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 4 章第 3 节 课题: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1)
主备人 陈德承 审核人 殷珏培 日期 2013年12月 日
教学目标 1. 能用正确的方法探测电路中的电流的大小 2. 能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方案检测物质的导电性 3. 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4. 了解导体的导电能力与外界条件有关 5. 知道半导体材料及其应用 6. 知道金属导电原因是有自由电子 7. 理解电阻概念,知道电阻的单位
教学重点 1、 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2、理解电阻概念,知道电阻的单位
教学难点 能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方案检测物质的导电性
教学准备 二次备课
教 学 流 程 设 计 课程导入 实验:取出一段导线,当场剖开,可看到外面的塑料外套和里面的金属丝。问:为什么所有导线都是这样设计的?我能不能换一下,用塑料或橡胶做内导线,金属做外套?这样会有什么问题产生? 学习新知 一.物质导电能力 探究铜片、铝片、塑料直尺、玻璃棒、铅笔芯、食盐水、蒸馏水、硬币、粉笔等等物质的导电能力 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显示或说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 所谓导电能力就是要检验物质能否通过电流,这就要依赖用电器显示或电流表检测出来。要设计这样的电路,还需要的器材有:导线、开关、电源及用电器。 (当被测物体是导电性能良好的导体时,电路中会因为电流过大超过电流表量程而导致电流表被烧坏。重新强调电流表使用的规范。) 得到结论: 1.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 有金属、石墨、人体、大地和食盐水。(金属一般是导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质绝缘体。 橡胶、玻璃、瓷、塑料、干木头、油和干燥的空气都是绝缘体。 (非金属一般是绝缘体) (纯净的水——蒸馏水是不导电的,但普通水中往往溶有大量杂质,能够导电。) 2.物质的导电能力不是绝对的。 有些绝缘体在条件改变时会变成导体。 烧红的玻璃能够导电 导体被氧化或腐蚀后导电能力会下降 3.半导体: 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物体 常见的半导体材料有硅、锗。 硅谷和中关村高科技产业——电子工业 二.金属导电的微观解释 1、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绕原子核高速运动的电子所构成。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 2、金属内部原子核位置是相对固定的,但有大量能自由移动的电子,它们能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地方,当电路中接入电源,并接通后,金属中的这些自由电子都向同一方向(由 电源的负极经导线向电源的正极)移动,从而形成了电流。 3、绝缘体材料(非金属)中几乎没有自由电子 三.电阻 1、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强,电阻就越大。 2、电阻越大,导体的导电能力越弱。 3、导体的电阻和绝缘体的电阻大小关系 导体的电阻小,绝缘体的电阻非常大 4、电阻用R表示 单位是欧姆,符号Ω 1兆欧(MΩ)=103千欧(KΩ)=106欧(Ω) 小结: 作业:
课后反思
作批记录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