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的力量 活动二 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 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逻辑的力量 活动二 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 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5 10:02: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逻辑的力量 之二
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
对于一个真正的推理家而言,他不仅能从一个细节推断出这个事实的各个方面,而且能够推断出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正如居维叶能根据一块骨头准确地描绘出一头完整的动物一样。
推理法可能被推理学者们逐步树立为一门精密的学科。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
活动重点 分析言语活动中的推理过程及形式
核心知识,导图概览
推理形式分类 常见逻辑推理形式 前提和结论的关系
演绎推理 三段论、充分条件推理、必要条件推理、排除法、二难推理 从一般到个别
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 从个别到一般
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 从个别到另一个别
探究常见逻辑推理形式
1.演绎推理(一般到个别)——三段论
由一个共同概念把两个简单性质判断连接起来,得出一个新的简单判断作为结论的推理。整个推理由三个判断组成,大前提、小前提、结论,所以称“三段论”。例如:
所有的看客都是帮凶,
柳妈是看客,
所以,柳妈是帮凶。
任何一个三段论都是由三个直言判断构成的,其中两个是前提,一个是结论。任何一个三段论都有并且只有三个不同的词项(概念)。这三个词项分别叫中项、小项和大项。中项是指在两个前提中都出现而在结论中不出现的词项,用M表示。小项是作为结论主项的词项,用S表示。大项是指作为结论谓项的那个词项,用P表示。小项和大项都在前提和结论中各出现一次。在上文所给的例子中,中项(M)是“看客”,小项(S)是“柳妈”,大项(P)是“帮凶”。
三段论的两个前提,一个称大前提,一个称小前提。大前提是指含有大项的前提,小前提是指含有小项的前提。区分大小前提与前提的排列顺序无关,而含有大项还是小项才是区分大小前提的唯一标准。习惯上,人们总把大前提排列在前,小前提排列在后。
大前提:所有的虚词都是词
→小前提:所有的介词都是虚词→结论:所有的介词都是词
(一般——个别)
在实际运用中常常可以将大小前提或结论任意省略和紧缩。
我们共产党人是不怕批评的。
——结论
省略大小前提:
大前提:共产党人是不怕批评的
小前提:我们是共产党人
改革是新事物,当然避免不了要遇到前进中的困难。
大前提: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前提:改革是新事物。
结论: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事物都免不了遇到前进中的困难。
改革避免不了遇到前进中的困难。
路边李苦
魏晋年间,有个孩子名叫王戎。7岁时,他和同伴到野外“踏青”,见山间路边有棵野生李树,果实累累,其他孩子都争相采摘,只有王戎不动。别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他说:“这李树生在路边而多果,此李必苦。”大家摘李口尝,果然味苦难食。
王戎还没口尝李果,为什么就可以断言“此李必苦”?为什么王戎比其他孩子聪明呢?这里有个对逻辑知识运用的问题。王戎是运用了形式逻辑的假言推理法。假言推理,又称假言三段论。
王戎是首先假设,如果路边李子是不苦的,那么,过路行人早就摘光了,李树不可能多果(大前提)。实际情况又是怎样呢?现在,李树多果(小前提),所以,推出,李子一定是苦的(结论)。
这是三段论最基本的一种有效形式,但并不是所有符合三段论定义的推理形式都是有效的。
例如:《十五贯》中过于执的推理就是一个无效的三段论。其推理过程为:
大前提:杀死尤葫芦的罪犯有十五贯钱
小前提:熊友兰有十五贯钱
结论:熊友兰是杀死尤葫芦的罪犯。
大前提应该改成——有十五贯钱的是杀死尤葫芦的罪犯
(大前提本身是错误的。p—q,但q—p ×)
2.充分条件推理
也叫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假言推理有两个前提,其中一个前提是假言判断,另一个前提是这个假言判断的前件或后件。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就是它的假言前提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假言推理。所谓“充分条件”,就意味着有这个条件,就一定有相应的结果或结论;
