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综合检测卷(试题)-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僵硬 苍蝇 吟诵 营地 B.驻扎 住房 注目 拄着
C.小区 曲线 弯曲 扭曲 D.思考 湿润 丝线 斯文
2.填入“引蛇出____”“狡兔三____”“龙潭虎____”“筑____引凤”四个词语中的字,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窝 窟 穴 屋 B.洞 窟 穴 巢
C.洞 窝 穴 巢 D.洞 穴 厩 窝
3.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操场 枯委 重叠 缘起 B.废劲 固定 客厅 临时
C.良好 茎干 地趾 倾倒 D.扒土 搬运 铺设 骤雨
4.“爬山虎的脚_______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____成小圆片,____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____一把,使它紧____在墙上。”按顺序填写横线上的字,正确的一项是( )
A.触 变 巴 拉 贴 B.巴 变 拉 爬 贴
C.触 变 挨 拉 贴 D.触 形 粘 拉 爬
5.下列词语中与“随遇而安”的意思相近的是( )
A.安之若素 B.随风而动 C.随心所欲 D.形影相随
6.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题西林壁(书写,题写) B.骚人阁笔费评章(同“搁”,放下)
C.可怜九月初三夜(怜惜,同情) D.只缘身在此山中(因为)
7.把“外婆说,野菊花还有消毒止血的功能”插入语段中,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外婆告诉我,野菊花有许多用途。②那天我爬上山坡摘野菊花时,不小心滑了一跤,脚上擦破了皮。③外婆马上摘下几朵盛开的野菊花,挤出汁后敷在我的伤口上。④没几天,伤口就好了。⑤以前穷人买不起药治伤,就用干的野菊花熬水洗伤口,还真管用。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⑤之间
二、填空题
8.结合句子,读拼音,写字词。
王老师喜欢在cāo chǎng( )一cè( )的小gé lóu( )上yín shī( ),因为站在那里,远看是chóng dié( )的shān fēng( ),近qiáo( )是一片nèn lǜ( )的草地。
9.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
(2)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功夫,弃去毫不可惜。( )
(3)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 )
10.写出下列词语的修辞方法。
(1)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坦上弹琴。( )
(2)他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 )
11.读句子,体会加点词语的作用。
(1)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逐渐”这个词语运用得很准确,它写出了爬山虎的脚是______。
(2)我至少把寒假作业做完,才能外出旅游。
“至少”这个词强调了“我”外出旅游的最低要求是:______。
(3)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
“主要”这个词语不能去掉,因为这个词说明了须鲸除了吃______,还吃______。
12.读读课文《蟋蟀的住宅》,完成填空。
(1)蟋蟀的住宅指的是 。
(2)从哪里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在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并读一读。
13.积累。
(1)____________,只缘身在此山中。(选自苏轼的《________》)
(2)博学之,__________,__________,明辨之,__________。(选自《礼记》)
(3)通过第三单元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蟋蟀建造住宅会选择___________、有温和阳光的地方;爬山虎的脚是____________,像蜗牛的触角;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取长补短。
三、语言表达
14.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绿绿的爬山虎爬满了学校北边的院墙。(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昆虫记》的作者是法布尔写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鸣叫。(把蟋蟀当作人来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铺得那么均匀。(用加点字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口语交际。
(1)小红看书总喜欢趴在桌子上,作为她的好朋友,你想对她说:__________________。
(2)班会上,老师让每个同学谈谈自己是怎么保护眼睛的。你想与大家分享的好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爬山虎的脚_______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_______成小圆片,_______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_______一把,使它紧_______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_______。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16.把下面这些词填写在文中合适的地方。
拉 触 变 爬 巴 贴
17.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请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用“______”画出来。
18.“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这句话说明了作者观察得非常仔细。试着用这种方法写一种你观察过的东西:如果你仔细看_________,你会想起________。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福建土楼标志性建筑——南靖田螺坑土楼群导游词
