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学写小小说
单元写作任务
学习目标
了解小小说的一般特点,学习小小说情节曲折的创作方法。
培养虚构和创新能力,学会写一般的小小说。
02
01
概念
小小说又称千字小说、微型小说、超短篇小说等,是一种篇幅很短、情节简单、对人和事件都不做完整描写和叙述的新兴小说体裁。与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并列为小说的“四大家族”,以其篇幅短小、构思新颖、立意深远而为读者所喜爱。
学习过程
但它的最主要的特点,还是在于篇幅短小、情节简单、人物集中、语言精练、以小见大、出奇制胜,往往文短意长,同时讲究含蓄,使人读后回味无穷。
多采用白描,寥寥几笔,使人物活起来
选材上
往往截取生活中的一个片段,一个镜头,一幅剪影
布局上
不必求全,力求单纯
表现手法上
文体特征
小小说的篇幅短小,字数只有几百字到一千多字,往往通过撷取生活中的一个镜头、一个场景、甚至是一个瞬间,反映人物在某件事或某个场景中的片断行动,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揭示出某个道理。它所反映的往往不是人物的精神全貌,只是特定环境中的人物性格的某个侧面。
一 篇幅短小
情节冲突是小说的基本要素之一,情节简单并不意味着没有情节冲突,只是小小说的篇幅特点决定了它不可能有太复杂的情节,作者往往选取富有典型特征的瞬间或镜头来表现人物特点。有很多时候,作者将读者能够想象到的情节都尽量省略了,从而造成令人回味的效果。
二 情节简单
小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通常只有一两人,次要人物很少,人物间的关系也不复杂。通过人物间的语言、动作、心理等冲突展开故事情节。
有的小说创作贪大求全,表现之一为时间跨度长,例如总想在小小说中表现主人公传奇性的一生,结果没有一处片段耐人咀嚼。表现之二为小小说涉及人物多,喧宾夺主,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让读者难以分清。
三 人物集中
小小说篇幅短小,多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主题单一,矛盾冲突高度集中,所以语言较为简练。在文字的精炼、语言的质感、人物性格的刻画、情节设置的技巧等方面,力求千锤百炼,表达准确,以质取胜,用极其经济的文字来传导出无限的艺术感染力。
四 语言精练
所说的“小”是指选取的题材、截取的生活面要小(所选的事小);所说的“大”是指表现的意蕴丰富,主旨深刻。通过小事折射人生百态,揭示深刻的思想内涵。一篇优秀的小小说往往包含了作者对生活的哲理性的思考,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探索。
五 以小见大
许多优秀的小小说常常在结尾处出奇制胜,令人拍案叫绝。
意外奇笔式的结局,要随情节的发展层层深入,诱使读者产生错误预测;结尾新奇巧妙,让读者既觉得“出人意外”,又“入人意中”,否则就不能调动思维和想象。
六 出奇制胜
在练习写作小小说时,要围绕如何发挥想象力展开。小小说立意要新颖,选材时不能机械地照搬生活,要对材料进行艺术化的加工,从人们常见的现实生活中发掘常人容易忽略的问题,从而发人深省。小小说结构要简练、精巧,要在选材、剪裁和布局上下功夫,设计有波澜的情节。小小说是语言的艺术,由于篇幅短小,写作时更要追求字句的凝练生动。
中学生练习写小说说,可以更好地培养想象力。同学们可以尝试学习小小说写作的一些常见的技巧,进行片段写作练习,逐步培养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后,还可以尝试整文写作。