通常用“如果p,那么q”的形式表示p(前件)是q(后件)的充分条件,有p就一定有q。
进行推理的原命题是一个充分条件命题。
若ac=bc,则a=b ;
c不等于0
x,y都是偶数,则x+y是偶数;
规则1: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
——如果p,那么q→有p,定有q。
例如:如果你喜欢语文,那么你学习语文会很投入。
→如果你不喜欢语文,那么你学习语文不会很投入。(否定前件×)
→你学习语文不投入,所以你不喜欢语文。(否定后件√)
规则2: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
——如果p,那么q→并非q,并非p。
例如:如果得肺炎,就会发烧。
→小刚没发烧,所以他没得肺炎。(否定后件√)
→小刚发烧,所以他得了肺炎。(肯定后件×)
例如:
某交友相亲节目中,男嘉宾面对出场的24位女嘉宾,将自己喜欢的划入红区,其他的划入蓝区。一女嘉宾问男嘉宾:“区分不同区域是如何考虑的?”男嘉宾称,如果划入红区,一定是他感到“气场很强的”。该女嘉宾说:“我未被划入红区,那说明我气场不强。”
女嘉宾的推理就是“否定前件”,写成规范的格式就是:
如果划进红区,那么气场很强→未被划进红区(否定p),气场不(很)强。
正确:(否定后件,可以否定前件)——我气场不强,所以未被划进红区。
(可能会有气场强的未被划进红区。)
3.必要条件推理
也叫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就是它的假言前提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假言推理。
例如:《晏子使楚》中的著名典故: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此句可规范表述为:只有出使狗国,才从狗门入→我出使的不是狗国,我不从狗门入。
需注意:日常语言的逻辑推理,识别和运用关联词语很重要。
表示充分条件会用到“如果……那么……”“只要……就……”“因为……所以……”
表示必要条件会用到“只有……才……”“除非……不……”等关联词。
但有时日常推理会省略关联词语,这就需要通过辨析事理关系和表达意图来分析逻辑关系。
进行推理的命题是一个必要条件命题。
必要条件推理的第一种有效形式:只有p,才q→并非p,并非q(否定前件式)
解析:通常用“只有p,才q”的形式表示必要条件关系,p是q的必要条件,没有p就没有q。
必要条件推理的第二种有效形式:只有p,才q→有q,定有p(肯定后件式)
解析:p是q的必要条件,有p才会有q;q是p的充分条件,有q就一定有p。
比较:充分条件推理与必要条件推理的不同规则
充分条件推理规则:
①肯定前件就能肯定后件
②否定后件就能否定前件
③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
④否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
必要条件推理规则:
①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
②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
③肯定后件就能肯定前件
④否定前件就能否定后件
4.排除法(选言推理)
一件事共有n种可能,排除(n-1)种,剩下最后一种就成为必然。
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河中石兽》)
老河兵凭借自己的丰富经验,使用排除法,判断出石兽在上游。他的推理过程是这样的:
石兽要么在原处,要么在下游,要么在上游
→石兽不在原处,也不在下游
→所以,石兽在上游
(排除法 排中律的运用)
运用排除法有两点须注意:
注意前提中有没有穷尽所有可能,如果没有穷尽所有可能,就有可能犯类似“假二择一”的错误;
2. 注意前提中列出的可能彼此之间是否相容。不相容的既可以用“排除—肯定”法,又可以用“肯定—排除”法;相容的就只能采用“排除—肯定”法,不能采用“肯定—排除”法。
即时小练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有个食客叫冯谖。一次,孟尝君请冯谖到薛地去收债。辞行的时候冯谖问:“债收完了,买什么回来?”孟尝君说:“您看我家缺什么就买什么吧。”冯谖赶着车到薛地,派官吏把该还债务的百姓找来核验契据。核验完毕后,他把所有的债款赏赐给欠债人,并当场把债券烧掉,百姓都高呼“万岁”。冯谖回来后见孟尝君。孟尝君问他:“债都收完了吗?怎么回来得这么快?”冯谖说:“都收了。”“买什么回来了?”孟尝君问。冯谖回答道:“您曾说‘看我家缺什么’,我私下考虑您宫中积满珍珠宝贝,外面马房多的是猎狗、骏马,后庭多的是美女,您家里所缺的只不过是‘仁义’罢了,所以我用债款为您买了‘仁义’。”
案例 公式
收债完毕,给孟尝君家或者买珍宝、牛马、美人,或者买仁义 p或q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
所以,收债完毕给孟尝君家买仁义 ③______
(1)上面的故事中,冯谖运用了①推理做出废债买义的举动,这个推理的形式是②。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2)写出详细的推理过程和公式。
