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知识回顾
1.在人类早期远古时期,食物采集和渔猎阶段的生产生活
2.原始农业出现对社会的影响?
3.列举古代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说明古代世界食物生产的多样性,古代农业文明的多样性。
这是我们日常所吃的各种食物,这些食物原产于何地?它们是向外传播的?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
食物物种交流
学习目标:
1、了解新航路开辟后各大洲之间的物种交流。
2、认识食物物种的交流对世界历史发展带来的影响。
河西走廊
长安
今新疆地区
西亚、中亚
欧洲
西域与中原之间的交流示意图
结合图片和教材P8前言,说说新航路开辟前食物物种交流有哪些?有何特点?
1、内容:
(1)前6000年左右,西亚的物种小麦、大麦等进入了欧洲;
(2)前2世纪到公元2世纪间,通过丝绸之路,葡萄、苜蓿等传到中国,樱桃、杏等从亚洲传到罗马。
2、特点:新航路开辟之前,食物物种的交流主要是在彼此邻近的地区和大洲内部进行,也有一些跨州交流。
一、新航路开辟前物种交流及特点?
二、美洲物种的外传
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南瓜等来自美洲。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由西班牙和葡萄牙人从美洲带到欧洲,后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洲。
必备知识·核心拓展
1.欧洲
时间 传播
玉米 16世纪中叶 在南欧地区广泛种植,成为当地主要粮食和饲料作物之一
17世纪 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传遍欧洲各国
马铃薯 16世纪末 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
番茄 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18C中叶开始食用栽培并不断改良;
辣椒 16世纪 传到英国等欧洲国家
2.中国
时间 传播
玉米 明朝 从西亚、中亚传入西北地区,从印度、缅甸传入西南地区,从菲律宾传入东南沿海地区;先在丘陵山地种植,后来扩展到平原
清朝前期 玉米在全国各地多有种植;乾隆、嘉庆年间,得到大规模推广。鸦片战争前,种植遍布全国
马铃薯和甘薯 明朝 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与玉米类似
番茄 明朝 万历年间番茄被引入中国
辣椒 明朝 辣椒传入中国,被称为“番椒”。
(2018浙江高考18)有学者指出:作为对人类最重要献礼之一的马铃薯,最初其实是颇低贱的食物,根本不受投资者青睐。一系列的战争、饥荒替马铃薯打入欧洲,打开了一个更大更长久的开口。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马铃薯原产于美洲
②马铃薯由葡萄牙人带回欧洲
③马铃薯的“发现”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
④马铃薯等作物的传播一定意义上也是一次文明的链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三、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1.小麦水稻在美洲的传播
(1)小麦由欧洲移民带到美洲,最初仅供富人享用,后来被迅速推广,成为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用面粉做成的食物品种繁多,风格迥异,小麦产业也随之兴盛。
(2)水稻由西班牙人带到美洲。18世纪中期,水稻成为北美第二大农作物,产量仅次于小麦。
2、禽畜在美洲的传播
欧洲移民把鸡、牛、羊、马、猪、驴等禽畜传入了美洲,极大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易错警示 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是一种双向的交流,其中既有美洲的物
种如玉米、马铃薯、甘薯等作物传入欧亚大陆,也包括欧亚地区的小麦、大
麦、水稻等作物传到美洲地区。
3、非洲物种的传播
历史纵横:咖啡和咖啡馆。
阅读教材P11,谈谈你对咖啡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形成特有的咖啡文化的认识。
①改变了欧美等地的社会生活;
②不同肤色的人们在咖啡馆休闲聊天,咖啡馆成了社会的重要场所,形成了各地特有的咖啡文化。
③一粒粒咖啡豆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丰富,还有“合同一家”的世界文化融合。
◆提能升华
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1.原因
2.特点:
①人类生产力和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②交通工具尤其是航海和造船技术的进步。
③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逐步形成与发展。
④近代欧洲崛起,率先开展殖民扩张。
欧洲具有主导性;交流品种更加丰富;范围具有全球性;经济作物大量交流;交流伴随着暴力掠夺;物种交流的速度加快;时间具有长期性。
材料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来停止,依然在进行。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四、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1.积极影响
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了人口增长 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在全球范围的交流传播,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
改变了饮食习惯 马铃薯在欧洲的种植,小麦在北美的推广,改变了当地食物结构,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
