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声 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1)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B.使有噪声源的厂房门窗背向居民区
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
2.小华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吹的过程中将它不断剪短,这是研究声音的( )
A.响度与吸管长短关系
B.音调与吸管长短关系
C.音色与吸管长短关系
D.音调与吸管材料关系
3.如图所示,发声的喇叭使烛焰晃动,说明:①声音具有能量;②声音能传播信息:③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其中正确的说法( )
A.只有①③ B.只有①③④ C.只有②③④ D.只有①④
4.观众对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成语大赛》好评如潮,大赛中涉及的下列成语跟声音响度有关的是( )
A.掩耳盗铃 B.语无伦次 C.震耳欲聋 D.莺声燕语
5.如图所示,是我们经常看到的禁鸣标志,上海市外环以内城区全天实行禁鸣喇叭,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音器 B.在道路旁设置隔音屏
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D.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6.关于如图所示的民族管乐器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了声音的响度
B.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D.唢呐发出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7.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一种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D.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音调很高
8.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
B.观看节目《朗读者》时,观众主要依据音调区分主持人和朗读者的声音
C.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结石是利用声可以传递能量
D.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
9.下列物理实验或操作中,应用了控制变量法的是( )
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的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B.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发声体在振动
C.保持露出桌面外钢尺的长度不变,改变拨弄钢尺的力度,观察钢尺振动的幅度,听钢尺发声大小——响度与振幅有关
D.用不可伸缩的棉线与硬币的边缘缠绕一周,将棉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棉线长度——硬币的周长
10.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一定能听到声音
B.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发声停止,声音不会消失
C.振动的音叉激起的声波看不见,因而不存在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11.在图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
A.超声波洗牙 B. 声呐定位
C.超声波捕昆虫 D.超声波探查
1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这是根据音调来判断的 B.市城区内“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用B超诊断病情,证明声波具有能量 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13.下列四幅图片与其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摩托车的消音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B.乙图: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产生的声音的音调越高
C.丙图:正在发声的音叉把小球反复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D.丁图:蝙蝠的导航系统在太空中依然可以发挥作用
二、填空题
14.如图是我国传统民族吹管乐器﹣唢呐,它发出的声音是由管内的______振动产生,吹奏时用手指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人们容易分辨出唢呐和笛子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______不同。
15.某一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一分钟内振动了3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_______Hz,人类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这种声音。
16.如图所示,甲、乙是两种声音在同一个示波器上显示出来的波形,从图形可知_______图响度大(选填“甲”或“乙”);丙、丁是另外两种声音在同一个示波器上显示出来的波形,从图形可知图_______是乐音的波形(选填“丙”或“丁”)。课堂上,老师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传入学生耳中的。花样游泳运动员,能潜在水中听到音乐而舞蹈,说明_______能够传声。
17.噪声是声源做______振动产生的,控制噪声可以在______、______、______进行。
18.新“七不规范”中,“言语不喧哗”提醒大家要控制声音的______;男低音歌唱家声音“低沉浑厚”指声音的______低;“小芳唱歌比小红好听”,指小芳嗓音的______比小红好;声音在图表所示的各种介质中传播,其传播速度最大的介质是______。
介质 速度(米/秒)
水 1500
松木 3300
玻璃 5000
19.图中是利用钢尺探究声现象的实验情景。
(1)将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______产生的。
(2)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发出声音的____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
20.近几年通过环境治理,城乡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市区里,大量的树木可以在______(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从而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安静。噪声是发声体做______振动产生的。如图所示,相同的瓶子里装入了不同的水量,用棒敲击瓶子时,可发出不同音调。发出的声音音调从左至右是逐渐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
21.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做了这样两个声学实验,图甲是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当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时,钢尺______发出声音,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所听到的声音______发生了变化。图乙是老师把电铃扣在钟罩里并让其发声,我们可以听到清脆的铃声。当老师用抽气机抽掉钟罩里的空气时,我们发现,随着钟罩里的空气逐渐变少,铃声逐渐变小。这两个实验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______(甲/乙)实验,另一个实验则说明了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B
3.B
4.C
5.A
6.D
7.B
8.C
9.C
10.D
11.A
12.D
13.C
14.空气柱 音调 音色
15.5 不能
16.甲 丙 空气 液体
17.无规律 声源处 传播过程中 人耳处
18.响度 音调 音色 玻璃
19.振动 响度 音调
20.传播过程中 无规则 降低
21.振动 音调 乙 声音的音调与振动的快慢有关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