该土楼群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首批中国景观村落,由1座方楼、3座圆楼和1座椭圆形楼组成。方楼一一步云楼居中,其余4座环绕周围,依山势错落布局。在群山环抱下,居高俯瞰,像一朵盛开的梅花点缀大地。从山脚仰视,则像布达拉宫雄踞山腰傲视人间。田螺坑土楼群的精美建筑组合,构成人文与自然巧妙形成的绝景,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令人叹为观止,是所有福建土楼中形体组合最为壮观的土楼群。
19.南靖田螺坑土楼群位于我国的( )省。
A.湖南 B.广东 C.福建 D.浙江
20.根据材料,用一个词语形容南靖田螺坑土楼群,不合适的一项是( )
A.结构奇巧 B.历史悠久 C.规模宏大 D.傲视群雄
21.“在群山环抱下,居高俯瞰,像一朵盛开的梅花点缀大地。”这句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列数字 B.举例子 C.打比方 D.作比较
22.游人参观田螺坑土楼群后,有什么深刻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23.小练笔。
法布尔生动地描写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它是如何建造住宅的。请你也试着仔细观察,准确,形象地描写生活中的事物。可在以下内容中任选其一。
蚂蚁搬运食物 蜗牛爬行 牵牛花爬藤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掌握。
A:僵硬的硬读作yìng;苍蝇的蝇读作ying;吟诵的吟读作yín;营地的营读作yíng。
B:驻扎的驻读作zhù;住房的住读作zhù;注目的注读作zhù;拄着的拄读作zhǔ。
C:四个词语里的加点字都读作qū。
D:思考对的思读作sī;湿润的湿读作shī;丝线的丝读作sī;斯文的斯读作sī。
2.B
【详解】本题考查补写词语,所给备选汉字均表示动物的住所,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可以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再结合常识,作答做起来就比较简单。
3.D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词语的书写及词语的字形,学生要注意词语的识记和积累,注意字形、偏旁和部首,字音字义,书写规范,不要有错字出现。A选项枯萎,B选项费劲,C选项地址有误,只有D 选项正确。
4.A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的识记和填空。本题主要节选《爬山虎的脚》,学生要掌握具体的细节。依据文章进行填空即可。所以选项为A,学生也可以用排除法,首先把B给排除,因为ACD 选项第一个答案是相同的,只有B不同,根据排除法排除B,然后再看第二个空,同理把D排除,只剩下A和C选项,只需要比较第三个空即可。
5.A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成语的理解能力。“随遇而安”:随:顺从;遇:遭遇。 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
A安之若素 :安:安然,坦然;之:代词,指人或物;素:平常。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B随风而动 :随缘的意思;毫无目的,任意事情发展。
C随心所欲:随:任凭;欲:想要。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
D形影相随:像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
6.C
【详解】考查词语解释。C项错误,可怜:可爱,令人喜爱。
7.D
【详解】主要考查语句的衔接,可以根据文章进行排序,使整个语句通顺。“外婆说,野菊花还有消毒止血的功能”这里说的是野菊花的功能,我们看下所给的句子出现野菊花功能的在4、5句那里,所以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在4、5句之间。
8. 操场 侧 阁楼 吟诗 重叠 山峰 瞧 嫩绿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侧、阁、吟、叠、瞧、嫩”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9. 难受 暴露 马虎
粗大
【详解】本题考查反义词。
(1)舒服:释义是指身心安恬称意,生命的自然状态及心理上的需求,得到满足以后的感觉。
反义词:受苦、疲倦、艰难、艰苦、难受、别扭、受罪。
(2)隐蔽:意思是指借助别的东西遮盖掩藏。
反义词:显露、显眼、暴露、显现、公开、揭穿、揭开、明显。
(3)仔细:意思是仔细检查;小心,当心、细心。
反义词:大意、粗略、马虎、粗心、冒失、疏忽。
细小:很小。
反义词:巨大、洪大、庞大、粗大。
10. 拟人
设问
【详解】考查对修辞的辨析能力。
(1)结合“在这平坦上弹琴”可以看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蟋蟀人格化。
(2)结合题干来看运用了设问的方式进行自问自答,表现出“他”没有特别好的工具。
11. 一点一点地变成灰色的 把寒假作业做完 虾和小鱼 其他的食物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和词语解释。
(1)“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逐渐:指渐渐;逐步。在这里指的是爬山虎的脚是一点一点地变成灰色的。
(2)“我至少把寒假作业做完,才能外出旅游。”至少:表示最小的限度。仔细阅读句子,从“我至少把寒假作业做完”可知,调了“我”外出旅游的最低要求是把寒假作业做完。
(3)“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主要:属性词。有关事物中最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在这里的意思是指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但是除了虾和小鱼之外,还吃其他的食物。
12.(1)洞穴
(2)蟋蟀和他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他常常慎重的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他不利用现成的洞穴,他的舒服洞穴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课文的内容进行辨析。本题考查的是课文《蟋蟀的住宅》
《蟋蟀的住宅》选自《昆虫记》,作者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该文章主要介绍了蟋蟀洞穴的特点和修建过程等内容。
13. 不识庐山真面目 题西林壁 审问之 慎思之 笃行之 排水优良 枝状的六七个细丝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详解】(1)此题考查学生诗词作品识记能力。
出自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全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此题考查学生名言名句的识记。
