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科期中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B D D C B D C D
11 12 13 14 15 16
A C B A B C
一、选择题16小题共48分:
二、综合题:共52分:
17.(1)(4分)
(2)图示区域气候干旱,沙漠广布。夏季,太阳辐射强,地面增温快导致气温迅速升高,空气上升形成热低压;热低压形成以后,来自太平洋和墨西哥湾的暖湿气流为该低压提供较为丰富的水汽;水汽上升后冷凝形成降水,释放潜热,进一步促进空气上升运动,形成雷暴天气。(6分)
18.(1)岩层断裂下陷,黄河携带的泥沙以及贺兰山的沉积物沉积而形成。(6分)
(2)冲积扇(洪积扇)。呈扇形分布,从河流出山口到冲积扇边缘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小。(6分)
(3)河流流经贺兰山区,流速较快,侵蚀搬运能力较强,携带大量的泥沙碎石,山麓地带地势趋缓,河道较为开阔,流速减慢,泥沙、碎石大量堆积形成冲积扇。(8分)
19.(1)地壳抬升伴随断裂活动,形成巨大高差,为流水侵蚀提供动力条件;主干断裂沿线岩石破碎、节理发育,为深切峡谷的发育提供构造条件;受大型断裂带控制,岩溶峡谷呈线性展布。(4分)
(2)地质时期,图示区域为浅海海域,沉积了深厚广阔的石灰岩;随着地壳抬升,该区域出露为高原,受外力作用变为夷平面;伴随强烈的抬升运动,岩层断裂,节理发育;高差加大,流水下蚀作用加剧,沿断裂带形成深切峡谷,将夷平面分割为一个个岩溶台地;在流水溶蚀和侵蚀、风化和重力作用下,峡谷数量增加,台地面积缩小,发育为峰脊状地貌。(8分)
(3)与台地区域相比,峰脊区域断裂较多,更利于峡谷的发育;峰脊区基岩为硅质石灰岩,易被化学溶蚀,峡谷密布,且岩性坚硬,抗物理风化能力强,陡峻的峰脊和峡谷得以保持;基岩为泥质石灰岩,比较难溶,仅边缘发育少量深切峡谷,成为台地区。(6分)
(4)土层薄、肥力低;多山地、丘陵,地表坡度大,水土易流失;岩层渗水性强,水分不易存储。(4分)
解析:
1.B 2.A 3.B
【解析】1.地球上的日期分界线有两条,一条是180°经线,另一条是0:00所在经线。北京冬奥会开幕时为北京时间2月4日20:00,此时180°经线为2月4日24:00,全球此时都处于2月4日,A错误,B正确;北京冬奥会开幕时为北京时间(东八区)2月4日20:00,纽约(西五区)是2月4日7:00,应旭日东升,C错误;北京冬奥会开幕时为北京时间(120°E经线的地方时)2月4日20:00,伦敦(0°经线)的地方时为12:00,为正午,D错误。故选B。
2.立春到立夏期间,太阳直射点从南半球向北移动到北半球,北京白昼时间逐渐增长,A正确;春分之前北京日出东南,春分之后日出东北,B错误;此时期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变大,C错误;北京位于太阳直射点以北,正午物影始终朝北,D错误。故选A。
3.北京冬奥会开幕日为2月4日,是立春节气,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京昼短夜长,日出东南,日落西北,正午太阳位于正南,与B图相符,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地方时计算的一般步骤:(1)找两地的经度差(2)把经度差转化为地方时差,即:地方时差=经度差÷15°/H。(3)根据要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西位置关系,加减地方时差,即:要求点在已知点的东方,加地方时差;如要求点在已知点西方,则减地方时差。
4.D 5.D
【解析】4.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光伏向日葵”可以“智能追光”,随时保持与太阳光线垂直,提高了光能利用效率,因此其发电效率大幅提高,D正确;正午太阳高度和日太阳辐射时间与当地地理纬度、天气状况有关,“智能太阳花”不能增大正午太阳高度或增长太阳辐射时间,AB错误;太阳辐射强度与太阳高度、海拔、天气等有关,“智能太阳花”不能增强太阳辐射强度,C错误。故选D。
5.与春分日相比,冬至日新疆的昼长相对较短,太阳较晚日出、较早日落,在天空中东升西落产生的水平位移较短,故“智能太阳花”展开时间更短、水平转动角度更小,故①错误、③正确;与春分日相比,冬至日新疆的正午太阳高度较小,故冬至日新疆的“智能太阳花”仰角变化幅度更小,且正午影子更长,故②④正确。故选D。