写作指导
一 立意新异、深刻
小小说立意强调“以小见大”。“小”是指所选的题材截取生活面要小,“大”是指有丰富的意蕴,有一定的生活容量。写小小说,必须在短短的篇幅里表现出很大的社会容量。成功的小小说应用创造性和独特性的内涵,见他人之所未见,道他人之所未遂。
而要做到立意新异、深刻,就需要立足于现实生活,深刻反映现实生活。因为生活中的每个事件、每种现象都蕴含着许多种意义,挖掘就是要把它蕴含的多种意义中人所未见、人所未发的那一个找出来。
名作赏析
购买上帝的男孩 徐彦
①一个小男孩捏着1美元硬币,沿街一家一家商店地询问:“请问您这儿有上帝卖吗?”店主要么说没有,要么嫌他在捣乱,不由分说就把他撵出了店门。
②天快黑时,第二十九家商店的店主热情地接待了男孩。老板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头,满头银发,慈眉善目。他笑眯眯地问男孩:“告诉我,孩子,你买上帝干嘛?”男孩流着泪告诉老头,他叫邦迪,父母很早就去世了,是被叔叔帕特鲁普抚养大的。叔叔是个建筑工人,前不久从脚手架上摔了下来,至今昏迷不醒。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他。邦迪想,上帝一定是种非常奇妙的东西,我把上帝买回来,让叔叔吃了,伤就会好。
③老头眼圈也湿润了,问:“你有多少钱?”“1美元。”“孩子,眼下上帝的价格正好是1美元。”老头接过硬币,从货架上拿了瓶“上帝之吻”牌饮料,“拿去吧,孩子,你叔叔喝了这瓶‘上帝’,就没事了。”
④邦迪喜出望外,将饮料抱在怀里,兴冲冲地回到了医院。一进病房,他就开心地叫嚷道:“叔叔,我把上帝买回来了,你很快就会好起来!”
⑤几天后,一个由世界顶尖医学专家组成的医疗小组来到医院,对帕特鲁普进行会诊。他们采用世界最先进的医疗技术,终于治好了帕特鲁普的伤。
⑥帕特鲁普出院时,看到医疗费账单上那个天文数字,差点吓昏过去。可院方告诉他,有个老头帮他把钱全付了。那老头是个亿万富翁,从一家跨国公司董事长的位置退下来后,隐居在本市,开了家杂货店打发时光。那个医疗小组就是老头花重金聘来的。
⑦帕特鲁普激动不已,他立即和邦迪去感谢老头,可老头已经把杂货店卖掉,出国旅游去了。
⑧后来,帕特鲁普接到一封信,是那老头写来的,信中说:年轻人,您能有邦迪这个侄儿,实在是太幸运了,为了救您,他拿一美元到处购买上帝……感谢上帝,是他挽救了您的生命,但您一定要永远记住,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这篇小说的主题既深刻又带有普遍性。一个小孩购买上帝来挽救亲人的生命,一位隐居的富翁被孩子的真情打动并施以援手。读者不一定相信这个离奇的故事,但会被小说召唤的人间挚爱感动。小说告诉我们,对真爱的追求贵在坚持,只要你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上帝”。
简析
二 人物形象要典型
典型的人物形象是小小说凸显主题的主要载体,小小说人物不宜过多,一两个就行,写作时要抓住两点:
一是写人物传神之处,即人物身上最容易感人、最容易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可用白描手法,勾勒轮廓,写出人物的传神之处;
二是写能体现人物个性的典型细节。如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塑造鲜明典型人物形象,更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
名作赏析
清水 程习武