排除法
否定肯定式(排除——肯定)
孟尝君家不需要买珍宝、狗马、美人
非p
所以q
5.二难推理
二难推理适用于一件事情有诸种可能,而诸种可能都会导致同一种情况的情形。
例如:《红楼梦》第六十四回中,贾宝玉得知林黛玉在私室内用瓜果私祭时想:“但我此刻走去,见他伤感,必极力劝解,又怕他烦恼郁结于心,若不去,又恐他过于伤感,无人劝止。两件皆足致疾。”
解析:分析案例中宝玉的推理过程,有以下体现:
→若去劝解,黛玉会烦恼郁结于心而致疾
→若不去劝解,黛玉会过于伤感而致疾
→或者去劝解,或者不去劝解
→总之,黛玉会致疾。
这段文字推理严密,把宝玉因爱至深至切而矛盾纠结的两难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就是两难推理的最基本的一种形式,不同情况会导致同样的结果;也就是说无论如何选择,都会导致同一个必然的结果。规范化表达如下:
如果p,那么r→如果q,那么r
p或者q→总之r
请补全下列二难推理
有一位青年拜当时著名的辩者普罗塔哥拉斯为师学习法律,就学费给付事宜,两人达成协议:毕业时先给付一半学费,另一半学费待该青年第一次出庭打赢官司后付清。但毕业后此君一直未出庭打官司,也不肯给付另一半学费。普罗塔哥拉斯无奈,只好将其告上法庭。在法庭辩论时,普罗塔哥拉斯提出以下二难推理:
如果① ,那么按照协议约定,② ;
如果③ ,那么④ ,⑤ 。
总之,无论学生的这场官司输还是赢,⑥ 。
学生胜诉
他必须付清余下一半学费
学生败诉
按照法庭判决
他必须付清另一半学费
他都应当支付一半学费
二难推理:在前提中提出两种可能,然后由这种可能引伸出两种结论,对方无论选择其中的哪一种结论,都会陷入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境地。
《第二十二条军规》
《皇帝的新装》中,上从皇帝、大臣,下到普通百姓都陷入了一个二难境地中:他们要么承认自己看不见,根据骗子预先设好的前提,那就等于承认自己是不称职或愚蠢的人;要么宣称自己看得见,但又违背了事实,是一种说谎的行为。
应用:文学艺术创作——小说的情节结构设
5.阅读下面的诗歌,思考诗歌中的逻辑推理形式,概括其推理过程。
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姚燧《凭阑人·寄征衣》)
(1)逻辑推理形式:_________
(2)概括推理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时小练
如果寄征衣,你就不会回家,非我所愿→如果不寄,你会受寒,非我所愿→或者寄征衣,或者不寄征衣→总之,不能如愿。
二难推理
6. 归纳推理(从个别到一般)
当宋高宗与秦桧一心求和,一天连下十二道金牌,劳苦大众记住了“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你,那庄严的宋岳忠武王庙便是最好的见证。当受到权臣的排挤、唐宪宗的贬谪,潮州人民记住了你“八月为民兴四利”的福祉,留下了“一片江山尽姓韩”的佳话。……可见,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有着英雄情结的民族。
推理形式可以概括为:S1是P→ S2是P (……Sn是P)→ 所有S是P
抓住个性,推知共性。一般来说“归纳推理”的“归纳”是指不完全归纳。
在一个平面内,直角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锐角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钝角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是全部的三角形;所以,平面内的一切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
演绎推理的结论涉及的范围没有超出前提。所以前提真,结论一定真,是必然性推理;
归纳推理的结论涉及的范围超出了前提,所以前提真,结论不一定真,是或然性推理;
“黑天鹅”
7.类比推理(从个别到另一个个别)
由两个事物一个(一些)方面相似而推出它们另一方面也相似的推理。注意:结论与前提分属不同的范畴。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邹忌的这番话,结论是“王之蔽甚矣”,他是如何推出的呢?其推理过程可概括如下: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     齐王
妻→私——→ 宫妇左右
妾→畏——→ 朝廷之巨
客→有求——→四境之内 受蔽
我身边的人和我有情感利害关系,他们没有告诉我徐公和我孰美的真相→大王身边的乃至普天下的人和大王都有情感或利害关系→他们也不会告诉大王一些事情的真相。
《拿来主义》
自诩 做法 结果
尼采 自诩为太阳 只想给予,不想取得 发了疯
中国 自诩地大物博 只想送去,不想拿来 子孙沦为亡国奴
推理形式可以概括为:
A对象具有c、d属性→B对象也具有c属性→B对象也具有d属性
即时小练
7.我国古人善用譬喻来说理,这些譬喻有些是类比推理,有论证的价值;有些只是一般性比喻,只有修辞的价值。学生只有掌握了类比推理的基本形式,才能合理区分两者。
请问以下案例是不是类比推理?
