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
13现代文阅读(课内外阅读)&文言文阅读
写作手法(共1小题)
(2021 朝阳区)根据《骆驼祥子》回答下列问题:
天真冷。空中浮着些灰沙,风似乎是在上面疾走,星星看不甚真,只有那几个大的,在空中微颤。地上并没有风,可是四下里发着寒气,车辙上已有几条冻裂的长缝子,土色灰白,和冰一样凉,一样坚硬。祥子在电影园外立了一会儿,已经觉出冷来,可是不愿再回到茶馆去。他要静静的独自想一想。那一老一少似乎把他的最大希望给打破———老者的车是自己的呀!自从他头一天拉车,他就决定买上自己的车,现在还是为这个志愿整天的苦奔;有了自己的车,他以为,就有了一切。哼,看看那个老头子!
下面对文段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话主要运用了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
B.语段中流露出祥子对这一老一小的鄙夷和瞧不起。
课文内容分析(共3小题)
(2022 拜泉县)课内阅读。
腊八粥(节选)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糊糊涂涂—— 合拢——
(2)文中画“____”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
(3)“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这句话写出了人们 。仿写句子,当你渴极了的时候喝水的样子:
(4)这段话从 、 、 等方面写出了腊八粥的美味可口。
(2021 梨树县)课内阅读。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 有缺点,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 行。 你说得对,我们 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1)本文选自《 》,是毛泽东同志在1944年为纪念 同志而作的演讲。
(2)根据课文,在选文中的横线上填入正确的关联词语。
(3)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重”是因为他 ;有些人的死“比鸿毛还轻”是因为他们 。
(4)生活中有许多人物的死比泰山还重,请你举一个例子并说明理由。
(2021 铁西区)课内阅读
我回家乡去,在村边、河畔(pàn bàn)、堤(dī tī)坡,遇到田老师拄杖散步,仍(réng rēng)然像四十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老人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yīn yìn)啊!”
十年树木, , ,终身难忘。
(1)用“\”画掉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2)画横线句子表明“我”对老师 。
(3)“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指的是 。
(4)请把选文最后一段补充完整,并说说其含义。
字词解释(共1小题)
(2022 铁西区)课内阅读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给加点的字注音。
使弈秋诲二人弈
鸿鹄
为是其智弗若与
思援弓缴而射之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之:A.代词,代指弈秋的教导:
B.代词,代指鸿鹄:
C.助词,相当于“的”:
D.动词,表示“去、往”的意思。
①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②一人虽听之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
④送孟浩然之广陵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虽与之俱学
②思援弓缴而射之
(4)用文中的话说说后一个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
(5)这篇短文主要说明的道理是
A.学习应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B.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C.学习应不怕困难,知难而进。
句子翻译(共2小题)
(2021 朝阳区)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一狼径去 2)意暇甚
3)屠暴起 4)转视积薪后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对课文《狼》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A.以上选段主要围绕屠户“遇狼”和“惧狼”两个情节展开叙述。
B.“方欲行,转视积薪后”的细节,可以体现出屠户的谨慎机智。
C.选文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可以先妥协让步,而后根据实际情况再做出选择。
D.“久之,目似瞑,意暇甚”是运用肖像描写刻画狼的形象,生动表现了狼的凶恶。
(2021 朝阳区)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赵简子元日放生
邯郸①之民,以正月元旦②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③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
【注释】①邯郸:晋国的都城,今河北邯郸市。②正月元旦:即农历正月初一。③简子:即赵简子,晋国权臣。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客问其故 2)君如欲生之
(2)请用“/”为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共有两处)
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
(3)请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
(4)赵简子是否采纳了门客的建议?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写作手法(共1小题)
(2021 朝阳区)根据《骆驼祥子》回答下列问题:
天真冷。空中浮着些灰沙,风似乎是在上面疾走,星星看不甚真,只有那几个大的,在空中微颤。地上并没有风,可是四下里发着寒气,车辙上已有几条冻裂的长缝子,土色灰白,和冰一样凉,一样坚硬。祥子在电影园外立了一会儿,已经觉出冷来,可是不愿再回到茶馆去。他要静静的独自想一想。那一老一少似乎把他的最大希望给打破———老者的车是自己的呀!自从他头一天拉车,他就决定买上自己的车,现在还是为这个志愿整天的苦奔;有了自己的车,他以为,就有了一切。哼,看看那个老头子!