叶天士醒来的时候,鸡子还没有叫,夜还沉沉的。叶天士走到院子里,如水的夜风立刻就浸了身。他仰面而望,夜空辽远,繁星烁烁,地上的花木隐约入目,该红的还红,该青的还青。这—方天,这一方地,这一方天地的一切都将要离开他了,一声长长的叹息就在夜雾里慢慢飘散开。
三年了,叶天士做寿春县令已经三年了,天明他就要离任而去了。这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有多少让他怀想的事情啊。他想起了他刚到寿春时的一件事:上任的第一天,寿春德高望重的先贤赵颍听说他为官清正,便从园中摘下新瓜一枚送他。他不愿接受,可又不能推却,怕冷了先贤的—片心,他就收下了那枚瓜。人们听说新县令喜欢吃瓜,便纷纷来送瓜给他。推开门,人们看见堂上供着一枚瓜,两边各写字幅:先达心,不能负;民之瓜,不敢食。见此情状,送瓜者纷纷叹息而去。想到这儿,叶天士笑了。仰面看看,星渐渐稀去,有鸡在远处叫。
东边的天泛灰白的时候,将要离任的寿春县令叶天士想起了那头牛,他来寿春赴任时骑的牛。遥遥数千里,悠悠骑牛而下,一路风尘是多了点,可心里舒坦。到了寿春,那头白色的母牛已经瘦成一架骨头了。
叶天士喊起了衙役。衙役说,老爷怎么走这么早,天还没亮呢。叶天士说,走早点好,别扰了百姓。衙役说,老爷的属下准备给老爷饯行呢。叶天士说,那更得早点走。衙役说,我去喊轿夫。叶天士说,我身无长物,坐轿干什么 我骑牛来,还骑牛走。叶天士就叫衙役去牵牛,那头牛寄养在附近百姓家里。
牛牵来了,依然雪一样白,却比来时肥了许多。叶天士看见牛后边还跟了大大小小三头牛,他一脸惊诧,说,怎么变成了四头 衙役说,一年生一头,三年生了三头。叶天士拍了拍母牛,回头吩咐衙役把那三头牛送回去,叶天士说,牛是在寿春所生,理应留在寿春。
东边的天白起来,骑着牛离任的寿春县令叶天士走出了县城,走上了官道。走上官道之后叶天士愣住了,他看见黑压压的人站满官道。叶天士下了牛,朝百姓深深一揖。一个老汉捧着一个杯子走到叶天士面前,叶天士一看,正是德高望重的先达赵颍。赵颍说,大人清廉如水,我们不敢以壶浆相污,请饮了这杯清水吧,它是寿春百姓的心。叶天士恭恭敬敬接过杯,然后慢慢倾洒在脚下的黄土上,说,这是寿春的水,我不能带走,就以水代酒敬了寿春的土地吧。叶天士说完,就骑上牛走了,把纷纷乱乱的呜咽之声留在了身后。
简析
小小说《清水》情节很简单,层层递进的描述中,清官叶天士的形象越发高大丰满。小小说采用白描手法,巧借叶天士离任时对往事的追忆和一系列的细节描写,在有限的篇幅内就把一位廉洁刚正、两袖清风、爱民若子的清官形象塑造得鲜明生动。文章首尾呼应,起承转合过渡自然,无论从立意内容,还是从结构布局,都堪称一篇佳作。
三 选题要以小见大
小小说篇幅短,人物少,情节简单,要想用最少的信息展示丰富的内容,构思时须选准角度,精选细小而有代表性的事件,从中折射出重大的主题。它撷取的多半是具有典型意义和概括力的某个场景、某个细节、某个侧面,或者是生活中的一帧速写、一幅剪影、一个镜头、几段妙趣横生的对话,从而反映时代风云,要学会精选生活场景,以独特的眼光去挖掘、透视,以小见大,在故事中折射人生百态,揭示新鲜深刻的思想内涵。
名作赏析
在柏林 奥莱尔
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划脚,不假思索地嗤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战时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往疯人院啊。”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选自《外国微型小说选》)
简析