【点睛】太阳高度和昼长是影响太阳辐射量的重要因素,若不考虑地形、气候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则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的强度越大;昼长越长,太阳辐射作用的时间越长。故太阳高度越大、白昼时间越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总量越丰富。在开发利用太阳能时,需要综合考虑太阳高度和太阳方位的变化,实现对太阳辐射的有效利用。
6.C 7.B 8.D
【解析】6.据图可知,与非海陆风日相比,晋江市海陆风日午后热岛强度较小,主要原因是此时吹海风,海风从海洋上带来了相对冷湿的气流,使城市温度有所降低、热岛强度变小。ABD错误,故选C。
7.随着晋江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为热排放的越来越多,气温也越来越高,导致城市热岛效应不断增强。白天由于陆地气温上升,加大了与海洋的温差,气压梯度力增大,因此导致海风增强;由于白天陆地气温较高,导致夜晚陆地降温后仍会缩小与海洋的温差,气压梯度力减小,因此导致陆风减弱。ACD错误,故选B。
8.将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布局在郊区描述不准确,应该是将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布局在城市热岛环流的范围之外;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有利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禁止生产和使用氯氟碳化物等物质不符合实际,且其主要针对的是臭氧层空洞问题;扩大城市绿地和水域面积,可以减小城郊之间的温差,利于减缓城市热岛效应。ABC错误。故选D。
【点睛】海陆风是出现于近海和海岸地区、具有日周期的地方性风。海陆风在近地面有两个局地环流组分,即昼间由海洋吹向陆地的海风和夜间由陆地吹向海洋的陆风。 这种规律的风循环,是由于海陆的热容量不同造成的。陆地比热小,白天增温快,夜间冷却也快;而海洋的比热大,在一天之内温度不会明显的变化。于是白天,陆地空气上升,变成低压区,较冷和较重的空气从海洋流入陆地,形成海风;到了夜间,陆地冷却得快,变成高压区,而海洋空气增温上升,陆地吹来较冷较重的空气,形成陆风。这样昼夜循环就形成了海陆风。 由于陆地土壤热容量比海水热容量小得多,陆地升温比海洋快得多,因此陆地上的气温显著的比附近海洋上的气温高。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上空的空气从陆地流向海洋,然后下沉至低空,又由海面流向陆地,再度上升,遂形成低层海风和铅直剖面上的海风环流。
9.C 10.D 11.A
【解析】9.图中海洋上出现了热带气旋,可能是台风过境,台风多发生在夏秋季,又结合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开始出现高压中心,说明陆地气温降低,不是夏季,因此,图示气压分布最可能出现在9月,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0.19日08时至20日05时,图中高压中心气压没有降低,高压系统并未减弱,A错误;高压系统迅速向西移动,B错误;低压中心外围等压线数值由985升高到990,低压系统减弱,C错误;低压中心由日本九州岛移动到本州岛北部,低压系统向东北方移动,D正确。故选D。
11.与19日08时相比,20日05时渤海海域等压线变稀疏,风力减小,A正确;气压为1015-1020气压并未降低,B错误; 受偏北风影响,气温降低,C错误;高压脊控制,天气晴朗,云量减少,D错误。故选A。
【点睛】热带气旋是生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具有有组织的对流和确定的气旋性环流的非锋面性的天气尺度的涡旋的统称。它包括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 热带气旋常见于西太平洋及其临近海域(台风)、大西洋和东北太平洋(飓风)以及印度洋和南太平洋。
12.C 13.B
