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 图形的运动(2)
教学内容:教材第33页至第3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例,再次体会平移、旋转、对称现象。
2.在操作观察中正确描述图形的变换过程,感悟几何运动也是可以记录的,体验选取最佳方案的过程。
3.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图形变换知识点。
教学难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升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图案卡片。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谈话:同学们,通过昨天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知道图形的运动可以有哪些形式?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课件出示教材第33页“试一试”。 (1)图1是一幅由四张卡片组成的图,图2中有两张卡片移动了位置,你能通过卡片的平移和旋转将图2“还原”为图1吗? (2)同学交流。 (3)学生思考卡片的移动方法,然后在小组里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4)谁能用一定的方式将“还原”过程记录下来? (5)发放卡片,让学生按自己的思考过程摆一摆,看看是否能把图2“还原”成图1。 (6)反馈汇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还原”过程。 学生汇报预测:将A卡片向右平移2格,将B卡片先向上平移2格,再向左平移2格,并绕右下点逆时针旋转90°。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4页“练一练”第4题。 (1)独立观察,理解题意。 (2)说一说运动的过程。 预设: 图形A先向右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3格;图形B先向左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3格;图形C先向右平移3格,再向上平移3格;图形D先向左平移3格,再向上平移3格。 2.完成教材第34页“练一练”第5题。 (1)理解题意。 (2)剪几个相同的等腰三角形,在方格纸上摆一摆。 (3)小组内合作完成,先想一想,再摆一摆。 (4)归纳小结。 五、拓展提升 1.(1)图形A绕点O按( )方向旋转( )得到图形B。 (2)图形A绕点O按( )方向旋转( )得到图形C。 (3)图形C绕点O按( )方向旋转( )得到图形B。 (1)逆时针(或顺时针) 90°(或270°) (2)顺时针(或逆时针)180° (3)顺时针(或逆时针) 90°(或270°) 2.说出下列图案各是由哪个基本图案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 (1)的基本图案是小菱形,经过旋转得到 (2)的基本图案是一只小老鼠,经过轴对称得到 (3)的基本图案是一对樱桃,经过平移得到。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七、作业布置 教材第34页“练一练”第3题。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尝试把记录方法和同学交流。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 小组交流、回顾。 同桌讨论后交流。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和交流,对于“还原”的路径学生有较形象深刻的体会;能合理进行记录,有步骤重方法。
不足之处:在完成“还原”任务时,没有注意到从简单到复杂,缺少层次性。
教学建议:在一些问题不能直接解决时,需要学生动手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提高空间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