促进了经济和贸易发展 在北美,水稻除供应本地消费外,大量用于出口,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在中国,玉米等外来农作物因其高产而增加了粮食供应总量
2.新物种的引进对当地生态环境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消极影响)
(1)马、牛、羊等动物来到美洲,繁殖的数量远远超出土地承载能力。
(2)殖民者大量种植农作物,导致原始森林被滥伐,美洲地表植被遭到一定程
度的破坏。
(3)中国引入玉米、甘薯,使以前不适宜耕种的荒山、丘陵、沙地等得以利
用,扩大了耕地面积,过度的垦荒造田,也导致水土流失。
关于“哥伦布大交换”说法最为正确的是( )
A.不利于新世界的发展
B.只是农作物的交流
C.使新旧世界更加疏远
D.促使两个文明的交流
解析:在“哥伦布大交换”中大量的物种传入美洲地区,如小麦、马、牛等,不仅丰富了美洲人的饮食,而且给美洲带去了更为强大的农业动力,促进了美洲地区的发展,故A项错误。从图中可看出,新旧世界之间的“哥伦布大交换”不仅有物种的传播,还有疾病的传播等,故B项错误。“哥伦布大交换”加强了新旧世界的联系,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开始形成及拓展,故C项错误。“哥伦布大交换”促使新旧两个世界间的动物、农作物、人种、文化、传染病甚至思想观念的突发性交流,故D项正确
D
哥伦布大交换
美洲作物在非、亚、欧等洲生根发芽,小麦、马、猪等从欧洲来到美洲,食物供给有所增加,种植业和畜牧业发展了。天花、麻疹等在西半球等地的人群中肆虐,引发大瘟疫。15800—1800年间,最大的移民浪潮是非洲的奴隶被运往西半球,还有一些规模可观的欧洲移民浪潮,他们到美洲定居,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美洲文明孤立发展的历史就此结束。
植物、粮食作物、动物、人口和病菌在哥伦布和其他欧洲水手的远航探险以后,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传播。哥伦布交换比早先物种交流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与早先的物种交流不同,哥伦布交换涉及了很多根本不同的动植物品种与疾病。因为几千年来,东西半球与太平洋的物种都是独立的沿着各自的轨迹进化的。欧洲的航海探险在这些生物地域之间建立了联系,引发了物种的交流以及世界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永久性变化。
历史解释——哥伦布大交换
链接高考(2020山东等级考19)(15分)咖啡馆的历史,既是一部经济史,也是一部社会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652年,伦敦出现了英国第一家咖啡馆。
17世纪中后期,咖啡馆在英国扎下了根。在当时伦敦任何一家宾客盈门的咖啡馆里,常见的场景是:各色人等汇集于此,抽烟、读报,谈论商业和贸易,传播小道消息,争论国家大事,评判王室显贵的品行举止。
18世纪中叶以后,伦敦的咖啡馆出现了新的变化。辉格党人愿意光顾“斯米纳”等咖啡馆,托利党人则经常聚会于“怀特”等咖啡馆,经纪人喜欢聚集于“乔纳森”咖啡馆,法律界人士集中于骑士团圣殿附近的咖啡馆。寻常百姓逐渐成为咖啡馆社交场所的边缘化群体。19世纪四十年代前后,满足贫穷工人需要的咖啡摊应运而生。
除咖啡外,茶也是英国重要的饮品之一。1606年前后,茶第一次作为商品进口到欧洲。1658年9月23日,伦敦报纸上第一次出现了茶的广告。不久,茶逐渐走进英国咖啡馆,但直到17世纪末,饮茶在英国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18世纪英国的茶叶需求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英国人对茶的热爱超过了其他任何主要的西方国家。在整个18世纪,咖啡馆都是提供茶饮料的主要场所。
——摘编自【英】马克曼·艾利斯《咖啡馆的文化史》等
(1)编写一幕发生在17世纪伦敦咖啡馆内的人物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英国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结合英国咖啡馆的变化,说明咖啡馆的历史是一部“经济史”
【答案】 (1)主题:主题明确,紧扣英国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
对话内容:层次一:对话主题不够突出,观点不够明确,对话不够完整,逻辑不够清晰;层次二:对话基本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观点较明确,对话较完整,逻辑较清晰:层次三:对话紧密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完整,逻辑清晰.
(2)从咖啡馆的变化与世界经济发展联系的角度:随着欧洲国家海外贸易发展和对外殖民扩张,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和扩大,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和交流加强,茶叶进入英国咖啡馆并且销量不断增加.饮茶从一个新鲜事物逐渐变成了英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从咖啡馆的变化与英国国内经济发展联系的角度:随着工业革命进行,英国社会阶层出现新的分化,咖啡馆逐渐由开放的、面向各阶层的消费场所发展为专门化的、面向特定阶层或群体的消费场所。
所到之处
寸草不生
◎加拿大“一支黄花”
◎亚洲鲤鱼50公斤左右
◎非洲大蜗牛
◎鳄雀鳝入侵
◎大薸(水莲)
外来物种的交流传播给丰富了人类生活的同时,但也出现了生物入侵现象,参看图片,谈谈我们应如何对待外来物种的传播?
成立国际组织,制定国际公约、协议,成立联合管理机构;
国家高度重视外来物种防控工作,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投入大量财政用于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控工作及研究;
组织专家开展外来物种入侵的科学研究和防治技术攻关……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