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写作 学习扩写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扩写,了解扩写的命题形式。
2.掌握扩写的方法与技巧。
3.写作实践,实战演练,提升写作水平。
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平时的习作常常要求内容充实,感情丰富。要做到这个,扩写就是一项基本功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扩写。了解一下什么是扩写,怎样扩写。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技法指导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务剧,力不暇供,乃引縆(gēng)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縆人也。
——《风俗通》
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了,可是单单没有人类。这世间,无论怎么说吧,总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
……
——课文《女娲造人》
几十个字
一千余字
回忆课文《女娲造人》,对照《风俗通》中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归纳课文主要增添了哪些内容。
课文主要增添了以下几方面内容:
①女娲造人的原因和具体过程;
②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的场面;
③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
④作者的评述。
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了,可是单单没有人类。这世间,无论怎么说吧,总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
……
——课文《女娲造人》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技法指导
对本来较为简略、概括的文章或片段加以扩展、补充,使之成为篇幅更长、内容更充实的文章的写作方式,就是扩写。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务剧,力不暇供,乃引縆(gēng)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縆人也。
——《风俗通》
扩写
1.阅读不同的材料,能把握内容要点,找准扩写点。
2.总结不同文体的扩写技巧与方法,将其应用到作文当中。
3.通过扩写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提升写作水平。
学习目标
本节重点
本节重点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技法指导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技法指导
技法回顾
提出问题
结合教材《学习扩写》的内容,总结扩写时应注意的要点。
提示:
教材给了扩写的几个要点,可以采用勾画法,将教材上提示的扩写要点勾画出来。
议论性文章
说明性文章
技法梳理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技法指导
记叙性文章
记叙性文章要忠于原文的中心思想和人物形象。
议论性文章要忠于原文的观点。
说明性文章要忠于原文的说明对象。
1.要忠于原文。
要准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把握原文的主要内容,遵循原文的体裁,在此基础上发散思维,大胆创造,为原文“添砖加瓦”。
技法梳理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技法指导
2.要找准扩写点。
一篇文章里,并不是每句话、每段文字都需要扩写,不要平均用力,而要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选择、确定合适的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扩写。
不同体裁的文章,扩写的着重点不同。
技法梳理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技法指导
①记叙性文章
扩写前:
好汉武松在回家看望哥哥的途中,路过景阳冈。在冈下酒店喝了很多酒,而后接着赶路。看到树上告示,说冈上有虎伤人。武松以为是酒家揽客的伎俩,不以为然,仍向冈上走去。谁想醉意袭来,武松便在一块石头上睡着了。醒来果见猛虎,武松奋力将这只猛虎打死,为当地老百姓除去一大害。
扩写后:
武松回家探望哥哥,途中路过景阳冈。在冈下酒店喝了很多酒,踉跄着向冈上走去。行不多时,只见一棵树上写着:“近因景阳冈大虫伤人,但有过冈客商,应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武松认为,这是酒家写来吓人的,为的是让过客住他的店,竟不理它,一步步走上冈来。走着走着,醉意涌上越发走不稳了,就在一块青石上躺下,很快就睡着了。朦胧中,一阵腥风中听得一声吼,武松勉强睁眼望去,
技法梳理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技法指导
①记叙性文章
扩写后:
就着月光只见一只斑斓猛虎就在数步之外。武松叫一声不好,挺身而起,酒意化作一身冷汗全去了。那虎跃起扑过来,武松闪过,忙举齐眉棍向虎打去,虎向前一窜,齐眉棍打在树枝上,将树枝和棍都打断了。武松丢下断棍,那虎又向他扑来,武松向后一跃,那虎就落在他的面前。急忙中,武松用一只手尽力将虎头向地下按住,另一手举起钵大的拳头打虎的头。
虎极力挣扎,四只脚将地抓出几个坑,也难脱武松神力,也不知打了多少拳,那虎竟七孔流血不再动了,武松见虎不动了,松开手再拖那死虎却一丝也动不了,原来急切中已将力用尽,腿一软,倒在地下动弹不得。
示例在扩写时,发挥了联想和想象,补充了若干细节,丰富了故事内容。增加了人物的动作描写及打斗场面,十分精彩。
扩写记叙性文章时,要补充情节和细节,增加对人物、环境的描写等。
技法梳理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技法指导
②说明性文章
示例围绕说明对象海燕,在忠于原文说明对象的基础上,补充了资料,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进一步说明了海燕体型较小的特点。
扩写前:
海燕体型较小,是海洋鸟类。
扩写后:
海燕体型较小,体长13~26厘米,大小和燕子差不多。主要栖息于海上,是海洋鸟类。
扩写说明性文章时,要补充材料,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丰富说明对象的介绍。
扩写前:
持之以恒,就要坚持不懈,而非一曝十寒。一个人要干成一件事,最忌半途而废,最需坚定不移;最忌遇难则退,最需坚韧不拔。
扩写后:
持之以恒,就要坚持不懈,而非一曝十寒。一个人要干成一件事,最忌半途而废,最需坚定不移;最忌遇难则退,最需坚韧不拔。明初文学家宋濂为了学习知识,坚持去百里之外向前辈请教,这才成了著名的大学士。如果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不可能成为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南朝梁开国皇帝萧衍,年轻时底定江南、雄姿英发,但在位日久而锐气渐消、惰气益长。晚年沉迷佛法、怠于政事,终致身死国灭,徒自感叹:“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如果萧衍能持之以恒做个明主,梁国的历史恐怕就要改写了。
技法梳理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技法指导
③议论性文章
示例在扩写时,补充了论据,运用正反两个事例进一步论证了“持之以恒,就要注意坚持”的观点,说服力更强。
扩写议论性文章时,应进一步补充论据,阐释观点。
技法梳理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技法指导
3.要特别注意文章内容的一致和连贯。
前后一致
人称和语气要保持前后一致。
过渡自然
扩写后的文章, 要有必要的过渡,做到过渡自然、顺畅。
合乎逻辑
情节的发展或论述的推进要合乎逻辑。
内容协调
增添的细节要和全文相协调,避免枝大于干。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技法指导
技法小结
学习扩写
要忠于原文。
要特别注意文章内容的一致和连贯。
要找准扩写点。
探究任务
合作探究
阅读下面的材料,将其口头扩写成一篇具体、生动的记叙性文章,并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和他的随从在逃难途中,经过卫国,卫文公没有以礼相待。他们从五鹿经过,向乡下人讨饭吃,乡下人给他们土块。重耳大怒,想要用鞭子打那个人。狐偃劝他说:“这是上天赏赐的土地呀!”重耳于是磕头致谢,收下土块,装在车上。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技法指导
阅读下面的材料,将其口头扩写成一篇具体、生动的记叙性文章,并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探究任务