作品篇幅甚短,出场的人物连姓名也未交代,但通过车厢一角的片段,却相当集中地揭露了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承载着作者深广的忧愤。
这篇小说的结构布局安排巧妙而精致,张弛结合,疏密相间的结构布局,既使文字简约凝炼,又使情节细腻生动,其巧妙精致,令人叹为观止。
四 情节要有吸引力
情节曲折新奇,能突破思维框架,给读者以惊异感,才能增添作品的魅力。文似看山喜不平,一篇情节曲折、出人意料的小说才更容易吸引读者。无巧不成书,在小说创作中,“巧合”是一种常见的情节安排技巧,还可以通过制造误会、设置悬念、抑扬交错等手法来制造波澜。要重视结尾构思,精心设置出人意料的结尾。在构思故事情节时,要运用伏笔,做好铺垫。
巧合 聂烈
①在距离九月初九还有一个月的时候,张老师就开始紧张而有条理地忙开了。张老师并非为重阳节作准备。登高饮酒,赏菊吟诗,那是古时候的事,那是诗词中的事,张老师不会烦那个臭神。张老师在紧锣密鼓地筹办他父亲的七十大寿。张老师的父亲给他起了个叫靖节的名字,培养他上了大学。别人不一定知道这个名字的学问,作为语文教师的张老师还是知道的。张老师像古代文人雅士准备过重阳佳节一样精心地准备着父亲的生日。
②离生日还有一个星期时,张老师就万事俱备只等重阳了。张老师甚至连祝寿词都打好了腹稿,他要敬祝父亲大人身体健康,万寿无疆。
名作赏析
③并非没有一点难处。比如请不请学校里的领导、同事就使张老师颇费了一番踌躇。但一想到因自己私事让同事,尤其是让领导花钱花工夫,张老师还是觉得不请为好。重阳不在星期天,要不要请假也让张老师动了一番脑筋。请假吧,等于间接请客,不请吧,家人怎么交待。即便如此,张老师还是很机智地解决了。到那天,把课私下调到一二节先上掉,下午去打个照面就行了。
④重阳节如期而至,张老师依计而行。下午四点多钟,张老师悄悄跟相处较密的王老师打了个招呼,说有点私事先走一步,如果有人问他,打一下马虎眼。王老师表情怪怪地说,今天万事大吉,没有人会问你。你准备搞什么惊人之举。张老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等到好不容易摸着头脑的时候,张老师急得直抓头脑了。原来九月初九亦即今天也是校长太太的四十岁生日。全校老师都去,你能不去吗 要是你父亲真的过生日,这么大的事,怎么之前没听你吭一声呢 难怪校长太太叫秋香。没有人出头收人情钱,找人代礼都困难。
⑤张老师随同大家来到了镇上的菊花饭店。桌上已赫然陈列着一个硕大的生日蛋糕。大家兴高采烈,只有张老师的笑容显得生碰硬撞。在热闹的喧哗声中,校长的手机骤然响起,全场立即寂然。校长的声音突然夸张地高了八度。大家都听得出是镇党委书记的电话。校长哼了几声后便走到门外。再进来的时候,校长一把拉着张老师走出了饭店。
⑥原来,九月初九亦即今天也是书记千金的二十岁生日。书记在县城的爱陶居大酒店为掌上明珠大摆宴席。母亲看女儿秀眉微皱,细问方知,来客全是陌生人。女儿要求请几个同学,几个老师。初中时代的老师代表就点了张老师,而张老师最难找。书记要校长负责通知到位,送人到位。张老师想起了名叫秋菊的文文静静的学生,曾经做过他的语文课代表。心中一热,可两眼犯难。张老师嗫嚅着,怎么去,这么迟了 就算了吧!校长打开了手机,一会儿,一辆私人面的轻轻地停在他们的身边。
⑦张老师的到来使小寿星更加高兴。书记夫妇亲自下位,亲自给张老师敬酒。紧跟着,各部门的一把手纷然有序地给张老师敬酒。张老师平生没有近距离接触如此众多的领导,受宠若惊得杯杯满,杯杯清,一杯接一杯。
⑧大家似乎只愿喝酒不想吃菜。张老师越喝越觉得肚饿心慌,越喝越觉得头重脚轻,越喝越觉得如梦如幻。突然,掌声四起,小寿星秋菊给父母敬酒了。秋菊祝爸爸妈妈今四十,明三十八,越活越年轻。大家正欢呼叫好,突然,张老师端着酒杯,摇摇晃晃地挤到了书记面前。张老师大喊一声:“我来迟了,我是不孝之子。我敬祝父亲大人身体健康,万寿无疆!”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简析
