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
《芙蓉楼送辛渐》是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王昌龄被贬后,好友辛渐从很远的地方赶来探望,诗人感激于好友的深情厚谊,于芙蓉楼送别,并写下此诗,表达与友人的离情别意,同时言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志向和品格。古诗前两句写景,用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后两句言志,诗人以晶莹透明的玉壶自喻,表明自己光明磊落、纯洁正直的品格。全诗寓情于景,含蓄蕴藉,构思别致,韵味无穷。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古诗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教学本课时,可以先让学生开动脑筋,尝试自己学习,发现疑难问题,大家再交流解决。这样可以化被动为主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读“芙、蓉、洛”3个生字,会写“芙、蓉、洛、壶”4个字,理解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能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抓住“冰心”“玉壶”等词语理解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不因横遭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和志向。
4.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诵古诗,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
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表达的情怀和志向。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查找诗人王昌龄的相关资料,了解诗歌创作背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诗题,了解诗人。
1.出示单元导语,引导学生说说单元主题——人物品质。
2.师:古往今来,文人常常通过诗来表明自己的志向、理想或高尚的品格,如《石灰吟》便是于谦自己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表达了诗人不怕牺牲、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设计意图:联系单元主题:“人物品质”,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3.诗人王昌龄又为我们带来了一首怎样饱含风骨气韵的诗呢?学习古诗,应从题目入手,你能从这个诗题中知道什么?
(课件出示诗题:《芙蓉楼送辛渐》)
预设:这是一首送别诗,写在是在芙蓉楼送别辛渐的。
4. 师:这首诗的题目非常好理解。“芙蓉楼”是今江苏镇江的一座城楼。“送”是送别的意思。“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题目的意思就是: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这是王昌龄送别好友辛渐时所所作。
5.师板书诗题,生书写。
6.师:你们对诗人王昌龄了解多少呢?
(1)学生交流。
(2)师相机出示课件,补充介绍诗人王昌龄。
王昌龄,盛唐时期的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在流传下来的众多诗篇中,王昌龄的诗以边塞诗和送别诗居多。
二、初读诗文,读通诗句
1. 出示读诗要求:自由练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将句尾词语读到位。
2. 学生自由练读。
3.齐读古诗,正音。提醒学生注意前、后鼻音,读准“王昌龄”“冰心”。
4.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节奏。
5.多种形式练读古诗。(齐读、男、女生分组读,指名读。)
设计意图:读通、读熟古诗,是理解诗意的基础。本诗只有三字生字,难度不大。故采用随文识字的方式,学生在反复读诗的过程中便可轻松掌握生字。
三、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1.学生结合书中注释,再读古诗,圈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师生共同交流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师相机出示课件帮助理解。
预设:寒雨:寒冷的雨,指秋雨。连江:满江。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客:指辛渐。孤:独自,孤单一人。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冰心: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玉壶:指用玉做成的,晶莹剔透的盛酒器。
3.指名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4.师补充,小结古诗大意:昨夜,一场秋雨降落在吴地,与浩渺的江水连成一片,清晨时分,送走友人,只留下孤独的楚山。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中的晶莹的冰一样纯洁。
设计意图:学习古诗,要从字词入手。引导学生借助注释以及工具书,自读古诗,理解诗意,能有效锻炼学生自学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也为之后体会作者情感,理解诗歌主题打下基础。
四、品读诗文,赏析感悟
1.品读前两句诗:“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1)出示前两句诗句,师有感情地朗诵。
(2)请同学们圈画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
预设:“寒”“孤”。
(3)什么样的雨被称为“寒雨”?“连”“入”两个动词写出了“寒雨”什么特点?
预设:“一场秋雨一场寒”,“寒雨”指是就是“秋雨”。
师:是啊!这连夜秋雨的到来,带给吴地的是浓浓的秋的寒意与萧瑟。这个“寒”字不仅指雨,更是即将与好友分别的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
预设:“连”写出“寒雨”的绵绵不断;“入”字则写出春雨的悄无声息。
(4)作者眼中的楚山为什么是孤独的?孤独的只有楚山吗?