合作探究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技法指导
1.仔细体会,确定中心。围绕这一中心找准扩写的点(比如材料中最富有戏剧性的内容),设计好扩写提纲。
2.发挥想象,增加必要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及场面的描写,力求生动。
3.与原文作一番比较,分析扩写的成败得失,体会扩写的方法。
提示
1.阅读题目,结合扩写的相关知识,小组合作把握材料中心思想和人物形象,确定扩写点。
2.小组合作设计扩写提纲,并根据提纲,补充细节。最终口头扩写成一篇具体、生动的记叙性文章。
3.每组派代表把故事讲给大家听,全班讨论是否忠于原文,扩写点是否准确,内容是否一致、连贯,并提出修改建议。
4.根据讨论交流后的意见和建议,小组修改故事。
过程安排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技法指导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技法指导
成果展示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和他的随从在逃难途中,经过卫国,卫文公没有以礼相待。他们从五鹿经过,向乡下人讨饭吃,乡下人给他们土块。重耳大怒,想要用鞭子打那个人。狐偃劝他说:“这是上天赏赐的土地呀!”重耳于是磕头致谢,收下土块,装在车上。
确定扩写着重点:
①对故事情节的补充。可从重耳一行人在五鹿如何遇到乡下人,如何讨要吃食,乡下人为何给土块,重耳怎样发怒,狐偃怎么劝说等方面进行补充。
②对人物、环境的描写。即发挥想象,增加重耳、乡下人、狐偃等人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及场面的描写。
中心思想
人物形象
示例:
重耳忍辱负重
春秋时期,晋国发生了骊姬之乱。晋公子重耳不得不仓皇走上了漫漫逃亡路。为了躲避晋惠公派来的刺客,重耳一行人已在这人烟稀少的区域奔波了好些天。但是因为撤离得较为突然,携带的物资并不充裕。路究竟在何方?众人心里打着鼓。
转过一座小土丘,一座城池突然映入眼帘。“前方肯定是卫国!公子,我们有希望了!”走在前面的随从欢呼着向重耳奔来。
“好!卫文公一定会施以援手。”重耳脸上的阴霾顿时一扫而空,恢复了笑容。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技法指导
成果展示
扩写重耳的身份和简单的逃亡经历。
扩写重耳和随从的语言。一系列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这些逃亡者看见希望时的激动心情。
疲乏至极的重耳和随从们,转眼就奔到了卫国城下:“晋公子重耳请求拜见卫文公!”
半个时辰过去了,城门没有任何动静。又一个时辰过去了,城门依旧紧闭着。也不知过了多久,旁边小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傧者拎了两箪饭食走了出来:“吃了这顿饭,你们继续赶路吧,大王只能帮你们到这里了。”
重耳的两个随从同时拽住了傧者的衣袖:“你们国君为何如此绝情?”
狐偃长叹一声:“这不明摆着吗?卫文公如今自顾不暇,他哪敢接受我们这群衣衫褴褛、四处被追杀的人?他怕惹火烧身呐!”
重耳听罢,猛力挥手向下一劈:“走,此地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技法指导
成果展示
情节发生陡转,故事有了波澜。
以一疑问句引出下文。
众人只好拖着疲惫的身躯,沿着河水继续向前方挪去。天快黑时,来到了一个名叫五鹿的地方。真是天无绝人之路,他们发现不远处有一间矮小的茅舍!尽管有了前车之鉴,一行人还是满怀期待地走了过去。
一个农夫,还有几个面黄肌瘦的孩子,正坐在石凳上吃饭。饭香飘散开来,深深地刺激着每个人,所有人的肚子齐声轰鸣,这响声令这些贵族子弟面露羞赧之色。
管不了那么多了!“儿子,去跟他们借点饭来吃!”狐偃向狐射姑下达了命令。狐射姑挠挠头,他不太好意思,但老爹兼军师的话又不能违背,只得答应,皱着眉头上前去。
走出两步,就被重耳拦住:“还是我去吧,毕竟我坐车,你们走路,我的精神还好些。”重耳说完,也不等他们几个反对,就朝这家农人围坐的地方走去。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技法指导
成果展示
真实表现了重耳一行人当时的窘态。
想象合理,突出了重耳的英明形象。
重耳走上前,躬身行礼,客客气气地说道:“各位好,我们是晋国人,打算到齐国去,现在粮食吃完了,能不能跟诸位借点干粮?在此先谢过了。”说罢又施了一礼。
“什么?要饭吃?亏你们想得出来!”农夫冷笑一声,吐了口口水,“我们没日没夜地在田里耕作,才换来这一点点可怜的粮食,还几乎要被那些当官的全部榨去,结果呢,他们拿着钱挥霍,你看看我们都吃的啥!你看看我可怜的孩子!”农夫弯腰从地上捡起一个硬土块,丢到了重耳面前,补充了一句:“要吃饭,自己种去!”
