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觉醒与殉情:悲剧女性的心路历程”
——《氓》《孔雀东南飞》对比阅读
中国古典诗歌以抒情为主,也有一些侧重叙事的诗作,如《氓》和《孔雀东南飞》。
《氓》在以第一人称自述经历的同时,也带有强烈的抒情性;而乐府诗的代表作品《孔雀东南飞》则继承了《诗经》的传统,“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以第三人称叙事,结构巧妙,人物形象丰满。
这两个作品都是讲述古代婚姻爱情悲剧的诗歌,都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氓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____________,收录了从__________到__________的诗歌,共______篇。《诗经》是我国_____________(风格)诗歌创作的源头,对我国诗歌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任务单:《诗经》常识
温故知新
“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东汉·何休
“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反映了约500年的社会面貌。孔子曾概括《诗经》的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走近《诗经》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
《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分《小雅》和《大雅》;
《颂》是朝廷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诗经》的表现手法主要有赋、比、兴三种。
走近《诗经》
《诗经》“六义”
《诗经》在艺术手法上主要采用赋、比、兴的方法。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赋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走近《诗经》
比:类比,比喻。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如《魏风 硕鼠》通篇用比;又如《卫风 硕人》连续用“葇荑”(初生的茅草)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瓠瓜的子)喻美人之齿。
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朱熹解释“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如《周南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用“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任务一 梳理人物经历,绘制婚姻轨迹图
自由朗读诗歌。根据诗歌章节内容,用三个词语(短语)将女主人公的婚姻经历绘制成轨迹图。
相识允婚
相思成婚
遭弃离婚
任务二 复原心理时序,描写弃妇当时景
根据婚姻轨迹图,请在诗歌中标注出实写弃妇当时状态的部分,结合三、四、五、六节内容展开联想,分析景物描写的虚实,想象弃妇当时身处怎样的场景(何时何地何景),从而触发了她的回忆和感触,并就此以第一人称写100字左右的场景片段。然后在婚姻轨迹图的基础上,重新绘制弃妇的心理时序图。
提示:文中三次出现的淇水哪次是实写?
为什么选择了桑叶来进行对比性托兴
任务二 复原心理时序,描写弃妇当时景
马车缓缓地在路上颠着,那个住了三年的房子已经逐渐消失在视线之外,曾经在那里吃苦受贫的日子也成了过往。日暮黄昏,马车又来到了淇水边,水浸湿了车两旁的布幔,缓慢而承重,仿佛有意拖着我多看它几眼。这淇水曾是我对他思念的屏障,现如今是我和他两清的见证。水边的桑叶已经枯黄褒败,正如现在回家的我一般,年老色衰。那些曾经的年少无知、纯粹盲目都一一浮现在眼前,女子的感情是专一不二的,而男子却是朝三暮四的,女子怎能轻易地沉溺于爱情
遭弃离婚
相识允婚
相思成婚
任务二 复原心理时序,描写弃妇当时景
遭弃离婚
相识允婚
相思成婚
思考:这样的心理时序和原诗的结构安排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
思考:这样的心理时序和原诗的结构安排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
原诗结构从相识相恋写起,能够将婚姻前后的状态进行对比,婚前男子求婚时的憨态与婚后的不仁和凶暴形成对比,婚前女子对美好爱情的憧憬与婚后辛苦操劳却被抛弃的悲伤痛心形成对比。这是一种精心的结构安排,但也是她潜意识里最自然不过的流露。文中三次提到的淇水,就是女主人公思绪的轨迹。
作为弃妇,她的心情悲痛而又惘然,人处于这种心情之下,所产生的忆念,往往是由近边的景物唤起的,这在心理学上称作“暗示”。“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是弃妇归途中的实境,当年初议婚约时,她曾“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正是渡过了淇水,他们才订下了“秋以为期”的誓约,也才有了之后的一切。
思考:这样的心理时序和原诗的结构安排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
淇水,是她那段以欢乐始、以悲伤终的生活的“见证人”。因此,弃妇很自然地从以涉淇订约为中心的初恋开始回顾,开始了她的歌唱。
涉淇订约后经过焦心的盼望,终于盼来了行媒迎娶的归车,“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是涉淇订约的自然延展,是他们爱情的高潮,然而同时也是她之后不幸遭遇的起点。正因为这是欢乐与痛苦的交点,所以回忆至此,弃妇万箭攒心,不可压抑地迸发出了三、四两节的痛苦呐喊:“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当初那达于顶峰的欢爱,原来是这样的不可凭依!
