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复习巩固检测卷(试题)-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骤然 (jù) 布置 (zhì)
B.抛出 (pōu) 挖掘 (jué)
C.倾斜 (qīn) 搜索 (sōu)
D.隐藏 (y n) 毫不 (háo)
2.《爬山虎的脚》一文中,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
A.变圆片→触墙→巴住墙→贴在墙上→细丝拉住
B.触墙→变圆片→巴住墙→细丝拉住→贴在墙上
C.变圆片→贴在墙上→细丝拉住→触墙→巴住墙
3.将下面的句子插入语段中,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 )
漳州水仙花主要有两个品种,一种单瓣的叫“金盏银台”,另一种复瓣的叫“百叶水仙”。
①水仙花,是漳州的骄傲。②这两种水仙形态俊雅、芬芳清郁。③所以漳州水仙花驰名中外。
A.①之前 B.③之后
C.①②之间 D.②③之间
4.填入下面句子中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 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A.如果……就…… B.因为……所以……
C.只有……才…… D.不但……而且……
5.诗句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B.八月涛声吼地来,潮高数丈触山回。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D.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6.以下词语中的“题”与《题西林壁》中的“题”意思相同的是( )
A.话题 B.题诗 C.试题 D.练习题
7.“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让我明白了一个与“观察”有关的道理:( )
A.经过反复观察,结果才会准确
B.从不同角度观察,结果会有不同
C.观察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D.经过连续观察,结果才会准确
二、填空题
8.我会写组词。
瞧qiáo( ) 嫩nèn( ) 顺shùn ( ) 均jūn( )
叠 dié( ) 隙xì( ) 茎jīng( ) 柄bǐng( )
9.比一比,再组词。
廷( ) 蘑( ) 镜( ) 谣( )
庭( ) 磨( ) 境( ) 遥( )
10.妙手回春(改正错别字)
题琴 ( ) 倍伴( )
享唱 ( ) 口梢( )
健盘 ( ) 草从( )
伐替 ( ) 勿忙( )
11.写出句中加横线词语的反义词。
(1)细丝慢慢变成弯曲的了。( )
(2)那些叶子绿的是那么新鲜。( )
(3)吃了点药,我觉得舒服多了( )
12.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残阳:________________ 可怜:________________
流萤:________________ 天阶:________________
13.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缘”字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字字母( ),音节是( ),这是一个( )音节。按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 ),再查( )画。“缘”字在字典里的解释是:①缘故 ②因为;为了 ③缘分 ④沿着;顺着 ⑤边。请给下面词句中的“缘”字选择合适的解释。
(1)无缘无故( )(2)不解之缘( )(3)只缘身在此山中( )
14.选词填空。
柔弱 柔和
(1)蟋蟀的挖掘工具很( )。
(2)我们在( )的灯光下看书。
简朴 俭朴
(3)爷爷一生过着( )的生活。
(4)蟋蟀的住所很( )。
隐蔽 隐藏
(5)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 )所藏身。
(6)青草丛中( )着一条倾斜的隧道。
1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 )墙壁很光滑。
(2)( )感到疲劳,蟋蟀( )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
(3)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 )有温和的阳光。
(4)( )蟋蟀的工具是那样柔弱,( )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5)( )有骤雨,这里( )立刻就会干的。
三、语言表达
16.口语交际:
小明看书总喜欢趴在桌子上,作为她的好朋友,你想对她说:
__________________。
17.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我把蟋蟀养在笼子里。(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
(2)蟋蟀怎么会有建筑住宅的才能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
(3)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
18.大阅读展示,我最棒!