下面对文段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这段话主要运用了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
B.语段中流露出祥子对这一老一小的鄙夷和瞧不起。
【解答】本段话运用了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流露出祥子对这一老一少的羡慕之情。故B的分析和理解是错误的。
故选:B。
课文内容分析(共3小题)
(2022 拜泉县)课内阅读。
腊八粥(节选)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糊糊涂涂—— 迷迷糊糊 合拢—— 并拢
(2)文中画“____”的句子运用了 拟人 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用孩子的眼光,把腊八粥沸腾的样子写得生动形象具体有趣 。
(3)“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这句话写出了人们 喜欢腊八粥的美味以及喝粥时的馋样 。仿写句子,当你渴极了的时候喝水的样子: 我拿起水瓢,从井里舀出一瓢一瓢甘甜的水,一口一口,咕嘟咕嘟地往嘴里灌!
(4)这段话从 爱吃的人多 、 原料多 、 吃时的样子 等方面写出了腊八粥的美味可口。
【解答】(1)考查学生写近义词的能力。糊糊涂涂:迷迷糊糊。故近义词为“迷迷糊糊”。合拢:并拢;合并。故近义词为“并拢”。
(2)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这句话把“腊八粥”当成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用孩子的眼光,把腊八粥沸腾的样子写得生动形象具体有趣。
(3)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和仿写句子的能力。“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这句话写出了人们喜欢腊八粥的美味以及喝粥时的馋样。仿写句子,当你渴极了的时候喝水的样子:我拿起水瓢,从井里舀出一瓢一瓢甘甜的水,一口一口,咕嘟咕嘟地往嘴里灌!
(4)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阅读文段可知,这段话从爱吃的人多、原料多、吃时的样子等方面写出了腊八粥的美味可口。
故答案为:
(1)迷迷糊糊 并拢;
(2)拟人 用孩子的眼光,把腊八粥沸腾的样子写得生动形象具体有趣。
(3)喜欢腊八粥的美味以及喝粥时的馋样 我拿起水瓢,从井里舀出一瓢一瓢甘甜的水,一口一口,咕嘟咕嘟地往嘴里灌!
(4)爱吃的人多 原料多 吃时的样子。
(2021 梨树县)课内阅读。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因为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所以 ,我们 如果 有缺点, 就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不管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 都 行。 只要 你说得对,我们 就 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1)本文选自《 为人民服务 》,是毛泽东同志在1944年为纪念 张思德 同志而作的演讲。
(2)根据课文,在选文中的横线上填入正确的关联词语。
(3)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重”是因为他 为人民利益而死 ;有些人的死“比鸿毛还轻”是因为他们 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 。
(4)生活中有许多人物的死比泰山还重,请你举一个例子并说明理由。 董存瑞的死就比泰山还重。因为董存瑞在解放隆化县的战斗中,手托炸药包炸掉了敌人的碉堡,自己也壮烈牺牲。董存瑞牺牲了自己,为部队开辟了胜利的道路,所以说他的死比泰山还重。
【解答】(1)考查文学常识。通过阅读语段和查询资料可知,本文选自《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同志在1944年为纪念 张思德同志而作的演讲。
(2)考查根据课文内容填写关联词。通读课文原文和结合语段内容,语段中应加的关联词语依次是“因为……所以……”“如果……就……”“不管……都……”“只要……就……”。即填写为: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
(3)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并填空回答问题。通读语段可知,说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重”是因为他 为人民利益而死;说有些人的死“比鸿毛还轻”是因为他们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
(4)考查对知识的拓展延伸。通过学习本文,使我们知道了在生活中有许多人物的死比泰山还重,如董存瑞的死就比泰山还重。因为董存瑞在解放隆化县的战斗中,手托炸药包炸掉了敌人的碉堡,自己也壮烈牺牲。董存瑞牺牲了自己,为部队开辟了胜利的道路,所以说他的死比泰山还重。
故答案为:
(1)为人民服务 张思德;
(2)因为 所以 如果 就 不管 都 只要 就;
(3)为人民利益而死 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
(4)董存瑞的死就比泰山还重。因为董存瑞在解放隆化县的战斗中,手托炸药包炸掉了敌人的碉堡,自己也壮烈牺牲。董存瑞牺牲了自己,为部队开辟了胜利的道路,所以说他的死比泰山还重。
(2021 铁西区)课内阅读
我回家乡去,在村边、河畔(pàn bàn)、堤(dī tī)坡,遇到田老师拄杖散步,仍(réng rēng)然像四十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老人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yīn yìn)啊!”
