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1-14 23:26: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1)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小红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看到烧开水时从壶嘴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汽化生成的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但水蒸气来源不同,前者来源于空气中,后者是由热水汽化生成
2.甘肃七月份日均最高温度大约是(  )
A.31摄氏度 B.31度
C.零下31度 D.零下31摄氏度
3.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5℃
B.刚从冰箱里拿出的水果的温度约是﹣5℃
C.江阴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38℃
D.洗澡水的温度约为70℃
4.下列与物态变化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雾凇的形成是种升华现象
B.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C.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消失是汽化现象
D.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5.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主题是“绿色生活美丽家园”。如图,是临沂青河实验学校高锦涛拍摄的生活美景,其中属于凝固的是(  )
A.冰雪遇暖消融 B.露珠逐渐消失
C.大雪后屋檐下的冰凌 D.树枝上形成“雾凇”
6.生活中关于热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
A.用手沾些冷水去拿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
B.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
C.打开冰箱门,看见门前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严冬,玻璃窗外壁结了一层冰花,这些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需要放热
7.关于下列事例,说法正确的是(  )
A.苹果长时间放置后表皮干瘪,说明汽化现象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B.将暂时不吃的蔬菜覆盖保鲜膜并放入冰箱冷藏,有利于蔬菜中水分的蒸发
C.水蒸气烫伤比开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会吸收大量的热
D.在一定的温度下,压缩氢气的体积可以使它液化,作为燃料储存在火箭里
8.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装有碘颗粒的碘锤放入热水中,发现碘锤内充满了紫色气体,这是碘颗粒的熔化现象
B.夏天用0℃的冰或质量相等的0℃的水来冷却汽水,冷却效果是一样的
C.打火机内的丁烷气体是通过压缩体积的办法使其液化,这样便于储存和运输
D.北方严冬的早晨,在玻璃窗户的外侧上常会有冰花形成,这是凝华现象
9.《诗经》“蒹葭”一诗中写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说法正确的是(  )
A.霜是由露水凝固形成的,“白露为霜”从物理的角度说是正确的
B.露水是霜熔化形成的,“白露为霜”从物理的角度说是正确的
C.露水形成的温度要比霜形成的温度还要低一些
D.要形成霜,一是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二是有比较冷(0℃以下)的物体
10.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1.几种物质的熔点如下表所示
水银(固) 铜 酒精(固) 钨 铝 钢 纯铁
﹣39℃ 1083℃ ﹣117℃ 3410℃ 660℃ 1350℃ 1356℃
由表中的数值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纯铁掉入钢水中一定能够熔化
B.水银温度计在气温为40℃的地方不能再使用
C.电灯泡内的灯丝宜用钨丝制作,因为它的熔点较高
D.用铜锅冶炼钢是可以的
二、填空题
12.如图所示,是用于探究“碘的升华与凝华”的装置,方案一是将碘锤放在热水中,方案二是用酒精灯加热,由于碘的熔点是112℃,所以选择_________(方案一/方案二)方案较好,另一种方案容易出现______现象。在碘锤的上方放少许冷水,其目的是利于碘发生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____热。
13.宜昌中央大街上有一种“炒酸奶”的美食,“炒酸奶”是以液态酸奶为主要原料,配以坚果、新鲜水果等辅料,经炒冰机快速制冷而成。制作时将液态酸奶直接倒在特殊装置的平锅上,经过翻炒,酸奶___________(填“吸收”或者“放出”)热量,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成美味的酸奶片。
14.某水银温度计的玻璃管上刻有110格均匀刻度线,当温度计玻璃泡被浸没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温度计内水银柱液面在10格处,当玻璃泡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液面在60格处,通过计算可知,温度计上每格表示的温度值是________ ℃,这支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 。
15.小明为探究冰熔化温度变化的特点,在实验室进行了探究实验。根据测量结果他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图中AB段与CD段的倾斜程度不同,这是因为______。
16.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碘的熔点为113.7℃,沸点是184.3℃。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选择______的方式加热更好(选填“甲图”或“乙图”)。实验时可以观察到“碘锤”内出现______。
17.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T属于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像,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像,物质________(选填“甲”或“乙”)是晶体,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C,该物质的熔化时间为_______min。
18.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常温下极易发生升华现象,小明在试管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这_____(选填“是”或“不是”)水在沸腾,气泡里面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选填“水蒸气”或“二氧化碳”)
19.生活小知识(填写物体变化名称):
(1)取热鸡蛋时,手上蘸点水,手就不会烫伤,这是由于水_______时吸收热量;
(2)蒸馒头时,锅盖的周围会流汗,这是_______现象;
(3)电灯的灯丝变细了,这是_______现象。
20.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0℃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
(1)霜是由___________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
(2)小红由短文猜想:“霜”形成的条件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小明为了验证小红的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验证上述猜想。理由是:___________;
(4)小明家把食物放进冰箱时喜欢盖起来或用保鲜膜包起来,因此小明家的冰箱应该更___________(填“容易”或“不容易”)产生霜。
21.关于温度计,请你填写以下空格。
(1)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2)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
(3)下表是几种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
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57
酒精
水 0 100
根据表格,南极的最低温度为,应选用______(选填物质名称)温度计来测量南极气温,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______(选填“能”或“不能”)选用水银温度计。
22.如图所示是水循环示意图.图中①处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同时伴随着_______(选填“吸”或“放”)热;②处水蒸气有的_______形成小冰晶,有的_______形成小水滴,形成干姿百态的云,同时伴随着_______(选填“吸”或“放”)热;③处温度较高时冰晶会_______变成水滴,与空中下落的水滴一起形成雨.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运动着、变化着,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A
3.C
4.D
5.C
6.D
7.D
8.C
9.D
10.A
11.C
12.方案一 熔化 凝华 放
13.放出 凝固
14.2 -20~200
15.水在固态与液态时的比热容不同
16.甲图 紫色碘蒸气
17.乙 210 2
18.不是 二氧化碳
19.汽化 液化 升华
20.水蒸气 凝华 0℃以下的低气温 充足的水蒸气 不能 因为没有进行空气干燥和湿润的对比实验 不容易
21.热胀冷缩 36 酒精 能
22.汽化 吸 凝华 液化 放 熔化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