由此可见,在回忆中插入的这两节抒情议论,并非巧思结撰,而是意念感情合乎逻辑的发展。
任务三 对比类文阅读,突显人物形与神
【活动一】对比分析《氓》和《江有汜》中两位弃妇面对被丈夫遗弃之际情感表达的异同,完成表格。
召南·江有汜
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
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不我与,其后也处。
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
人物 同 异
《氓》弃妇
《江有汜》弃妇
任务三 对比类文阅读,突显人物形与神
【活动一】对比分析《氓》和《江有汜》中两位弃妇面对被丈夫遗弃,情感表达的异同,完成表格。
人物 同 异
《氓》 弃妇 都表达了对丈夫始乱终弃、薄情寡义的强烈不满以及被抛弃后的悲痛之情。 理性自尊。她回忆了曾经的恋爱过程,也谴责了氓违背誓言的始乱终弃,并且承受着来自家人、社会的各种舆论压力。但是对此,她认为自己没有过错,既然感情无法挽回,那么就及时止损。
《江有汜》弃妇 强势抱怨。弃妇设想故夫日后会后悔今日的背弃行为,隐含了弃妇对于夫妇关系重归于好的企盼;预言故夫今日的轻率必将招致日后的痛苦,这又流露出弃妇恨过于爱的报复性的心态。
任务三 对比类文阅读,突显人物形与神
【活动二】在诗中找一个字,体现女子的悔恨之情。
耽
找一找:女子的“耽”体现在哪些诗句中?
任务三 对比类文阅读,突显人物形与神
【活动三】议一议:“耽”于爱情的女子最后解脱了吗?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不想活在平静的绝望中,
不甘自我沉沦,
也不是同归于尽……
张幼仪:“最彻底的伤害,是最有力的成长。”
离开了徐志摩的张幼仪,迸发了一个女子体内蕴藏的所有力量,变成一个独立、坚强且活得漂亮的女子。她在德国边工作边学习,证明自己的价值,回国后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成了中国首位女银行家。
鲍鹏山:在《诗经》中最完美的女性,我以为便是那位卫国女子。
诗,就是人心的苏醒。是从平庸、浮华与困顿中,醒过来见到自己的真身。
——叶嘉莹
孔雀东南飞
任务四 制作人物卡片
【活动】分小组为《孔雀东南飞》中的人物“刘兰芝”“焦仲卿”“焦母”“刘兄”“刘母”制作卡片。
头 像
人物:
性格特点:
代表性话语:
卡片正面
卡片反面
任务五 绘制人物关系化学反应图
【活动】刘兰芝、焦仲卿两人感情深厚,但最终依然无法逃脱悲剧的结局,这其中有哪些原因和要素?试着绘制人物关系关系化学反应图,并阐释绘制理由。
刘兰芝 + 焦仲卿 孔雀东南飞
(坚毅、自尊) (重情、软弱)
焦母(专横跋扈)
刘兄(唯利是图)
刘母(退让妥协)
……
任务六 对比阅读,跨越时空的相遇
【活动】《氓》中弃妇的不幸主要归咎于一方性格的缺点,而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不幸则主要是因为受封建礼教制度的压迫,但她们同是悲剧女性的代表。如果你能策划一场主题为“觉醒与殉情”的跨越时空的对话节目,你会设计哪些提问来引导她们发声?
【步骤一】设计主持人提问。
(关于《氓》中弃妇的,关于《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关于她们两人的。)
【步骤二】小组合作,筛选最能突出“觉醒与殉情”主题的问题,并设置主持人、氓妇、刘兰芝三个角色,展现你们的对话节目。
参考问题:
关于《氓》中弃妇的——
1.我们知道您渴望纯粹热烈美好的爱情,这从您一心一意为了家庭的付出中可以看出来,但是面对最终失败的结果,您却显得异常冷静理智,为什么?
2.如果还有机会去经营一段新的婚姻关系,你会作出哪些改变呢?
参考问题:
关于《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
1.我们知道您是一位很有个性的女性,但也有人说如果您选择妥协一些,或许你们的婚姻就能够延续,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吗?
2.您和您爱人的感情是很不错的,但是最终双双殉情,难免令人惋惜,难道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了吗?对于当时的选择,您后悔过吗?
参考问题:
关于两位女性的——
在婚姻关系中,你们觉得女性应该有怎样的态度和姿态?
【课外练习】
《跨越时空》栏目组就本期人物在官方微博发起了一个主题为“古代婚姻悲剧人物的‘觉醒与殉情’的现实启示”的探讨活动。请你发表自己的评论,不超过140字。
【古代婚姻悲剧人物的“觉醒与殉情”的现实启示】
【参考1】无论是觉醒还是殉情,其实都是女性尊重自我的独立人格的体现,这在当下社会也是值得肯定的。当然,这并不是提倡情感遇到不顺时便要选择殉情来解决,而是说我们要首先学会尊重自己,并能更客观理性地分析一段关系的得失,从而不断明确自己的情感选择,经营健康的情感关系。
【参考2】相较于殉情,我更赞成觉醒的自我。当然,这是基于现代社会的多元选择,是在女性更为独立的现实环境中而言的。但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女性在情感婚姻中确实更实易投入其中,这是女性的一种感性特征。所以,在感情世界里的自我意识、觉醒意识尤为重要:既能减少自我伤害,也能更好地推进婚姻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