重耳何时受过这样的羞辱?脸上一阵儿红一阵儿白。他一把从车夫手中抢过鞭子,高高举起,要将眼前的农夫暴揍一顿,顺便发泄一下这么多天一直积压在心中的郁闷。
狐偃一把拉住重耳:“公子,土是什么?”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技法指导
成果展示
扩写了农夫的动作、语言,增加了文章的讽刺力量。
扩写重耳的语言,真实反映了当时他们的落魄之态。
重耳依旧十分愤怒:“狐偃,你拉我干什么!”
狐偃劝他说:“土地,是国家之本,象征着江山社稷。如今百姓为公子奉上土地,预兆着公子将拥有国家,这是上天赏赐的土地啊!”
重耳听了这番话,急喘的气息平静下来,他审视着面前的土块,磕头致谢,郑重地把土块装在了车上。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技法指导
成果展示
神态、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身处困境中的重耳的复杂心理。
总评
受卫国冷遇这个扩写点是必不可少的,为下文向乡下人讨饭做铺垫,也为重耳接下来怒不可遏蓄势。矛盾的激化点是重耳向乡下人讨饭的遭遇。这也是最富有戏剧性的、引人入胜的地方。作者抓住了这个扩写的重点部分,并且合理想象了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使得刻画的人物个性鲜明、真实可感。
探究任务
合作探究
学习完本单元的诗歌,一名同学总结了自己对诗歌的认识,写了下面这句话。回顾读过的诗歌,从中选择几首作为例子,将这句话扩写成一段话。不少于300字。
诗歌是一种很特别的文学体裁,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用意象来表达情感,二是语言凝练,三是讲究节奏和韵律。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技法指导
提示
1.针对三个特点,各举一两个恰当的例子。
2.对每个例子作一些分析,更加清楚、具体地表现你对诗歌的认识。
1.阅读题目,结合扩写的相关知识,找出说明对象,确定扩写着重点。
2.回顾读过的诗歌,选取例子,完成片段扩写。
3.小组内交流分享成果,讨论是否忠于原文,扩写点是否准确,内容是否一致、连贯,并互相提出修改建议。
4.修改后,小组内评选出优秀作品,在全班内展示。
过程安排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技法指导
示例:
诗歌是一种很特别的文学体裁。
它的第一个特点是用意象来表达情感。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中,诗人用“水车”“矿灯”等一组意象表达了对曾经落后的祖国的痛惜;用“起跑线”“黎明”等一组意象来表达对祖国新生的欣喜。
语言凝练是它的另一个特点。在《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简短的定语与“我”之间的搭配,便撑起了舒婷心中所有的激昂。还有《萧红墓畔口占》中的“山茶”,被赋予了高洁、自然、清纯、朴素、秀逸等内涵,诗人以“红山茶”这一隐喻,生动地传达出自己对萧红感情的细腻、深沉、节制,委婉中又蕴含着激情。涵泳品味,就能体会到诗歌语言高度凝练的特点。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技法指导
成果展示
以《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为例,阐释了诗歌用意象表达情感的特点。
补充了资料,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阐释了诗歌语言凝练的特点。
节奏韵律也是诗歌重要的文体特征。《梅岭三章》的偶句押韵、句式整齐,读起来有着强烈的节奏感。还有的诗歌建行自由,押韵宽泛,句式自主性较强,但都有其内在的韵律节奏。例如,《统一》中“所有……是……”“所有……无非……”“整片……是……”的句式较为统一,呈现出一种整齐美,但诗中又夹杂着两个句式不同、长短不一的散句,体现出一种参差错落之美。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技法指导
成果展示
补充了资料,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阐释了节奏韵律也是诗歌重要的文体特征。
总评
扩写这句话,要通过多种方式展现诗歌的主要特点,要求从诗歌意象、语言和节奏韵律三方面展开。这篇习作针对三个特点,选取了不同的例子,并通过详细分析进行说明。示例典型,结构严谨,逻辑层次分明,是一篇优秀的习作。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技法指导
学习扩写
课堂回顾
结合实例,学习要点
小组合作,实操演练
技法小结
要忠于原文。
要找准扩写点。
要注意文章内容的一致和连贯。
1.写作任务:阅读下面的语段,深入思考,把它扩写成一篇议论性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这是明代学者胡居仁撰写的对联,意在勉励自己:做事情贵在持之以恒。持之以恒,就要注重平日积累,而非临渴掘井。持之以恒,就要坚持不懈,而非一曝十寒。古今中外很多事例都告诉我们,做事情有恒心方能成功。我们在求学、成长的路途上,也应持之以恒。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技法指导
课后作业
1.写作任务:阅读下面的语段,深入思考,把它扩写成一篇议论性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提示:
(1)阅读所给的材料,思考如下问题:语段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的?扩写时,可以分为几个段落,每个段落的要点是什么?