本单元我们观察了爬山虎的脚,探秘了蟋蟀的住宅,课下你读过哪些关于动物或植物的文章呢?请列举文章名称(至少三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0分)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神农尝百草
远古时代,有个叫神农的天神,他牛头人身,力大无穷,仁爱苍生。
那时候,人类吃野草野果,喝生水,吃地上爬行的小虫子,所以常常中毒、受伤、生病甚至死亡。
神农看了很着急,总在想办法来解救人类。有一天,神农来到金冈一带,品尝草木,发现草木有酸、甜、苦、辣等味道。他就将带有苦味的草给咳嗽不止的人吃,吃完后,咳嗽症状立刻减轻不少;他把带有酸味的草给肚子疼的人吃,这个人的肚子就不疼了。于是,神农发现了药草可以为人类治病。
为了体验不同药草的药性,并根据不同的药性为人类治病,神农亲口尝百草。尝百草不仅十分辛苦,而且还有生命危险。有一天,神农尝药草中了十二次毒。他被毒得死去活来,痛苦万分,所幸的是他又坚强地站起来了。神农浑身是透明的,什么地方中了毒,那个地方就会变黑。这样,神农就知道了什么药草会伤害人体的哪个部位,也知道了用什么药草来给人类治病。
可是后来,神农在尝一种名叫断肠草的药草时,不幸被毒死。神农为了天下黎民百姓,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19.文中的“____________”一词概括了神农的品质。
20.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过渡句。
21.神农是怎样发现药草可以为人类治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22.神农为什么要亲口尝百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神农是神话里的人物,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和神农一样无私奉献的人,你能举出一个例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24.从选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光滑( ) 湿润( ) 复杂( ) 渺小( )
25.根据选文内容填一填。
(1)这段话中,“屋子”指________________,“主人”指__________,“工具”指___________。
(2)蟋蟀住宅的内部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联系全文,作者不仅把蟋蟀挖掘的洞穴说成是“住宅”,而且称其为“伟大的工程”,这样说是否有点夸张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0分)
27.表达与交流。
同学们,法布尔通过细致观察,发现了好多昆虫的秘密,并写下科学巨著《昆虫记》。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有过什么有趣的发现吗?请写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注意重点突出,写出真情实感,题目自拟。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要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多积累。
A.“骤然”读音错误,应是“骤(zhòu)然”。
B.“抛出”读音错误,应是“抛(pāo)出”。
C.“倾斜”读音错误,应是“倾(qīng)斜”
D.读音正确。
2.B
【详解】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要结合原文内容分析作答。根据《爬山虎的脚》一文中“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可知,爬山虎先触墙,接着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然后巴住墙,用细丝拉住,最后紧贴在墙上。
3.C
【详解】本题考查语句复位。作答时需将提供的一个句子插入所供文段中的某个地方,构成整个文段的合理性即可。可以参考的答题方法如下:
①通读全段,了解大意。
②结合语境,寻找规律。
③代入原文,通读检查。
题中句子①介绍水仙花是漳州的骄傲,句子②介绍两种水仙的兴涛及芬芳,句子③介绍漳州水仙花驰名中外。结合所给句意可知,应将其放在①②之间。
4.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的运用。作答时要先分析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再结合句意及语境选择合适的关联词。“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与“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这两个分句之间存在条件关系,再结合句意及语境分析可知,应该用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如果……就……”。
5.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的背诵情况。
B.《浪淘沙》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沙。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6.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义的掌握情况。
