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巩固训练
一、单选题
1.现有下列试剂供选择:①石灰水、②食醋、③食盐水、④纯碱溶液、⑤烧碱溶液。为了检验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应该用到的试剂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⑤ D.③④
2.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和化学式均正确的是( )
A.碳酸钠 纯碱 NaCO3 B.碳酸氢钠 小苏打 NaHCO3
C.水 干冰 H2O D.氢氧化钙 烧碱 Ca(OH)2
3.化学让我们鉴赏了溶液的颜色美,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有色溶液的是( )
A.碳酸钙 B.高锰酸钾 C.植物油 D.氯化钠
4.2020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水与气候变化”。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活中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是煮沸
B.电解水实验中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1:8
C.化合物之间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D.过滤后的河水为纯净水
5.下列有关盐的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
B.可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腌渍食品
C.小苏打可用于培制糕点
D.碳酸钾可用作化学肥料
6.实验室中有两瓶失去标签的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下列四种试剂中能将其鉴别出来的是
A.AgNO3溶液 B.无色酚酞试液 C.K2CO3溶液 D.Na2SO4溶液
7.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分离KCl和MnO2的固体混合物 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B 鉴别NaNO3和NH4HCO3两种氮肥 取样,闻气味
C 除去CO中的CO2 将混合气体通过红热的铜网
D 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 将两根铁钉分别密封在盛有干燥空气和盛满水的试管中一周并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8.化学肥料和农药对农业的高产丰收具有重要作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KNO3 是复合肥料
B.残留农药可通过农作物转移到人体中
C.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化肥能提高粮食产量,施用越多越好
9.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试验方法
A 比较Fe、Cu和Ag的金属活动性 将Fe和Ag分别加入CuSO4溶液中
B 除去CO中混有的CO2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
C 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取样,加入二氧化锰
D 鉴别阻NH4Cl和KC1 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A.A B.B C.C D.D
10.“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下列关于农作物和化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NH4)2SO4属于复合肥料
B.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只有氮、磷和钾三种
C.磷肥能使作物根系发达,耐寒耐旱
D.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施用可以明显提高肥效
11.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化学探究活动。
实验一:相同条件下,将10.00g下列物质分别置于相同规格的烧杯中,敞口放置在空气中,烧杯中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下表。
时间 水 饱和石灰水 稀盐酸 浓硫酸 氢氧化钠溶液
n小时 8.14g 8.32g 8.62g 11.16g 9.36g
2n小时 5.74g 5.93g 6.67g 12.53g 8.45g
实验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浓硫酸敞口久置后浓度会变小
B.实验二的溶液①中溶质只有Na2CO3
C.稀盐酸敞口久置后浓度可能会变大
D.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变化小于水的质量变化,原因之一是饱和石灰水吸收了空气中的CO2
二、简答题
12.食盐的主要成分是NaCl,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1)食盐在生活中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Cl-和___________________(填微粒符号)。
13.农业生产与化学知识紧密相关。
(1)经测定,某农田土壤pH=7.5,该土壤显______性。
(2)农业生产离不开水。农田灌溉时将漫灌改成滴灌或喷灌,其目的是什么?
(3)农业生产离不开化学肥料。某农户种植的玉米茎秆纤细,出现倒伏现象,你认为该农户可施用那种化肥?
14.CO2是一种常见的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用启普发生器制CO2如图所示,在多孔塑料板上放着的块状固体为_____;所用HCl的量不宜太多,若液体在反应时,液面处于a处,则关闭弹簧夹时导致的后果是:_____。
(2)实验小组欲制取CaCO3,步骤如下图:
Ⅰ、步骤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Ⅱ、需要加_____药品,理论上可以不断生成CaCO3,原因是_____。
三、推断题
15.构建知识网络,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如图是某无色溶液X与不同类物质间反应的知识网络.请回答:
(1)若X是稀盐酸,Y是红色溶液,A是一种指示剂,则试剂A的名称是 _________ ;
(2)若X是稀盐酸,Y是白色沉淀,则A、B、C、D四种物质依次为:A是 _______ B是 _________ ,C是 _________ ,D是 _________ .
