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课件-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上册(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2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课件-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上册(共16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97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1-14 16:33: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4.2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提出问题: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没有变化?
你的猜想是 (变大、变小、或不变)。
观察与思考
收集证据:两位科学家的探究实验
167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在一个敞口中加热金属,结果发现反应后容器中物质的质量增加了。
1777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密闭容器中研究氧化汞分解生成汞和氧气的实验,发现物质的质量没有改变。
将锥形瓶置于天平托盘上,用砝码平衡,然后把滴管内的液体滴入瓶中,看到生成的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再将其放回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仍平衡。
氢氧化钠溶液
硫酸铜溶液
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仍没有改变。
氢氧化钠+硫酸铜 硫酸钠+氢氧化铜
NaOH CuSO4 Na2SO4 Cu(OH)2
实验装置
实验结论
稀盐酸
大理石
澄清石灰水
在密封容器中:按如图所示的装置放置药品,用砝码平衡,取下锥形瓶,慢慢滴入盐酸,待反应完全后把锥形瓶放到天平上称量,看天平是否平衡.
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天平平衡
实验结论
参加化学反应的
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
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一、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总结
1、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注意:
2、各物质是指所有物质的质量,不能遗漏任何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特别是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
3、 必须是真正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没有参加反应(剩余)的物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讨论:下列事实是否违背质量守恒定律??
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固体的质量变小
蜡烛燃烧后消失
尝试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问题
1、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细铁丝的质量大。
2、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剩余的固体质量减少了。
因为细铁丝与氧气的质量和才等于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所以生成物比细铁丝的质量大。
因为剩余的固体与生成的氧气质量和才等于反应前的质量,而氧气是气体跑掉,所以剩余的固体质量减少了。
讨论:
(1)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在敞口的容器中进行,情况如何?
有气体参与或生成的化学反应用
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需在密闭容器进行。
(2)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必须在密
闭容器中进行吗?
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试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
【想一想】
O
H
H
O
O
O
H
H
H
H
H
H
氢分子
氧分子
水 氢气 + 氧气
通电
通电
O
H
H
O
H
H
O
H
+
拆分
重新
组合
O
O
O
H
H
H
H
H
H
H
结论: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
原子种类不变
原子数目不变
原子质量不变
原子数目
原子质量
原子种类
微 观
元素质量
元素种类
不 变
物质的种类
分子的种类
改变
宏 观
1.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C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4 31 21 10
反应后质量(g) m 40 6 16
A. 甲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 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C. 丙物质一定属于化合物 D. 乙、丁在反应中的质量比为5∶2
随堂练习
2. 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A. 反应后硫元素化合价升高
B. 生成物均为氧化物
C. 反应后分子总数减少
D. 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