【解析】12.由材料及其所学知识可知,石老人是海岸基岩受到海浪侵蚀、风化作用形成的海岸地貌。阿尔卑斯山角峰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澳大利亚大堡礁是珊瑚礁群,属于生物堆积作用,北美五大湖是冰蚀作用下形成的湖泊,均不属于海浪侵蚀和风化作用。而海南天涯海角景观位于海湾的岬角上,同样是长期受到海浪侵蚀和风化作用形成的。故选C。
13.由材料可知,一阵电闪雷鸣之后,石老人突然坍塌,电闪雷鸣往往伴随着大风等极端天气;石老人屹立在青岛前海,长期以来始终受到风化作用和海浪侵蚀,从而坍塌。流水侵蚀主要是河流作用,此处位于海洋;该处没有冰川分布,也没有石灰岩分布,没有喀斯特溶蚀。故选B。
【点睛】石老人是海蚀柱景观,千百万年的风浪侵蚀和冲击,使崂山脚下的基岩海岸不断崩塌后退,并研磨成细沙沉积在平缓的大江口海湾,唯独石老人这块坚固的石柱残留下来,乃成今日之形状。
14.A 15.B 16.C
【解析】14.由材料可知,深潭位于山区陡坡的河床上,可知水在山上流下来形成巨大的惯性和冲击力,对地表的侵蚀形成了天然的坑,加之被水长时间冲刷和浸泡导致水土流失和下沉,最后形成了深潭。故自然界形成深潭的直接地质作用是流水侵蚀。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5.陡坡上水流速度较快,大块的卵石难以被冲走,和上游流水携带的较小卵石堆积在一起,形成阶梯的雏形;由于坡度较陡,流水的冲刷能力较强,对阶梯内的河床侵蚀,长期的侵蚀作用形成深潭;上游河水的输沙不饱和,导致来沙量少于水流的输水沙量,因而在深潭中沉积的泥沙较少,深潭得以保持稳定,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6.原河道修建人工深潭,可以减小水流的速度,A错误;对河流流量没有影响,B错误;由图可知,人工阶梯建成,可增加水域的面积,C正确;深潭可以使泥石流发生时,在深潭的沉积量增加,减少其对下游地区的威胁,D错误。故选C。
【点睛】在天然河流中阶梯-深潭的发育能够增大水流阻力,消减水流能量,从而保护河床,使河床得到更大的稳定性,同时这种地貌提供了多样的水生物栖息地,使得河岸生态系统保持物种多样性。从而阶梯-深潭系统代表着山区河流最健康的河床结构,也将是流域治理良好的标志。
17.【分析】本大题以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西北部地区夏季雷暴天气分布图为材料,设置两道小题,涉及等压线的判读、常见天气系统、近地面风的画法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1)
根据风的受力情况可知,近地面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影响。图示天气系统气压中心低四周高,过A点作切线,水平气压梯度力应与切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指向气旋内部,即图中的F1;该地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向右侧偏转,而风向应与地转偏向力垂直,应与摩擦力方向相反;图中F3应为摩擦力,F2应为地转偏向力,故风向应与F3方向相反,与F2保持垂直。如图:
(2)
水分和温度是雷暴形成必不可少的因素,当湿度和温度较高,就会使大量的暖湿空气上升进入大气层,从而形成雷暴。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西北部地区荒漠广布,气候干旱,每年夏季,太阳辐射强烈,由于比热容较小,该区域地面增温较快,导致气温升高非常迅速,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来自太平洋和墨西哥湾的暖湿气流为该低压提供较为丰富的水汽;水汽上升过程是降温的过程,空气中的水汽容易凝结形成强降水,吸收的热量被释放出来,进一步促使空气上升,空气剧烈上升,形成雷暴天气。
19.【分析】本题以湖南省北部的湘西地质公园的岩溶峡谷群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壳运动、外力作用、喀斯特地貌和地质构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详解】(1)结合图文材料可知,构造运动使区域抬升幅度增加,受主干断裂活动的影响,区域内表现为差异性抬升,形成了西高东低的地势,巨大的高差为流水提供动力条件;主干断裂沿线岩石破碎,节理发育,有利于水体沿裂隙追踪式溶蚀、侵蚀,为深切峡谷的发育提供了构造条件;受到大型断裂带的控制,峡谷呈线性展布,奠定了岩溶峡谷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2)大约两亿年以前,图示区域基本上是一个长期被海水淹没的海湾,堆积了深厚且面积广大的石灰岩;随着地壳抬升,该区域出露为高原,外力作用于起伏的地表,削高填洼,使其逐渐变为一个巨大的夷平面;伴随强烈的抬升运动,岩层断裂,高差加大,使流水下蚀作用加剧,沿断裂带形成规模较大的峡谷,峡谷将岩溶平面分割为一个个顶部相对平缓,四周陡峭的岩溶台地;地表水体沿着断裂或节理深入溶蚀,在岩溶平面上形成洞穴、地下河等,在流水、风化和重力等外力进一步作用下,岩体解体崩塌,峡谷数量增加,并在流水作用下不断下切并拓宽,台地面积不断缩小,上万年后,台地型岩溶地貌发育为峰脊状岩溶地貌。