在《巧合》这篇小说中,作者就安排了一系列“巧合”,最终导致张老师酒后失态,巧合使情节更曲折、更集中、更引人入胜;巧合使人物陷于矛盾为难境地,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小说在荒诞的情景中戛然而止,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一、巧拟题目
时间式、地点式、事件式、物件式、悬念式、人物式、文采式
二、篇章构思
【开头】要使人“一见钟情”,【中间】结构主要有两种基本类型,【结尾】结尾宜巧,要“回眸一笑”。
技法点拨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标题是引起读者期待感的一种元素。
小小说的标题一般有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或具有象征意义,一语双关,揭示小说主题,或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发阅读的冲动。
一 巧拟题目
《出门》《还乡》《又见红叶》《电视风波》《身陷绝境》《自首》
时间式
《最后一天》《一切明天再说》《今晚》《黄昏》《漆黑的时刻》
地点式
《歧路》《丁字街》《病房》《政教处》《街边的茶楼》《拐角》
事件式
《白玉盘》《远去的粉蝴蝶》《初雪》《黑色玫瑰》《梨花雨》
物件式
《山上飘下红衬衫》《客从上海来》《意外归来》《少了一元钱》
悬念式
《同桌》《书痴》《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师兄师弟》《旗人》
人物式
《你的微笑是唱给我的歌》《天边飘来故乡的云》《让孤独飘舞》
文采式
写出引人入胜的开头:首先,它需要引起读者的注意和阅读兴趣,其次,建立一个虚构的故事背景。
建立有效的主体部分:如果角色太简单,直截了当,快乐,那么故事就没有冲突,没有冲突的故事也不是很有趣。
意味深长的故事结局:小说结尾的未定性与意义空白越多 ,审美价值越高 ,也就越能激发读者的理解和想象 。
二 篇章构思
【开头】要使人“一见钟情”
1.造成悬念,引起兴趣。
如《信任》,开头就写美丽的演员妻子外出演出前对丈夫说:“桌子左抽屉的锁丢了,我有一样东西放在里头,你无论如何也不要打开”。
2.开门见山,进入情节。
往往开头就是人物对话。
3.含蓄蕴藉,曲径通幽。
往往描写景物,烘托铺垫并有照应和伏笔。
【中间】结构主要有两种基本类型
1.曲折生致式
①单线曲折,一波三折。
如王任叔的《河豚子》,写一农民在二三十年代的社会背景中,因穷困而自杀的过程:弄回毒鱼,却看到孩子们兴高采烈;怕见惨象而出外, 回来后却见妻儿欢笑等待;吃后等死,却因鱼失去毒性,死不成仍要受苦。
②双线交叉,内在联系。
一人两事,或两人一事;可以是两条明线,也可一明一暗,互为陪衬。如《小星的暑假日记》,父亲编造假材料,儿子编写假日记。父亲打骂儿子后,再要写材料时只好苦笑。
③反复回环,同中见异。
如《奇妙的循环不等式》,车上只有一个空位,售票员不让老太太坐,却让“首长”坐。司机上车后赶开“首长”请经理坐,经理的丈母娘正是老太太。
④前后对比,双峰对峙。
如《变化》写一个业余作者先后发表两篇稿件后,单位领导不同的态度。
⑤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前者,“扬”是主体,却先在“抑”上着笔,突然一转归于“扬”。后者相反。这样,产生了情节发展的意外性,加强了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