十年树木, , ,终身难忘。
(1)用“\”画掉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2)画横线句子表明“我”对老师 教诲之恩终生难忘 。
(3)“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指的是 田老师在我成长道路上给予的帮助 。
(4)请把选文最后一段补充完整,并说说其含义。
【解答】(1)考查划去括号内不正确的字。畔:读“pàn”,指旁边,边侧。结合语境,应划掉读音“bàn”。堤:读“dī”,指用土石等材料修筑的挡水的高岸。结合语境,应划掉读音“tī”。仍:读“réng”时,指依然,还,照旧。结合语境,应划掉读音“rēng”。荫:读“yīn”时,指树阴,树下不见阳光的地方。读“yìn”时,指没有阳光;又凉又潮。结合语境,应划掉读音“yìn”。
(2)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文中的画横线句子“仍然像四十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说明了“我”对老师的教诲之恩终生难忘。
(3)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语段内容可知,文中的“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指的是田老师在我成长道路上给予的帮助。
(4)可查补充语段内容并说明其含义。结合语段内容,语段最后一段应补充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前一句意思是说:十年的时间可以培养一棵树木,一百年的时间才可以培育出一个人才。比喻培育人才要花费很多时间,培育一个人才很不容易。而后面那句:插柳之恩,终身难忘。我们都知道一句话叫做“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所以可见随手插柳也可让柳树生长,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哪怕是像插柳这般的小恩情,一生也难以忘怀。主要是告诫我们要有感恩的心啊。插柳之恩用在这里,比喻老师的栽培之恩又不图回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老师对我的栽培之恩(虽然不图回报),我永远不会忘记。
故答案为:
(1)bàn tī rēng yìn;
(2)教诲之恩终生难忘;
(3)田老师在我成长道路上给予的帮助;
(4)百年树人 插柳之恩 十年的时间可以培养一棵树木,一百年的时间才可以培育出一个人才。比喻培育人才要花费很多时间,培育一个人才很不容易。老师对我的栽培之恩(虽然不图回报),我永远不会忘记。
字词解释(共1小题)
(2022 铁西区)课内阅读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给加点的字注音。
使弈秋诲二人弈 教
鸿鹄 天鹅
为是其智弗若与 吗。
思援弓缴而射之 拉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之:A.代词,代指弈秋的教导:
B.代词,代指鸿鹄:
C.助词,相当于“的”:
D.动词,表示“去、往”的意思。
①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C
②一人虽听之 A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 B
④送孟浩然之广陵 D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虽与之俱学 一起
②思援弓缴而射之 拉
(4)用文中的话说说后一个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5)这篇短文主要说明的道理是 B
A.学习应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B.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C.学习应不怕困难,知难而进。
【解答】(1)考查实词的理解。
“使弈秋诲二人弈”的意思是:让他教两个人下棋。诲:教;
“鸿鹄”鸿是指大雁,鹄:天鹅。
“为是其智弗若与?”的意思是:难道这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吗?与:语气助词“吗”。
“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是:便想拉弓搭箭去射它。缴:弓箭。
(2)考查虚词的理解。
①句意为: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之:结构助词“的”。故选C。
②句意为:另一个人虽然也听讲。之:弈秋的教导。故选A。
③句意为: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便想拉弓搭箭去射它。之:代词,代指鸿鹄。故选B。
④句意为:送孟浩然到广陵。之:到。故选D。
(3)考查实词的解释。
①句意:这个人虽然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俱:一起。
②句意:便想拉弓搭箭去射它。援:拉。
