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声现象基础(2)鲁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央视《国家宝藏》节目中的贾湖骨笛是以鹤类鸟的翅膀骨头制成的,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的乐器(如图所示),比古埃及出现的笛子要早2000年。关于骨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笛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越来越慢 B.吹奏的笛声是由笛子振动发出的
C.吹奏的笛声一定属于噪声 D.按住不同的笛孔发出声音的音调会改变
2.下列情境中不属于噪声的是( )
A.考试时校外鞭炮声
B.上课时老师讲课声音
C.图书馆几位同学热烈讨论问题的声音
D.睡觉时蚊子发出的嗡嗡声
3.八年级2班正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向后转”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这是因为( )
A.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较低
B.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
C.远处的学生听到声音的响度小
D.远处的学生听到声音的音调低
4.关于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在振动人耳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振动停止后,物体就不再发声了
C.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最快
D.次声波响度足够大时人耳也能听到
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们利用次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最快
C.植树造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只要有障碍物我们就一定能分辨回声
6.端午节,某地举行了龙舟赛,比赛时运动员喊着号子、合着鼓点有节奏地同时划桨。比赛中有关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员合着鼓点有节奏地同时划桨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B.鼓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C.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音调就越高
D.比赛时,观众主要根据音调区分号子声和鼓声
7.在学校、医院或科研部门附近,经常有如图所示禁止鸣笛的标志,通过禁止鸣笛减少噪声污染。下列措施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在教室周围多植树 B.学生戴上防噪声耳罩
C.摩托车加装消声器 D.公路两旁的隔音板
8.关于如图所示的民族管乐器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了声音的响度
B.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D.唢呐发出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9.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一定能听到声音
B.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发声停止,声音不会消失
C.振动的音叉激起的声波看不见,因而不存在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10.下面分别是音叉、钢琴与长笛发出的C调1(do)的波形图,关于三种乐器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长笛的音调最高,音叉的音调最低 B.三种乐器的音色相同
C.三种乐器的响度相同 D.长笛和钢琴的音色相同
11.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如图,把装水的酒杯放在桌上,用润湿的手指摩擦杯口边缘使其发声。当改变杯中的水量时会发现酒杯发出的声音音调不同。下列根据上述情境形成的四个问题中,可探究且能得到结论的是( )
A.摩擦为什么能使杯子发声?
B.声音是由水振动产生的吗?
C.音调为什么会随水量变化?
D.音调和水量多少有什么关系?
1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这是根据音调来判断的 B.市城区内“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用B超诊断病情,证明声波具有能量 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13.声源发出的声音在均匀空气中传播时( )
A.声波波速逐渐变小 B.声波频率逐渐变小
C.振幅逐渐变小 D.声音的音色逐渐变化
14.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也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B.噪声扰民主要是因为其音调太高
C.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m/s
D.超声波在空气中比次声波传播速度大
二、填空题
15.如图,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部吹气,使空气______发声,增加试管中的水量,吹气时声音的音调变______(选填“高”或“低”)。在医院里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的性质;倒车雷达利用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探测障碍物,帮助司机倒车,人耳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此声波。
16.声音不能在月球上传播的原因是:月表面是 ______。
17.城市一些交通繁忙处都设有噪声监测设备,该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77.0的数字,它的单位是______,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睡午觉的小超经常被姥姥家门口放的广场舞音乐声吵醒,对他来说,广场舞的音乐声属于______(填“噪声”或“乐音”)。为避免干扰,他关闭窗户,这是利用了______(填“消声”“吸声”或“隔声”)的方法来减小干扰。姥姥知道小超睡醒后要学习,于是把音量调小了,这是在______减弱噪声的。
18.四个相同玻璃瓶里装有水面高度不同的水,如图所示,主要是为了在敲击不同水瓶时改变发出声音的______;如果能分别敲击出“1(Do)”、“2(Re)”、“3(Mi)”、“4(Fa)”四个音阶,则与“4(Fa)”这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______。
19.如图甲所示,当敲响的音叉接触悬挂的小球时,音叉能把小球弹开;当用手握住音叉时,就听不到音叉的声音了。该实验表明了______。如图乙所示,将薄橡皮膜绷紧在杯口上,在上面撒一些泡沫塑料屑,敲动旁边的盆子,便会看到______,这个现象表明______。
20.通常我们把频率高于 ________Hz的声音称为超声,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
21.如图所示为甲、乙两个质地相同、大小不同的音叉,物理老师分别敲击这两个音叉发音时分别用同一示波器(各种条件都相同)屏幕显示的A、B、C三种声音的波形图。请你判断:其中A是_________音叉的发音波形图,B是_________音叉的发音波形图,C是_________(以上均选填“甲”或“乙”) 音叉的发音波形图。
22.教室内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老师的声带______产生的,并通过______传播到学生的耳朵。物理老师的嗓门真大,是指声音的______大,“闻声知人”是根据声音______判断的。噪声已经成为严重污染源,教室外面出现嘈杂的声音,关上门窗是在______过程中减弱噪声。
23.如图所示,是声音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时显示振动随时间关系的波形。其中音调最高的是___________图,响度最小的是___________图。
24.考场内翻阅试卷的产声音是由纸张的___________产生的:小刚抖动试卷的频率低于___________Hz,其他同学就会听不到。如图所示,仔细观察两幅图,其中金属丝的型号是一致的,长度相同,那么弹拨A、B两根金属丝,音调较低的是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B
3.C
4.B
5.C
6.A
7.C
8.D
9.D
10.C
11.D
12.D
13.C
14.A
15.振动 高 信息 超声波 不能
16.真空
17.分贝/dB 响度 噪声 隔声 声源处
18.音调 丙
19.物体发声时在振动 塑料屑跳动 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20.20000
21.乙 乙 甲
22.振动 空气 响度 音色 传播
23.丙 甲
24.振动 20 B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