生的入狱而“心碎”;为了与米考伯吃羊腰肉而借刀叉,感受到狱中一顿中饭的“有趣”。
在苦难的生活中学会直面现实,变得坚强。
“我”经常探望狱中的米考伯一家。
米考伯太太带着孩子入狱陪伴丈夫,“我”在监狱附近租了房子,经常去探望米考伯一家。
学会珍惜患难之情,将自己经历的苦难生活编成故事讲给“孤儿”听,懂得了将苦难化作财富。
(续表)
重点难点
本文采用了怎样的叙述视角?你对此种写法的优劣有何认识?
2
小说中的“我”就是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
本文采用主人公视角(第一人称“我”)叙述故事
①小说带有自传性,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其中融进了许多作者本人的生活经历,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使叙述更有感染力。
主人公视角的好处在于:
②小说是以“我”的口吻,以亲身经历者的眼光去观察和叙述,使小说的主观色彩更为浓厚,便于更直观地抒发作者对社会现状的批判,有利于作者表达对诸多社会现象的认识。
③“我”是小说的线索,小说以“我”的见闻串起故事情节,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集中。
本文作者并不拘泥于描摹现实生活中实际发生的事,而是充分发挥想象力,以一个孩童的视角去揣摩、想象,这样既丰富了小说的情节,又有利于突出本文“成长”的主题。
这种视角的主要局限
受视点人物本身条件诸如年龄性别、教养熏陶、思想性格、气质智商等的限制,容易造成主人公的情况与其叙事话语的格调、口吻,以及所叙题材的错位,从而降低小说的真实性。
首先
第一人称难以用来叙述背景复杂、事件重大的题材。
其次
第一人称很难描写充当视点人物的主人公的外部形象,勉强这样做就像照镜子,不免有些扭捏造作,如本文就没有对大卫·科波菲尔的肖像描写。
最后
茨威格在《三大师传》中评论说,狄更斯总是强调他的人物的特征,他从物镜里把特征转变成增强的特征、漫画的特征。请结合《大卫·科波菲尔(节选)》这部作品加以分析。
这部作品的吸引人之处是那些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以及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如:
①人物描写手法多样。
大卫的仁爱、坚强
米考伯太太的虑事周全、“能屈能伸”
米考伯先生的滑稽可笑、得过且过和爱慕虚荣
米考伯先生的狱友们有着吉卜赛人般的热情、洒脱
为达到这一效果,作者采用了多种描写手法。比如:
为突出米考伯先生的
滑稽可笑
作者对其进行了语言、动作、肖像等多角度的描绘
为表现大卫的伙伴“粉白·土豆”的特点
作者用“像煮熟的土豆般粉白”这一形象的比喻加以表现
②语言个性化,风趣幽默。
出自米考伯的债主之口
在狄更斯的这部作品中,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语言特色,呈现出独特的性格特征。可以说,他作品中的每个人物所使用的语言都带有强烈的个性,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语气和语调。如:
“请允许我向你告辞,昆宁先生,我不再打扰了”
“要是我是你,我绝不会这样不要脸面。快还我们钱,听到没有?你反正得还我们钱,你听到了没有?喂,你给我下来”
出自能说会道、喜欢卖弄学问的米考伯先生之口
狄更斯是一位幽默大师,在他的小说中,人们常常可以感受到他那诙谐的连珠妙语和夸张的漫画式的人物勾勒。如:
“米考伯太太也同样能屈能伸。我曾看到,她在3点钟时为缴税的事急得死去活来,可是到了4点钟,她就吃起炸羊排,喝起热麦酒来了(这是典当掉两把银茶匙后买来的)”等。
作者以孩子的心理视角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早已被成年人淡忘的童年世界,写得十分真切感人。
写作特色
1.特殊视角
作者善于运用典型的细节表现人物的特征。
2.细节描写
在着力描写人物善良温情和道德感化的力量的同时,对资产阶级的罪恶和惨无人道的社会制度作了具有感染力的艺术概括。
3.对比描写
观点争鸣
《大卫·科波菲尔》是一部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的小说,根据对作者和选文各方面的了解,你能找到哪些依据?
观点一
人生经历相似
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大卫自幼年至中年的生活历程,大卫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大都是狄更斯本人的写照:
大卫后来把他做童工这一奇特的经历和悲惨的事件撰写成文,成了一名作家,这与作家狄更斯的经历十分相似。
出身清贫之家,他的父亲因负债而入狱。他少年时因家庭生活窘迫,只能断断续续地入校求学,后又被迫当童工。
狄更斯
尚未出世时,父亲就去世了,他在母亲及女仆的照管下长大。后来他的母亲改嫁,继父凶狠贪婪,把他送去当童工。
大卫·科波菲尔
狄更斯同情劳苦人民,抨击资本主义制度,有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德观。狄更斯把全部爱心都赋予了他“最爱的”人物——大卫·科波菲尔,赋予他善良、诚挚、仁爱的品质和积极进取的勇气。他用大卫的创业精神、高尚情操,反衬和否定剥削者的唯利是图、巧取豪夺。大卫这个理想人物的身上,体现着作者狄更斯自己的世界观和伦理观。这部小说通过对大卫的不幸遭遇和靠个人奋斗成名并获得幸福的描写,对英国腐朽的教育制度、黑暗的司法界和贪利好色之徒的丑恶嘴脸,作出了广泛而深刻的揭露。
观点二
个人思想相符
记载自己前半生或大半生的生活经历的一般称为自传,如马克·吐温的《马克·吐温自传》、爱新觉罗·溥仪的《我的前半生》等。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也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叙述故事,而且带有回忆的性质,这与人物自传的写法一样。
观点三
文体特征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