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常见的运动京改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突破练习(1)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2.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B.通过的路程越大,速度一定越大
C.运动所用的时间越少,速度一定越大
D.速度与运动路程无关,与运动时间也无关
3.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时出现误差,则说明肯定是出了差错
B.误差的产生与测量工具有关
C.误差是难以避免的,所以减小误差是不可能的
D.改进实验方法和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避免误差
4.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5cm、12.36cm、12.37cm、12.72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12.45cm B.12.37cm C.12.35cm D.12.36cm
5.如图,山西太钢生产的一款手撕钢,广泛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其厚度相当于普通A4纸厚度的五分之一。下列关于这款手撕钢厚度估测正确的是( )
A.15 μm B.1.5 mm
C.1.5 cm D.15 cm
6.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正确认真地测量,就不会产生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不谨慎产生的错误
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D.误差的大小与测量工具无关
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固定不变的
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离音箱近时听到的声音更大,是因为声源振动的更快
D.音乐厅墙壁上的多孔结构有吸收声音的作用
8.随着城市的发展,盖房和装修随处可见,为避免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下列措施合理有效的是( )
A.在周围不让建房或装修 B.在工地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以阻断噪声的传播
C.居民关闭门窗,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晚九点以后停止修建,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9.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看”到自己的声音的实验把两个纸杯底部用细棉线连接起来,固定其中一个纸杯,在纸杯口上蒙上胶膜,拉紧棉线,将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在平面镜上(不接触纸杯),会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通过细棉线实现
B.该实验能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C.在月球上做该实验也能看到光点的晃动
D.若说话声越大,光点晃动幅度越大
10.周末,小明和妈妈在公园匀速骑双人自行车游玩,如图所示。以公园里的地面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的;以妈妈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必须以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B.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C.不能选取地面上运动着的物体为参照物
D.匀速运动物体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11.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直线运动,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t4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平均速度大
B.0~t1时间内选甲为参照物,乙是向东运动
C.t2~t4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小于乙的平均速度
D.t2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t1﹣t3时间内甲为匀速直线运动
12.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 )
A.8~20s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0~5s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
C.第10s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
D.甲车的速度一直在增加
13.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在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上取得历史性成就,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总书记发言的声音不是通过振动产生的
B.总书记的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C.“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D.整个表彰大会主要是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
14.如图所示,甲、乙两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方向运动,那么正确的是( )
A.甲车的速度为8m/s
B.10s时,甲、乙两车相距70m
C.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为2∶1
D.若甲、乙两车运动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4
二、填空题
15.小明在今年中考体育必测项目50m短跑中,以8s的好成绩跑完全程,小明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_m/s,合______km/h;在测试过程中,若以小明作为参照物,站在终点的计时员是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
16.如图是我国传统民族吹管乐器﹣唢呐,它发出的声音是由管内的______振动产生,吹奏时用手指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人们容易分辨出唢呐和笛子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______不同。
17.如图为兴建高速公路上的区间测速警示牌和限速标志牌,该限速标志牌的物理意义是经过该路段的平均车速不超过______,则汽车通过这个区间的时间最少为______min。
18.某同学测量同一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是21.12cm、21.13cm、20.12cm、21.13cm、21.14cm,由数据可以得出物体真实长度是______cm。北斗导航系统28nm工艺芯片已经量产,28nm=_______m。
19.有一名同学使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作业本的长度,五次测量结果记录分别是:18.82cm、18.83cm、18.73cm、18.81cm、18.82cm。
(1)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
(2)其中有一次测量结果错误,这个错误的结果是______;
(3)这本作业本的长度是______。
20.有一根长51m的铁轨,在它的一端敲击,在它的另一端声音从空气中传入耳朵比通过铁轨传入耳朵晚0.14s.敲击声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是_______s;声音在铁轨中传播的速度是______m/s。
21.古诗《小儿垂钓》中的“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说明空气和______可以传播声音;小岩在爬山时,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4s后听到回声,则小岩距离山崖的距离大约为______m;小岩是通过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分辨出这是自己的声音的。(在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0m/s)
22.某物体在水平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对该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物体前2s内的速度______最后2s内的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物体在前4秒内的平均速度______。
23.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这一课的学习中小明同学完成了如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得圆形物体的直径 _______cm。
(2)如图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_______s。
(3)小明用另一把刻度尺乙在测一个物体长度时记录的数据为2.35cm、2.36cm、2.36cm,物体长度测量值记为 _______cm。
24.(1)图甲中圆球的直径是 ___________cm;小明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时,测得的四次结果是18.39cm,18.40cm,18.41cm,18.52cm,则铅笔的长度应取__cm。
(2)一条纸带厚薄匀,他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能恰好套进一个圆环中,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的厚度是 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D
3.B
4.D
5.A
6.C
7.D
8.D
9.C
10.B
11.A
12.B
13.D
14.D
15.6.25 22.5 运动
16.空气柱 音调 音色
17.80km/h 36
18.21.13 2.8×10-8
19.1mm 18.73cm 18.82cm
20.0.15s 5100
21.水 680 音色
22.小于 0.5m/s
23.1.20 337.5 2.36cm
24.1.50 18.40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