(2)议论性文章扩写的要点在于补充论据。想想你平日积累的材料中,有哪些事例、名人名言等可以作为论据。
(3)注意根据所论述的要点,简单分析论据,以揭示材料和观点之间的联系。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技法指导
课后作业
2.写作评价:写完后,学生按评价表给自己的作文打星,然后小组交流评价。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技法指导
扩写评价量表
课后作业
A类 B类 C类 D类
忠于原文 ★★★ 忠于原文的主要内容、写作中心,遵循原文的体裁。 (计★★★) 比较忠于原文的主要内容、写作中心,遵循原文的体裁。 (计★★) 基本忠于原文的主要内容、写作中心,基本遵循原文的体裁。 (计★) 完全背离原文的主要内容、写作中心,没有遵循原文的体裁。
等级评定
扩写要求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技法指导
课后作业
A类 B类 C类 D类
找准扩写点 ★★★ 能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依照相应的体裁进行选择,找准扩写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扩写。 (计★★★) 基本上能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依照相应的体裁进行选择,确定适合的扩写点,扩写内容比较有针对性。 (计★★) 勉强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依照相应的体裁进行选择,确定适合的扩写点,扩写内容的针对性较弱。 (计★) 扩写点背离表达中心的需要,扩写内容不能依照相应的体裁合理选择,没有针对性。
等级评定
扩写要求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技法指导
课后作业
A类 B类 C类 D类
内容的一致和连贯 ★★★★ 上下文意脉贯通,人称、语气等前后一致,情节发展、说明介绍、论述推进合乎逻辑,过渡自然,详略得当。 (计★★★★) 上下文意脉基本贯通,人称、语气等基本一致,情节发展、说明介绍、论述推进基本上合乎逻辑,过渡和详略基本得当。 (计★★★) 上下文意脉勉强贯通,人称、语气等勉强一致,情节发展、说明介绍、论述推进勉强合乎逻辑,过渡和详略勉强有所体现。 (计★★) 上下文表意杂乱,文中缺少必要的过渡,详略安排很不得当。
(计★)
总星级 ☆☆☆☆☆☆☆☆☆☆ 总评人: 等级评定
扩写要求
实战演练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将其扩写成一篇具体、生动的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和他的随从在逃难途中,经过卫国,卫文公没有以礼相待。他们从五鹿经过,向乡下人讨饭吃,乡下人给他们土块。重耳大怒,想要用鞭子打那个人。狐偃劝他说:“这是上天赏赐的土地呀!”重耳于是磕头致谢,收下土块,装在车上。
范文欣赏
春秋时期,晋国的公子重耳仓皇出逃,途经卫国,卫文公看到重耳落魄的样子,对他们十分轻蔑,没有以应有的礼仪对待。他们只好拖着疲累的身体继续前行。
向土地跪拜
经过五鹿时,又累又饿的重耳想向乡下人讨点吃食。“大伯,行行好,你家里的吃食能给我们一些吗?”眼前是一个四五十岁的农民,黝黑而干瘦,身上穿着缀满补丁的粗布短衣。他看了看来讨饭吃的这群人。这一路的颠沛流离,让他们面容憔悴,嘴唇干裂,眼中也布满血丝,原本丰润的身材,稍显清瘦,尽管衣帽间藏污纳垢,但就材质和纹理来看,依然华贵无比。
他不禁想到连年的战争、达官贵族的盘剥、沉重的赋税,他在生活的枷锁里努力挣扎,如今妻离子散,只剩自己在这乡下的茅屋中苟延残喘。呵,眼前这群落难的达官贵人,也知道饥饿的痛苦吗?就算自己饥饿了,他们也不会考虑到百姓的死活,这一行有几十人,我哪里有这么多吃食供给?他们大概都不知道粮食是怎么得来的吧!乡下人弯下身从地上拾起土块,直接递给重耳气愤地喊道:“拿去,吃吧!”
