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九单元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九单元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14 23:08: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唯物史观】 概括归纳新中国初期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及实践,分析其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 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 概述新中国初期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分析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民主法制原则,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 概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内容、地位和性质,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 使学生认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培养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时空坐标
70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习近平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9年10月1日
导入新课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内容:
①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少数民族、国外华侨及特邀代表等662人。
②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它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③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④大会一致决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国名;确定了首都、国旗、纪年、代国歌等。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筹备建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
届全体会议召开。
问题1:《共同纲领》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为什么不是社会主义社会?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社会性质
3.中国新生
未完成民主革命遗留问题,还需要团结资产阶级。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国营经济、个体经济、私人
资本主义经济、合作社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中共和民主党派是“共参国政、长期合作”
(政协代行人大职能)
材料1 新中国的诞生,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它宣告二十多年来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历史、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几千年来少数剥削者对广大劳动人民统治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同时,它把中国的历史带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在这个新时代中,“中国人民将会看见,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荡涤反动政府留下来的污泥浊水,治好战争的创伤,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 ——《毛泽东选集》第4卷
新中国诞生的伟大意义:
(1)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
(2)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3)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二、人民政权的巩固
材料2 全国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已宣告成立,中国人民业已有了自己的中央政府。这个政府将遵照共同纲领在全中国境内实施人民民主专政。它将指挥人民解放军将革命战争进行到底,消灭残余敌军,解放全国领土,完成统一中国的伟大事业。它将领导全国人民克服一切困难,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扫除旧中国所留下来的贫困和愚昧,逐步地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提高人民的文化生活。它将保卫人民的利益,镇压一切反革命分子的阴谋活动。它将加强人民的陆海空军,巩固国防,保卫领土主权完整,反对任何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它将联合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民族和人民,首先是联合苏联和各新民主国家,以为自己的盟友,共同反对帝国主义者挑拨战争的阴谋,争取世界的持久和平。
——毛泽东《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1949年9月30日)
问题2:分析新中国成立时面临着哪些巨大压力?
二、人民政权的巩固
1.面临的挑战
一个政党掌握政权后,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巩固和延续政权,这是理所当然的执政规律。
——张荣臣《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探索》
二、人民政权的巩固
2.追歼残敌
材料3 当时,大陆残留的国民党军事力量,主要是盘踞在中南、西南的白崇禧、余汉谋和胡宗南三个集团……于1949年9月开始了向中南、西南的大进军……从1949年9月中旬至1950年6月,人民解放军共歼敌13万人……解放了除西藏以外的全部中国大陆。原计划解放台湾的任务,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而停止执行……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反革命武装,威胁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