(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春秋·杂下之十》)
(2)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3)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六国论》)
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类比推理:
橘(A)生两地味(c)不同,民(B)生两地不盗而转盗(c)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水土不同使橘的味道不同
→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 楚之水土使齐民入楚善盗
2.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三国演义》)
比喻论证:只有修辞效果,表达(刘备)自己得到诸葛亮如鱼得到水,凸显君臣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3.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六国论》)
类比推理:
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因为薪助火势
→以地事秦,地不尽,侵不止→ 因为地助秦强(贪)
判断是否为类比论证,关键看形式结构。
8.老子云:“治大国,如烹小鲜。”请指出其中的逻辑推理形式,并根据烹饪佳肴与治理国家的相通之处,谈谈你从中得到的治国启示。
(1)逻辑推理形式: __________
类比推理。
治理大国如同烹制佳肴:
→做菜不能随意翻动,要掌握好火候,尊重烹饪的规律;
→治国不能朝令夕改乱折腾,要了解国情,体察民意,尊重规律,科学施政。
比较对象 推理形式分类或语用手法的不同 区别特点
第一组 三段论
归纳推理
难点比较:比较“三段论”与“归纳推理”、“类比推理”与“比喻”,思考其推理形式分类或语用手法的不同及区别特点,填写任务表。
演绎推理形式
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结论涉及的范围没有超出前提,前提真,结论一定真,是必然性推理;不能增加新知。
归纳推理形式
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抓住个性,推知共性;结论超出了前提,所以前提真,结论不一定真,是或然性推理;可以增加新知。
第二组 类比推理 (5) (6)
比喻 (7) (8)
类比推理形式
是从个别到另一个别的推理;推理形式结构为由两个事物一个(些)方面相似而推出它们另一方面也相似;是一种或然性推理;属于逻辑思维技巧。
语言修辞手法
主要是修辞的效果,目的在于凸显某方面的内容或表达生动形象的效果;属于语言表达技巧。
(三)常见逻辑推理形式运用练习
1.阅读下面的语段,思考袁滋的逻辑推理形式,概括其推理过程。
冯梦龙的《智囊全集》里记载了一个令人称奇的故事:唐代有一个农夫耕田时挖到一瓮马蹄形黄金,乡里(古代居民组织单位)立刻派人送到县衙去,县官担心公库防护不严,就放到自己家里。隔夜打开检验,发现都是土块。瓮金出土时,乡里人都曾去见证。县官无法辩白,最终承认将黄金掉包的罪名。就在快要定案的时候,事情传到了一个叫袁滋的官员耳里,袁滋说:“我怀疑这案子里有冤情。”州府长官让他重新调查。他点验出瓮中“马蹄金”共二百五十多块,请金铺铸造同样形状和大小的马蹄金,才造出一半数目,总重就达三百斤了,又了解到当初是两个农夫用竹扁担抬着瓮到县府的。算一下,如果这二百五十多块是真金,就不是两个人能抬得动的。这说明在运到县衙之前,金子就被换成土块了。至此案情大白,县官洗清冤屈。
(1)逻辑推理形式:_____________
(2)概括推理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充分条件推理
如果县官以土换金,那么不可能只有两个人用竹扁担抬送金子到他那里→但事实上,运“金”的只有两个人,用的是竹扁担→所以县官收到的不是黄金,不可能以土换金。
2.三段论是演绎推理中的一种简单推理判断,它包含一个一般性原则的大前提,一个附属于大前提的小前提,一个由此引申出的符合一般性原则的结论。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要求:大前提必须引用名言,语言简明、连贯,句式不要求完全一致。
示例:“机遇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我们是有准备的人,所以最终我们将获得机遇。
(1)仿写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写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是勇者,所以最终我们将取得胜利。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要努力做时代的君子,所以我们要努力奋斗、自强不息。
3.阅读《烛之武退秦师》片段,联系文章语境,思考晋侯在秦伯与郑结盟,并退兵不辞而别后的表现。指出晋侯的逻辑推理形式,并概括其推理过程。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逻辑推理形式:_______
(2)概括推理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排除法
秦伯已与郑结盟,并退兵;晋国要么击秦,要么退兵→如果击秦,“不仁”“不智”“不武”→所以,只好退兵回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