(3)据图可知,与台地区域相比,峰脊区域断裂较多,更有利于峡谷的发育;根据材料“区内硅质石灰岩和泥质石灰岩相间分布……泥质石灰岩比较难溶,但土壤发育”可推知,硅质石灰岩易被化学溶蚀,成为峰脊区,而泥质石灰岩比较难溶,但土壤发育,成为台地区。而且,硅质石灰岩地层岩石坚硬,抗物理风化能力强,能够保持陡峻的悬崖峭壁地貌形态,呈现峰脊状,峰丛山地与峡谷间隔距离小,峡谷数量增多。
(4)结合材料和所学喀斯特地貌知识可知,湘西地区石灰岩广布,且因强烈的抬升运动,岩层断裂,节理发育,地表起伏大,所以土壤易随水流沿地表,或垂直方向上的断裂和节理流失,导致当地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土层薄、肥力低;水分不易存储,制约着当地农业的发展。
【点睛】分析地貌的成因,要结合内营力、外营力、岩石性质、构造状态和气候等因素。漳浦县立人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科试卷(选考)
考试范围:必修一、二,选择性必修一第一、二章、第三章第一节;
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24届北京冬奥会于北京时间2022年2月4日20:00正式开幕,此日恰逢二十四节气(下图)之首的立春,开幕式上的倒计时环节采用了二十四节气的创意元素,向世界质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魁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北京冬奥会开幕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新一天范围占全球的1/2 B.全球处于同一天
C.纽约(西五区)夕阳西下 D.伦敦正旭日东升
2.立春到立夏期间,北京( )
A.白昼时间逐渐增长 B.日出方位均为东北
C.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D.正午物影始终朝南
3.冬奥会开幕当日,北京太阳视运动轨迹是( )
A. B.
C. D.
“光伏向日葵”是一个可移动、可调节的昼开夜合光伏储能系统。系统使用全球定位跟踪算法,使叶片(光伏板)跟随太阳移动的轨迹自动调节叶片方向、角度,保证了叶片与太阳始终保持着最佳的发电角度,实现全时段发电效率最大化。2021年10月13日“光伏向日葵”在新疆乌鲁木齐调试完毕,正式并网发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光伏向日葵”能实现全时段发电效率最大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增大正午太阳高度 B.延长太阳辐射时间
C.增强太阳辐射强度 D.增强光能利用效率
5.与春分相比,冬至日新疆的“智能太阳花”( )
①展开时间更长 ②仰角变化幅度更小 ③水平转动角度更小 ④正午影子更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城市热岛强度为城区平均温度与其周边郊区平均温度的差值,造成城区气温高于周围郊区气温的现象被称为城市热岛效应。晋江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濒临台湾海峡。下图示意晋江市海陆风日与非海陆风日的热岛强度日变化特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与非海陆风日相比,晋江市海陆风日午后热岛强度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冷湿陆风影响 B.受冷干陆风影响 C.受冷湿海风影响 D.受冷干海风影响
7.随着晋江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其( )