东北边疆危机——朝鲜战争;
镇压反革命运动有力地扫除了反革命残余势力,
为巩固新生政权,保证土地改革和经济恢复工作
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材料4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民党反动残余势力的活动十分猖獗,国民党逃离大陆时留下了200多万溃散武装(政治土匪),60多万反动党团骨干分子,60多万特务分子……他们造谣、破坏、暗杀,甚至公然组织反革命暴乱。1950年春至秋的半年内,全国有革命干部、积极分子等4万余人被杀害……美蒋间谍分子甚至准备在北京庆祝中国成立一周年时炮轰天安门。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3.镇反剿匪
二、人民政权的巩固
问题3:据材料分析镇反剿匪的必要性。
二、人民政权的巩固
4.土地改革(1950-1952)
背 景
材料5 土地改革首先是中国农民的强烈
要求。旧中国的土地占有和租佃关系极不
合理。从全国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
地主和富农,古有约70~80%的土地,而占
乡村人口90%贫农、雇农中农及其他人民,
却总共只有约20%~30%的土地。
其次,是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
落后的、自给自足的农村自然经济不能
成为工业的市场,限制着工业的发展。这
种封建土地制度是我们国家贫穷落后、被侵略、被欺侮的一个重要根源,是我们国家工业化、民主化及独立、统一、富强的根本障碍。要为中国工业的发展、社会进步创造条件,必须从根本上废除这种封建的土地制度。
——《剑桥中国共和国史》
二、人民政权的巩固
影响:
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获得土地,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
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到1953年春,全国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都已完成。
4.土地改革
过程与影响
5.稳定物价(1949-1950)
二、人民政权的巩固
市场争夺战
材料6 在当时,民族资产阶级……自以为身价很高,看不起共产党。认为共产党是“土包子”,没有开过工厂,没有做过大买卖,无法把国民党遗留下来的烂摊子收拾好。如果给共产党打分数,那么军事打100分,政治80分,经济0分。同时,他们又看到新成立的人民政府控制市场的能力还有限,于是,就在市场上放肆地兴风作浪从1949年4月至1950年2月,接连掀起了四次物价上涨大风潮 。
——翟昌民《回首建国初》
材料7 从10月15日开始,华北由粮食带头,上海由纱布带头,又掀起物价的大幅度上涨。纱布、粮食的价格在一个月内都上涨两倍以上。上海11月中旬的物价比7月底平均上涨两倍,有些商品上涨到五六倍。物价的飞涨,使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威胁,人心开始波动。这关系到人民政权建立起来后能否站住脚跟的大问题。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措施:
采用经济措施和必要的行政、
法律手段,进行银元之战、米棉之
战;
采取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
物资管理、现金管理等措施。
意义:
到1950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
定,人民政府赢得全国人民的信任。
到1952年底,解放前遭到严重
破坏的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二、人民政权的巩固
5.稳定物价
问题4:分析稳定
物价措施的意义。
材料8 在“银元之战”中,人民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行政干预手段,稳定了金融秩序。不法投机商又将目标转向粮食、棉纱、布匹和煤炭,不仅大量囤积货物,而且拼命抢购,造成广大群众生计困难,怨声载道。毛泽东同周恩来、陈云等紧急商量,决定在全国范围内集中调运一批大米、棉花和布匹,由中央财经委员会直接掌握。11月25日,当市场物价达到高峰时,中央政府一声令下,大量物资像潮水一样涌入市场。连续抛售10天后,粮、棉、布等商品的价格急剧跌落,投机商们纷纷亏本破产。……毛主席后来认为,这两场战役“其深远意义不亚于淮海战役”。
—— 摘编自刘统《战上海》
6.抗美援朝(1950-1953)
二、人民政权的巩固
美军将战火烧到鸭绿江
雕塑《为了和平》
材料9 如果不是美国军队占领我国的台湾、侵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打到了我国的东北边疆,中国人民是不会和美国军队作战的。但是既然美国侵略者已经向我们进攻了,我们就不能不举起反侵略的旗帜,这是完全必要和完全正义的。
——《毛泽东文集》
胡乔木同志生前说过:“我在毛主席身边工作20多年,记得有两件事毛主席很难下决心。一件是1946年我们准备同国民党彻底决裂,另一件就是1950年派志愿军入朝作战。”
毛岸英
1922—1950
二、人民政权的巩固
6.抗美援朝
英烈
经此一战,中国人民打败了侵略者,震动了全世界,奠定了新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彰显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这一战,让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
6.抗美援朝
习近平在纪念抗美援朝战争70周年上的讲话
二、人民政权的巩固
意义
材料7 此前(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前),新中国在国际上到底是个什么形象,站起来的中国人民蕴藏着多少潜在的力量并不为世界所知。……国外史学家也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朝鲜冒险付出的代价确实很高,但安全得到的保障和国际威望的提高所带来的益处超过了代价。
——刘国新《如何认识抗美援朝战争》
经此一战,中国人民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可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帝国主义再也不敢作出武力进犯新中国的尝试,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这一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钢铁意志!
经此一战,中国人民彻底扫除了近代以来任人宰割、仰人鼻息的百年耻辱,彻底扔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中国人民真正扬眉吐气了。这一战,打出了中国人民的精气神,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的顽强品格!