预设:诗人孤独的不仅是“楚山”,更是作者自己。好友即将离开,这儿只剩下诗人自己,他感到很孤独。
师补充介绍作品创作背景:王昌龄被贬官后,远离亲友、家人,被贬后的第4年,好友辛渐从很远的地方赶来望他。王昌龄感激辛渐的深情厚谊,在芙蓉楼为辛渐饯行,并写下了这首《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才华横溢,却屡遭贬谪。一生仕途失意,壮志难酬,此刻又要与好友分别,心中怎能不孤单、苦闷呢?
设计意图:诗人和作品创作背景的介绍,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意,深入体会诗人内心情感。
(5)请带着诗人内心的惜别与孤独之情,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诗吧!
(6)读了这两句诗,你的眼前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夜晚,窗外秋雨绵绵,与江水连成一片,诗人与好友辛渐在芙蓉楼内相对而坐,把酒话别。天明时分,诗人依依不舍地送别好友,只留下了孤独的楚山与自己为伴。
(7)此情此景,给你一种什么感觉?(板书:凄凉,忧愁)
(8)带着这种孤独的感觉,再齐读前两句。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交流探究对诗句的理解,可以培养学生
质疑能力、释疑能力。
2.品读后两句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好友辛渐要到哪儿去?(洛阳)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临别时对好友辛渐的叮咛,他叮咛了什么?
(2)齐读后两句诗。
(3)“冰心”“玉壶”分别指什么
预设:“冰心”指的是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玉壶”指用玉做成的,晶莹剔透的盛酒器。说明诗人内心仍然如晶莹透亮的冰一样纯洁无暇。
(4)指导书写“壶”字。
生观察字形;交流易错笔画;师范写、生书空;生练写;展示点评。
设计意图:本课要求会写的四个字中,“壶”字易错,因此重点指导,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字形,练写、点评,养成良好写字习惯。
(5)课件出示:离心何所赠,自有玉壶冰。——骆宾王《送别》
简要说明这两句诗的大意:离别时我拿什么赠送给你?我自有这如装在玉壶中的冰一样纯洁的真心。
(6)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内心呢?
他想用“一片冰心在玉壶”这句话告诉家人,他是清白无辜的,他不会因为两次被贬而改变自己冰清玉洁的品质,他会如以往一样清廉高洁、坚守信念,不改初心。
(7)师:就让我们一同读出诗人的坚定信念吧。
齐读、男女生读、诗范读。
设计意图:抓重点词语,品读感悟,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也能使我们对诗人有更多的了解,对诗歌有更深理解。
五、总结写法,尝试背诵
1.师总结:《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前两句写景,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离情别意,(生齐读一、二句诗。)后两句言志,表明诗人永葆高洁品质的坚定信念。展现了诗人乐观与坚强。(生齐读三、四句诗。)
2.课件出示填空,引导学生背诵。
3.齐背、自荐背诵。
设计意图:总结全文,感受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升华主题;课件出示填空,既降低背诵坡度,也是背诵方法的指导。
六、拓展延伸
1.作者王昌龄为送别好友辛渐,共写了两首诗,课本中的这首写的是天明时江边送别友人的情景,还有一首写的是第一天晚上,在芙蓉楼为友人置酒饯行的情景。
2.出示:
芙蓉楼送辛渐(其二)
[唐]王昌龄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3.师范读、生齐读。
4.师生共同交流,初知古诗大意。
设计意图:《芙蓉楼送辛渐》(其二)的补充拓展,使学生对诗人送别好友场景有了更全面的感知,对诗人的不舍与孤寂内心有了更深的体会。
七、作业布置
1.背诵、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2.预习《塞下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