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认字1个,写字3个。理解 “似有情、潺湲、潋滟、空濛、相宜”等词在诗中意思。理解古诗内容,背诵古诗,了解自然界中湖水壮阔美丽。
2.理解重点词句,感悟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课外古诗,扩大阅读量。
3.通过对古诗的反复吟诵,品味古诗的语言美和情感美,与作者共鸣,产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诗句的美感,理解诗意。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引导学生由景展开联想,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渗透学习作者用描写景物或事物表达自己要说明的道理这种写作手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识记本课3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运用。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过分水岭》。
3.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我能独立学会本课生字。
导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1. 作者简介
温庭筠(812年~866年)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在词史上,温庭筠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2.作品简介
唐代诗人温庭筠创作的《过分水岭》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此诗化无情之物为有情,抒写作者在过分水岭时与溪水的一段因缘及其感受。
二、 自学导学
1.我能借助课后生字表把《过分水岭》读的正确流利。
2.我会把不懂的字词画出来,并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提问题。
3.我能根据“知识链接”了解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4.我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交流协作:
1.我能把这首诗读给对子听,并请他指出不足之处。
3.组内练习背诵。
四、展示激励:
(一)朗读展示
我要融进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
1.小组内展示
2.全班展示
(二)感悟展示
1.本诗最关键的想要表达的是哪个词?(有情)
2.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同行、分头、惜别)
3.很显然,作者把“水”看成了什么?(友人)
五、达标检测
理解下列诗句中的字词。
1.溪水无情似有情,如山三日得同行。
似:_________ 同行:__________
2.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潺一夜声。
惜别:_________ 潺潺:_________
六、布置作业
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过分水岭
(唐)温庭筠
无情 ---------- 有情
(同行 分头 惜别)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2.理解诗意,感受两首诗的不同风格。我能独立学会本课生字。
3.我能用心感悟这两首诗,并体会它们的不同之处
导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1. 作者简介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称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的诗词,挥洒自如,明快豪放,善于运用新鲜的比喻描写山水景物,善于从常见的事物中揭示深刻的哲理。
2.作品简介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也是一首写景状物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杭州美丽的湖光山色冲淡了苏轼内心的烦恼和抑郁,也唤醒了他内心深处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自学导学
1.我能借助课后生字表把《饮湖上初晴后雨》读的正确流利。
2.我会根据下面词语的意思,大概理解古诗意思。
潋滟:形容水波流动。
空濛:形容景物迷茫。
亦:也。
西子:西施,春秋时越国的美女。
浓抹:浓艳华丽的打扮。抹,涂脂抹粉。
相宜:适宜。
3.读诗填空: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写的。后两句借_____________比喻西湖的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三、 交流协作
1.我能把这首诗读给对子听,并请他指出不足之处。
2.我能把我理解的诗意在组内交流。
3.我还知道一些和“水”有关的古诗。
4.组内练习背诵。
四、 展示激励
(一)朗读展示:
我要融进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
五、小组内展示。
六、全班展示。
(二)感悟展示:
透过古诗,我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
七、深化引领
这两首诗都与“水”有关,比较一下它们各自是怎样描写的。
六、达标测评
理解下列诗句中的字词。
1.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潋滟: 空濛:
2.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欲: 淡妆: 相宜:
七、布置作业
1.搜集与“水”有关的古诗。(必做题)
2.背诵诗意(选做题)
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晴——方好
美:(比西子)总相宜
西湖山水
雨——亦奇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