《题西林壁》中的“题”意思写。
A.话题:谈话的中心。
B.题诗:就一事一物或一书一画等,抒发感受,题写诗句。
C.试题:考试的题目。
D.练习题:练习的题目。
7.B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答题时应注意,先要抓住关键词,把握诗句的原意,然后准确把握各个选项的说法,再和诗句比照,选出恰当的答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出自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中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由此可知,其中蕴含的一个与“观察”有关的道理是“从不同角度观察,结果会有不同”。
A.诗句中没有体现“反复观察”。
B.正确。
C.诗句中没有体现过程与结果的重要性的对比。
D.诗句中没有体现“连续观察”。
8. 瞧不起 嫩绿 顺风 均匀 重叠 缝隙 茎叶 叶柄
【详解】本题考查组词。
结合拼音写出汉字的词组。
瞧可组词瞧见、瞧不起等。嫩可组词嫩绿、水嫩等。顺可组词顺利、一帆风顺等。均可组词均匀、平均等。叠可组词折叠、叠起来等。隙可组词空隙、缝隙等。茎可组词根茎、茎叶等。柄可组词手柄、叶柄等。
9. 朝廷 蘑菇 铜镜 歌谣 家庭 磨面 意境 遥远
【详解】略
10. 提 陪 哼 哨 键 丛 代 匆
【详解】形近字的考查。可从偏旁、部首、读音去辨析。
11. 平直 陈旧 难受
【详解】略
12. 夕阳 可爱 飞动的萤火虫 皇宫中的石阶
【详解】考查对词语的解释。解释词语可以查字典;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理解词语的意思后要注意识记。
残阳:指将落的太阳。
可怜:诗中是可爱的意思。
流萤:指飞行的萤火虫。
天阶:宫殿的台阶,多借指朝廷建筑设施。
13. Y yuán 整体认读 纟 9 ① ② ⑤
【详解】略
14. 柔弱 柔和 俭朴 简朴 隐蔽 隐藏
【详解】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辨析。对近义词辨析时,一是注意词义、感彩、程度、范围等细微的差别,结合语境意思来选择答案。二是注意语意的衔接和词语的搭配。
柔弱:常指体弱,易感疲劳的;易得病的(身体柔弱)。
柔和:柔软,温和。
简朴:朴素简单。
俭朴:俭省朴实。
隐蔽:借助别的东西遮盖掩藏。
隐藏:隐蔽躲藏,不让别人发现。
15. 但是 如果 就 并且 因为 所以 即使 也
【详解】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运用。所谓关联词,就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句子组合在一起,叫复句,也叫关联句。
复句通常用一些关联词语来连接。它有如下特点: 第一,作为联接分句、标明关系的词语,关联词语总是标明抽象的关系,可以作为某类复句的特定的形式标志。 第二,关联词语性质复杂。第三,说话时很容易发现必须带有的一到二个词语,虽然意思不同,但连在一起无论是说还是听都觉得很舒服。
第(1)题前半句是对一件事的陈述,后半句表示一种意思的转折,所以用“但是”;
第(2)题前半句是一种假设,后半句是假设的结果,所以用“如果……就……”;
第(3)题前半句已经是对事物的一种陈述了,后半句,又补充说明一下,所以用“并且”;
第(4)题前半句表示事情的原因,后半句是因为前半句产生的结果,所以用“因为……所以……”;
第(5)题前半句是一种假设,后半句是强调假设有骤雨强调结果还是跟没有一样,所以用“即使……也……”。
16.写字时姿势要正确,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
【详解】略
17. 蟋蟀被我养在笼子里。 蟋蟀不会有建筑住宅的才能。 当春天来临的时候,垂柳就换上嫩绿的新装。
【详解】(1)本题考查改写句子。
改成被字句。“被字句”的基本格式是“谁被谁怎么样”。其中前者的“谁’为被动者,后面的“谁”为主动者,而“怎么样”为动。应改为:蟋蟀被我养在笼子里。
(2)本题考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首先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有不去不,没不加不。)其次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最后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3)本题考查的是仿写句子。
注意例句的结构,仿写要注意使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和结构即可。注意仿写的合理,不要有错别字。
拟人句是一种修辞手法,它是让被描述的事物具有人的某些性格、情感、动作、神态等,把它人格化了。
18.《猫》、《公鹅》、《母鸡》
【详解】本题考查课外搜集与积累。
学生根据自己积累的知识把课下读过关于动物或植物的文章写出来即可,注意题干要求不少于三个。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19.仁爱苍生 20.神农看了很着急,总在想办法来解救人类。 21.他在品尝草木时,发现草木有酸、甜、苦、辣等味道。不同味道的草木能治不同的病。 22.神农为了体验不同药草的药性,并根据不同的药性为人类治病,亲口尝百草。他的这种为人类勇于尝试、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佩服。 23.钟南山
【解析】19.通读全文,可见文章第一段是对文章总的概括,综合全文看,仁爱苍生最符合神农的品质。