(4)考查了对古文的理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是虽然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原因是: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5)考查了对文言文包含的道理的理解。《学弈》一课主要写了弈秋在给两个徒弟教棋时,一个徒弟一心一意,而另一个徒弟三心二意,最终学习的结果不一样。通过这个故事明白了:做事要认真,不能心不在焉,三心二意,这样会一事无成。故选B。
故答案为:
(1)教;
天鹅;
吗;
弓箭。
(2)①C ②A ③B ④D;
(3)①一起 ②拉;
(4)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5)通过这个故事明白的道理:做事要认真,不能心不在焉,三心二意,这样会一事无成。
句子翻译(共2小题)
(2021 朝阳区)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一狼径去 径直。 2)意暇甚 悠闲。
3)屠暴起 突然。 4)转视积薪后 柴草垛。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狼也是很狡猾的,然而顷刻间两只狼都被杀死,禽兽的欺诈手段能有多少呢?
(3)对课文《狼》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B
A.以上选段主要围绕屠户“遇狼”和“惧狼”两个情节展开叙述。
B.“方欲行,转视积薪后”的细节,可以体现出屠户的谨慎机智。
C.选文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可以先妥协让步,而后根据实际情况再做出选择。
D.“久之,目似瞑,意暇甚”是运用肖像描写刻画狼的形象,生动表现了狼的凶恶。
【解答】(1)考查了对加点词语的含义的理解。结合译文理解,1)径:径直。2)暇:悠闲。3)暴:突然。4)薪:柴草垛。
(2)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子意思是:狼也是很狡猾的,然而顷刻间两只狼都被杀死,禽兽的欺诈手段能有多少呢?
(3)考查信息的筛选。A.有误,以上选段主要围绕屠户“杀狼”展开叙述。B.正确。C.有误,选文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可以先妥协让步。D.有误,“久之,目似瞑,意暇甚”是运用神态描写刻画狼的形象,生动表现了狼的狡猾。故选:B。
故答案为:
(1)1)径直。2)悠闲。3)突然。4)柴草垛。
(2)狼也是很狡猾的,然而顷刻间两只狼都被杀死,禽兽的欺诈手段能有多少呢?
(3)B。
(2021 朝阳区)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赵简子元日放生
邯郸①之民,以正月元旦②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③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
【注释】①邯郸:晋国的都城,今河北邯郸市。②正月元旦:即农历正月初一。③简子:即赵简子,晋国权臣。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客问其故 原因,缘故。 2)君如欲生之 放生。
(2)请用“/”为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共有两处)
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
(3)请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
捕猎之后再将其放生,恩德补偿不了犯下的过失。
(4)赵简子是否采纳了门客的建议?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解答】(1)本题考查了字词释义。结合平时文言文词汇积累进行作答。故:原因,缘故。生:放生。
(2)本题考查了文言断句的能力。明动词,直译句子意思,进行断句。本句意思是百姓知道您要将猎物放生,所以争相猎取它们,反而使它们死了很多。故可断为: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
(3)本题考查了翻译句子。理解句子关键词的意思,运用直译的方法组织语言,通过调、补、删让句子通顺流畅。捕猎之后再将其放生,恩德补偿不了犯下的过失。
(4)本题考查了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由最后简子回答可知,他采纳了门客的建议,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能接纳别人的建议,知错就改的人。
故答案为:
(1)1)原因,缘故。2)放生;
(2)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
(3)捕猎之后再将其放生,恩德补偿不了犯下的过失。
(4)采纳了。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能接纳别人的建议,知错就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