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沪科版物理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沪科版物理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1-14 20:50: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声音的特性。
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 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1、理解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相关因素。
2、影响响度、音调、音色相关因素的区别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相关结论
2、让学生学会自我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过程】
1、知识回顾及新课引入
简单回顾在第一节学过的声音产生与传播,并提出问题:既然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那为什么我们的身边会存在着各种各样不同的声音呢。带着这个问题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
2、声音的特性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那么我们自然会这样去猜想:声音的不同是由于振动情况不同所导致的。我们通过实验来探讨这个问题
(2)音调
将一条钢锯条紧压在桌边上,三次中分别将大约1/5、1/4、1/3伸出桌外,压下到大致相同的位置以保证振幅大致相同。可以从声音中大致判断振动的快慢。而每次的声音高低是不一样的。根据这个实验总结出:发声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音调越高
关于频率:根据书本20页的内容简单介绍频率定义以及人的发声及听觉范围(有些动物说的话我们是听不见的),让学生思考书本21页想想议议。
(3)响度
将锯条紧压在桌边上,将其1/3伸出桌外,两次分别用不同的力拨动,使其振幅有较大差异,让学生说说两次拨动时发声有什么不同。
得出结论:振幅大,响度大,振幅小,响度小
注意帮助学生区分音调和响度的概念: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
(4)音色
小游戏:在前排指定一个学生不许回头,让后面的某位学生说一句话,让前排那位学生判断这是谁的声音。
提出问题:我们平时生活中,有时别人说话时候,我们即使没有看到他是谁,但是还能从声音判断出他身份,这是为什么呢?
物理上,我们把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叫音色(音品)
为什么每一种物体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色都不同呢?
举例:比如说钢琴、吉他、笛子,同样是演奏同一曲子,熟悉乐器的人还是能区分开演奏这首曲子的是什么乐器。
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决定的。
人也有各自的音色,而且即便同一个人,不同年龄阶段音色也会略有不同。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已经影响这三个特征的因素。
【板书设计】
1.3声音的特性
1、音调——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2、响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音色——与发声体材料、结构相关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