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单县蔡堂镇中学 王全星
学习目标
一、了解《左传》的相关知识和长勺之战的背景。
二、学习详略得当的结构安排和运用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作技巧。
三、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重点、难点
一、详略的当的结构安排。
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学习环节
一、引一引
1、观看视频,回顾历史知识,导入课文
同学们,大家刚才看到视频,就是朱之文大衣哥成名的视频,他演唱的歌曲,是《三国演义》电视剧的片首曲。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是一部战争题材的小说,通过两年的历史学习,对中国历史也有了大致的了解。大家都知道,在中国的历史上发生过多次战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曹刿论战》,指的是哪一次战争?又是怎样的一次战争?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板书课题)
2、介绍相关文学常识
⑴我们先看看注释①,看看对课文相关资料的介绍。本文选自《左传》,大家对这部书了解吗?
⑵投影展示:㈠《左传》㈡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
二、读一读
1、听读文章,识记生字词。
现在我将这篇课文朗读录音放一遍,同学们认真听,注意字音和停顿。
2、请结合自己刚认识的生字或词语,自由读一遍课文。
3、指名读,查看学生掌握情况。
现在我找几个学生分段朗读,大家注意你认为重要的字词。
4、大家已经初步读熟了课文,现在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和资料,来了解课文的大意。三分钟后,我向大家请教一些问题,现在请大家做准备。
⑴“齐师伐我”中的“我”是指谁?齐国军队为什么要“伐”鲁国呢?(投影展示背景)“伐”字在这里什么意思?
“伐”是侵犯。一个“伐”字可以揭示,这次战争出对于鲁国来说,是一次抵御外来侵略的正义战争。
⑵“牺牲玉帛”的“牺牲”什么意思?大家再找一找,文中还有这样的词吗?
“鄙”、“加”、“狱”、“虽”、“可以”。
⑶“公将鼓之”中“鼓”在这里还是名词吗?文章还有这样词性变化的吗?
神弗福也-----福
⑷“登轼而望之”是什么意思?谁知道这句话里的道理和哪句诗一样?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三、品一品
1、分析文章内容。请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投影展示问题)
⑴“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客观“齐师伐我”、主观“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⑵鲁庄公认为自己为战争做了哪些准备?
⑶曹刿认为哪个条件才是最重要的?又是怎样评价这个条件的?
⑷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时,认为有利于进攻时机的是哪一句?”彼竭我盈”
认为有利于追击时机的,又是哪一句?“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2、分析人物形象
我国古代的历史著作不仅仅是为了记事,更多的时候是在写人。就拿本课来说,大家对文中的人物还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吧。
⑴、文中写了那几个人物?谁是主要的?(学生发言)曹刿、鲁庄公、乡人。
⑵、你认为曹刿是怎样的一个人?是怎么得出这些结论的呢?
(投影展示)请用“我认为曹刿是一个 的人,理由是 。”说一说你的认识。
(板书曹刿的人物形象)爱国、远谋。
⑶、曹刿的形象主要通过他的动作和语言来表现的。那么文中另两个人物对揭示曹刿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用鲁庄公的“鄙”对比曹刿的“远谋”;用乡人来衬托曹刿的“爱国”。
3、分析课文结构与详略。
⑴、下面是给课文的三段文字各拟一个小标题,你知道根据是什么吗?你认为最恰当、得体的是哪一组?为什么?(投影展示)
A、问战、从战、论战。曹刿角度
B、将战、实战、问因。鲁庄公角度
C、战前准备、战争过程、取胜原因。战争角度
⑵、(投影展示)文章是重在“论”还是重在“战”?课文详写战争的哪些环节?略写了哪一部分的内容?谈谈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
本文重点在刻画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而不在记叙战争的经过。因此,只详写战前准备,以及战后的总结。对双方军事部署、战争经过等则略写或不写。这样当详则详,当略则略,详略结合有致,使文章显得中心突出,而又情节紧凑。
四、拓一拓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句中蕴含的一个成语是什么? “一鼓作气”
你能从下列出自《左传》语句中,提炼出成语吗?(投影展示)
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⑵困兽犹斗,况国相乎?
⑶慈和徧服曰顺,择善而从曰比,经天纬地曰文。
⑷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⑸子犯曰:“‥‥‥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所以报也”。
2、结合热点新闻,学以致用。
⑴请大家看这幅南海地图,请找到黄岩岛的位置。(投影展示新闻)
⑵如果你是我们的外交部发言人,请结合《曹刿论战》中战争取胜的要素,对菲律宾或外界说些什么?
⑶学生组织发言稿,指名展示、评价。
板书
曹刿论战
爱国 远谋
课件17张PPT。曹刿论战《左传》 学习目标
1、了解文学常识和背景
2、学习刻画人物和
详略安排的技巧
3、体会作品魅力和
理解文章主旨引一引《左传》是春秋时期根据鲁国的历史写的编年体史书,传说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作 。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
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编年、国别、纪传三体。引一引朗读是学习古文的最好方式自由读,纠字音,注意朗读语气。读一读历史背景: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前685年,齐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都抢着赶回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起兵迎击。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逼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请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⑴“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
⑵鲁庄公对待战争认为做了哪些准备?
⑶曹刿认为哪个条件才是最重要的?又是怎样评价这个条件的?品一品⑷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时,
认为有利于进攻时机的,是哪一句?
认为有利于追击时机的,又是哪一句?
文中乡人与鲁庄公对揭示曹刿的形象有什么作用呢?议一议 A、问战、从战、论战。
B、将战、实战、问因。
C、战前准备、战争过程、取胜原因。议一议下面是给课文的三段文字各拟一个小标题,你知道根据是什么吗?
议一议“论”“战”拓一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句中蕴含的一个成语是什么?一鼓作气你能从下列出自《左传》语句中,提炼出成语吗?1、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2、困兽犹斗,况国相乎?
3、慈和徧服曰顺,择善而从曰比,经天纬地曰文。
4、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5、子犯曰:“‥‥‥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所以报也。”
拓一拓近一个月以来,菲律宾在我国中沙黄岩岛海域不断制造事端:袭扰中国渔船,提出国际仲裁,给黄岩岛改名,欲去除岛上与中国有关的标志……中国坚决捍卫自己的主权一场被称为“危险僵局”的海上对峙在南海黄岩岛海域上演
我们希望远离战争
但我们绝不害怕战争谢谢各位老师
莅临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