本句摘自《中庸·第二十章》,全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思是:博学,学习要广泛涉猎;审问,有针对性地提问请教;慎思,学会周全地思考;明辨,形成清晰的判断力;笃行,用学习得来的知识和思想指导实践。
(3)此题考查学生课文内容的识记理解。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语言十分风趣的笔记,昆虫学家法布尔在文中大量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把它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把它的活动比作人的活动。从课文“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可知蟋蟀选择排水优良、有温和的阳光。
《爬山虎的脚》作者叶圣陶。本文章介绍了爬山虎是如何爬墙的。结合“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知道爬山虎的脚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出自宋代的《雪梅》,全诗: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首诗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
14. 爬山虎爬满了院墙。 《昆虫记》的作者是法布尔。##《昆虫记》是法布尔写的。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唱歌。 那些花儿颜色那么艳丽,花朵那么美丽。
【详解】(1)本题考查缩句。
缩句时,要把所有修饰语去掉,要注意缩句后语句要通顺。缩写句子的步骤:① 要认真读懂原句,明白句子的意思。②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谁是什么”或“怎么样(主、谓、宾),对这部分予以保留,删掉次要部分(定、状、补)③检查是否缩成最简单的句子,是否保持了原句的主要意思。
本句缩为:爬山虎爬满了院墙。
(2)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首先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然后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其中要注意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合理。
本句句式杂糅,本句改为:《昆虫记》的作者是法布尔。##《昆虫记》是法布尔写的。
(3)本题考查改写句子。
改成拟人句。拟人句是让被描述的事物具有人的某些性格、情感、动作、神态等,把它人格化了。赋予“蟋蟀”人的某些性格、情感、动作、神态等。
示例: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4)本题考查词语造句。
用“那么……那么……”写句子。“那么”后面接形容词。
示例:白云是那么纯洁,那么淘气。
15. 不要趴着看书,对眼睛不好哦。 写字看书时,坐姿要端正,眼睛离书本一尺。
【详解】本题考查口语交际。
解答时,需要紧扣题干所呈现的现象和所表达的观点,进行概括归纳,再结合自身日常生活体验与积累作答。
(1)针对“小红看书总喜欢趴在桌子上”问题,作答时可围绕“趴着看书的坏处”来写。言之有理即可。
(2)结合平时的积累,写出你保护眼睛的方法即可。示例:每天做两次眼保健操,让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这样能够有效地缓解眼睛的疲劳。看书时注意周围的光线是否合适。不在昏暗的灯光或强烈的阳光下看书。
16.触 变 巴 拉 贴 爬 17.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18. 含羞草的叶子 我们梳头发的细梳子。
【解析】16.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拉:牵引。
触:接触;碰;撞。
变:改变(性质、状态)。
爬:昆虫、爬行动物等行动或人用手和脚一起着地向前移动。
巴:紧贴、粘住。
贴:把一种东西粘在另一种东西上。
原句是: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写了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17.本题考查找出关键句子。
爬山虎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句子是: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通过一系列动词写出了爬山虎动作的连续性,写出了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18.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例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细小的脚”比作了“蛟龙的爪子”,观察身边事物,想象相似点进行仿写即可。如:如果你仔细看树根旁边的小蘑菇,你会想起彩色的雨伞。
19.C 20.D 21.C 22.只觉得内心受到震撼,心灵受到洗涤,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同时也被工匠的奇妙设计所吸引。
【分析】19.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根据文章的标题“福建土楼标志性建筑——南靖田螺坑土楼群导游词”可以得出南靖田螺坑土楼群位于我国的福建省。
20.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结合原文的内容不适合形容南靖田螺坑土楼群的词语是“傲视群雄”形容高傲自负,轻视天下英雄。在这里形容楼群是不合适的。
21.本题考查的是滴说明方法的分析和理解。
结合原句的内容“在群山环抱下,居高俯瞰,像一朵盛开的梅花点缀大地。”这句话中把楼群比作一朵盛开的梅花,所以使用的说明方法是打比方。
22.本题考查的是开放性题目。
围绕文段中关于楼群的描写,写出自己参观的感受即可。注意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不要偏离文章的主题即可。
23.示例:过了不久,那只小蚂蚁请的援兵到了,一大群蚂蚁排成长龙阵,浩浩荡荡地跟着来了。只见这群蚂蚁配合默契,推的推,扛的扛,谁也不偷懒。有一只蚂蚁咬住苍蝇的翅膀,整个身体悬在空中,好像会飞一样。我想知道它们是否能坚持,便用石块围成一个小“城堡”,挡住它们,可没想到的是,它们把大苍蝇高高地举起来,从“城堡”的墙上翻了过去。
【详解】本题考查习作表达的能力。
注意审题,题目中告诉我们要学习《蟋蟀的住宅》中的写法,写出动物或植物的特点。平时要走进大自然中仔细观察,这是把文章写生动、写具体的保证。
观察动植物要有一定的观察顺序,先整体后局部,或者从头到脚的观察顺序来写。外形要抓住毛色、形体特点、大小等,另外注意一下动物的“特别之处”,每种动物都有自己外形独特的特点,可以抓住这些特点来写,内容会形象显得格外真实生动。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