意义:抗美援朝战争保卫了国家的安全;体现了中国人民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捍卫和平的坚强决心;打出了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鼓舞着全国人民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而奋斗。
材料8 当美国对朝鲜半岛的事态迅速作出反应以后,毛泽东就敏锐地察觉到,它的反应不仅针对朝鲜,也针对中国。因此,原来设想的整个国家经济恢复和建设的盘子必须重新调整,这是一个困难,虽有难度,但还在可控之中。……其实,若细致说来,毛泽东下定决心出兵参战,绝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决策,还有一系列的政策和策略紧随在后做支撑。
——刘国新《如何认识抗美援朝战争》
将剿匪镇反、土地改革、稳定物价、抗美援朝等紧迫而又必要的重大事件有机结合,全面巩固人民政权,为国家向社会主义转变,实现工业化准备条件。
【探究与拓展】
材料9 在朝鲜战争爆发前,出于镇压反革命可能会对社会造成动荡的考虑,对于镇压反革命,中共中央都是持比较谨慎的态度,要求“不要四面出击”。但在朝鲜战争爆发后,敌对势力变得十分猖狂,这对于抗美援朝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于是中共中央的态度变得强硬起来。……加强镇压反革命运动才能巩固社会治安,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为抗美援朝提供稳定的环境。
——余惜阳《抗美援朝运动中的政治动员研究》
镇反运动,巩固了社会治安,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
为抗美援朝提供了稳定的国内环境。
理解:剿匪镇反、土地改革、稳定物价、抗美援朝,是巩固人民政权紧迫而又必要的重大决策,是整套的政策和策略。
材料10 抗美援朝运动中政治动员在宣传时事方面注意与土改相结合,把农民的反封建热情提高到爱国主义的高度,并让农民意识到土地改革是保护自己切身利益的运动,而抗美援朝是中国广大人民的切身要求,只有抗美援朝才能巩固中国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只有抗美援朝才能巩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的胜利成果。
——余惜阳《抗美援朝运动中的政治动员研究》
土地改革提高了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为抗美援朝战争提供物质和精神支持。
【探究与拓展】
材料11 我们不但要注意克服目前的困难,而且要从全国范围内来考虑财经问题。否则,就要影响国计民生。……个别地方采取“自卫”办法,即用提高价格来限制物资外流的办法是用不得的。只有让物资自由流通,物价保持平稳才行……现在是大兵团作战,需要发的票子很多,不是抗战时期那种小局面了。
——陈云《克服财政经济的严重困难》
稳定物价,物资自由流动,为抗美援朝提供了物资流通的便利。
理解:剿匪镇反、土地改革、稳定物价、抗美援朝,是巩固人民政权紧迫而又必要的重大决策,是整套的政策和策略。
三、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朝鲜战争结束前后新中国外交有何变化?
朝鲜战争结束前 朝鲜战争结束后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一边倒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日内瓦会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亚非会议(“求同存异”)
三、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阅读教材159页
“历史纵横”,了解新中国建立之初的三大外交政策。
迎来第一次建交高潮
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
1.建国之初的外交政策
1949年10个
苏联
保加利亚
罗马尼亚
捷克斯洛伐克
匈牙利
朝鲜
波兰
蒙古国
东德
阿尔巴尼亚
1950年9个
越南
印度
印尼
瑞典
丹麦
缅甸
瑞士
列支敦士
芬兰
1951年1个
巴基斯坦
1952年
(0个)
1953年
0个
新中国与世界各国建交简表(1949-1953年)
问题5:1952年和1953年期间,为什么“请不到客人”来呢?
周总理说:我们需要和平,
我们需要朋友!
三、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2.建国之初的外交成就
“一边倒”等外交政策因素;
朝鲜战争;
国际影响力小;
冷战的因素;
等等。
对中国,有的国家在敌视,有的国家有疑虑,有的国家在观望。
背景:二战后,一些新兴民族独立国家。
1953年底,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完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三、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二战后未与中国建交的新兴民族独立国家
1945年独立:印度尼西亚
1946年独立:叙利亚、约旦、菲律宾
1947年独立:新西兰
1948年独立:缅甸、斯里兰卡、以色列、
韩国
1951年独立:利比亚
1952年独立:埃及
1953年独立:老挝、柬埔寨
……
内容:相互尊重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
等互利、和平共处。
1955年万隆会议期间
周恩来为外国友人签字留念
1954年,周恩来总理兼外长率中国代表团出席日内瓦会议。
“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的朋友”。
——菲律宾外长 卡洛斯 罗慕洛
三、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践
“一边倒”鲜明地体现了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的外交政策,具有革命性;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而且具有创新性、平等性、包容性、开放性,是对“一边倒”政策的突破和发展。
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测一测
1949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提出:除苏联与新民主国家在未正式建交前可做“非正式的外交来往”外,对资本主义国家和帝国主义国家都“一概不予承认”和不忙于建立外交及经贸关系。这表明当时
A.新中国实施“一边倒”的外交
B.以社会制度来决定外交对象
C.按照平等原则处理对外关系
D.外交方针带有明显革命思维
三、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建国初的“一边倒”政策相比,有了很大的突破,表现
在哪里?