(3)若X是稀硫酸,D是碱,则X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其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现有A~F六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分别为澄清石灰水、硫酸铁溶液、碳酸钠溶液、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10%的氢氧化钾溶液。
已知硫酸钠、硫酸钾溶液呈中性。某同学进行实验如下:
(1)从外观上观察,F呈黄色,则F为_______________。
(2)从剩余的五瓶溶液中各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可以观察到:A+D→白色沉淀,C+D→无色气体,其余无明显现象。则这五种溶液两两混合可发生_______________个反应,C为____________,A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取未鉴别出的B、E溶液各20g于两个烧杯中,分别滴加两滴酚酞溶液,再分别加入10%的稀硫酸17.5g(如图所示),并不断搅拌。观察到B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E溶液仍为红色。则E为__________________溶液(填化学式)。
(4)将六瓶溶液贴上标签。
四、实验题
17.实验小组同学想对一粗盐样品进行初步提纯。所用实验仪器和用品如图所示:
(1)上述仪器中G的仪器名称为_____。
(2)粗盐提纯的实验步骤为:溶解、过滤、_____、计算产率。
(3)蒸发时防止液滴飞溅的操作是①_____,当容器中出现②_____时,停止加热。
(4)经过上述操作后所得精盐仍为混合物,原因是含有多种_____杂质。
18.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1)若A溶液是Ba(OH)2溶液,现象a为产生白色沉淀,现象b为溶液变红色。
①写出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②该实验能否说明样品中含有NaOH,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
(2)请你再设计一种实验方案,检验固体样品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______
五、计算题
19.某兴趣小组同学将100g氢氧化钠溶液分五次加入到139.6g硫酸铜溶液中,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沉淀质量/g 4.9 9.8 m 19.6 19.6
(1)表格中m的值为多少。
(2)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0.为测定某C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请计算:
(1)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g。
(2)该C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1.近年我县积极探索建设新农村的服务体系,许多农户获得“测土配方施肥”服务,有效解决了施肥比例不合理问题,提高了产量又减少了环境污染。小明家的一块地种了一片麦子,经农科人员测定该片土壤需补充:钾元素 7.8 千克,硝酸铵(NH4NO3)为 40 千克。
(1)小明家需购买氯化钾(KCl)_____千克。
(2)如改用尿素,则需购买____________尿素[CO(NH2)2]才与40千克硝酸铵有相同的氮元素?
22.将含有杂质的某氯化钠样品3g溶于足量水中,再向所得溶液中滴入200g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硝酸银溶液(杂质不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滴入硝酸银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提示:NaCl + AgNO3 = AgCl↓+ NaNO3)试计算:
(1)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质量为 g;
(2)该硝酸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B
3.B
4.A
5.B
6.C
7.B
8.D
9.B
10.C
11.B
12. 可以作为调味品(答案不唯一) Na+
13.(1)碱
(2)节约用水
(3)钾肥
14.(1) 大理石(或石灰石) 反应液会从长颈漏斗口溢出
(2) CaO和CO2 理论上CO2和CaO会恰好反应生成CaCO3,而NaOH溶液可以循环使用,无需额外添加
15. 紫色石蕊试液 硝酸银 氧化铁 铁 氧化铜 H2SO4+Cu(OH)2=CuSO4+2H2O 复分解反应
16. 硫酸铁溶液 5 稀盐酸 NaOH
17. 漏斗 蒸发 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较多固体时 可溶性
18. Ba(OH)2+Na2CO3 === 2NaOH+BaCO3↓ 不能,因为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也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取少量无色溶液,加入足量CaCl2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则样品中含有NaOH; 否则不含NaOH。(合理即可)
19.(1)14.7g;(2)14.2%
20.(1)5(2)11. 1%
21.(1)14.9(2)30kg
22.(1)5.74
(2解:设硝酸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x=6.8g
答:硝酸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6.8%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