20.过渡句:一个句子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的内容,这个句子就是过渡句。即呈上启下。文章第三段首句可见承接上段人们经常死亡,他感到很痛心,来接下一段他勇尝百草。
21.这道题考查对全文的理解以及对段意的概括。从短文第三段可以得出结论。
22.他为别人着想,自己以身试药。为了体验不同药草的药性,并根据不同的药性为人类治病,亲口尝百草。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敬佩。
23.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我们生活中非常多,两弹一星钱学森,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以及国宝医生钟南山。任何举例都可以。要符合要求。
24. 粗糙 干燥 简单 伟大 25. 蟋蟀的住宅 蟋蟀 蟋蟀的前足、钳子、后足、后腿 简朴 清洁 干燥 卫生 26.不夸张。因为蟋蟀的整个身躯是那么柔弱,用来挖掘的工具仅是细弱的前足、钳子、后足和后腿。与要完成的工程比,反差很大。而且设计的住宅既舒适又安全,相比较而言,它的住宅可以称得上是“伟大的工程”。
【解析】24.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找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
25.此题考查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1)这段话中,“屋子”联系上文,可知道指蟋蟀的住宅,“主人”则是指蟋蟀,从“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工作做得很快。蟋蟀钻到土底下,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不大一会儿,它又进去,用钳子和耙继续工作。”可以获取“工具”指的是蟋蟀的前足、钳子、后足、后腿。
(2)此题考查文本的归纳总结能力。内部特点结合句子: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蜂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蜂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把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蜂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蜂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26.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课文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可以知道,蟋蟀的整个身躯是那么柔弱,用来挖掘的工具仅是细弱的前足、钳子、后足和后腿。与要完成的工程比,反差很大。而且设计的住宅既舒适又安全,相比较而言,它的住宅可以称得上是“伟大的工程”。
27.
蚂蚁的奥秘
蚂蚁虽小,但只要认真去观察,就能发现许多的秘密。
你们知道吗?蚂蚁可以通过它们的触角,来找到回家的路。有一天,我到外婆家的花园玩,花园里有许多的昆虫。不一会儿,我便看见了一只蚂蚁从洞里面出来,我想:怎么只有一只蚂蚁出来呢?它应该是蚂蚁的侦察兵吧。它走了一大段路,可能觉得这儿没有危险后,便快速的返回洞里。我想:它走了这么远,应该已经找不回回家的路了。可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它竟然没有走错,而且还安全地走回了洞里。我急忙冲回家里,打开《十万个为什么》。看完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蚂蚁行走的时候,它们在地面留下一种特殊的气味,只要它们回来时,按照它们之前留下的气味走,自然就不会迷路了。唯一不足之处是,蚂蚁只会按着原来留下气味的那条路来回走,不管那条路多危险,它也只会走那条路。没办法,这是它们的单向思维。
我的脑海里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我能发明一个自动识别回家路线的工具,那该多好啊!不管我们在什么地方迷路,它都可以带你安全的回到家。特别是老人、小孩,有了这个工具之后,就算迷路了也不怕,因为这个工具会为你导航一条安全的路线回到家。
我一定要好好读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早日实现我的发明而奋斗。
【详解】本次习作考查话题作文。
仔细阅读作文题干,要求我们写一下自己有趣的发现。学生仔细回忆日常学习生活,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进行描述,内容详略得当,语言通顺即可。
开头:开门见山式开头或揭示中心式开头引出下文。
中间:这是本次作文的重点。我们需要通过叙事的方式来讲述自己的发现。注意:
①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
②一般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写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③要突出重点,不要平铺直叙,重点的场面或过程要详写,写具体;
④环境描写对反映文章的中心很有作用,所以在叙事时,有时也要注意写清楚环境。
结尾:点题,收束全文。抒发自己的感情。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