2.重旨复意式
微型小说应“以小暗示大”,达到意义的升华;要讲“象外之旨,言外之意”,引起读者想象。
主要采用:象征、双关、比喻、省略。
①象征。
用具体物象寓示概念或另一形象,但只起结构作用,不是像在诗歌中着力描写的中心形象那样。
如《枪口》,写一官复原职的领导用别人送的枪打下猎物时,得知走后门的“枪口”也对准了他。
②双关。
如《向不通》,写大学生向不通十年勤恳工作反不如工作差的升得上去,因而“想不通”。
③比喻。
如《“炮”炸宴席》,写小孙子在酒宴上放炮仗捣乱,又在爷爷不满新经理才四十来岁年纪轻时放“炮”:“你不是十八岁就当县长!爸爸三十出头就当厂长了! ”
④省略。
如《落果》,老门卫退休后门口枣树上果子不熟就被打光,他写信给厂长:“连几十张馋嘴都管不住,还管厂。”接着省略了厂长感奋、整顿厂风的情节,而写第二年老师傅收到一包红枣。
【结尾】结尾宜巧,要“回眸一笑”
1.画龙点睛,首尾呼应。
如《那团云雾》,开头败了游兴,峰顶似乎有团云雾,结尾那团云雾也不见了
2.戛然而止,含蓄隽永。
如二百来字的《书法家》,局长在书法展览会上应邀不过写了两个拿手的好字是“同意”,面对惊叹和要求只好无奈地说:“能写好的数这两个字……”这样结尾, 韵味无穷,艺术容量很大。
以上两种结尾方法只能撩起读者短暂的激动,最佳结尾是第三种。
3.出人意外,扣人心弦。
即“欧·亨利式结尾”,其特点是“巧”。整个布局为结尾服务,读者以为情节东向演进,结果却西向而行,抖包袱,亮底牌。这种结尾,打破了情节发展惯用的结构手法,给人以新奇感,深化了主题,增加了容量。大家熟知的《麦琪的礼物》就是这样,一对穷困夫妻为在节日时互送礼物而煞费苦心,最后礼物拿出来却没用:一个卖掉金表为妻子买了梳子,一个卖掉长发为丈夫买了根表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生活中,从一幅剪影、一个镜头、一个场景,甚至一个对比、一个瞬间之中,捕捉住一种智慧、一种美、一种新鲜的思想,就能着手构思成一篇小说。竖起你的耳朵,睁大你的眼睛,观察、思考周围的一切,尝试写一篇小小说。
考场实练
中学生写小小说,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对情节的设置和结构的安排要做到三点。
首先,要“单纯”,小小说往往是一事叙完,即成一篇,而事件的发生又往往是在很短的时间内,绝不多生枝蔓。
其次,要“明快”,就是入题直截了当,不过分渲染。小说有正叙、倒叙、插叙、补叙等多种叙述手法。这些手法,小小说都可以采用,但要明快自然,很快就把事情交代清楚,切忌画蛇添足。
再次,要“有波折”。小小说忌平铺直叙,要在短小的篇幅中有波折,犹如山中小溪,蜿蜒曲折,曲径通幽,从而反映丰富多彩、错综复杂的现实生活。
审题立意
人性装置 刘琛琛
路边停放了一排排无人驾驶车。
无人驾驶车是新时代最伟大的发明,没有之一。
如果你走过去,对着无人驾驶车下一个命令,说,开门!
无人驾驶车就会启动探测仪,在你的脸上、身上快速扫描,同时发出清晰的语音提示:“您确定要使用我吗 确定请点头,取消请摇头。”
你点一点头,车门就打开了。
什么 你没带钱包 没关系,只管坐!
无人驾驶车的系统里,早已经记录了你的一切社会信息——相貌、身高、血型、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社会关系以及资产状况。
无人驾驶车载你到达了目的地,你只需要有节奏地眨三次眼,车费就自动从手机里扣走啦,多方便。
佳作展示
新闻报道里,有一个小偷,偷走了一大笔钱,想驾着无人驾驶车逃跑。无人驾驶车扫描了小偷的脸,并打开车门,却不听指挥地载着小偷到了警察局。
原来,警察局的犯罪嫌疑人系统也与无人驾驶车探测仪联网了!