饥饿难耐且近乎绝望的重耳怒气冲天,他举起鞭子要抽打农夫。狐偃见状,赶忙阻止了重耳。狐偃明白乡下人的苦衷,他也知道这次逃亡对重耳的意义。便说道:“这是上天赏赐的土地呀!说明我们复国在望。”重耳深感疑惑。狐偃径直走到这个乡下人的面前,向他致谢:“大伯,是咱们统治阶层,不知道爱惜土地和百姓,才造成了今天这个局面,感谢您赐予土块,让我们明白这个道理。”
狐偃的话就像一根钢针直戳重耳的心脏。于是他满脸羞愧地向老人深深地鞠了一躬,郑重地接过了土块。手捧着土块,重耳的眼前浮现出这样的画面:他已经结束了流亡生涯,在狐偃、赵衰等人的陪同下,返回晋国,面南即位,他成了威震一方的霸主!他脚踏着坚实的土地,他的臣民们跪伏着向他行叩拜礼……
仔细审视着这块土块,重耳感受到了它的分量,不禁一下子跪伏在大地上,神态庄重地完成了对土地的跪拜!
蓦然间,重耳仿佛浑身充满了力量,他将土地和土地上承载的一切放进心里,继续前行。
点评:
1.中心明确,重点突出。
文章以“向土地跪拜”为中心事件,依次展开情节,突出了重耳对土地的敬重与敬畏,中心明确。
2.描写恰当,想象合理。文章发挥想象,运用恰当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生动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丰满了人物形象。
(二)阅读下面的语段,深入思考,将其扩写成一篇议论性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这是明代学者胡居仁撰写的对联,意在勉励自己:做事情贵在持之以恒。持之以恒,就要注重平日积累,而非临时抱佛脚。持之以恒,就要注意坚持,而非一曝十寒。古今中外很多事例都告诉我们,做事情有恒心方能成功。我们在求学、成长的路途上,也应持之以恒。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这是明代学者胡居仁撰写的对联,意在勉励自己:做事情贵在持之以恒。
历览古今中外,我们可以看到,多少仁人志士的成功都是他们经过一遍一遍地努力,持之以恒学习的结果。
持之以恒,方能成功
范文欣赏
医学家李时珍自小立志学医,对医学难题不断地思索与实践,花了近30年完成医学巨著《本草纲目》,终成一代医学名家。
国画大师齐白石从小刻苦勤奋,对绘画的学习和创作能持之以恒,毕其一生终成一代国画大师!
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成才故事总是为后人所津津乐道,他自幼家贫,却刻苦勤奋,他不畏世俗和现实的压迫,执着地用他的现实之笔写出了《哈姆莱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不朽的戏剧大作。后人称赞他的剧作“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以上的故事,让我们理解了持之以恒勤奋学习的价值。可见持之以恒就会走向成功,相反没有持之以恒精神的人又会是什么结果呢?
回顾历史,“闯王”李自成曾何等勇猛,纵横沙场,所向披靡,只因他刚愎自用,攻陷北京城后不思进取,贪图享受,毫无忧患意识,停止了攻击的步伐,以至兵败山海关,被害于九宫山。
诚然,持之以恒地做事情是不易的,只有找准奋斗的方向,并时刻提醒自己要坚持向上,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作为中学生的我们,现在拥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咱们更应该养成持之以恒的精神,不断汲取知识,将来为谱写祖国的华彩乐章,贡献一份青春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