A.海风与陆风均增强 B.海风增强,陆风减弱
C.海风与陆风均减弱 D.海风减弱,陆风增强
8.晋江市发展过程中为减缓城市热岛效应可采取的具体措施是( )
A.将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布局在郊区 B.严格控制新能源汽车数量
C.禁止生产和使用氯氟碳化物等物质 D.扩大城市绿地和水域面积
下图为某月19日08时(a)和20日05时(b)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示气压分布最可能出现在( )
A.2月 B.5月 C.9月 D.12月
10.19日08时至20日05时,图中( )
A.高压系统减弱 B.高压系统迅速东移南下
C.低压系统增强 D.低压系统向东北方移动
11.与19日08时相比,20日05时渤海海域( )
A.风力减小 B.气压降低 C.气温升高 D.云量增多
2022年10月3日凌晨4点10分,一阵电闪雷鸣之后,屹立青岛前海一线6000余年的“石老人”上半部分突然坍塌,这个地标景观真的成了“传说”。石老人及周边地质形成于9.5亿至11.3亿年前,喜马拉雅运动以来经历了几十万年的地质历史演变,是中国基岩海岸典型景观。回答下面小题。
12.下列景观与青岛“石老人”形成中主要外力作用一致的是( )
A.阿尔卑斯山角峰 B.澳大利亚大堡礁 C.海南天涯海角 D.北美五大湖
13.“石老人”上半部分突然坍塌主要是因为( )
A.流水侵蚀、极端天气 B.风化海蚀、极端天气
C.海浪侵蚀、冰川侵蚀 D.喀斯特溶蚀、海浪侵蚀
山区陡坡河流的河床常由陡坡上的阶梯和深潭相间连接而成,呈一系列阶梯状。为了治理泥石流,科研人员模拟自然界阶梯深潭系统,在四川文家沟滑坡体上的冲沟内建造了多级人工阶梯深潭(下图),取得了良好的减灾效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自然界形成深潭的直接地质作用是( )
A.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 C.地壳上升 D.地壳下降
15.有利于自然阶梯深潭系统形成的条件是( )
A.陡坡上有较大的卵石,河床上游来沙量大于水流输沙率
B.陡坡上有较大的卵石,河床上游来沙量小于水流输沙率
C.陡坡上有较小的卵石,河床上游来沙量大于水流输沙率
D.陡坡上有较小的卵石,河床上游来沙量小于水流输沙率
16.原河道修建人工阶梯深潭系统后( )
A.河流流速加快 B.河流流量变大
C.水域面积变大 D.泥石流发生时,沙石沉积量减小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本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西北部地区荒漠广布,然而每年夏季,该地区却因受下图所示天气系统影响而出现雷暴天气(由对流旺盛的积雨云所产生)并形成较为丰富的降水。该现象通常始于7月上旬,并在9月初结束。
若此时图中空气质点A的瞬时受力处于平衡状态,请在图中画出A点风向(用→表示)和受力情况(用→表示),并分别用F1、F2、F3来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4分)
分析图示地区夏季形成雷暴天气的原因。(6分)
18.读下面两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从地质构造的角度分析宁夏平原的成因。(6分)
说出贺兰山东麓堆积地貌类型、沉积物颗粒从B到D大小的分布特点。(6分)
简述贺兰山东麓冲积扇的形成过程。(8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2分)
位于湖南省北部的湘西地质公园是世界上最典型、最密集的岩溶峡谷群分布区,园区内岩溶峡谷沿大型断裂带呈线性展布,密如蜘网,占园区总面积的40.6%,岩溶峡谷群之间分布着典型的岩溶台地和陡峭的峰丛山地(见图)。湘西地区位于云贵高原东部的斜坡地带,区内硅质石灰岩和泥质石灰岩相间分布,硅质石灰岩岩性坚硬,抗物理风化能力强,但易被化学溶蚀;泥质石灰岩比较难溶,但土壤发育。
从地壳运动的角度,简述湘西岩溶峡谷群发育的有利地质条件。(4分)
推断图示岩溶地貌从最初浅海海域演变至现阶段所经历的内外力作用。(8分)
解释峰脊区域比台地区域峡谷密度大的原因。(6分)
分析喀斯特地貌广布对当地农业发展的不利影响。(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