有了无人驾驶车的新时代,连犯罪率都大大降低了。
不降低不行呢,探测仪无处不在。
人们都赞叹着无人驾驶车的诞生。乘客们不再忍受出租车司机的饶舌,也不用担心绕了弯路,还能自由地选择向导解说服务。当然,导游解说服务得另外扣钱。
无人驾驶车的发明家马克每每走到大街上,都为自己半生心血的结晶感到骄傲。
唯一扫兴的是,出租车司机、导游们失业了,他们隔三岔五地聚集在一起,要求政府替他们解决工作。
马克坐在无人驾驶车里,小心翼翼地避开抗议的人群,嘴边露出一丝不屑的微笑。
以后失业的何止这些司机和导游呢 还有保姆、护士、收银员、工人、教师……
正是这些无法避免的阵痛,分娩出一个新的时代。
坐在无人驾驶车上,马克闭着眼睛,尽情构建未来社会的科技蓝图。
他不用担心无人驾驶车会出车祸。无人驾驶车根据设定好的程序,红灯停,绿灯行,车与车之间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
即使遇到了避无可避的特殊情况,无人驾驶车也能启动应急保护装置。
乐极生悲,马克的心脏突然感觉到一阵不适。
心脏病犯了!
马克连忙下达命令:“停车!”
“对不起,您目前正在禁停路段。”无人驾驶车语音提示说。
“加速!”
“对不起,您目前正在限速路段。”
马克疼得出了一头冷汗,这个系统回去后得升级一下。汗冒得越来越多了,无人驾驶车还在一遍一遍地解释:“离您最近的停靠站点为人民电影院,预计到达时间为五分钟。确认下车请点头,继续行驶请摇头。”
马克虚弱地摇了摇头,说:“改变行程,送我到人民医院。”
“请选择到人民医院的路线,选择最近路线请眨左眼,选择最平坦路线请眨右眼。”无人驾驶车温馨提示。
马克吃力地抬起右眼。
“对不起,系统检测到您的生命体征不稳定,为了您的健康安全,请您在就近的人民电影院站台下车。”无人驾驶车不由分说地把马克抛弃在站台上,无论马克怎么下指令都不肯前进了。
惨了,为了避免发生法律纠纷,无人驾驶车内设置了自我保护系统,对不具备行车能力的乘客会自动拒载。
必须立即升级,允许无人驾驶车保护需要援助的人类。马克捂着心脏,打开了无人驾驶车的系统后门,强行改变了驾驶驱动程序。
载着马克的无人驾驶车像疯了一样往医院方向飞驰。
由于程序错乱,无人驾驶车撞到了大树上。
马克头破血流地从无人驾驶车上挪下来。
无人驾驶车一遍一遍地向路人呼救:“事故受害者姓名,马克。血型,A型。年龄,四十六岁。病史,心脏病。余额,不足。诚信,不足。”
“我是你的发明者,诚信怎么不足了 ”马克目瞪口呆地看着无人驾驶车。
无人驾驶车充耳不闻。
半晌马克才反应过来,刚才他做了一回黑客,篡改了无人驾驶车的程序,还欠了无人驾驶车的车费。
如果无人驾驶车是人的话,马克一定狠狠地跟他打一架。
迷迷糊糊中,马克觉得有人抱他上了一辆车。
是一辆被淘汰的出租车,前面坐着一位司机,一遍又一遍地喊着:
“大哥,你坚持住,人民医院就快到了!”
“大哥,你坚持住,人民医院就快到了!”
“大哥,你坚持住,人民医院就快到了!”
这个装置真人性,感动不已的马克在失去意识之前做出人生最后一个决定,无人驾驶车升级版必须加入这个装置。
(选自《小小说选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