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2022~2023学年期中考试·历史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答案】C
【解析】材料指出,考古发现证明,中华各地区“文明化进程都有了很大发展”,“逐渐形成共同的信仰”,体现了
中华文明发展多元一体的特点,C项正确。材料没有具体的考古发现、史实来证明五千年中华文明史是可信
的,排除A项;材料虽指出“中原地区汇聚了各地先进的文化因素”,但没有说明中原地区是否“善于汇聚”,
排除B项;材料侧重点在中华文明的特色,而非作用,排除D项。
2.【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有重大发展,经济实力增强,有利于巩固统治。材料表明各
诸侯国重视税收,即认识到商品经济的重要性,B项正确。A、C两项材料内容未涉及,排除;材料内容不能说
明重商思想出自儒家学派,D项排除。
3.【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各国诸侯开始纷纷招募有识之士,这些人凭借自己的其才实学,游说于各国”“得士者强,失
士者亡”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士土阶层凭借真才实学得到诸侯国统治者重用人才流动频繁,A项正确。材料内
容未涉及“百家争鸣”“法家”“华夏认同”,排除B,C,D三项。
4.【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政府的均输官在各地统一低价征收货物,平准官再把物资,贵时抛售,贱时收购,这使得政
府掌握的物资大大增加,平抑了市场的物价,打击了富商大贾囤积居奇、垄断市场的行为,A项正确。这一政
策有利于商品的良性流通,B项排除;材料内容无法得知地方官员的工作效率,C项排除:该政策是重农抑商
政策的表现,D项排除。
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以此来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可知,古代数学注重实际应用,B项正确。《九章
算术》不仅总结了春秋战国的数学成绩,更是对前代知识的突破和发展,A项排除:材料中未涉及“统治者的
重视”,C项排除:材料内容未涉及“试验”,D项排除。
6.【答案】C
【解析】两幅图反映的是汉族和少数民族在饮食、服饰上相互影响,体现了民族交融的特点,C项正确。A,B、
D三项都只概括了其中一幅图,不是共同特点,排除。
7.【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其江南诸州,人间有船长三丈以上,悉括人官”可知,隋文帝此举是为了加强对江南的控制,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
23117A高一年级2022一2023学年期中考试
历
史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題卡上
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远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4.本卷主要考查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一12课。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发现证明,距今5300年到4000年期间,中华各地区的文明化进程都有了很大发展。各
地人们在相互交流中逐渐形成共同的信仰。在此过程中,中原地区汇聚了各地先进的文化因
素。这
A.表明五千年中华文明史是可信的
B.说明中原地区善于汇聚各地文明
C,展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
D.促进了中华民族治理模式的形成
2.《管子》中把“修道途,便关市”作为“输之以财”的重要方式之一;《孟子》曾记载了宋国大夫戴
盈之和孟子商量关税税率的事情:《战国策》一书把征收关税作为“宫国”“存韩安魏”的一个重
要途径。由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
A,商业发展有利于争霸战争
B.诸侯国认识到商品经济重要性
C.社会分工逐渐扩大和细密
D.儒家学派重商思想得到了重视
3,从春秋末年起,各国诸侯开始纷纷招募有识之士,这些人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游说于各国:
而各诸侯国统治者也深谙“得士者强,失士者亡”的道理。据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
A,人才流动频繁
B.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C.法家受到重视
D.华夏认同观念产生
4.在汉武帝的支持下,桑弘羊派出大农部丞分赴各地,并指派各地“均输官”分管,“令远方各以
其物,如异时商贾所转贩者为赋,而相灌输”。同时在京师设平准官,接受各地聚积运来的货
【高一历史第1页(共6页)】
23117A
物,“贱买贵卖”。这一政策的施行
A.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阻碍了商品正常流通
C.提高了地方官员工作效率
D.冲击了重农抑商政策
5.《九章算术》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最后定型于东汉时期。从土地的测量与计算、
粟米折换、体积计算、赋税摊派等问题中,选出246个例题,按解题的方法和应用的范围分为
九章,以此来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由此可知,古代数学
A.是对前代经验的总结
B.注重实际应用
C.得到统治者高度重视
D.重视试验计算
6.下面两幅图片共同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的特点是
魏晋汉人胡食
穿汉服的少数民族
A.社会稳定
B.饮食种类多样
C.民族交融
D.胡汉友好往来
7.隋文帝在开皇十八年(598年)下诏:“吴越之人,往承弊俗,所在之处,私造大船,因相聚结,致
有侵害。其江南诸州,人间有船长三丈以上,悉括入官。”隋文帝此举意在
A.加强对江南的控制
B.反对海外贸易
C.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促进农业发展
8.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建议,颁行“两税法”,将各种名目的赋税统一并到户税和地税这
两种税中,并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由此可推知,两税法
A,减轻了地方负担
B.杜绝了官吏横征暴敛
C.抑制了土地兼并
D.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9,唐朝实行了三省制度之后,三省之间相互牵制,争权夺利,唐朝对中枢进行了调整,设置政事
堂作为三省共同的议政机构,遇有意见分歧,由皇帝裁定。据此可知,政事堂的设置
A.加强了宰相权力
B.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C.完善了官僚制度
D.限制了君主专制权力
【高一历史第2页(共6页)】
23117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