D
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1.经济制度的建立——过渡时期总路线
实施一五计划(1953-1957)
材料12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1952年国庆
工业化
(生产力)
材料13 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在“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下,……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特别是确保那些对国家起决定作用的,能迅速增强国家工业基础与国防力量的主要工程的完成。我们必须在五年内基本上完成鞍钢等大工业基地的建设,……使1957年的工业生产比1952年提高一倍到二倍半。
——《中共中央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纲要的指示》(1952年12月22日)
要发展工业,
更要发展重工业
材料14 农业方面,土改后我国农业还是一家一户的个体经营……分散的个体农民生产率低,在生产、销售、分工等方面均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的迫切需要。
在手工业方面,作为个体经济的手工业,分散经营,生产规模小,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低。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资本主义性质使它存在剥削工人剩余劳动,唯利是图,与社会主义生产目标相左,抑制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等负面作用。
——《中外历史纲要上 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14 中国共产党认为只有工业化才能最终解决贫穷落后,才能最终解决农民问题。为此,中国共产党逐步建立起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体制。农业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提供农业剩余产品,降低了工业发展成本。1953~1957年国家预算收入中,由农业及副产品收购、加工、销售、运输等利润和税收间接构成的财政收入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40%。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改编自武力《1949~2006年城乡关系演变的历史分析》
问题6: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政策的条件。
新政权的建立;
苏联经验;
社会主义改造;
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1.经济制度的建立——过渡时期总路线
三大改造
(生产关系)
高考链接
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1.经济制度的建立——过渡时期总路线
实施一五计划(1953-1957)
成效
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
项目 社会主义 公有制经济 私有制经济
国民收入 92.9% 7.1%
工业总产值 100% ——
商品零售额 95.8% 4.2%
个体农业
个体手工业
公有制 经济
工商业
资本主义
公有制经济
其他经济
1952年底、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变化
1956年底,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制度初步建立。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2.政治领域——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召开:1954年9月,在北京召开。
(2)内容:
①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方针:1949年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56年党的八大,中共中央正式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1982年党的十二大,将其在此基础上发展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建国初期国内外各种挑战的考验,自身执政能力得到空前提高。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一系列成功的政治性群众运动基础上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稳定了国民经济,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使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据了统治地位。
——习伟《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
毛泽东思想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
建设的指导思想。
中共成立至
国民革命
萌芽时期
国共十年对峙
初步形成
抗日战争
形成与成熟时期
解放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后
发展时期
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3.思想领域——毛泽东思想
问题7:梳理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
课堂小结
1.(2022·海南高考·8)1952年,以反细菌战为目的的爱国卫生运动在全国展开;到1956年,“除四害”(四害指老鼠、蚊子等病媒虫害)成为该运动的新内容。在整个过程中,群众是主体力量,既是参与者也是服务对象。这充分反映了
A.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B.群众运动取得了成效
C.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D.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
2.(2022·北京高考·9)1950年,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废除政治上的反动课程”,开设“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等课程;1956年,“马列主义基础”和“中国革命史”被列入高校必修课。这些高校课程的调整
A.贯彻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方针
B.标志着国家“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形成
C.成为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思想基础
D.推行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高考链接
C
A
3.(2022·广东高考·10)1954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会议,周恩来汇报参加日内瓦会议和出访印度、缅甸情况时,毛泽指出:“门要关死已经不可能了,而且很有一种有利的局势,需要我们走出去。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相处。”这说明
A.国内建设需要调整“一边倒”政策
B.支持民族解放运动提升中国影响力
C.“求同存异”促进亚非各国了解中国
D.不结盟运动兴起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4.(2022浙江高考)20世纪50年代中期,周恩来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某国际会议上强调“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会议最终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这次会议上,周恩来作出的重要贡献有
A.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B.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六点建设性意见
C.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阐述了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
A
B
同课章节目录