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材: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20课 课 题:夸张的脸 执教教师: 课 型:造型·表现 课 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本课是一节“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创作一张夸张的脸是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学习创作夸张的脸可以提高孩子的夸张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等能力。在学习中体会创造美的乐趣,将童稚娱乐活动融于美术学习活动中,在玩中学,在玩中创造寓教于乐。 学生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四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善于表现是他们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我设计了丰富的内容,松紧自如的环节等,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体验艺术,通过观察、体验、想象来表现自己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及创造性思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夸张的脸,初步了解人脸部的基本特征,知道夸张是艺术家进行创作的手段之一; 学习用夸张的表现手法,表现一张夸张的人脸 。 过程与方法:启发学生通过观察人物的五官、表情,尝试运用各种线条、形状塑造一张夸张的脸,提高学生对人物特征的表现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会运用夸张的手法所带来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用自己的眼光赏析美术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创新精神、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 重点:能够抓住五官特征进行夸张创作。 难点:学生能抓住人物的特征,把人脸表现的生动、有趣。 学习材料:水彩笔、勾线笔、小镜子等 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方法:
教学 环节 环节目标 学生行为 教师行为
分析 探究 初步感受五官 1.了解夸张的表情跟脸部的五官和脸部特征有关。 观察人的脸部特征,探究如何抓住脸部特征去夸张表现。 观看课件,感知、分析: 成龙:鼻子大。艺术家把成龙的鼻子变得更大了、眼睛进行了夸张。 2.马三立:耳朵非常的大、眼睛很小、脸很长,这是他的脸部特征。脸变得更长、眼睛更小、耳朵更加的大。 一、组织学生观察,欣赏“夸张的脸”课件 图1:分析成龙脸部特征,学习探究画家如何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成龙。(引出夸张) 图2:交流分析马三立先生的照片; 提问:你第一眼看到马三立先生,他的脸部有哪些特征呢?画家是如何表现马三立先生的?再次强调夸张的方法。 总结夸张的魅力。 二、出示课题:夸张的脸
感知 体验 知道夸张就是把原来大的部位变得更大,把原来小的部位变得更小; 通过观察、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各类夸张的脸型。学生能进一步了解夸张的艺术,并从不同的艺术形式中了解夸张的表现手法 观察、分析 照镜子,说自己脸部形状、五官形状。大胆表达自己的脸型。 1.出示夸张的脸型课件 字形脸:由、国、甲、申、田引导引导学生拿出小镜子,观察自己的脸部。 2.学生照镜子,观察分析自己属于什么脸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可以把人的脸型归纳概括为几种基本形状。
示范 实践 1.观看教师示范 2.画出自己的脸型 画出脸型
1.观看自己的五官,找五官的特点。 1.引导学生观察五官,抓住自己五官的特点。
教师 示范 1.通过教师讲解示范, 学生能掌握绘画步 骤 1.观看教师示范 师以自己为模特现场示范。 照镜子,观察,与同学交流老师的脸型。 五官进行刻画
创新 体验 创作表现,在实践活动中展开大胆的创意联想,达成能力目标 明确实践要求,进行创作 作业要求: 1.运用夸张的手法,画一张自己的脸。
表达 体验 1.展示自己的作品。 2.评价他人的作品。 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作品; 评价要求: 1.是否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2.主要夸张在哪些部位?
拓展 延伸 课后的延伸学习是十分必要的,鼓励学生利用其他材料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创新及动手能力。 欣赏作品 PPT展示其他材料制作的夸张的脸,鼓励学生课下使用其他材料制作 一张夸张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