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语言运用、思维能力)
2、品味精美语句,学习描写方法(语言运用)
3、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的悔恨之情思,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道理。(文化自信、审美创新)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品味精美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的情感,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道理。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指导学生朗读,体会作者对猫的情感。
2、勾画圈点法:让学生边默读边勾画重要语句。
3、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形式:来自天堂的信
秋风萧瑟,落叶飘零,万物皆悲。作为一只被冤死的猫,我是多么地可怜、无助、悲催……今天,我强忍痛苦,给我的主人说几句心里话::“亲爱的主人,我爱你,也很想你,你打我,我不怪你,但有一件事,我要澄清一下,我真的没有吃那只鸟,还请你仔细调查,还我清白,以安慰我无处安放的灵魂……”
师:看到这封信后,老师也为那只猫感到冤屈,特别是那句“一颗无法安放的灵魂还在飘泊着”令老师不安,究竟是什么原因令这只猫冤死的呢?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查明真相,还第三只小猫的清白,让我们一起走进郑振铎的《猫》。
二、默读,抓住猫的特点
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写了几只猫?如果让你领养一只,你会领养哪一只,说说你的理由。(可从外形、动作、性情、身世、可能给你带来的快乐等方面说明)
2.师:PPT上出现的三只猫,你觉得它们分别是文中的哪只猫?
3.领养理由(理由尽量用原文的词句)
预设:引导学生抓住猫的动作描写、侧面描写和修辞手法的运用等说出猫的特点。第一只猫抓住“可爱、活泼”,第二只猫抓住“更有趣、更活泼”,第三只猫抓住“可怜”。
三、跳读三次结局给作者的心理感受
1.跳读,分别说出三只猫的不同结局,作者的不同心理感受
2.齐读第一只病死后作者的心理感受;指名读第二只猫被人偷走后作者的心理感受;指名读第三猫被我打死后的心理感受。
预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第一只猫重点引导学生理解“酸辛”;第二只猫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怅然、愤恨、诅骂”;第三只猫重点引导概括作者的复杂心情“忏悔、愧疚、悲痛、自责”等
四、品读分析文章主旨
1.品读15-28段。黄鸟事件,
2.案情现场,指名学生读现场所见
3.调查相关证人,模仿回答,依据要合理
小组讨论,相关证人的可能会怎么说?请以不同的口吻,用1-2句话谈谈自己确定此案件凶手在看法。
预设:警察来调查取证模仿回答
“我”:不是它,还能有谁?肯定是它
妻子:这两天蓄谋已久,我早就叫张妈留意点。
张妈 :不是没有管它,它总是看鸟,可能是它。
三妹:我晒太阳时,没看到它,找不到它,可能是畏罪潜逃。
4.案件反思,一家人都认定凶手是第三只猫,证据一是猫“凝望”,二是“我认为”,三是“好像”,有确凿的人证、物证吗?这种推断合理吗?从这件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预设:要同情弱小,要有仁爱之心 要善待动物,不可虐待动物
人不该有偏爱,不该有私心 不能妄下断语,要实事求是……
五、课堂小结 《猫》创作于1925年11月7日,20世纪20年代郑振铎深受五四时期从西方传入的科学、民主、博爱等思想的影响,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六、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给第三只写回信
七、板书设计
16 猫
郑振铎
比喻 形象生动
动作 “滚、扑、抢 ”
(侧面描写)
来的
活的 可怜
死的
要有仁爱之心 不可虐待动物 不该有偏爱……
愧疚、后悔、悲痛、自责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