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4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4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0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4 22:35: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2020中国抗疫记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抗疫的背景,把握文章线索,厘清行文脉络。
2.分析作者是如何进行多角度、分层级报道的。
3.感悟富有诗意、饱含情感的语句,体悟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4.探讨2020年抗疫行动展现的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品格。
2020年新年伊始,新型冠状肺炎来势汹汹,在神州大地上蔓延。值此,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英明部署,果断决策,领导全国人民打响了一场英勇抗疫的战争。在疫情肆虐的情况下,广大的党员群众响应党的号召,不顾个人安危,团结一心,毫不退缩,逆势而行,与“疫魔”展开了殊死搏斗,最终取得了抗疫斗争的伟大胜利。这篇文章就是为表现中国人民抗疫斗争的英勇事迹和伟大胜利,为彰显中华民族在抗疫斗争中表现出来的伟大精神而创作。
写作背景
1月20日晚,央视《新闻1+1》连线采访钟南山院士,“肯定存在人传人”后,1月22日,国新办在发布会上传递出一个鲜明的信号:原则上建议外面人不要到武汉,武汉市民无特殊情况不要出武汉。1月23日凌晨,武汉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1号通告,10时起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除夕前夕,武汉“封城”!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一个人口千万级别的大城市采取最严厉的防疫措施。“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英明决策!”李兰娟说。
武汉封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a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 19),简称 “新冠肺炎”,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是指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医院陆续发现了多例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证实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基础知识积累
理清课文结构


课文内容分析探究
1.文本的开头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开头部分写了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一心,英勇抗疫,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写下了悲壮雄伟的篇章。
这部分是全文的总纲,总述抗疫取得的成果,领起下文。
2.文本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别讲述了什么?这两部分有什么联系?
第(一)部分是从政治角度,突出党中央的英明领导。第(二)部分是从社会制度角度,突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团结一心,共同抗疫。两部分都彰显了共产党的领导作用,互为补充,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显著的优越性。
3.文章的结构安排有什么特点?
文本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关系。第(一)部分是总说,突出了共产党的领导。后面的几部分分说,采用了递进的结构,记叙了疫情期间各行各业的人员,为了抗疫做出的努力,有些人甚至失去了生命。全篇文章,结构完整,材料多样,从各个角度记叙了抗疫过程中人民的努力。结尾部分,是全文的总结,歌颂了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越挫越勇,不断从磨难中奋起的精神品格。
4.文本第(八)这部分开头的自然段写到黄鹤楼敲钟鸣响,武汉渡尽劫波再焕发出勃勃生机。请从全文的结构角度,理解这一自然段的写作意图。
这一自然段处于通讯文本的结语部分,强调黄鹤楼敲钟鸣响,武汉渡尽劫波再焕发出勃勃生机,与通讯开头部分对黄鹤楼雄姿和武汉疫情的描写内容形成呼应,使全文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5.文本第(一)部分中“我们挺过来了!钟南山院士的感慨,引发广泛共鸣。”如何理解这个“挺”字?请结合文章说一说。
① 疫情暴发之初,大量患者涌向医院,患者数字迅速上升,正常生产生活骤然“停摆”,不少家庭永失至爱亲朋;
②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党中央沉着应对,果断决策;
③ 人民群众听党号召,不顾个人安危,坚守职责,万众一心,联防联控,遏制了疫情,复工复产。
6.文中“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引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进学解》。请结合文本内容,谈一谈引用句子的含义。
引用句子表层意思是防堵泛滥的百川,使他们向东流淌,挽回已经倾倒的狂澜。文中是说,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党中央沉着应对,果断决策。
7.“岁月静好,只因有人负重前行;稳若泰山,源于根基坚实如铁”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第(二)部分中的相关内容加以理解。
①“岁月静好,只因有人负重前行”是说中国人民在党的带领下,不惧困难,防控疫情,复工复产,使我们的生活幸福安宁;
②“稳若泰山,源于根基坚实如铁”运用比喻,形象地表明虽然疫情严重,但我们有党的坚强领导,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做到万众一心,沉着应对,保持社会安定的局面;
③ 通过引用,表达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的颂扬之情和对我们拥有优越的社会制度的自豪感。
8.文本第(三)部分的开头第一段写到1938年抗战期间外国摄影师拍下武汉民众举起“不死”旗帜的照片,第二段写到2020年疫情暴发之初,封城的武汉却从“千千万万的窗户”里传来 “武汉加油”的呼喊。你怎样理解开头的这些内容和作者的意图?
① 第一段突出了“不死”的历史照片,第二段突出了“武汉加油”的现实呼喊;
② 这样安排内容,将历史与现实贯通,突出了中华民族面对任何灾难都表现出的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精神品格,也丰厚了文本的文化底蕴。
9.文本第(三)部分中“从白衣战士冲锋在前的身影里…乐观豁达”的自然段,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这些手法有怎样的作用?
运用了引用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富有激情和气势,充分表现了对中国人民抗疫斗争感人的事迹和伟大精神的礼赞。
10.如何理解文本第(六)部分中“疫情之下,既有难以预料的‘黑天鹅’,也有有迹可循的‘灰犀牛’”这句话?
“黑天鹅”比喻非常难以预测的不寻常事件。“灰犀牛”比喻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形象的比喻表明国内外疫情形势复杂严峻,各方面的挑战前所未有,我们对疫情必须要时时刻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要正视疫情,要以敏锐的眼光关注疫情变化的任何蛛丝马迹,努力做到最好的防控效果。
12.如何理解文本第(六)部分中“通过深化改革啃下‘硬骨头’,锻造应对风险挑战的‘铁肩膀’。把灾难当作‘磨刀石’,把教训当作‘铺路石’,方能筑就发展进步的坚实阶梯”这句话?
这句话运用了一系列比喻:把短板和不足比喻成“硬骨头”,把勇于承担重任比喻为“铁肩膀”,把灾难比喻为“磨刀石”,把教训比喻“铺路石”。形象地说明针对疫情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们要痛定思痛,吸取教训,积极应对,完善和发展社会防灾备灾体系。
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